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5°倾斜应用的多通道干涉截止滤光片研制
1
作者 高晓丹 刘岚 +1 位作者 姚敏 魏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光纤通信的发展对通信器件中薄膜滤光片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45°倾斜应用的多通道干涉截止滤光片的设计指标,选择Nb2O5和SiO2为高、低折射率材料设计非规整膜系,以减少偏振效应的影响。结合APS1104型镀膜机的特点,分析了设计膜系... 光纤通信的发展对通信器件中薄膜滤光片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45°倾斜应用的多通道干涉截止滤光片的设计指标,选择Nb2O5和SiO2为高、低折射率材料设计非规整膜系,以减少偏振效应的影响。结合APS1104型镀膜机的特点,分析了设计膜系的膜层灵敏度和薄膜生长过程中的模拟监控曲线,判断设计薄膜的可镀制性。然后采取直接光学监控方式,选择合适的镀制工艺成功镀制滤光片。测试结果表明:滤光片在45°倾斜应用条件下,1255~1365 nm、1475~1502 nm双通带最大插入损耗为0.199 dB,1547~1565 nm为反射带,通带隔离度为17.3 dB,满足系统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截止滤光片 偏振效应 膜系 非规整层
下载PDF
基于OBE的高校电子技术课程群改革与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实践探索
2
作者 魏纯 李明 +1 位作者 高晓丹 刘雅娴 《华章》 2024年第2期0120-0122,共3页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战略,旨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人才。本文基于OBE理念,探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电子技术课程群改革与建设。首先分析OBE理念和课程群概念,提出改革原则,然后提出基于OBE的电...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战略,旨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人才。本文基于OBE理念,探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电子技术课程群改革与建设。首先分析OBE理念和课程群概念,提出改革原则,然后提出基于OBE的电子技术课程群建设策略,包括优化课程设置、融入思政元素、竞赛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改进考核模式和建立评价体系等,以促进该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高校电子技术课程群 新工科背景
下载PDF
微塑料参与下的土壤碳循环过程评述
3
作者 朱芷宏 张琎 +3 位作者 高晓丹 陶招 马南 徐英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土壤有机碳固定是驱动土壤肥力演变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关键过程。鉴于微塑料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持久性和生态环境风险,其对土壤性质和过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但基于土壤碳循环视角关注微塑料介导作用的研究仍相对匮乏。赋存于土壤... 土壤有机碳固定是驱动土壤肥力演变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关键过程。鉴于微塑料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持久性和生态环境风险,其对土壤性质和过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但基于土壤碳循环视角关注微塑料介导作用的研究仍相对匮乏。赋存于土壤中的微塑料能够通过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直接参与碳循环的方式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存、矿化与消长,这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的不确定性,也突出了相关研究的迫切性。以此为背景,本文概述了土壤有机碳固定途径的理论发展,总结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特征,阐述了微塑料对不同土壤碳库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调控土壤碳循环的可能机制,最后对微塑料参与下的土壤有机碳循环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微塑料能够通过影响土壤物理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酶活性与功能基因、生物膜的形成、动物的繁殖与生长、植物的生长和根系沉积等对土壤碳的平衡起到介导作用,同时通过自身参与到土壤全链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而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循环。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选取科学方法将微塑料周转与有机碳循环过程进行区分与耦合是未来研究的难点。因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先进土壤学研究手段的嵌套与改良,以及研究思路的革新与交叉,可进一步精准区分微塑料源碳在不同有机碳库中的贡献潜力,探明微塑料直接和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循环的耦合作用机制,并推进多因素影响下微塑料参与土壤碳循环过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循环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残体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智慧课堂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土壤学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晓丹 张昀 +2 位作者 吴岩 汪景宽 徐英德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9期131-134,共4页
