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平原农田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类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高梅香 刘冬 +1 位作者 张雪萍 吴东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82-1792,共11页
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是揭示地表-地下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于2011年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在50m×50m的空间尺度内,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地表和... 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是揭示地表-地下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于2011年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在50m×50m的空间尺度内,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及不同螨类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这种空间格局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及大豆株高空间格局的空间关联性。半方差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8月份地表、地下和10月份地下螨群落及这些群落内大部分螨类物种在特定空间尺度内形成集群,表现为空间异质性特征,且这种空间分异多由结构性因素或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调控。交叉方差函数表明,土壤螨群落和不同螨类物种的空间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在多种尺度上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简单Mantel检验仅发现8月份地表中气门亚目未定种1(Mesostigmata unidentified sp.1)和大豆株高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螨群落和生长季节的地表螨群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构,地表和地下螨群落及大多数螨类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及大豆株高的空间关联性并不显著。促进地表-地下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为地表-地下格局与过程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联性 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 农田 三江平原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格局 被引量:9
2
作者 高梅香 张超 +4 位作者 乔志宏 侯宏宇 金光泽 卢廷玉 吴东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636-5648,共13页
Metacommunity理论框架为理解生物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构建机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然而,少有研究揭示土壤动物metacommunity的格局及其构建机制,小尺度空间的研究更是少见。于2015年分别在凉水和丰林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长期动... Metacommunity理论框架为理解生物群落的时空格局及其构建机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方法。然而,少有研究揭示土壤动物metacommunity的格局及其构建机制,小尺度空间的研究更是少见。于2015年分别在凉水和丰林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长期动态监测样地内,通过空间直观定位调查监测的方法获得地表甲虫群落,揭示小尺度空间(300 m)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的格局,并进一步分析地形、土壤因子与这种metacommunity格局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镶嵌型(nestedness)和随机型(random)是小尺度空间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的常见格局。地表甲虫的metacommunity格局具有类群依赖性,步行虫科和葬甲科多形成镶嵌型格局,而隐翅虫科则仅形成随机型格局。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格局具有季节波动性,在相对温暖的季节易形成显著的镶嵌型格局,而在相对寒冷的季节多为随机型格局。凉水和丰林地表甲虫的metacommunity格局没有明显差异。地形和土壤因子对地表甲虫metacommunity格局有重要的影响,该影响过程相对复杂,依类群和时间而异。本实验表明镶嵌型和随机型是小尺度空间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的常见格局,地形、土壤因子对这些格局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community格局 地表甲虫 metacommunity结构参数分析(EMS) 典型阔叶红松林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三江平原农田土壤跳虫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梅香 孙新 +1 位作者 吴东辉 张雪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980-4990,共11页
土壤动物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是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共存格局研究的重要基础。以土壤跳虫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为研究区,于2011年8月和10月,选取具30 a以上耕作历史的旱地为实验样地,以5 m为步长... 土壤动物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是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共存格局研究的重要基础。以土壤跳虫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为研究区,于2011年8月和10月,选取具30 a以上耕作历史的旱地为实验样地,以5 m为步长设置一个50 m×50 m的实验样地,采用地统计中的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s 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跳虫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土壤跳虫群落总密度和多数跳虫种类存在显著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特征,多数为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明显的空间集群。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土壤跳虫群落总密度和所有跳虫种类均存在显著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在局部地区形成"高—高"和/或"低—低"的空间集群,并和"高—低"和/或"低—高"的空间孤立区相伴发生,即形成"斑块"和"孔隙"相间分布的水平镶嵌格局;这种镶嵌格局具一定的时间动态特征,从夏季到秋季斑块大小和空间分布范围略有变化。研究表明,土壤跳虫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集群是土壤跳虫的常见空间分布格局,在样地内形成"斑块"和"孔隙"相间分布的水平镶嵌格局,这种格局具年内时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性 多尺度 土壤跳虫 三江平原 农田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Beta多样性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梅香 朱纪元 +3 位作者 倪娟平 李景科 林琳 吴东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7-463,共7页
