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功能内生菌群的筛选及定殖效能
1
作者 张帅 王建 +3 位作者 马俊超 高彦征 左翔之 凌婉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4-1561,共8页
为降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从PAEs污染蔬菜中富集驯化具有PAEs降解高效性和广谱性的功能内生菌群,解析菌群群落组成并优化其降解条件,借助水培体系研究了功能内生菌群在作物体内的定殖效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 为降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从PAEs污染蔬菜中富集驯化具有PAEs降解高效性和广谱性的功能内生菌群,解析菌群群落组成并优化其降解条件,借助水培体系研究了功能内生菌群在作物体内的定殖效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从门的分类水平看,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6.5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1.0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37%)组成;从属的分类水平看,菌群主要由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33.03%)、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40.61%)、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1.70%)、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3.04%)和根瘤菌属(Rhizobium,6.90%)组成.在无机盐纯培养体系中,该菌群在7d内对5mg/L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降解率分别为97.08%、94.47%、98.02%和44.82%.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群降解PAEs的最佳条件为:pH值7、25℃、盐度1%、底物浓度5mg/L.水稻水培试验表明,菌群可以定殖到水稻体内并有效促进PAEs的去除,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5d后水稻体内DMP、DEP、DBP和∑PAEs含量分别降低了41.09%、45.33%、63.06%和32.3%.菌群的定殖还能够提高水稻根长、株高和生物量,促进水稻的生长.该菌群在降低作物PAEs积累、保障PAEs污染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有效降低作物PAE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内生菌群 邻苯二甲酸酯 降解特性 定殖
下载PDF
农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功能细菌及其应用
2
作者 李鹏飞 周贤 +1 位作者 王建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2-1553,共12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PAEs污染特征,重点概述了PAEs降解功能菌株筛选、菌群构建及其应用策略.详细分析了细菌介导的PAEs降解的水解和开环裂解两个途径及参与其中的关键功能基因和酶,讨论了PAEs降解功能细菌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影响...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田土壤PAEs污染特征,重点概述了PAEs降解功能菌株筛选、菌群构建及其应用策略.详细分析了细菌介导的PAEs降解的水解和开环裂解两个途径及参与其中的关键功能基因和酶,讨论了PAEs降解功能细菌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影响因素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消减农田土壤PAEs污染中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PAEs污染农田土壤功能细菌修复及农业生产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农田土壤 微生物修复 降解功能细菌
下载PDF
碳量子点的制备、环境应用和生物毒性
3
作者 盛优莹 王贺飞 +3 位作者 苏燕 沈可 胡小婕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2-1601,共10页
围绕碳量子点(CQDs)的制备方法、环境应用及风险展开综述,结果显示,CQDs可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它在200~400nm的紫外光区有一个或多个吸收峰,在可见光谱中的蓝色和绿色光域有荧光效应.基于此,CQDs可用于检测Hg^(2+)、Cr^(... 围绕碳量子点(CQDs)的制备方法、环境应用及风险展开综述,结果显示,CQDs可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它在200~400nm的紫外光区有一个或多个吸收峰,在可见光谱中的蓝色和绿色光域有荧光效应.基于此,CQDs可用于检测Hg^(2+)、Cr^(3+)、Mn^(2+)等10余种(重)金属离子,芳香类、四环素等有机污染物及亚硝酸盐等盐类,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CQDs对苯酚、亚甲基蓝等有机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能力.CQDs的毒性比多数金属基量子点更低,其诱导生物体内活性氧的过度产生是主要的致毒机制.相关研究为正确认识和评估CQDs的环境风险提供参考,为制定合理的CQDs制备和回收策略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制备方法 环境应用 生物毒性
下载PDF
水合氧化物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佳 刘思 +3 位作者 王婷婷 秦超 胡小婕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2-1629,共8页
研究了水合氧化铝与水合氧化锰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负载于pUC19质粒)向大肠杆菌水平转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5~200mg/L浓度水平的水合氧化铝与水合氧化锰均显著抑制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转化,两者对转化频率的抑制率最高... 研究了水合氧化铝与水合氧化锰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负载于pUC19质粒)向大肠杆菌水平转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5~200mg/L浓度水平的水合氧化铝与水合氧化锰均显著抑制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转化,两者对转化频率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79.44%和57.64%.水合氧化铝析出的Al (III)是其导致ARGs转化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而水合氧化锰几乎无离子析出.此外,水合氧化铝可与p UC19质粒的磷酸骨架以及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与鸟嘌呤发生结合,与之形成大尺寸加合物,进而降低ARGs进入胞内的效率.对于水合氧化锰,其暴露后宿主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减小,并且该颗粒也与pUC19质粒交缠形成了大尺寸团聚物,这可能是抑制ARGs转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合氧化物 抗生素抗性基因 基因水平转移