针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对知识吸收和能力提升效果较差问题,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新农科背景下的土壤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依托农林院校相关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土壤学的智慧课堂建设为例,运... 针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对知识吸收和能力提升效果较差问题,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新农科背景下的土壤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依托农林院校相关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土壤学的智慧课堂建设为例,运用慕课堂、易而思和科大讯飞等教学共享平台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课程学习环境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实践应用效果三方面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创建“三板块、四环节、五步走”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确保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新农科 教学改革 线上教学 土壤学
下载PDF
薄膜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偏振特性
5
作者 高晓丹 刘岚 +1 位作者 姚敏 魏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6,共4页
薄膜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传感特性主要取决于敏感薄膜。当光倾斜入射敏感薄膜时,p-偏振光和s-偏振光分离,会产生偏振效应。通过对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感测原理与偏振效应分析,采用光学薄膜的特征矩阵干涉理论,构建了具有偏振特性的光纤... 薄膜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传感特性主要取决于敏感薄膜。当光倾斜入射敏感薄膜时,p-偏振光和s-偏振光分离,会产生偏振效应。通过对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感测原理与偏振效应分析,采用光学薄膜的特征矩阵干涉理论,构建了具有偏振特性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理论模型。模拟了反射光谱在不同温度下的偏振特性,分析了偏振效应对薄膜干涉型光纤传感器温度传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待测量温度而言,反射光谱干涉条纹的波长漂移对偏振效应更加敏感。通过对敏感薄膜反射光谱的波长漂移来进行物理量感测的温度、湿度、折射率等薄膜干涉型光纤传感器,有必要考虑敏感元件偏振效应的影响,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研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薄膜 偏振效应 干涉
下载PDF
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6
作者 高晓丹 孟宪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疗,研究组实行双期正畸治疗,对两组正畸标准指数(PAR)值、面部美学评分、矫治相关参数及咀嚼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AR值下降,且研究组左侧磨牙关系、右侧磨牙关系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美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覆盖(Overjet)、覆颌(Overbite)、Y轴角(SGn-SN)、平面角(FMIA)、上下中切牙角(UI-LI)、颌凸角(NA-Pg A)减小,下齿槽座角(SNB)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NA角、ANB角、Overjet、Overbite、SGn-SN角、NA-Pg A角较对照组更小,SNB角、FMIA角、UI-LI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期正畸治疗相比,双期正畸治疗应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更能够提高PAR值,改善面部美学及矫治相关参数,提高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期正畸 双期正畸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云平台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量化考评体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鹏 赵健 +1 位作者 高晓丹 林娜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64,共8页
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大数据的基础上,选取2019—2021年科技特派员服务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类考核,一类为考核合格线,考核结果另一类为优秀科技特派员,主要从政策宣传、科技传播、创新创业、带头致富等4个纬度进行评价,并运用熵权法... 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大数据的基础上,选取2019—2021年科技特派员服务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类考核,一类为考核合格线,考核结果另一类为优秀科技特派员,主要从政策宣传、科技传播、创新创业、带头致富等4个纬度进行评价,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同时凸显分类评价的重要性,应该从不同层面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分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绩效考核 分类考核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利用基于Gouy-Chapman模型的离子有效电荷定量表征离子特异性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晓丹 李航 +2 位作者 田锐 刘新敏 朱华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72-2282,共11页