Beta多样性用来衡量集群内物种组成的变异性,可以被分解为空间物种转换和物种集群镶嵌两个组分,是揭示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基础。目前开展了较多的地上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研究,然而地下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进展缓慢。以小兴安岭凉水和丰... Beta多样性用来衡量集群内物种组成的变异性,可以被分解为空间物种转换和物种集群镶嵌两个组分,是揭示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基础。目前开展了较多的地上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研究,然而地下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进展缓慢。以小兴安岭凉水和丰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区,于2015年8、10月采用陷阱法对阔叶红松林进行调查,揭示地表甲虫(步甲科、隐翅虫科、葬甲科)的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1)凉水共发现39种、856只地表甲虫,丰林共发现43种、1182只地表甲虫。8月凉水明显具有较高的全部甲虫(三个科的总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10月正好相反。(2)凉水和丰林之间地表甲虫beta多样性的差异仅发现于8月的步甲科和葬甲科之间。(3)凉水和丰林地表甲虫的beta多样性主要由空间物种转换组成,物种集群镶嵌对beta多样性的贡献很小,说明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变异主要由本地物种之间较高的转换引起。研究表明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的beta多样性主要由空间物种转换组成,在揭示群落构建机制过程中,其内部物种交换和环境调控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多样性 空间物种转换 物种集群镶嵌 地表甲虫 阔叶红松林 小兴安岭
下载PDF
三江平原农田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空间自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梅香 刘冬 +1 位作者 吴东辉 张雪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2-1350,共9页
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是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共存格局研究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的农田内,以5 m为步长设置一个50 m×50 m的样地,结合全局Moran’s I 和局部Moran’s I指数,研究地表、地下和地... 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是土壤动物空间异质性和空间共存格局研究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的农田内,以5 m为步长设置一个50 m×50 m的样地,结合全局Moran’s I 和局部Moran’s I指数,研究地表、地下和地表—地下土壤螨群落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的物种数量和平均密度均有显著差异。全局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除了地表螨群落,地下螨群落平均密度在8月(35~40 m)和10月(5~30 m)、地表—地下螨群落平均密度在8月(5~10 m和35~45 m)和10月(5~35 m)均有显著的多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土壤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优势和常见类群易形成明显的多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地表、地下和地表—地下螨群落及所有螨类的平均密度均存在显著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形成“斑块”和“孔隙”并存的水平分布格局。本研究表明,多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是地下和地表—地下土壤螨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和物种的平均密度均在局部地区形成“斑块”和“孔隙”并存的的水平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性 多尺度 地表螨群落 地下螨群落 地表-地下螨群落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人工红松林步行虫(Coleoptera:Carabidae)群落物种共存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梅香 李景科 +2 位作者 石昊 张雪萍 朱纪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591-6601,共11页
揭示群落物种共存格局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零模型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群落物种共存格局及其调控机制的进展,然而针对地下生物群落共存格局动态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见。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人工红松林内,通过5次调查取样基于零... 揭示群落物种共存格局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零模型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群落物种共存格局及其调控机制的进展,然而针对地下生物群落共存格局动态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见。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人工红松林内,通过5次调查取样基于零模型模拟分析小尺度空间(20 m×20 m)步行虫群落物种共存格局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共捕获步行虫20种,2278只个体,其中Carabus billergi maoershanensis为所有调查季节数量最具优势且分布最广泛的物种,步行虫群落结构具明显的时间变异性;(2)2013年6月步行虫群落为集群性共存格局,而2014年8、10月为竞争性共存格局,基于目前的零模型指标和法则难以准确揭示其他月份是集群性还是竞争性的共存格局,但所有季节的群落均表现为明显的非随机性共存格局,这些共存格局的发现并不完全支持Diamond的群落构建机制理论;(3)所有调查季节均发现很少的显著物种对,基于更严格的检验表明群落中集群性物种对多于隔离性物种对,那些表现为显著的非随机性共存关系的物种对往往是群落内数量较大且分布广泛的优势和常见物种。表明非随机性共存格局可能是帽儿山人工红松林小尺度空间步行虫群落的常见格局,这种非随机性格局具一定的短期动态稳定性,但不同季节这种非随机性共存格局类型表现不同,群落内这些较少的显著物种对可能对群落物种共存格局具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格局 显著物种对 零模型 步行虫 人工红松林 帽儿山
下载PDF
石灰和EM处理条件下土壤动物群落在落叶分解中的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梅香 张雪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用石灰和EM处理改变土壤微酸性特性和微生物活性,采用网袋分解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DG指数仍表现为季节波动性,气... 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用石灰和EM处理改变土壤微酸性特性和微生物活性,采用网袋分解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DG指数仍表现为季节波动性,气候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长期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石灰和EM处理未改变这种规律。(2)处理条件下土壤动物在落叶分解过程中仍具有阶段性特征,且各类群集聚时间有所差异。(3)CCA排序分析表明,土壤pH值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中气门亚目、前气门亚目、节跳虫科、甲螨亚目、绫跳虫科、山跳虫科、棘跳虫科、鳞跳虫科和石蜈蚣目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分解 土壤动物 动态变化 大兴安岭
下载PDF
