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场景的情绪识别研究
1
作者 熊昆洪 贾贞超 +3 位作者 高峰 文虹茜 卿粼波 高励 《现代计算机》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情绪识别研究从实验室环境推进到无约束的真实场景中时面临很多问题。真实场景中不受限制的个体活动和复杂环境使面部图像、语音等单一模态的数据无法可靠获取,并且在真实场景中人们自发的情绪更加微妙,表达强度不大,导致识别难度增加... 情绪识别研究从实验室环境推进到无约束的真实场景中时面临很多问题。真实场景中不受限制的个体活动和复杂环境使面部图像、语音等单一模态的数据无法可靠获取,并且在真实场景中人们自发的情绪更加微妙,表达强度不大,导致识别难度增加。因此,为了更加稳健地识别真实场景中的个体情绪,针对个体活动的特点,设计了特征提取网络充分挖掘面部、骨架、姿态及场景等多模态数据中的情绪信息进行相互补充;同时,关注不同数据间的联系,设计了特征融合模块融合多种特征。网络在具有挑战性的公共空间真实场景的PLPS-E数据集上取得了最佳识别性能,VAD维度情绪识别准确率达到了74.62%、79.15%、87.94%;网络在相对简单的真实场景FABE数据集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性能,维度V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39%。实验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识别 真实场景 多模态 特征深度融合
下载PDF
MRI图像降噪技术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蒲晓蓉 陈佳俊 +4 位作者 高励 赵越 罗纪翔 刘军池 任亚洲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8-577,共10页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广泛用于脑部、脊髓和心脏等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然而,由采样时间、环境、设备质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成像噪声制约着诊断精度的进一步提高。综合研究了MRI降噪技术的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基于滤波、变换、统计等传统MR...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广泛用于脑部、脊髓和心脏等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然而,由采样时间、环境、设备质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成像噪声制约着诊断精度的进一步提高。综合研究了MRI降噪技术的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基于滤波、变换、统计等传统MRI图像降噪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MRI图像降噪系列新方法,展望了MRI图像降噪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总结了现有医学图像质量评估方法,并指出针对依赖大量数据和人工标注医学图像样本、而可解释性较差的现有深度学习方法,需要探索性研究面向临床实际任务的医学图像质量评估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核磁共振 医学图像质量评估 MRI图像降噪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外周血中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朱曦 蒲涛 +1 位作者 高励 海淑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44-0046,共3页
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外周血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 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外周血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加施经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昏迷恢复量表(CRS-R),测定NLRP3炎症小体、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治疗后,两组GCS评分、CRS-R评分、N20波幅均出现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NLRP3、ASC、caspase-1蛋白以及N20潜伏期均出现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意识水平及体感诱发电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创伤性脑损伤 意识障碍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朱曦 海淑琴 高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82-0084,共4页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入院后予以常规促醒治疗,研究组增加rTMS治疗,共治疗4 w。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以及治疗后接受/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电图(EEG)、改良后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检查。结果 研究组EEG以及SSEP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GCS评分、CRS-R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脑外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情况,且对此类患者意识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意识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患者随访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励 刘西平 +3 位作者 曾仲 张仲 郝玉曼 张海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估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78例进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综合分析。结果41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随访期内病死率为2.4%(1/41);术后仍有部份临床症状和体征13例次,再狭窄率为10%,无出血... 目的评估脑血管介入治疗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78例进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综合分析。结果41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随访期内病死率为2.4%(1/41);术后仍有部份临床症状和体征13例次,再狭窄率为10%,无出血和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51例未行支架治疗,随访期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7.8%(4/51),病死率为5.9%,血管狭窄加重率为43.5%;16例动脉瘤患者实施弹簧圈栓塞术,术后仅2例仍有轻微头痛,无出血性卒中发生;11例动脉瘤未栓塞者,观察期内再出血率27.3%,病死率9.1%;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弹簧圈加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凝胶栓塞术,术后再出血1例发生率为25%。结论严格掌握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指征,术后中长期疗效仍令人满意;对符合介入指征的动脉瘤和AVM患者,应积极进行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介入 动静脉畸形 随访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T细胞亚群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励 徐文桢 周鸣生 《华西医学》 CAS 1997年第1期30-31,共2页
