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抗心律失常离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查丽春 范晓 +4 位作者 郝佳旭 普娟 曾鹏辉 高家菊 马云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0,I0015,I0016,共12页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BIAs)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一类,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小檗碱(Berberine, BBR)和原小檗碱类、阿朴菲类、苄基四氢异喹啉类、普罗托品类、双苄基异喹啉类等。此类生物碱来源中...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BIAs)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一类,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小檗碱(Berberine, BBR)和原小檗碱类、阿朴菲类、苄基四氢异喹啉类、普罗托品类、双苄基异喹啉类等。此类生物碱来源中药及中药组方在治疗心悸、怔忡、厥证、胸痹等心血管相关疾病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现代研究表明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活性,从中药中开发抗心律失常单体活性成分,毒性、不良反应更清楚,开发成本更低。基于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复杂的特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在临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属于单离子通道阻滞剂,具有致心律失常风险,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可通过影响Na+、K+、Ca2+多条离子通道、抗炎及氧化应激途径达到治疗多种心律失常的目的,极具开发前景。通过查阅、整理近40年的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对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抗心律失常离子机制进行总结,可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心律失常 离子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香果健消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梅佳华 田璟 +3 位作者 孙杏倩 高家菊 普娟 马云淑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香果健消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基因与化学... 目的:探讨香果健消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基因与化学物质相互作用预测数据库(STITCH)检索,以及文献挖掘收集香果健消片配方中草果、木香、蜘蛛香的有效成分与潜在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预测IBS作用靶点,通过VENNY平台得到IBS与中药有效成分的共同作用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筛选人类且置信度高于0.4的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靶点互作网络图,通过R软件进行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B-Dock数据库对中药治疗IBS的核心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筛选得到有效活性成分草果8个,木香7个,蜘蛛香3个,IBS相关靶点2027个,中药与IBS共同靶点73个,主要通过作用于TP53基因、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胱天蛋白酶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关键基因参与调控肿瘤坏死因子、Hepatitis B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BS的作用。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是表儿茶素和橙皮苷。结论:草果、木香、蜘蛛香3药配方治疗IBS的主要药效物质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印证了香果健消片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草果 木香 蜘蛛香 香果健消片
下载PDF
丁香—肉桂药对挥发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3
作者 曾鹏辉 窦晨 +3 位作者 高家菊 金月 侯安国 马云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4期41-47,共7页
目的:分析丁香-肉桂药对共提取挥发油(丁香-肉桂挥发油)的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为该药对临床合理应用于关节炎性病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GC-MS分析丁香-肉桂挥发油成分,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及总还原力测定丁香-肉桂挥发油的抗... 目的:分析丁香-肉桂药对共提取挥发油(丁香-肉桂挥发油)的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为该药对临床合理应用于关节炎性病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GC-MS分析丁香-肉桂挥发油成分,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及总还原力测定丁香-肉桂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MTT法测定丁香-肉桂挥发油对RAW264.7细胞的细胞活力影响;H2O2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试剂盒检测丁香-肉桂挥发油对细胞CAT、SOD、GSH-PX、MDA水平的影响。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丁香-肉桂挥发油20种成分,其中丁香酚、α-古巴烯、β-石竹烯、肉桂醛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丁香-肉桂挥发油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24.15±1.03)μg/mL和(47.23±1.89)μg/mL,其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与丁香-肉桂挥发油浓度呈现量效关系;10~80μg/mL丁香-肉桂挥发油对RAW264.7细胞活性没有影响;40μg/mL的丁香-肉桂挥发油能显著提高抗氧化因子SOD、GSH水平,并降低过氧化脂质产物LDH、MDA水平(P<0.01)。结论:丁香-肉桂挥发油通过提高抗氧化因子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酶反应,改善细胞氧化损伤,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肉桂 自由基 氧化损伤
下载PDF
助孕养膜安胎合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4
作者 高家菊 欧大松 +2 位作者 丁雄 马云淑 姜丽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61-165,I0003,共6页
