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忠礼 赵长福 于庆巍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45例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病人采取石膏托外固定5例,髓内针内固定5例,钢板内固定14例,外固定架固定18例,加压螺纹钉3例;血管损伤单纯修补13例,端口吻合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45例下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病人采取石膏托外固定5例,髓内针内固定5例,钢板内固定14例,外固定架固定18例,加压螺纹钉3例;血管损伤单纯修补13例,端口吻合19例,大隐静脉移植15例。结果随访平均35年,肢体成活率为577%(26/45),总截肢率40%(为18/45),死亡率为23%(1/45),结论肢体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完全缺血时间、骨折程度、血管损伤程度以及软组织破坏程度。而正确处置损伤血管及骨折固定方式是肢体成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下肢骨折 治疗
下载PDF
全髋股骨侧假体置入前倾角对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忠礼 左建林 +2 位作者 刘磊 吴宏 杨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9期6516-6518,共3页
背景:股骨侧假体置换时按照原前倾角置入假体是公认的做法,但目前并无严格的生物力学实验证明其合理性。目的:验证以不同前倾角置入股骨侧假体对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相互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吉林大学机械... 背景:股骨侧假体置换时按照原前倾角置入假体是公认的做法,但目前并无严格的生物力学实验证明其合理性。目的:验证以不同前倾角置入股骨侧假体对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相互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力学系;15件新鲜成人股骨标本自愿(捐献)。干预:将15件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5件标本,对3组分别以原前倾角,+15°(在原前倾角的基础上再前倾15°,+30°前倾角置入非骨水泥)固定假体,对置换前后的试件分别施以轴向载荷及复合载荷轴向载荷(+扭转载荷)。主要观察指标:置换前后各试件各点的应变值。结果:轴向载荷下的应变分布规律,在小转子上缘以下105mm外方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原前倾角组应变最大平均(166.08%),+30°组次之(平均121.24%),+15°组最小(平均105.40%),以较原前倾角大约15°的角度置入全髋股骨侧假体与以原前倾角置入假体相比会使更多的应力经股骨近端传导,其股骨表面的应变分布最接近于未处置股骨。结论:以+15°前倾角置入假体会获得最佳的近端匹配,使置换后股骨获得更多的近端承载,有效降低应力遮挡,有利于骨长入及远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角 置入 股骨 假体 标本 观察指标 非骨水泥 学院 严格 力学
下载PDF
髋关节翻修23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忠礼 刘鹏 +2 位作者 李宏伟 张远鹰 段德生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4期299-301,共3页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手术方法 并发症 手术适应证 禁忌证
下载PDF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忠礼 王金成 +1 位作者 张远鹰 左建林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的髋臼周围截骨术 ,并报告其短期的放射线和临床观察结果。方法 本组髋臼发育不良 9例 9髋 ,全部为女性 ,年龄 1 5~ 4 8岁 ,平均 36 5岁 ,骨性关节炎Ⅰ级 3例 ,Ⅱ级 5例 ,Ⅲ级 1例采用一种新型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的髋臼周围截骨术 ,并报告其短期的放射线和临床观察结果。方法 本组髋臼发育不良 9例 9髋 ,全部为女性 ,年龄 1 5~ 4 8岁 ,平均 36 5岁 ,骨性关节炎Ⅰ级 3例 ,Ⅱ级 5例 ,Ⅲ级 1例采用一种新型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结果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后随访 3~ 6个月 ,平均 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 2h 5 0min ,术中失血量平均为 70 0ml。Harris髋评分 :术前 73分 ,最后随访为 85分。术前 5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 ,术后为 0例。平均CE角 :术前 6 3°,术后为 34 5°。平均Sharp角 :术前 4 8 6°,术后为 36 9°。髋臼指数角 :术前 2 5 9°,术后 8 7°。平均髋臼 -头 (A -T)指数 :术前 6 1 2 % ,术后为 88 0 %。平均股骨头垂直指数 :术前 1 0 9,术后 0 83。水平指数 :术前 1 6 6 ,术后 1 5 7。结论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是一种可在直视下操作的相对容易掌握的手术 ,通过术中的截骨旋转 ,达到髋臼对股骨头的充分覆盖 ,髋臼应力均衡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 治疗 髋臼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脱位
下载PDF
儿童上颈椎不稳的治疗
5
作者 高忠礼 袁绍辉 +1 位作者 刘鹏 秦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8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上颈椎 损伤 牵引 枕颈融合
下载PDF
寰枢椎畸形并不稳的治疗(附73例分析)
6
作者 高忠礼 李英普 +1 位作者 朱庆三 袁绍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5-286,共2页
目的 :探讨寰枢椎畸形并不稳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73例因寰枢椎先天性畸形导致上颈椎不稳患者分别施行保守及手术治疗 ,其中保守治疗 2 1例 ,手术治疗 5 2例。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随访 3个月至 2年 ,其中 14例患者症状缓解... 目的 :探讨寰枢椎畸形并不稳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 73例因寰枢椎先天性畸形导致上颈椎不稳患者分别施行保守及手术治疗 ,其中保守治疗 2 1例 ,手术治疗 5 2例。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随访 3个月至 2年 ,其中 14例患者症状缓解或无加重 ,另 7例因症状加重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患者随访 3个月至 10年 ,效果均满意。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寰枢椎畸形并不稳患者可采取积极手术治疗 ,复位、减压及重建稳定性是治疗之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畸形 不稳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分析——附20例(24髋)随访报告
7