多发性硬化患者T细胞亚群的观察高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10016)徐文桢周鸣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多发性硬化(mutiplesclerosis,MS)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疾病。其病因及发... 多发性硬化患者T细胞亚群的观察高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10016)徐文桢周鸣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多发性硬化(mutiplesclerosis,MS)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阐明,多数认为MS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体温变化的预后意义
7
作者 高励 郝玉曼 《四川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体温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总结回顾 1996~ 2 0 0 4年我院收治的 3 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患者的入院时体温将其分为体温增高 (>3 7.5℃ )、体温降低 (<3 6.5℃ )和体温正常 (3 6.5℃~3 7.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体温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总结回顾 1996~ 2 0 0 4年我院收治的 3 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患者的入院时体温将其分为体温增高 (>3 7.5℃ )、体温降低 (<3 6.5℃ )和体温正常 (3 6.5℃~3 7.5℃ ) 3组 ,观察比较各组在入院时、治疗后 1周及治疗后 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体温增高组在入院时、治疗 1周及治疗 2周后ESS评分均低于对应时点的体温降低组及体温正常组 (P <0 .0 1) ,院内病死率也高于后两组 (P <0 .0 1) ;体温降低组在治疗 2周后 ,ESS评分高于体温正常组 (P <0 .0 5 ) ,但两组的院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体温变化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发病 2 4h内的发热可使早期病死率增加 ,预后更差 ,而适度的体温降低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体温 预后 死亡率
下载PDF
ELISA间接法测定AchRab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高励 《现代临床医学》 1996年第2期71-72,共2页
一、临床资料 根据典型病史,腾喜龙试验及部分患者肌电图检查确诊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80例,其中眼肌型34型,全身型46例。男33例,女47例。发病年龄:1~66岁,≤20岁者25例,】20者55例。病程:14天~28年,≤1年者41例,】1年者39例。80例MG... 一、临床资料 根据典型病史,腾喜龙试验及部分患者肌电图检查确诊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80例,其中眼肌型34型,全身型46例。男33例,女47例。发病年龄:1~66岁,≤20岁者25例,】20者55例。病程:14天~28年,≤1年者41例,】1年者39例。80例MG患者中作了胸腺CT或MRI检查者49例,其中胸腺正常25例,胸腺增生8例,胸腺瘤16例。病情程度参照Oosterhuis分级:全身型:重度5例,中度18例,轻度23例,眼肌型:重度3例,中度7例,轻度2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ACHRAB 阳性率 间接法测定 ELISA 胸腺瘤 胸腺增生 眼肌型 全身型 发病年龄
下载PDF
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9
作者 刘艳 赵晓玲 +5 位作者 王蕾 高励 郝玉曼 沈富伟 张海涛 邓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老年期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3组: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1例)、多奈哌齐组(31例)和尼莫地平组(32例)。分别...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老年期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3组: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1例)、多奈哌齐组(31例)和尼莫地平组(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的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尼莫地平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DT和CD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尼莫地平组患者的MMSE和CDT评分明显减少,ADL和CDR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功能,优于单独服用多奈哌齐或尼莫地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痴呆 血管性 胆碱酯酶抑制剂 认知障碍 多奈哌齐
下载PDF
华佗再造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艳 罗祖明 +3 位作者 冀玲 高励 张仲 曾仲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华佗再造丸(HTZZ)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I/R)后第22、70小时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 目的 探讨华佗再造丸(HTZZ)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I/R)后第22、70小时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 HTZZ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大鼠I/R后22、70 h NDS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NSE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GFAP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在I/R后70 h GFAP的表达较22 h时略有增加(P>0.05)。结论 HTZZ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再造丸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 缺血半暗带 神经元 胶质细胞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艳 赵晓玲 +5 位作者 王蕾 高励 郝玉曼 沈富伟 张海涛 何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6,141,共3页