目的 优选助孕养膜安胎合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以金丝桃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助孕养膜安胎合剂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主要药味菟丝子、黄芪、茯苓、川续断进行薄层鉴... 目的 优选助孕养膜安胎合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以金丝桃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助孕养膜安胎合剂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主要药味菟丝子、黄芪、茯苓、川续断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有效成分金丝桃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10倍水浸泡1.5 h,煎煮3次,每次1 h,离心纯化10 min;菟丝子、黄芪、茯苓、川续断的TLC图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金丝桃苷在0.125~8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n=7),r=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102.37%~104%,RSD值均小于1%(n=9)。结论 该制剂的制备工艺可行,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便捷、可靠,可作为助孕养膜安胎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孕养膜安胎合剂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梅佳华 普娟 +4 位作者 高家菊 郝佳旭 范晓 查丽春 马云淑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制备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透皮行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果油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透皮扩散试... 目的:制备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透皮行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果油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透皮扩散试验仪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结果:草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草果粗粉中加12倍量水,浸泡3 h,提取4 h,提取含量为2 mL/100 g;通过优选制得的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8.04±0.08 nm(n=3),PDI为0.266±0.130(n=3),Zeta电位(-48.59±0.16)mV(n=3)。体外经皮渗透结果显示,草果油纳米柔性脂质体相比草果油具有更高的累积渗透量。结论:该草果油提取工艺及其纳米柔性脂质体制备工艺方便科学、稳定可行,且能够增加草果油的经皮渗透,是一种良好的经皮给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油 Box-Behnken响应面 脂质体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药子抗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杏倩 田璟 +3 位作者 梅佳华 普娟 高家菊 马云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筛查白药子化学成分及其抗肺癌的研究报道,阐释白药子生物碱成分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合适的活性成分,使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抗肺癌相关靶点。利用PP...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筛查白药子化学成分及其抗肺癌的研究报道,阐释白药子生物碱成分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合适的活性成分,使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抗肺癌相关靶点。利用PPI数据库构建白药子和肺癌交集的靶标,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的网络关系图,以活性成分为配体,用CB-Dock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通过DAVID数据库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白药子抗肺癌主要涉及6种活性化合物、88种潜在靶点、20种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该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中以铵离子结合受体、神经递质受体等为主要候选靶点,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离子信号通路和多巴胺能神经突触进行网状综合调节为白药子抗肿瘤的主要调节机制。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构成白药子抗肺癌“多种化合物、多种靶点和多种途径”的网络,为进一步阐明白药子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药子 肺癌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高良姜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曾鹏辉 高家菊 +3 位作者 普娟 蔡俊飞 侯安国 马云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01-105,共5页
高良姜是一味著名南药,也是常见的药食同源药材,临床应用广泛。该文通过查阅有关高良姜炮制的历代医家典籍、国家及地方炮制标准与现代研究文献,对高良姜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研究,炮制前后变化以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整理,总... 高良姜是一味著名南药,也是常见的药食同源药材,临床应用广泛。该文通过查阅有关高良姜炮制的历代医家典籍、国家及地方炮制标准与现代研究文献,对高良姜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研究,炮制前后变化以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进行整理,总结高良姜相关炮制研究,分析其发展方向,为高良姜的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苍艾油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昆 熊磊 +3 位作者 李亶烨 高家菊 蔡俊飞 马云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目的制备苍艾油传递体,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以胆酸钠及丙二醇为膜软化材料的苍艾油传递体,通过石油醚萃取-UV法测定其包封率;并通过HPLC检测指标性成分丁香酚,研究其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行为。结果通过... 目的制备苍艾油传递体,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以胆酸钠及丙二醇为膜软化材料的苍艾油传递体,通过石油醚萃取-UV法测定其包封率;并通过HPLC检测指标性成分丁香酚,研究其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行为。结果通过优选处方制得的苍艾油传递体的平均粒径为(149±4.37)nm,多分散指数为0.189±0.024,包封率为(89±2.50)%,Zeta电位为(-42.95±1.78)mV。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苍艾油体外释放在6 h基本达到稳态,而苍艾油传递体及苍艾油脂质体到12 h仍呈持续释放趋势;体外经皮渗透结果显示从6 h开始苍艾油传递体较苍艾油脂质体及苍艾油均具有更高的累积渗透量(P<0.05)。结论通过优选工艺制备的苍艾油传递体外观圆整、粒径分布较窄,在增加苍艾油溶解度的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缓释效果,且将其通过体外经皮给药后还能显著增加苍艾油的透皮效率,是一个有较好潜力的经皮给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油 传递体 薄膜-超声法 包封率 透析法
下载PDF
中药透皮贴剂小儿临床用药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梅佳华 高家菊 +1 位作者 普娟 马云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53-57,共5页
因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和药物动力学特性,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于药物的安全性阈值各不相同,中药经皮给药制剂能够随时停止给药,改善儿童用药安全性阈值不同等问题,因此在儿童中具有广泛应用。且与传统口... 因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和药物动力学特性,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于药物的安全性阈值各不相同,中药经皮给药制剂能够随时停止给药,改善儿童用药安全性阈值不同等问题,因此在儿童中具有广泛应用。且与传统口服制剂相比,中药透皮贴剂能克服口服给药带来的肝脏首过消除、较难保持血药浓度等缺点,同时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等优势,应用于儿童能够显著性增加用药依从性,避免儿童用药超说明书现象的发生。近年来,中药透皮贴剂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疾病的治疗且疗效确切,其中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占比超过50%,消化系统次之,主要应用于肺炎、腹泻、哮喘和厌食症等疾病的治疗。经过查阅文献,对近10年间中药透皮贴剂在儿科临床疾病治疗中的用药规律进行综述,为临床推广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贴剂 中药 小儿疾病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原文传递