下载PDF
阴离子对Mo_(2)C/过氧单硫酸盐降解抗生素的影响
5
作者 周舟 汤磊 +3 位作者 赵旭强 陈旭文 王贺飞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8-1656,共9页
本文研究了水中典型无机阴离子SO_(4)^(2-)、NO_(3)^(-)、Cl-、HCO_(3)^(-)、CO_(3)^(2-)对层状Mo_(2)C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氧化降解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无机阴离子对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 本文研究了水中典型无机阴离子SO_(4)^(2-)、NO_(3)^(-)、Cl-、HCO_(3)^(-)、CO_(3)^(2-)对层状Mo_(2)C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氧化降解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无机阴离子对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降解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SO_(4)^(2-)和NO_(3)^(-)主要影响抗生素的反应速率,Cl-、HCO_(3)^(-)、CO_(3)^(2-)既影响其降解率又影响其反应速率.在Cl-、HCO_(3)^(-)和CO_(3)^(2-)浓度分别为20mmol/L时,氯霉素的降解率从100%分别降为59.27%、2.85%、无降解;甲砜霉素的降解率从100%分别降为64.64%、8.54%、无降解;氟苯尼考的降解率从100%分别降为33.23%、1.38%、无降解.其中,CO_(3)^(2-)对抗生素降解具有强抑制作用,在5mmol/L时就可完全抑制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降解.5种阴离子对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的降解影响具有同样的趋势,表现为CO_(3)^(2-)>HCO_(3)^(-)>Cl->NO_(3)^(-)≈SO_(4)^(2-).此外,3种抗生素的降解率与Cl^(-)浓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降解率与HCO_(3)^(-)浓度之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阴离子 层状Mo_(2)C 过氧单硫酸盐 高级氧化技术 氯霉素 甲砜霉素 氟苯尼考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研究进展和热点分析
6
作者 李泽楷 韩淼 +2 位作者 秦超 胡小婕 高彦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近年来,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引起广泛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文献资料为数据源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年发文量变化、不同国家贡献及研究主题演变(基于关键词)等方面对土壤环境中ARGs污染相关研究... 近年来,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引起广泛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文献资料为数据源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年发文量变化、不同国家贡献及研究主题演变(基于关键词)等方面对土壤环境中ARGs污染相关研究进行剖析,以此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结果表明,土壤中ARGs污染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快速增长。我国文献在发文数量、论文被引频次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表明我国在该领域有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土壤中携带ARGs的微生物及其环境行为;(2)土壤环境中ARGs的来源和持久性;(3)土壤环境中ARGs的传播和消减方法;(4)土壤中共存物质对ARGs丰度和迁移行为的影响;(5)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环境中ARGs污染的影响。同时,在介绍ARGs常用检测方法以及土壤环境中ARGs污染来源和分布的基础上,剖析影响ARGs在土壤中传播的多种因素,探讨土壤环境中ARGs的消减方法,并指出当前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该文可为未来土壤环境中ARGs污染领域的研究和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抗生素抗性基因 水平基因转移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消减方法
下载PDF
生物体内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迁移转化及毒性
7
作者 韩淼 李泽楷 +6 位作者 许淋 李昭燕 文欣雨 侍卿 胡小婕 秦超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8-1647,共10页
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8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 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8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和富集能力密切相关.PFASs毒性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环境介质和器官的毒性效应差异,研究方向由对动植物的毒性评价转变为人体健康风险预测.在此基础上,从个体、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总结了PFASs毒性效应,提出关于PFASs的多层级毒性效应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利用定量构效关系阐明生物毒性的层级效应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展望了未来有关PFASs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阐明新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开展相关毒理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迁移转化 毒性
下载PDF
土壤中多环芳烃衍生物污染特征及迁移转化
8
作者 程鹏飞 王泽铭 +1 位作者 赵旭强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2-1574,共13页