目的探讨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的... 目的探讨美金刚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的评分并比较3组的评分结果。结果单用美金刚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为(19.0±4.9)分,ADL评分为(30.3±11.3)分,较对照组〔分别为(16.8±4.8)分和(33.7±12.0)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MMSE评分为(20.8±4.0)分,ADL评分为(27.2±10.7)分,与单用美金刚治疗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能有效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尼莫地平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美金刚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艳 高励 +6 位作者 赵晓玲 曾仲 张仲 郝玉曼 沈富伟 何柳 朱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美金刚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期痴呆有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美金刚组(美金刚+多奈哌齐+尼莫地平)31例,对照组(多奈哌齐+尼莫地平)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智能状...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美金刚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期痴呆有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美金刚组(美金刚+多奈哌齐+尼莫地平)31例,对照组(多奈哌齐+尼莫地平)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的评估。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多见。美金刚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MSE、CDR及各项症状的N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金刚组患者治疗12周后激越/攻击行为、焦虑、易激惹/不稳定性、情感高涨/欣快、夜间行为异常、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易激惹/不稳定性、夜间行为异常、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金刚组患者治疗12周后MMSE评分、激越/攻击行为、易激惹/不稳定性、食欲进食改变的NPI评分及NPI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美金刚能有效改善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减轻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精神状态检查表 精神运动性激动 认知障碍 美金刚
下载PDF
桂哌齐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腺苷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艳 罗祖明 +3 位作者 孙爱民 高励 张仲 曾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缺血后脑腺苷含量、肿瘤坏死因子 α的变化及对桂哌齐特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79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桂哌齐特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腺苷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 α的表达。...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缺血后脑腺苷含量、肿瘤坏死因子 α的变化及对桂哌齐特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 79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桂哌齐特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腺苷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 α的表达。结果 缺血后 2 0min脑腺苷含量急骤升高 ,缺血后 1h及再灌注后回落 ;桂哌齐特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脑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 α的表达明显升高 ,桂哌齐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且脑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桂哌齐特有保护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腺苷 肿瘤坏死因子 大鼠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腺苷含量和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艳 罗祖明 +4 位作者 孙爱民 叶丽川 高励 张仲 曾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0期1863-1865,T00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腺苷含量、烯醇化酶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桂哌齐特对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腺苷含量及烯醇化酶表达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腺苷含量、烯醇化酶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桂哌齐特对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腺苷含量及烯醇化酶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后4个时间点脑腺苷含量均较基础水平(1.01±0.14)μmol/g增高(P<0.05);桂哌齐特组缺血后20min为(3.26±0.30)μmol/g,60min时为(1.91±0.20)μmol/g,较模型组犤分别为(2.40±0.38)μmol/g,F=92.572,P<0.05;(1.27±0.17)μmol/g犦显著升高(F=92.572,43.051,P<0.05),再灌注后15min及60min呈现增高的趋势(P>0.05)。烯醇化酶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桂哌齐特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腺苷含量急骤升高,但持续时间短暂。桂哌齐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内源性腺苷含量从而增强腺苷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腺苷 烯醇化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下载PDF
通心络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鄢波 周东 +9 位作者 郭富强 饶萍 高励 刘福友 刘华 龙存国 李晓刚 黄琳明 王大模 张标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945-946,共2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8天为一疗程,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8天为一疗程,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欧洲脑卒中评分)、心脑缺血事件的复发率及病死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个中心共纳入患者360人,通心络治疗组182人,脱失率为6.0%;对照组178人,脱失率为5.1%。治疗14天,28天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9例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复发,占治疗组患者4.9%;对照组13例患者出现复发,占对照组患者7.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安全,治疗1月后可获得较常规缺血性卒中治疗更佳的效果,远期能够降低脑血管事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缺血性卒中 BARTHEL指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基因表达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郝玉曼 罗祖明 +1 位作者 周东 高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再灌注不同时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α(mGluR1α)的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4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血 2h再灌注 1、3、6、12、2 4、4 8及 72...