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固-液界面反应中是普遍存在的.近期研究指出,在较低电解质浓度的某些体系中,离子特异性效应可能并非来源于色散力、经典诱导力、离子半径或水合半径的大小等,而是界面附近强电场中的离子极化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界面附近... 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固-液界面反应中是普遍存在的.近期研究指出,在较低电解质浓度的某些体系中,离子特异性效应可能并非来源于色散力、经典诱导力、离子半径或水合半径的大小等,而是界面附近强电场中的离子极化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界面附近的吸附态反号离子被强烈极化(高达经典极化的104倍).强烈极化的结果将导致离子在界面附近受到的库仑力远远超过离子电荷所能产生的库仑力,这体现在离子的有效电荷将远大于离子的实际电荷.因此胶体体系中基于这种强极化的离子有效电荷可以用来定量表征离子特异性效应的强度.本研究在蒙脱石-胡敏酸混合悬液凝聚过程中发现了Na+、K+、Ca2+、Cu2+四种离子的离子特异性效应,提出了基于激光散射技术测定离子有效电荷的方法,并成功获得了被强烈极化后的离子有效电荷数值.实验测得的Na+、K+、Ca2+、Cu2+四种离子的有效电荷值分别为:ZNa(effective)=1.46,ZK(effective)=1.86,ZCa(effective)=3.92,ZCu(effective)=6.48.该结果表明:(1)离子在强电场中的极化将大大提高离子的有效电荷,从而极大地增强离子所受的库仑作用力;(2)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极化越强烈,离子的有效电荷增加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meister效应 动态光散射 凝聚动力学 有效电荷系数 电场 非经典极化效应
下载PDF
特定pH条件下Ca^2+/Cu^2+引发胡敏酸胶体凝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晓丹 李航 +1 位作者 朱华玲 田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8-707,共10页
土壤腐殖质颗粒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中的微观过程和宏观现象的发生。而胡敏酸是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成物质,本文利用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NO3)2和Cu(NO3)2溶液中胡敏酸胶体颗粒的凝聚过程和形成凝聚体的结构... 土壤腐殖质颗粒与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土壤中的微观过程和宏观现象的发生。而胡敏酸是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成物质,本文利用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NO3)2和Cu(NO3)2溶液中胡敏酸胶体颗粒的凝聚过程和形成凝聚体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于Ca2+和Cu2+在带电胶体表面的吸附方式不同而对胡敏酸胶体的凝聚的影响表现出很大差异。(1)散射光强的稳定与否可以反映体系的稳定性,Ca(NO3)2体系中散射光强可以在较宽的电解质浓度范围从0 mmol L-1至20 mmol L-1内保持稳定,而Cu(NO3)2体系中光强稳定的电解质浓度范围较窄,只有0 mmol L-1至3 mmol L-1。(2)随电解质浓度的提高,两种电解质体系中凝聚体的有效粒径随时间先呈线性增长再呈幂函数增长,但胡敏酸胶体凝聚过程对Cu(NO3)2体系浓度变化的敏感性远大于Ca(NO3)2体系,并且1 mmol L-1Cu2+吸附下胡敏酸胶体的凝聚速率为69.55 nm min-1,近乎是7.5 mmol L-1Ca2+吸附下凝聚速率23.94 nm min-1的3倍,可见Cu2+作用下颗粒的平均凝聚速率远远高于Ca2+作用的情况。(3)Ca(NO3)2体系中,电解质浓度越高形成凝聚体的结构越开放,但放置50 d后分形维数变小,结构变得更加疏松,说明该凝聚过程具有可逆性;而Cu2+作用下形成的凝聚体初期结构开放度较高,在放置50 d后分形维数变大,结构更加致密紧实,说明该凝聚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这些信息为研究腐殖质超分子聚合物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电解质 光散射 凝聚 分形维数
下载PDF
Cu^(2+)和Zn^(2+)在土壤电场中的极化对黑土胶体凝聚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晓丹 徐英德 +5 位作者 张广才 张昀 李嵩 李少博 安雨鑫 汪景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0-447,共8页
金属离子在土壤胶体固-液界面上的行为差异引起土壤胶体絮凝过程的差异,并深刻影响土壤溶液中养分或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为明确Cu^(2+)和Zn^(2+)两种金属离子界面行为对土壤胶体凝聚的影响,本文选取黑土胶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静态光... 金属离子在土壤胶体固-液界面上的行为差异引起土壤胶体絮凝过程的差异,并深刻影响土壤溶液中养分或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为明确Cu^(2+)和Zn^(2+)两种金属离子界面行为对土壤胶体凝聚的影响,本文选取黑土胶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静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专性吸附离子Cu和Zn体系中不同离子浓度条件下黑土胶体的凝聚行为。结果表明:(1)Cu^(2+)和Zn^(2+)两种金属离子引发黑土胶体凝聚的机制相似,均是低浓度下的慢速凝聚和高浓度下的快速凝聚,达到快速凝聚机制后,胶体的总体平均凝聚速率受离子种类影响较小。(2)Cu^(2+)对黑土胶体聚沉能力大于Zn^(2+),Zn^(2+)的临界聚沉浓度是Cu^(2+)的3.51倍,在黑土胶体的凝聚过程中存在强烈的离子特异性效应。(3)两种离子体系中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活化能差异随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大。此两种离子在凝聚作用的较大差异性源于Cu^(2+)较Zn^(2+)对有机配位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以及黑土胶体表面附近强电场对离子的强烈极化作用扩大了两种离子本身的微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胶体 重金属 离子特异性效应 光散射 活化能 离子极化
下载PDF