作者 高忠礼 秦彦国 +3 位作者 段德生 张远鹰 王金成 刘鹏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I~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自1986年至2003年,我们对20例(2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依据脱位程度分型I~Ⅲ度,不同分型采取不同手术对策;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进行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过平均6.7年的随访,本组病例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35.8分改善到术后88.6分。其中7髋施行了1次翻修术、1髋施行了2次翻修术。结论:成人先天性髋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存在的病理改变严重,手术中应注意软组织松解与平衡,髋臼成形,股骨短缩,臼与股骨上段假体的个体化设计。良好的术前准备设计及术中对各种不同病理情况的分析判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病例报告 个体化设计
下载PDF
髁型人工膝的临床应用要点
8
作者 高忠礼 刘鹏 +1 位作者 秦彦国 左建林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4-5,共2页
关键词 髁型人工膝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表面置换 禁忌证 适应证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热点问题探讨
9
作者 高忠礼 左建林 +1 位作者 刘鹏 秦彦国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6-8,共3页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 手术治疗 骨水泥
下载PDF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附265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高忠礼 王金成 +1 位作者 刘光耀 王加强 《吉林医学》 CAS 1999年第5期270-271,共2页
本文对265 例60 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病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分析了病人的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时间、并发症、采用的术式及治疗结果。并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辅助治疗、并发症的防治、麻醉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 本文对265 例60 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病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分析了病人的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时间、并发症、采用的术式及治疗结果。并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辅助治疗、并发症的防治、麻醉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尽管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对病人的危害性大,并发症多,但只要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积极防治并发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治疗
下载PDF
滑膜软骨瘤病临床特点分析
11
作者 高忠礼 于庆巍 +1 位作者 李英普 张忠贵 《吉林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213-214,共2页
对14例滑膜软骨瘤病进行临床、病理、X线的研究发现:①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受限并有摩擦感。②关节内游离体大小不等,大块游离体是由许多软骨小体相互粘连而成,具有可分性。③软骨小体附着在滑膜上者伴局部滑膜炎症改变。... 对14例滑膜软骨瘤病进行临床、病理、X线的研究发现:①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受限并有摩擦感。②关节内游离体大小不等,大块游离体是由许多软骨小体相互粘连而成,具有可分性。③软骨小体附着在滑膜上者伴局部滑膜炎症改变。软骨小体自滑膜脱落形成游离体,此时滑膜炎症改变不明显。游离体长期存在关节内引起机械性关节软骨损害。④X线显影范围与实际软骨小体及游离体数量不一致,取决钙化及骨化程度。⑤本病具有自行静止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滑膜 软骨肿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玉辉 张远鹰 +3 位作者 王金成 高忠礼 刘强 洪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方法的设计和术后的康复。[方法]对3例同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分两次手术行下肢4个大关节的... [目的]探讨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方法的设计和术后的康复。[方法]对3例同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分两次手术行下肢4个大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1例,第1次手术行左侧髋关节置换,第2次手术行右侧髋关节及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另2例两次手术分别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术后3d将下肢置于CPM机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2周下床学习行走,出院前达到在支具扶助下行走100步。[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活动范围为105°~145°,平均135°,膝关节活动范围为45°~60°,平均54°;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平均83分,均为良,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系统:第1例左侧膝关节74/75分,为良,其余5个膝关节均为优。[结论]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不仅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便于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其中以单次手术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双侧髋膝关节 骨性强直 功能重建
下载PDF
酶解鹿茸肽的制备、纯化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华 黄宜兵 +2 位作者 高科翔 孙辉 高忠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90-2395,共6页
