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正交设计优选NR2A的Western Blot成像条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岚岳 苑洁 姜泓 《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测定了不同光圈、焦距、曝光时间下成像的条带和背景灰度值,探讨了光圈、焦距、曝光时间对NR2A的Western Blot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圈和曝光时间的影响具有显著性,NR2A的最佳成像条件是光圈为4mm、焦距为30m...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测定了不同光圈、焦距、曝光时间下成像的条带和背景灰度值,探讨了光圈、焦距、曝光时间对NR2A的Western Blot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圈和曝光时间的影响具有显著性,NR2A的最佳成像条件是光圈为4mm、焦距为30mm、曝光时间为6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NR2A WESTERN BLOT CCD成像
下载PDF
科研反哺教学在预防医学专业的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刚 袁媛 +6 位作者 胡玉鑫 张嘉芮 高岚岳 邓宇 富景奇 徐苑苑 皮静波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17-20,共4页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对于人才培养起着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作用。面对高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失衡、实践环节逐渐弱化的现状,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依托仪器共享平台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反哺...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对于人才培养起着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作用。面对高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失衡、实践环节逐渐弱化的现状,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依托仪器共享平台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工作的探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并借助仪器共享平台丰富的资源优势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培养综合性预防医学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科研反哺教学 仪器共享平台
下载PDF
HG-FAAS法测定雄黄染毒小鼠肝及肾脏中的砷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苑洁 霍韬光 +6 位作者 王艳蕾 郭婧潭 焦雪鑫 张颖花 袁媛 高岚岳 姜泓 《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法(HG-FAAS)测定雄黄染毒小鼠肝及肾脏中砷含量的方法 .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可靠、检出限低.雄黄染毒小鼠肝、肾脏中砷的分布水平相当.同时对氢化物发生条件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法 雄黄
下载PDF
CMA认证实验室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刚 邓宇 +6 位作者 袁媛 胡玉鑫 张嘉芮 高岚岳 富景奇 徐苑苑 皮静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第23期5-6,共2页
检验检测能力是公共卫生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由于课程体系不完善,授课内容滞后等,使得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岗位需求。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检测评价中心是通过CMA认证的综合实验室,我校以此实验室为平台,通过引入综合性... 检验检测能力是公共卫生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由于课程体系不完善,授课内容滞后等,使得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岗位需求。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检测评价中心是通过CMA认证的综合实验室,我校以此实验室为平台,通过引入综合性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训等多种途径,进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探索实践。研究发现,CMA认证实验室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技能培养和岗位胜任力培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充分利用CMA认证实验室资源,将学生的职业规划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不断探索综合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认证实验室 公共卫生安全检测评价中心 检验检测能力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下载PDF
HPLC测定砷对星形胶质细胞内GSH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焦雪鑫 高岚岳 +4 位作者 方莹 霍韬光 张颖花 吴辉 姜泓 《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06-210,共5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星形胶质细胞(AC)内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方法,探讨急性砷暴露对AC内GSH水平的影响,为砷对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研究提供检测手段.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可靠.AC内GSH含量随急性砷暴露剂量增加而逐渐...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星形胶质细胞(AC)内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方法,探讨急性砷暴露对AC内GSH水平的影响,为砷对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研究提供检测手段.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可靠.AC内GSH含量随急性砷暴露剂量增加而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星形胶质细胞 谷胱甘肽
下载PDF
依托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教学科研共享平台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玉鑫 袁媛 +5 位作者 高岚岳 王刚 张嘉芮 邓宇 皮静波 徐苑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2期70-73,共4页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在提升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助力科学研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临功能狭窄及体制机制难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困境。文章以某大学公...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在提升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助力科学研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临功能狭窄及体制机制难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困境。文章以某大学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梳理该中心在过去5年以打造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共享平台为目标而展开的改革与建设举措,并就其发展现状、现行制度与管理理念进行分析。同时,总结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旨在为新形势下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发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改革 融合发展 共享平台 师资队伍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的神经毒性 被引量:28