除脂祛湿生发丸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普娟 马云淑 +3 位作者 张贵华 梅佳华 高家菊 叶建州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9期82-86,共5页
目的建立除脂祛湿生发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方中菟丝子、枸杞子、生地黄、当归、茯苓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菟丝子、当归指标性成分金丝桃苷和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_(18)柱(250 mm×... 目的建立除脂祛湿生发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方中菟丝子、枸杞子、生地黄、当归、茯苓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菟丝子、当归指标性成分金丝桃苷和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Plus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V/V,金丝桃苷)和甲醇-1%醋酸溶液(25∶75,V/V,阿魏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金丝桃苷)和316 nm(阿魏酸),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108丸剂项下规定,检查制剂的性状、重量差异、水分、溶散时限。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特征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金丝桃苷、阿魏酸进样量分别在0.021~0.270μg和0.016~0.4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1,1.0000,n=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0%和101.19%,RSD分别为2.07%和1.38%(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0%;3批样品平均含量分别为0.2231 mg/g和0.0895 mg/g。3批样品的性状、重量差异(2.55%)、水分(7.30%)、溶散时限(4.52 min)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除脂祛湿生发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脂祛湿生发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探讨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杏倩 蔡俊飞 +2 位作者 高家菊 普娟 马云淑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 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得到小檗碱型中的小檗碱、双苄基类生物碱的粉防己碱、苯菲啶喹啉类的血根碱、吗啡烷类中的青藤碱和吡咯菲里啶中的石蒜碱等几种常见的生物碱,根据结构作用机制阐述每一类代表性异喹啉类生物碱治疗肝癌的潜力及抗肝癌作用机制。五个活性成分共筛选得到52个作用靶标如p53(抑癌基因)、NCOA2(核受体共激活剂2)、IL-2(白介素2),主要涉及钙离子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收集证实异喹啉类生物碱可能参与调控PI3K-Akt通路等,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对肝癌产生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肝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透皮给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普娟 高家菊 +1 位作者 梅佳华 马云淑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2年第7期890-893,896,共5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一种高发性疾病,其治疗药物多为化学药,不良反应较多。同时,心血管药物传统给药方式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患者依从性较差;其静脉注射的临床用药剂量大、安全性低。透皮给药系统(TDDS)具有给药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一种高发性疾病,其治疗药物多为化学药,不良反应较多。同时,心血管药物传统给药方式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患者依从性较差;其静脉注射的临床用药剂量大、安全性低。透皮给药系统(TDDS)具有给药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将药物靶向输送至患者的心血管病变部位,能使药物治疗CVD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因此,TDDS可为CVD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TDDS在CVD治疗中的必要性及其应用现状,旨在为TDDS在CVD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透皮给药系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不同产地苍艾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家菊 梅佳华 +4 位作者 普娟 黄欣 皇甫宇蓉 熊磊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建立苍艾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分析苍艾挥发油的化学组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Agilent 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柱温40℃(保持1 min),以10℃·min^(-1)速率升... 目的:建立苍艾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分析苍艾挥发油的化学组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Agilent DB-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柱温40℃(保持1 min),以10℃·min^(-1)速率升至130℃(保持5 min),以8℃·min^(-1)速率升至25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为280℃,载气为高纯氦气,柱流量1 mL·min^(-1);分流比40∶1,进样量1μL;总分离时间35 min,溶剂延迟时间4 min;电离方式El,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70 eV,四级杆温度150℃,辅助加热温度290℃,质荷比(m/z)为50~600。建立14批苍艾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分析其化学组成及结构,结合NIST11.L数据库对样品中成分进行匹配定性,并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14批苍艾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共确定21个共有峰,主要有丁香酚、1,8-桉叶素、β-石竹烯、4-松油醇、α-蒎烯等成分。14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981~0.998。结论:所建立的苍艾挥发油GC-MS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特征性及专属性强,能为苍艾挥发油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指纹图谱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昆 熊磊 +3 位作者 李亶烨 高家菊 刘云宽 马云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4-860,共7页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制备处方,并对优选处方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及皮肤刺激性考察;同时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HPLC对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规律进行探索。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贴剂制备的较优...