利用一种工业用碱性蛋白酶对新鲜梅花鹿鹿茸进行水解,制备得到生物活性肽.首先,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酶与底物质量比1:150,底物与溶剂质量比1:13,水解时间60min.其次,利用硫酸胺分级... 利用一种工业用碱性蛋白酶对新鲜梅花鹿鹿茸进行水解,制备得到生物活性肽.首先,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酶与底物质量比1:150,底物与溶剂质量比1:13,水解时间60min.其次,利用硫酸胺分级沉淀法制备了鹿茸多肽粗提液,同时采用缓冲液保护其活性,再经SephadexG-25凝胶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最强抗氧化活性的鹿茸肽组分(VAP-B).最后,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柱对VAP-B进一步纯化,得到了分子量在800以内的小肽活性组分(VAP-B1),其蛋白含量为70.45%.在此基础上,对小肽活性组分VAP-B1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包括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以及抗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和还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鹿茸肽VAP-B1浓度为20mg/mL时,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率达到91.9%,有明显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当浓度为10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达到100%,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此外,鹿茸肽VAP-B1还具有一定的防止脂质过氧化和还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肽 碱性蛋白酶 酶解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加贝 李忱 +2 位作者 顾锐 高忠礼 王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994,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手术方法,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治疗16例I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9岁。肿瘤位于...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操作摘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IDEM)的手术方法,进一步阐明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治疗16例I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9岁。肿瘤位于颈段3例,胸段4例,胸腰段9例。14例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2例患者术中改为全椎板入路切除肿瘤。通过患者术前和术后Frankel分级评价半椎板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0mL(150~500mL),手术时间140min(90~200min)。肿瘤体积最大4.0cm×1.5cm×1.5cm,最小1.5cm×1.0cm×1.0cm。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16例患者中,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术后提高为C级;术前C级5例,术后提高为D级;术前D级7例,术后提高为E级。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6~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7个月。16例患者均未见复发且脊柱稳定性良好。行半椎板入路及全椎板入路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75和475mL。结论:半椎板切除术治疗IDEM具有损伤较小、出血较少等优点,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摘除IDEM的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硬膜下肿瘤 半椎板切除术 显微外科手术 Frankel分级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景臣 高忠礼 +2 位作者 尹飞 左建林 段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关键词 颈椎病 命名 分类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椎动脉缺血综合征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CT多平面重建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实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左建林 柳林 +3 位作者 应洪亮 林野 高忠礼 王文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05-4009,共5页
背景: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特点对于股骨假体的匹配和远期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没有基于三维CT多平面重建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研究。目的:分析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总体三维形态学特点,用以指导假体设计和手术操作。方法:50件(25对)... 背景: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特点对于股骨假体的匹配和远期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没有基于三维CT多平面重建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学研究。目的:分析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总体三维形态学特点,用以指导假体设计和手术操作。方法:50件(25对)正常国人的股骨标本,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对股骨标本进行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重建图像中选择标准化层面分别测量股骨前弓角、近段股骨髓腔长度、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的夹角(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以及股骨颈前倾角。应用Pearson二元相关分析明确以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近段股骨髓腔长度为(175.6±8.6)mm;股骨前弓角为(10.6±1.8)°;在经股骨距内缘层面、中份层面和外缘层面股骨距矢状面倾角分别为(12.7±1.2)°,(6.3±0.9)°,(0.3±0.06)°;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为(18.8±2.7)°;股骨颈前倾角为(11.0±2.3)°。相关分析表明股骨前弓角和股骨颈前倾角呈显著正相关(r=0.749,P=0.014)。在矢状面上,由内侧向外侧股骨距轴线与近段股骨髓腔轴线逐渐趋向一致。虽然在外观上近段股骨在干骺端部位存在后弓,但近段股骨髓腔的轴线为直线,近段股骨髓腔无后弓。提示进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直柄假体更能够适应国人近段股骨髓腔的形态。干骺端髓腔内壁的较大倾角使其成为股骨近端应力承载的最重要部位,因此干骺端髓腔内壁倾角应作为假体选择和术前计划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 股骨距 髓腔形态 假体优化