7
作者 高岚岳 齐莹 金亚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3,57,共3页
近年的病例报道显示,1,2-二氯乙烷对工人神经系统的危害严重,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本文对1,2-二氯乙烷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神经毒性 中毒性脑水肿
原文传递
PBL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岚岳 李昕 金亚平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年第6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预防医学五年级本科生6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选择2个教学要求近似的内容分别采用PBL和传统教学方法...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预防医学五年级本科生61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选择2个教学要求近似的内容分别采用PBL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对课后随堂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值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r检验。采用SAS9.0软件对合格率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以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PBL教学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P〈O.05),男女生成绩均有提高(P〈O.05),其中女生成绩提高效果优于男生。使用PBL教学的女生成绩合格率高于传统教学(P〈O.05)。结论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课教学中,采用PBL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原文传递
含雄黄血清对星形胶质细胞GLAST、GLT-1和GS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高岚岳 杨卉蕾 +3 位作者 张颖花 霍韬光 吴辉 姜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含雄黄血清对星形胶质细胞(AC)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GLAST)、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GLT-1)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雄黄灌胃大鼠的血清为含药血清,以原代培养AC为实验对象,在总砷浓度分别为0、5、10、15、2... 目的:探讨含雄黄血清对星形胶质细胞(AC)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GLAST)、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GLT-1)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雄黄灌胃大鼠的血清为含药血清,以原代培养AC为实验对象,在总砷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μmol/L的含药血清培养基中培养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活力、GLAST和GLT-1蛋白的表达随含雄黄血清中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其中,25μmol/L含雄黄血清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含雄黄血清暴露可对AC活力产生损伤作用,对GLAST和GLT-1蛋白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雄黄血清 星形胶质细胞 谷氨酸转运体
原文传递
亚急性1,2-二氯乙烷染毒对小鼠行为及脑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齐莹 石磊 +4 位作者 高岚岳 王高阳 李革新 吕秀强 金亚平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染毒对小鼠行为及脑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为揭示1,2-DCE神经毒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1,2-DCE染毒组(225、450、900mg/m^... 目的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染毒对小鼠行为及脑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为揭示1,2-DCE神经毒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1,2-DCE染毒组(225、450、900mg/m^3),每组8只小鼠,静式吸入染毒10d,每天染毒3.5h。最后一次染毒结束后立即进行旷场试验,实验结柬后处死小鼠,快速取大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各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Asp和Glu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各染毒组小鼠的Glu含量[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分别为(67.69±9.89)、(67.99±6.23)、(71.16±5.96)μmol/gPro]与对照组[(50.78±5.15)μmol/gPr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染毒组小鼠脑组织中GABA含量[(8.08±2.37)μmol/gPro]较对照组[(12.83±3.36)μmol/gPro]明显降低,但高剂量组[(19.87±5.30)μmol/Pr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低剂量1,2-DCE染毒对小鼠的行为有兴奋作用;而高剂量1,2-DCE染毒对小鼠的探索性及运动性行为有抑制作用。结论亚急性1,2-DCE染毒可引起小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进而导致出现行为的改变,这可能是1,2-DCE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小鼠 旷场实验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1,2-二氯乙烷染毒对小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齐莹 石磊 +4 位作者 高岚岳 王高阳 李革新 吕秀强 金亚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9-441,共3页
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对小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为揭示1,2-DCE的神经毒性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参考数据。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2-DCE染毒组(0.25 mg/L、0.50 mg/L、1.00mg/L),每组10只小鼠。静式吸... 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对小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为揭示1,2-DCE的神经毒性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参考数据。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2-DCE染毒组(0.25 mg/L、0.50 mg/L、1.00mg/L),每组10只小鼠。静式吸入染毒14 d,每天染毒2 h。染毒结束后取大脑组织,测定小鼠脑脏器系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脑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牛磺酸(Tau)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小鼠脑脏器系数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染毒组的Asp、Glu和Tau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中、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染毒组的Gly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也有升高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染毒组的GAB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提示亚急性1,2-DCE暴露可引起小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异常,其可能是1,2-DCE神经毒性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神经毒性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水肿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高阳 高岚岳 +4 位作者 于海洋 李婷婷 李革新 吕秀强 金亚平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水肿实验动物模型,探索较为合适的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1.0、1.1和1.2mg/L 1,2-DCE染毒组。