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制备处方,并对优选处方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及皮肤刺激性考察;同时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HPLC对苍艾油传递体贴剂的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规律进行探索。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贴剂制备的较优处方为Eudragit E 1000.6 g,丁二酸0.08 g,柠檬酸三乙酯0.25 g,丙三醇0.2 g。通过优选处方制得的苍艾油传递体贴剂外观平整,无明显气泡;初黏力(18.33±2.52)号,持黏力(30.01±2.45)min,剥离强度(5.62±0.95)kN·m^-1。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对其黏附性的影响湿度>温度>光照;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单次给药24 h后无明显的皮肤刺激性。体外释药行为研究结果显示苍艾油贴剂及苍艾油传递体贴剂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规律均符合Higuchi方程,72 h时丁香酚的累积释放率分别达80.66%,82.25%,二者差异不显著;72 h丁香酚单位面积的累积渗透量分别达(0.1956±0.0659),(0.1310±0.0455)mg·cm^-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该制备工艺稳定,制得的贴剂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同时将苍艾油制成传递体贴剂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并控制药物的释放,为临床儿科用药安全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油 传递体 贴剂 丁香酚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熵权法优选香果健消片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及其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佳旭 查丽春 +5 位作者 范晓 崔利利 高家菊 曾鹏辉 武旭润 马云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962-3971,共10页
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CD)包合香果健消片(Xiangguo Jianxiao Pian,XJP)挥发油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率、收率、含油率、每克包合物中1,8-桉叶素的含量为指标,HPCD与无水乙醇... 目的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CD)包合香果健消片(Xiangguo Jianxiao Pian,XJP)挥发油最佳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包合率、收率、含油率、每克包合物中1,8-桉叶素的含量为指标,HPCD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建立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采用薄层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GC-MS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其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HPCD与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2∶20(g/mL),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2 h,经验证制得的包合物平均包合率为88.15%、收率为96.11%、含油率为7.65%、包合物中1,8-桉叶素的含量为20.28mg/g。挥发油成功进入HPCD空腔中,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包合物稳定性较好。结论优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健消片 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1 8-桉叶素 信息熵权法 正交试验 包合工艺
原文传递
青风藤碱血液和关节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晓 查丽春 +4 位作者 郝佳旭 普娟 梅佳华 高家菊 马云淑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4-948,共5页
目的建立青风藤碱血液和关节在体微透析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青风藤碱体外回收率和传递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的体积流量和青风藤碱的质量浓度对回收率和传递率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体积流量;采... 目的建立青风藤碱血液和关节在体微透析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青风藤碱体外回收率和传递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的体积流量和青风藤碱的质量浓度对回收率和传递率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确定最佳体积流量;采用减量法,测定血液和关节探针在大鼠体内微透析的传递率,并考察其在10 h内的稳定性。结果青风藤碱血液和关节探针体外回收率和传递率随着灌流液体积流量(1.0、1.5、2.0、2.5、3.0μL·min^(-1))的增大而降低;体积流量为1.0μL·min^(-1),青风藤碱质量浓度为5、10、15、20μL·mL^(-1)时,回收率和传递率稳定且基本一致,说明质量浓度对微透析探针的回收率和传递率影响较小,可以用减量法的传递率代替增量法的回收率;青风藤碱血液和关节探针在大鼠体内10 h的传递率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55.94±2.23)%、(33.74±1.34)%。结论建立的青风藤碱血液和关节微透析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青风藤碱大鼠血液和关节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碱 微透析 血液 关节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两种苍艾油凝胶的体内外经皮吸收药动学对比研究
17
作者 张昆 熊磊 +3 位作者 程欣 李亶烨 高家菊 马云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建立UPLC法以测定苍艾油指标成分丁香酚在血浆中含量,并对比研究普通苍艾油凝胶与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体内、体外的经皮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Franz透皮扩散池法对两种苍艾油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规律进行考察... 目的建立UPLC法以测定苍艾油指标成分丁香酚在血浆中含量,并对比研究普通苍艾油凝胶与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体内、体外的经皮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Franz透皮扩散池法对两种苍艾油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规律进行考察;以丹皮酚为内标物,通过血药浓度法对两种苍艾油凝胶经皮给药后丁香酚在大鼠血浆的经时变化规律进行探索。结果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组在72 h时丁香酚在单位面积的累积渗透量达(0.2459±0.0013)mg·cm^(-2),显著高于普通苍艾油凝胶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鼠经皮给药药动学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经皮给药的Cmax、AUC0-t、AUC0-∞分别为(3.5956±0.2006)mg/L、(57.6956±4.4607)mg·h/L、(104.8108±37.4044)mg·h/L,分别是苍艾油普通凝胶组的2.16、2.19、2.92倍,显著高于普通苍艾油凝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血浆中丁香酚含量检测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稳定可行,将苍艾油制成传递体凝胶后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显著促进苍艾油经皮吸收,提高药物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油 传递体 凝胶 药动学 经皮促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