模拟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对野猪种群动态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梅香 国庆喜 程远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采用基于空间直观种群模型研制的易泛滥成灾野生动物种群预警系统(W SWAP)与景观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别设置4个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变化的情景,模拟了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对野猪种群时空动... 采用基于空间直观种群模型研制的易泛滥成灾野生动物种群预警系统(W SWAP)与景观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别设置4个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变化的情景,模拟了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对野猪种群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的改善,野猪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但生境质量对野猪数量影响有一个限度。野猪种群数量与其生存斑块面积回归关系显著,其主要分布在各情景较大的生境斑块内。空间上野猪集群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特点,随着生境面积和生境质量的改善,野猪集群密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易泛滥成灾野生动物预警系统WSWAP 生境面积 生境质量
下载PDF
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高梅香 张雪萍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78,共3页
随着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稀缺问题愈来愈严峻。知识经济时代,资源传统利用方式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自然资源在资源开发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形成,... 随着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稀缺问题愈来愈严峻。知识经济时代,资源传统利用方式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自然资源在资源开发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逐渐形成,自然资源的定量及模式化研究逐渐完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为: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强化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强化自然资源开发导向;强化政府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自然资源 管理
下载PDF
东北阔叶红松林地表葬甲群落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梅香 叶妍妍 +6 位作者 孙佳欢 宋国华 金光泽 原作强 王绪高 张卫国 周利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536-7552,共17页
为了探明我国东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地表葬甲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特征,在胜山、丰林、凉水和长白山的4个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通过布置900个陷阱调查了36 hm^(2)范围内的地表葬甲群落基本特征。基于群落物种数量、个体数... 为了探明我国东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地表葬甲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特征,在胜山、丰林、凉水和长白山的4个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通过布置900个陷阱调查了36 hm^(2)范围内的地表葬甲群落基本特征。基于群落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和总体长,分析了地表葬甲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东北阔叶红松林区域物种库包含12个葬甲物种,密度为0.018只/m^(2),总平均体长达0.32 mm/m^(2)。北方花葬甲(Nicrophorus tenuipes)是东北阔叶红松林内的广布物种,黑葬甲(Nicrophorus concolor)等五个物种具有明显的生境偏好,仅存在于单个局域物种库内。(2)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和总体长在胜山、丰林、凉水和长白山样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纬度较低的局域物种库(凉水、长白山)可维持更高的物种多样性,纬度最高的局域物种库(胜山)维持较低的物种多样性。(3)地表葬甲群落在胜山和丰林样地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凉水和长白山样地则不显著。(4)葬甲群落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长白山样地的空间变异性与其他样地差异较大,这些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确定性和/或非确定性过程调控,但二者的作用强度在4个样地表现不同。本研究表明东北阔叶红松林内,地表葬甲的多样性和空间变异性在不同纬度存在差异,该研究为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内土壤动物多样性维持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甲 空间变异 多样性 体长 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人口、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梅香 徐锐 郭艳清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94-98,共5页
大兴安岭地区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压力增大,森林可采资源锐减,生态环境脆弱.本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进行生态移民;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建立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机制;... 大兴安岭地区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压力增大,森林可采资源锐减,生态环境脆弱.本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进行生态移民;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建立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机制;全面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人口 资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黑龙江省沙尘暴干扰区生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梅香 常征 康春国 《科技创业月刊》 2010年第8期140-143,共4页
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作用,黑龙江省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影响地区之一。沙尘暴在影响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文章针对黑龙江省沙尘暴发生的特征,提出沙尘暴相关研究理论、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灾害学和生态... 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作用,黑龙江省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影响地区之一。沙尘暴在影响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文章针对黑龙江省沙尘暴发生的特征,提出沙尘暴相关研究理论、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灾害学和生态安全等理论是干扰区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开展生态建设首先要科学分区规划,使建设工作科学合理各有侧重,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实现技术层面的改进和发展,区域合作及政府的积极作用也是沙尘暴干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沙尘暴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基于生态观的新农村建设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梅香 周利军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年第9期15-18,共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与现代科技文明和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相适应,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农村社会状态。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与现代科技文明和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相适应,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农村社会状态。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农村具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组分,具有复杂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态观 社会主义制度 生物多样性 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科技文明