本文综述了氯代多环芳烃(Cl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PAHs)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的污染水平和赋存形态,采用EPISuite软件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ClPAHs和NPAHs的极性、土壤吸附系数、快速生物降解性、轨道能级等性质,并分析了... 本文综述了氯代多环芳烃(Cl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PAHs)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的污染水平和赋存形态,采用EPISuite软件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ClPAHs和NPAHs的极性、土壤吸附系数、快速生物降解性、轨道能级等性质,并分析了取代基种类、数量以及位置对PAHs衍生物性质和环境归趋的影响.重点总结了ClPAHs和NPAHs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光降解、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迁移转化行为.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现状,希望未来能够优化检测方法、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丰富迁移转化数据和机理,为土壤PAHs污染特征和迁移转化研究提供更准确、全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多环芳烃 硝基多环芳烃 土壤 污染特征 迁移转化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效能及途径
9
作者 陆雯逸 王泽铭 +3 位作者 左翔之 刘奕翔 武海涛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4-1591,共8页
为了提高微生物降解环境中PAEs的效能,采用吸附法对Glutamicibacter sp. A4、Bacillus sp. W34和Rhodococcus sp. 2G 3株具有PAEs降解能力的菌株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菌剂降解PAEs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复合菌群7d内对总浓度为120m... 为了提高微生物降解环境中PAEs的效能,采用吸附法对Glutamicibacter sp. A4、Bacillus sp. W34和Rhodococcus sp. 2G 3株具有PAEs降解能力的菌株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菌剂降解PAEs的效能及途径.结果表明,复合菌群7d内对总浓度为120mg/L的6种PAEs降解率为80.04%;固定化菌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温度30℃、固定化时间2d、菌料比1:30(V/M),制备出的固定化菌剂对总PAEs的降解率可达96.60%,比游离菌提高了16.56%;复合菌群降解DBP和BBP过程中产生了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等多种中间产物,推测出酯的水解作用为复合菌群降解PAEs的一个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群 固定化菌剂 邻苯二甲酸酯 生物降解 降解途径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土壤的固碳减排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杰 左翔之 +2 位作者 王建 秦超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13-5923,共11页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生物炭因其具有增加土壤碳汇潜力的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者们对生物炭固碳减排潜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其固碳减排效应和机制缺乏系统的总结.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生物炭因其具有增加土壤碳汇潜力的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者们对生物炭固碳减排潜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其固碳减排效应和机制缺乏系统的总结.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炭施用土壤的固碳减排效应,阐述了生物炭施用主要是通过土壤途径依靠自身稳定性和促进微生物续埋效应产生来增加土壤碳库含量和稳定性,以及通过植物途径增加地上植被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碳库来增加其负排放潜力,此外,全生命周期评估(LCA)得出:优化生物炭的制备工艺以及将生物炭系统与其他生物能源系统有机结合是发挥生物炭固碳减排潜力正效应的有效措施;本文总结了生物炭施用土壤的固碳减排机制,主要包括:生物炭的非生物氧化过程是决定自身“碳封存”稳定性的关键;生物炭施用可通过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和栖息地以及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促进微生物同化和植物生长发育,增加生物炭的负排放潜力;亦可通过改变土壤性状,抑制微生物之间的信号分子和胞外电子传递以及酶的分泌,调控温室气体的排放;生物炭与土壤原有机质、矿物结合形成有机-矿物复合体,以及促进微生物分泌菌丝、胶结物质和一系列疏水蛋白可以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总而言之,生物炭施用有利于土壤碳库含量及其碳稳定性的增加.未来研究应着眼于开展生物炭非生物氧化过程与生物氧化、炭稳定性之间的机理研究,以及重视微生物碳泵和生物炭-有机-矿物界面动态在生物炭固碳减排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旨在为生物炭的实际应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固碳减排 全生命周期评估 激发效应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Tween80对植物吸收菲和芘的影响 被引量:41
11
作者 高彦征 朱利中 +1 位作者 胡晨剑 陈宝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3-718,共6页
以水培体系模拟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黑麦草吸收菲和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00mg·L-1和0 12mg·L-1时,0~105 6mg·L-1范围内,低浓度Tween80可促进根和茎叶吸收菲和芘,Tween80... 以水培体系模拟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黑麦草吸收菲和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 00mg·L-1和0 12mg·L-1时,0~105 6mg·L-1范围内,低浓度Tween80可促进根和茎叶吸收菲和芘,Tween80浓度为6 6mg·L-1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根和茎叶中菲和芘含量、富集系数为无表面活性剂对照处理的116%~216%;而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当培养液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为相应Tween80浓度下的表观溶解度时,根和茎叶中菲和芘含量随Tween80浓度上升明显增大,Tween80的增溶作用有利于根和茎叶对菲和芘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n80 植物 表面活性剂 富集作用 多环芳烃 土壤
