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例炎性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特征及病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丽华 洪慧勤 +2 位作者 高春茗 刘金萍 刘华之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16例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患者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结果,为该病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6例IBC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钼靶X线表现、病理... 目的:研究16例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患者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结果,为该病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6例IBC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钼靶X线表现、病理结果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所有IBC患者按照钼靶X线诊断结果的差异分为真阳性组12例以及假阴性组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16例IBC患者钼靶X线表现:(1)5例患者皮肤增厚,后缘模糊不清,且伴有乳头内陷;(2)皮下脂肪层密度明显增高,9例患者可见显著增粗的Cooper’s韧带;(3)腺体增厚,结构紊乱,3例在腺体内见明显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其中1例伴有沙粒样钙化,10例未发现显著肿块,4例伴有弥漫分布的沙粒样钙化灶;(4)同侧腋窝均伴有淋巴结肿大,结构致密,边缘相对清晰。16例IBC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6例皮肤内可见明显淋巴管癌栓;钼靶X线诊断炎性乳腺癌真阳性12例,假阴性4例。16例IBC患者经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8例,占比50.0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7例,占比43.75%,P53阳性10例,占比62.50%。钼靶X线假阴性IBC患者肿块大小≤5 cm、TNM分期为Ⅰ~Ⅱ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人数占比均高于真阳性患者(P均<0.05)。钼靶X线假阴性及真阳性IBC患者ER、PR及P53阳性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BC患者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结果均有一定的特征性,两者可为IBC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钼靶X线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假阴性
下载PDF
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2
作者 赖琪 屠恩远 +5 位作者 张聪慧 温米兰 郭慧娟 谢钦 杜燕 高春茗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1期4349-435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及Embase文献数据库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及Embase文献数据库检索关于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CHARMS清单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纳入的预测模型中最为常见的ICU获得性衰弱可逆因素为年龄、机械通气时长、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水平,最为常见的不可逆因素为神经肌肉阻滞剂。结论:纳入的22个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在开发、报告方面存在偏倚,建议未来多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且注重模型的外部验证和模型的更新,不断改善模型预测性能,为临床提供科学可行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衰弱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