法布里-珀罗薄膜干涉的光纤温度传感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高晓丹 彭建坤 吕大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246,共5页
为了研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的微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分析了薄膜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原理,选用Zr O2和Al2O3两种介质薄膜材料,采用TFCalc膜系设计软件设计了薄膜干涉型光纤温度敏感探头的膜系,由南光ZZS1100-8/G箱式真空镀... 为了研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的微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分析了薄膜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原理,选用Zr O2和Al2O3两种介质薄膜材料,采用TFCalc膜系设计软件设计了薄膜干涉型光纤温度敏感探头的膜系,由南光ZZS1100-8/G箱式真空镀膜系统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普通多模光纤端面蒸镀介质薄膜,形成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薄膜干涉,并搭建光纤温度传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200~600℃范围内,所设计的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测试光谱随温度变化产生一定的波长漂移,且波长漂移的温度特性为线性,线性相关系数为99.7%,灵敏度为8.37×10-6/℃。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的薄膜型光纤温度传感器体积小,成本低,结构紧凑,可批量生产,适合安装位置狭小或对传感器集成化要求较高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温度传感器 薄膜干涉 法布里-珀罗 波长漂移
原文传递
光纤到户单纤三向截止滤光片的研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晓丹 葛卫龙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08-1511,共4页
单纤三向技术是无源光接入网实现音频、视频、数据集成传输的关键技术。用光学薄膜实现无源光网络的波分复用要求部分滤光片的入射角为45°,大角度入射会造成s偏振光和p偏振光分离,为了减少信道间的干扰,要求滤光片在45°入射... 单纤三向技术是无源光接入网实现音频、视频、数据集成传输的关键技术。用光学薄膜实现无源光网络的波分复用要求部分滤光片的入射角为45°,大角度入射会造成s偏振光和p偏振光分离,为了减少信道间的干扰,要求滤光片在45°入射的情况下,同时具有低插入损耗和高通带隔离度,按照常规膜系设计方法及镀制工艺,很难镀制成功。采用解析法和自动优化法综合设计了45°入射单纤三向干涉截止滤光片,分析了膜厚改变2%对设计膜系透过率曲线及参数的影响,采用德国莱宝APS1104型镀膜机,针对所设计的非规整膜系选择合适的镀制工艺进行实际镀制,获得了性能优良的大角度入射单纤三向截止滤光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入射滤光片 单纤三向 优化设计 非规整膜系
原文传递
光通信用光纤端面截止滤光膜的研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晓丹 魏纯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16,共3页
为了满足光通信中对光纤端面镀多层膜的特殊需求,分析了光纤端面镀制截止滤光膜所存在的难点问题,利用TFCalc薄膜设计软件,采用解析法设计了一个初始膜系,再结合梯度优化法对初始膜系进行优化处理,成功设计出具有较好光谱性能的光纤端... 为了满足光通信中对光纤端面镀多层膜的特殊需求,分析了光纤端面镀制截止滤光膜所存在的难点问题,利用TFCalc薄膜设计软件,采用解析法设计了一个初始膜系,再结合梯度优化法对初始膜系进行优化处理,成功设计出具有较好光谱性能的光纤端面截止滤光膜的膜系,并对德国莱宝APS1104型镀膜机进行了内部结构和镀制工艺的改进,最终采用离子源辅助沉积进行低温镀制,获得了性能优良的光纤端面截止滤光膜。结果表明,在光纤端面镀制多层的截止滤光膜,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选择合适的膜系和镀制工艺,依然能获得符合实际要求的滤光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光纤截止滤光膜 优化设计 离子辅助沉积 镀制工艺
下载PDF
土壤学课程思维导图理论及其教学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晓丹 张昀 +3 位作者 张广才 安婷婷 杜立宇 关连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73-578,共6页
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土壤学课程教学现状,将思维导图可视化思维线路引入土壤学课程教学中,将其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考前归纳等诸多环节深入融合,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在土壤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绘图软件或手... 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土壤学课程教学现状,将思维导图可视化思维线路引入土壤学课程教学中,将其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考前归纳等诸多环节深入融合,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在土壤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绘图软件或手动绘制,包括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和土壤空气等各章节内容的思维导图和整体课程内容的思维导图,探索思维导图的内涵及其在土壤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选取课程内容的土壤组成部分为例,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示范,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在教学中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参与性,由此提高大学生的土壤学课程学习效果,积极推进高等农业院校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土壤学 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高斯分布的自适应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晓丹 魏婉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1-383,共3页