下载PDF
黑麦草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0
12
作者 高彦征 凌婉婷 +1 位作者 朱利中 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8-502,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对土壤中菲和芘的修复作用。供试污染土壤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 ̄456.5和0 ̄488.7mg·kg-1。结果表明,黑麦草可明显促进土壤中菲和芘的降解。45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菲...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对土壤中菲和芘的修复作用。供试污染土壤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 ̄456.5和0 ̄488.7mg·kg-1。结果表明,黑麦草可明显促进土壤中菲和芘的降解。45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率分别为85.80% ̄90.79%和44.32% ̄89.21%,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而残留浓度则比对照约低53.6%和78.3%。修复过程中,尽管黑麦草本身可吸收积累菲和芘,且根和茎叶中菲和芘的含量均随土壤中菲和芘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大,但植物吸收积累并不是黑麦草促进土壤中菲和芘降解的主要原因,其贡献小于0.54%;与微生物对照相比,植物修复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是植物促进了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菲和芘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多环芳烃 土壤 植物吸收
下载PDF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高彦征 朱利中 +1 位作者 凌婉婷 熊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3-1006,共4页
采用超声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并结合HPLC/UV分离和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PAH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植物样品中供试6种PAHs的方法回收率为76.00% ̄103.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1%。土壤样品(干土或湿土,湿土含水量... 采用超声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并结合HPLC/UV分离和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PAH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植物样品中供试6种PAHs的方法回收率为76.00% ̄103.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1%。土壤样品(干土或湿土,湿土含水量为50%田间持水量)中6种PAHs的方法回收率均高于85%,RSD则低于3.1%;但干土的方法回收率要高于湿土,RSD则比湿土略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的优点,有可接受的回收率和较好的重复性,可用于污染土壤和植物样品的PAHs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多环芳烃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土壤多环芳烃生物可给性测定的体外胃肠模拟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俊超 高彦征 秦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1169,共9页
经口摄入是土壤多环芳烃(PAHs)人体暴露的重要途径,有效评估土壤中PAHs的生物可给性是全面评估土壤PAHs人体健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测定土壤PAHs生物可给性的体外胃肠模拟方法众多,至今国内外尚缺乏统一标准。由于不同体外模拟... 经口摄入是土壤多环芳烃(PAHs)人体暴露的重要途径,有效评估土壤中PAHs的生物可给性是全面评估土壤PAHs人体健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测定土壤PAHs生物可给性的体外胃肠模拟方法众多,至今国内外尚缺乏统一标准。由于不同体外模拟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较大,制约了土壤PAHs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综述了PAHs生物可给性测定所用的多种体外胃肠模拟方法及进展,并针对PAHs生物可给性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建议未来构建土壤PAHs生物可给性测定标准方法的相关研究应从生理条件、吸附材料的选择、体内模型的验证这3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PAHS 体外胃肠模拟 生物有效性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几种有机酸对污染土中Cu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高彦征 贺纪正 +2 位作者 凌婉婷 胡红青 刘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研究了乙酸、苯甲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几种污染土中Cu的解吸及介质条件(如pH值、支持电解质)对其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有机酸对污染土中Cu解吸的影响强弱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苯甲酸;随着有机酸浓度升高,乙酸、苯甲酸、酒... 研究了乙酸、苯甲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几种污染土中Cu的解吸及介质条件(如pH值、支持电解质)对其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有机酸对污染土中Cu解吸的影响强弱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苯甲酸;随着有机酸浓度升高,乙酸、苯甲酸、酒石酸对污染土中Cu的解吸率先降低后升高,柠檬酸对Cu的解吸率则一直升高;随着解吸液起始pH值由2升至8,柠檬酸对污染土中Cu的解吸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酒石酸对污染土中Cu的解吸率则一直降低;随着支持电解质浓度升高,酒石酸对污染土中Cu的解吸率趋于增大,且KCl为支持电解质时的解吸率略高于K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污染土 解吸
下载PDF
湖北省几种土壤的重金属镉、铜形态 被引量:33
16