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再灌注不同时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α(mGluR1α)的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4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缺血 2h再灌注 1、3、6、12、2 4、4 8及 72h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HE染色检测各组mGluR1α的蛋白表达、mRNA转录水平及坏死神经元的计数。结果 各缺血再灌注组mGluR1α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 ,再灌注 1hmGluR1α的mRNA转录即有升高 ,6h达到高峰 ,mGluR1α蛋白表达从 3h开始增加 ,12h达高峰 ,与神经元损伤程度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mGluR1α表达上调 ,且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平行 ,提示mGluR1α参与介导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亲代谢性谷氨酸盐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基因表达 大鼠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艳 张海涛 +3 位作者 刘西平 高励 张仲 曾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不同脑血管病的DSA阳性检出率、安全性及临床特点。结果所有受检者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总的DSA阳性检出率高达75.4%,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不同脑血管病的DSA阳性检出率、安全性及临床特点。结果所有受检者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总的DSA阳性检出率高达75.4%,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阳性率最高为86.3%(69/80),主要血管病变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颅外段受累多见。其次为脑实质出血(75.0%)、蛛网膜下腔出血(61.5%)。单侧动眼神经麻痹(66.7%)等。症状性癫痫的DS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规范化操作可充分保障DSA检查的安全性。慎重筛查DSA纳入病例可提高DSA的阳性检出率及提高效率/费用比,有效指导二级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病 诊断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玉曼 罗祖明 +1 位作者 周东 高励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5-458,共4页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现象及其存在的时间窗。方法  8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PC、PC+ MCAO及 SS+ MCAO三组 ,分别给予 10 min大脑中动脉缺血预处理 ( PC)、PC+ 2 h大脑中动脉阻塞 ( MCAO)及假手术 ( SS) + 2 h MC... 目的 观察局灶性缺血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现象及其存在的时间窗。方法  8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PC、PC+ MCAO及 SS+ MCAO三组 ,分别给予 10 min大脑中动脉缺血预处理 ( PC)、PC+ 2 h大脑中动脉阻塞 ( MCAO)及假手术 ( SS) + 2 h MCAO,其中后两组又据 PC与 MCAO间隔不同分为 1d,3 d,7d,14d,2 1d,2 8d 6个亚组 ,MCAO后 2 4h处死 ,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单纯 PC不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形成 ;MCAO前 1~ 2 8d给予 PC组神经功能缺损均轻于 SS组 ( P<0 .0 1) ,其中 3 d组最明显 ;MCAO前 1~ 14d给予 PC者较 SS组梗死体积缩小 ( P<0 .0 5 ) ,尤以 3 d及 7d组明显 ,分别减小 5 3 .7%和49.9% ( P<0 .0 1) ;MCAO前 3 d给予 PC组脑含水量低于 SS组 ( P<0 .0 5 )。结论  10 min大脑中动脉预缺血不会引起神经损害但已足以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缺血耐受作用出现于 PC后 1d,其后 14d内给予 MCAO均可使梗死体积减小 ,而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至少可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局灶性缺血预处理 诱导 缺血耐受 研究 脑缺血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蕾 徐朝义 高励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7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8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和C组(常规治疗加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大小的变化。结果A组、B组、C组治疗后IMT分别为(1.08±0.16)mm,(0.96±0.11)mm,(0.92±0.09)mm,C组治疗后IMT较A组、B组及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C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A组降低。斑块大小治疗前后以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长期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比10mg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谱勒超声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潇潇 郝玉曼 +1 位作者 高励 杨训永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人入院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并选...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人入院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并选取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观察对象之间血尿酸水平。分别于治疗2周、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和预后病人间血尿酸水平,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0.05),中型组血尿酸水平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基本治愈组、显著进步组和进步组血尿酸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进步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基本治愈组、显著进步组(P<0.05);预后良好组年龄、收缩压、血尿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年龄、血尿酸、收缩压、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且是影响病人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血尿酸 近期预后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