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每天染毒4h,各组染毒天数根据... 目的建立小鼠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性脑水肿实验动物模型,探索较为合适的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及1.0、1.1和1.2mg/L 1,2-DCE染毒组。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每天染毒4h,各组染毒天数根据半数以上小鼠在染毒过程中出现明显中毒症状或死亡而确定。末次染毒结束后次日处死小鼠,快速取脑组织,分别测定脑含水量、脑脏器系数及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各组小鼠的实际染毒天数:1.0mg/L组染毒4d,1.1mg/L组染毒3d,1.2mg/L组染毒2d。各染毒组小鼠在染毒结束时,其脑含水量及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根据脑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判定,1.0mg/L组染毒4d、1.1mg/L组染毒3d及1.2mg/L组染毒2d的小鼠脑水肿模型成功率分别为30%、40%和60%。结论该实验成功建立了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水肿实验动物模型,1.2mg/L 1,2-DCE每天染毒4h、连续染毒2d所建立的中毒性脑水肿模型的成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DCE中毒 中毒性脑水肿 小鼠
原文传递
慢性砷暴露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药物转运相关蛋白mRNA表达和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瑞瑞 武夏芳 +4 位作者 陈佳雯 鞠明光 胡玉鑫 高岚岳 徐苑苑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砷暴露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HaCaT)药物转运蛋白mRNA表达和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随机分为慢性对照(不予以砷处理)组和慢性砷暴露(100 nmol/L亚砷酸钠染毒28周)组,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和1%双... 目的探讨慢性砷暴露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HaCaT)药物转运蛋白mRNA表达和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随机分为慢性对照(不予以砷处理)组和慢性砷暴露(100 nmol/L亚砷酸钠染毒28周)组,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培养基中,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法检测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aCaT对照细胞和慢性砷暴露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2.5、5、10、20、30、40、50、60、80、100、150μmol/L亚砷酸钠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活性。将慢性砷暴露组细胞和对照细胞予以10μmol/L亚砷酸钠处理24 h,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砷蓄积和砷排放量。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慢性砷暴露HaCaT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ABCC2和ABCC4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C1、ABCC3、ABCC5、ABCG1、ABCG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细胞相比,慢性砷暴露HaCaT经各浓度急性砷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细胞相比,1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后,慢性砷暴露细胞内的砷蓄积量降低,而砷排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砷暴露的HaCaT细胞药物转运蛋白mRNA的表达升高,砷排出能力增强,对砷毒性产生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砷代谢
原文传递
亚急性1,2-二氯乙烷染毒致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磊 齐莹 +4 位作者 高岚岳 王高阳 李革新 吕秀强 金亚平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致肝脏氧化损伤情况,为阐明1,2-DCE中毒性肝损伤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2-DCE染毒组(0.35、0.7、1.2 mg/L),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1周;然后,取...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致肝脏氧化损伤情况,为阐明1,2-DCE中毒性肝损伤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2-DCE染毒组(0.35、0.7、1.2 mg/L),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1周;然后,取血和肝组织,分别检测血中总胆红素(TB)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组织中丙二醛(MDA)、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血浆中T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而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肝组织中GSH-Px活性和GSH含量及高剂量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亚急性1,2-DCE中毒可引起肝组织的氧化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肝脏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砷对星形胶质细胞上EAAT1、EAAT2和xCT蛋白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冯蕊 焦雪鑫 +3 位作者 高岚岳 霍韬光 刘婕瑜 姜泓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25-282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砷暴露对星形股质细胞(AC)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AC在不同农度和不同时间砷暴露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量滴定板法测定AC内GSH的含量以及细胞活力,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C上EAAT1、EAAT2和xC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 目的探讨急性砷暴露对星形股质细胞(AC)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AC在不同农度和不同时间砷暴露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量滴定板法测定AC内GSH的含量以及细胞活力,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C上EAAT1、EAAT2和xC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組比较,随着染砷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产生了明显的细胞毒性,AC内GSH水平表现出应激性增加,AC膜上EAAT1、EAAT2蚤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xC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砷暴露可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砷可促进AC膜上xCT蛋白表达,抑制EAAT1、EAAT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星形胶质细胞 毒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