下载PDF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杨玉辉 高忠礼 +3 位作者 王金成 张力 李新 张汉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对比后外侧小切口和后外侧标准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60例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7.5岁,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30例,经后外侧标准入路。对... 目的对比后外侧小切口和后外侧标准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60例新鲜移位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7.5岁,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30例,经后外侧标准入路。对比的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应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术后关节脱位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结果除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外,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比经后外侧标准入路术后早期疗效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全髋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移位 高龄
下载PDF
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玉辉 吕衡发 +1 位作者 刘景臣 高忠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2-764,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 V1段的形态学特点 ,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血管内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4 2具 (84侧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观测椎动脉 V1段的起始、走行、长度、外径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结果 :84侧中 2侧左椎动脉起源... 目的 :探讨椎动脉 V1段的形态学特点 ,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血管内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4 2具 (84侧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观测椎动脉 V1段的起始、走行、长度、外径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结果 :84侧中 2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 (2 .4 % ) ;17侧起源于前上象限 (2 0 .7% ) ,6 5侧起源于后上象限(79.3% ) ;弯曲走行 30侧 (35 .7% ) ;椎动脉 V1段的长度 (mm) :左侧 37.8± 4 .9,右侧 36 .4± 5 .7;直径(m m) :左侧曲行组 4 .72± 0 .37,左侧直行组 4 .2 5± 0 .35 ,右侧曲行组 4 .35± 0 .4 1,右侧直行组 3.95± 0 .38。结论 :椎动脉 V1段的形态变异较大 ,但起始和入横突孔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V1部 解剖和变异 医源性损伤
下载PDF
延迟手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玉辉 刘景臣 +2 位作者 刘敏 张力 高忠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患者术前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来探讨延迟手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180例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未进行预防性药物抗凝治疗,其中85例于伤后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95例手术时超过伤... 目的通过研究患者术前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来探讨延迟手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180例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均未进行预防性药物抗凝治疗,其中85例于伤后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95例手术时超过伤后48 h。术前常规检查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 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 in tim e,PT)、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 in tim 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 ib)含量,对术后出现患肢肿胀和/或疼痛,伴有或不伴有Homans征/Neuhofs征阳性的患者常规应用加压超声技术进行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早期手术组DVT发生率(24.7%)、明显延迟手术组DVT发生率(41.1%)(P<0.05),二组APTT、PT、TT、F ib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延迟手术可导致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延迟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人颈椎过伸性颈髓损伤的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英普 朱庆三 +5 位作者 高忠礼 刘景晨 林野 武汉 臧虎 于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32期4370-4371,共2页
目的:评价老年人颈椎过伸颈髓损伤的特征。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老年急性颈椎过伸颈髓损伤中作用。方法:对31例老年颈椎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术治疗组。手术治疗21例(其中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术3例,后路减压术8例,单开... 目的:评价老年人颈椎过伸颈髓损伤的特征。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老年急性颈椎过伸颈髓损伤中作用。方法:对31例老年颈椎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术治疗组。手术治疗21例(其中颈椎前路手术减压术3例,后路减压术8例,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例,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6例)。非手术治疗10例。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0~1.5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保守治疗组治疗后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2例,E级3例。手术治疗组治疗后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6例,E级10例。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疗效满意。结论:老年颈椎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病死率较高,在诊断和治疗上应给予积极和特殊考虑。尽管老年人颈椎过伸颈髓损伤属高危疾病人群,但如果能耐受手术,获得早期手术减压,可有利于损伤的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颈椎 颈髓损伤 治疗 神经功能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