针对红外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度低,结合红外图像直方图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自适应红外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采用高斯分布函数平滑红外图像直方图中的主峰,以抑制红外图像背景和噪声的加强。算法中的高斯分布函数可根据原... 针对红外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度低,结合红外图像直方图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自适应红外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采用高斯分布函数平滑红外图像直方图中的主峰,以抑制红外图像背景和噪声的加强。算法中的高斯分布函数可根据原红外图像直方图的分布情况自适应产生,不需要人为设定,将所生成的高斯分布函数对原直方图进行转换后再进行直方图均衡处理,即可实现红外图像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突显红外图像的目标,抑制其背景,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增强 高斯分布 自适应 直方图均衡
下载PDF
具有梯度反射率特性的激光谐振腔输出镜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晓丹 张晓晖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40,共5页
针对Nd:YAG激光谐振腔对输出耦合镜的设计要求,研究了梯度反射率镜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膜系结构,这三种膜系的反射率分布均可满足单横模Nd:YAG激光谐振腔的设计要求。分析计算了设计膜系中变膜厚层沿径向的层厚允差,综合比较了... 针对Nd:YAG激光谐振腔对输出耦合镜的设计要求,研究了梯度反射率镜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膜系结构,这三种膜系的反射率分布均可满足单横模Nd:YAG激光谐振腔的设计要求。分析计算了设计膜系中变膜厚层沿径向的层厚允差,综合比较了这三种膜系的鲁棒性及镀制工艺的特殊性,确定了可最终付诸实施的梯度反射率镜的膜系结构,即所有膜层改变膜厚的膜系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反射率镜 Nd:YAG激光谐振腔 鲁棒性 容差
原文传递
高隔离度干涉截止滤光片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晓丹 张晓晖 陈清明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79,共3页
根据光通讯无源器件和激光探测仪器对光学薄膜的特殊需求,采用解析法和自动优化法综合设计了高隔离度的干涉截止滤光片,分析了膜厚改变2%对设计膜系的透过率曲线的影响,通过莱宝APS1104镀膜机对所设计的膜系进行了实际镀制,获得了性能... 根据光通讯无源器件和激光探测仪器对光学薄膜的特殊需求,采用解析法和自动优化法综合设计了高隔离度的干涉截止滤光片,分析了膜厚改变2%对设计膜系的透过率曲线的影响,通过莱宝APS1104镀膜机对所设计的膜系进行了实际镀制,获得了性能优良的高隔离度截止滤光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隔离度 截止滤光片 膜系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宽波段7:3消偏振分光膜的设计及镀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晓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2-1305,共4页
分光膜在倾斜使用时会存在较强的偏振效应,通常采用各种措施来减小这种偏振效应的影响,但基本上只能在单一波长或较窄波段范围内实现消偏振分光,其波段范围几乎不超过50nm。根据设计要求运用解析法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初始膜系,再在所... 分光膜在倾斜使用时会存在较强的偏振效应,通常采用各种措施来减小这种偏振效应的影响,但基本上只能在单一波长或较窄波段范围内实现消偏振分光,其波段范围几乎不超过50nm。根据设计要求运用解析法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初始膜系,再在所设计的初始膜系基础上,运用TFCalc膜系设计软件采用解析法、Needle和变尺度优化法综合设计了45。入射1260~1360nm波段7:3消偏振分光膜,分析了该设计膜系的监控曲线以评价其可镀制性,并采用德国莱宝APS1104型镀膜机对所设计的膜系进行了实际镀制,获得了性能优良的45。入射宽波段7:3消偏振分光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膜 消偏振 膜系 优化设计 镀制工艺
原文传递
四氯化硅釜残处理新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晓丹 郑卓 +5 位作者 石磊 朱恩伟 张淼 滕欣 赵敏 张妍妍 《辽宁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395-396,401,共3页
介绍了四氯化硅釜残液在蒸浓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和残余四氯化硅浓度,从而确定四氯化硅釜残处理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 四氯化硅 釜残 蒸浓
下载PDF
一种用于镀制梯度反射率镜的遮蔽挡板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晓丹 张晓晖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9-202,共4页
针对所设计的单横模Nd∶YAG激光谐振腔对梯度反射率镜径向膜厚分布的要求,介绍了一种用于镀制梯度反射率镜的遮蔽挡板的设计方法。从常规圆形孔径的遮蔽挡板来分析,比较了采用圆形孔径挡板所得的膜厚分布与设计要求的差别,建立了精确设... 针对所设计的单横模Nd∶YAG激光谐振腔对梯度反射率镜径向膜厚分布的要求,介绍了一种用于镀制梯度反射率镜的遮蔽挡板的设计方法。从常规圆形孔径的遮蔽挡板来分析,比较了采用圆形孔径挡板所得的膜厚分布与设计要求的差别,建立了精确设计遮蔽挡板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设计遮蔽挡板的算法,并编程计算出具体的遮蔽挡板的孔径尺寸及安放位置,以获得完全合乎设计要求的变膜厚层沿半径方向的膜厚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反射率镜 遮蔽挡板 径向膜厚分布 激光谐振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