作者 高彦征 贺纪正 凌婉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 ,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 ,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 %以上 ;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 ,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 ,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 %以上 ;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从未污染土、污染土到镉质土 ,随土壤Cd负荷提高 ,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的比例增大 ,有效性提高 ,残渣态、氧化铁结合态镉的比例降低。土壤中铜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土壤重金属 湖北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的长春水田黑土对菲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彦征 熊巍 +1 位作者 凌婉婷 徐建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研究了Pb、Zn、Cu污染后黑土对PAHs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分配作用是黑士吸附菲的主要机制.无论重金属污染与否.黑土对菲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线性.实验条件下,重金属污染后黑土对菲的吸附作用明显增...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研究了Pb、Zn、Cu污染后黑土对PAHs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分配作用是黑士吸附菲的主要机制.无论重金属污染与否.黑土对菲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线性.实验条件下,重金属污染后黑土对菲的吸附作用明显增强,且随重金属含量提高,黑土对菲的吸附系数(Kδ)和有机碳标化的吸附系数(Koc)增大.由于重金属的“键桥”作用,黑士吸附菲的平衡溶液中水溶性有机质(DOM)浓度降低,土壤固相有机质含量略有增加(不超过原有有机质含量的0.53%).计算了这部分增加的固相有机质对菲的吸附系数Kph/soc.并分析了溶液中DOM对土壤吸附菲的影响.结果显示,溶液中DOM浓度变化及其与菲的结合作用对重金属影响土壤吸附菲的贡献甚微;而Kph/soc值则比土壤原有有机质对菲的吸附系数Kδ值大2—3个数量级。这是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吸附作用增强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重金属 水溶性有机质
下载PDF
有机酸对土壤中镉的解吸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8
作者 高彦征 贺纪正 凌婉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1-737,共7页
研究了酒石酸和柠檬酸对两种不同处理土壤 (镉质土和污染土 )中Cd的解吸行为 ,探讨了介质pH值、支持电解质等对其解吸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有机酸浓度升高 ,柠檬酸和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呈先降低后升... 研究了酒石酸和柠檬酸对两种不同处理土壤 (镉质土和污染土 )中Cd的解吸行为 ,探讨了介质pH值、支持电解质等对其解吸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有机酸浓度升高 ,柠檬酸和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呈先降低后升高变化 ,出现一波谷 ,波谷位置与有机酸和土壤类型有关。当解吸液起始pH值由 2升至 8时 ,柠檬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 ,先后出现一波谷和一波峰 ,且柠檬酸浓度高时变化趋势尤为明显 ;而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则一直降低。解吸液中支持电解质浓度提高 ,酒石酸对镉质土和污染土中Cd的解吸率增大 ,且以KCl为支持电解质时的解吸率要高于K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土壤 解吸 影响因素 重金属 环境污染
下载PDF
适应本科生差异性发展的社会实践与科研训练综合管理体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彦征 全思懋 +1 位作者 朱雪竹 凌婉婷 《高等农业教育》 2010年第8期37-39,共3页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本科生差异性发展的特点明显。但高校普遍存在"厚科研训练,薄社会实践"的现象。缺乏良好的"社会实践与科研训练"综合管理体系,导致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弱化。研究从高校院系管理的角度,提出了... 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本科生差异性发展的特点明显。但高校普遍存在"厚科研训练,薄社会实践"的现象。缺乏良好的"社会实践与科研训练"综合管理体系,导致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弱化。研究从高校院系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适应学生差异性发展的学院社会实践与科研训练综合管理体系构想,阐述了该体系构建的目标、内容、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差异性发展 社会实践 科研训练 管理体系
下载PDF
黑麦草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
20
作者 高彦征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年第3期49-49,共1页
采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方法来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迄今尚缺乏经济有效的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成本昂贵,易造成地下水等的次生污染,不适合大规模应用;而微生物修复往往需要向土壤中引入外源微生物,这些被引入的专... 采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方法来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迄今尚缺乏经济有效的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成本昂贵,易造成地下水等的次生污染,不适合大规模应用;而微生物修复往往需要向土壤中引入外源微生物,这些被引入的专性降解菌或基因工程菌降解PAHs的效果易受到土著微生物竞争的影响,而且外源菌的引入也存在潜在的土壤生态风险。近来,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植物修复机制尚待深入研究。本文以菲和芘为代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作用 多环芳烃(PAHs) 黑麦草 有机污染土壤 微生物方法 微生物修复 土著微生物 基因工程菌 修复技术 技术成本 化学修复 生态风险 植物修复 修复机制 地下水 降解菌 物理 外源 次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