下载PDF
完达山东部地区景观破碎格局情景多尺度分析
14
作者 高梅香 国庆喜 王化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完达山东部地区现实景观为背景,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设置的多尺度景观格局破碎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在景观水平上能准确地表征完达山东部地区多尺度景观逐渐破碎的过程,在类水平上表现效果不理想。斑块数量、斑块密度... 以完达山东部地区现实景观为背景,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设置的多尺度景观格局破碎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在景观水平上能准确地表征完达山东部地区多尺度景观逐渐破碎的过程,在类水平上表现效果不理想。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对比度加权边缘密度、总边缘长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总边缘对比度在1000 m以下尺度能很好地表征农田斑块变化过程,阔叶林斑块的格局指标在几组尺度上表现破碎过程规律一致,基质斑块格局指标对景观破碎的多尺度响应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格局情景 多尺度 景观格局指标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土壤动物知识图谱构建理论、方法与技术——以浙江天目山土壤螨类为例
15
作者 高梅香 朱家祺 +3 位作者 刘爽 程鑫 刘冬 李彦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862-6877,共16页
土壤动物学面临以全新知识体系为科学研究框架的变革时期,其核心内容是以数据驱动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面临着数据多源异构、快速增长和处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基于快速发展的... 土壤动物学面临以全新知识体系为科学研究框架的变革时期,其核心内容是以数据驱动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面临着数据多源异构、快速增长和处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基于快速发展的大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挖掘方法在解决前述矛盾中有突出优势,但需要依赖一个强大的领域知识库,然而土壤动物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十分匮乏。土壤动物知识图谱是一个具有有向图结构的知识库,其中图的节点代表与土壤动物相关的实体或概念,图的边代表实体或概念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提出了土壤动物知识图谱的定义、内涵、理论模型和构建方法,以浙江天目山土壤螨类多样性为例,分析了构建山地土壤动物知识图谱的技术方法;以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关注的物种分布、物种共存、环境条件对物种的影响作用为例,探讨了基于山地土壤动物知识图谱可以解决的相关科学问题。研究表明,土壤动物知识图谱在解决生物多样性重要科学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力和优势,有力推动了土壤动物学、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交叉的土壤动物信息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知识图谱 大数据 土壤动物信息学 天目山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杨旭 高梅香 +3 位作者 张雪萍 林琳 沙迪 张利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06-2216,共11页
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kg秸秆还田),样地E... 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kg秸秆还田),样地E(17kg秸秆还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取中小型土壤动物21779只,分别隶属于58个类群。其中,甲螨亚目、姬跳虫科、棘跳虫科与驼跳科4个类群土壤动物在本地区是最适应环境变化的土壤动物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对照样地C中土壤动物密度最高(46591.67只/m^2),土壤动物类群最多(17.17),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大(0.37),样地D中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最多(2.63),样地A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1.72),样地B中土壤动物均匀性最高(0.64)。同时,各样地土壤动物基本都具有表聚性,样地A中土壤动物更趋于生存于上层土壤。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样地A秸秆还田方式相对来说最利于土壤动物生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动物密度、甲螨亚目动物类群、节跳虫科类群、前气门亚目类群影响较大,是耕作黑土中对秸秆还田方式反应敏感的土壤动物指标,今后可以作为考察耕作黑土秸秆还田肥力效应的评价指标。另外,CAA分析表明:受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土壤动物类群多为研究区域内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的密度与土壤中有机质、有机碳、碳氮比与全磷的含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黑土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影响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曹阳 高梅香 +1 位作者 张雪萍 董承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7-1687,共11页
沿着由高到低的纬度梯度,分别在塔河、带岭、帽儿山的农田生境选择研究样地,采用手捡法调查不同纬度农田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阐明土壤动物群落和环境... 沿着由高到低的纬度梯度,分别在塔河、带岭、帽儿山的农田生境选择研究样地,采用手捡法调查不同纬度农田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并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阐明土壤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黑龙江省不同纬度梯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5类2339只,隶属于2门6纲14目35科。其中线蚓科(Enchytraeidae)、正蚓科(Lumbricidae)、步甲科(Carabid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8.84%;常见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蜘蛛目(Araneida)和地蜈蚣目(Geophilomorpha)等8类,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32.79%。结果表明:(1)水平分布上: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丰富度(即类群数)的水平分布均表现为帽儿山>带岭>塔河,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和丰富度在不同纬度地区无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均为帽儿山>带岭>塔河;Simpson优势度指数(C)表现为塔河和带岭最高,帽儿山最少;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则是塔河最多,其次为帽儿山和带岭。(2)垂直分布上:3个不同纬度样地的农田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丰富度在同垂直层次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除帽儿山5—10 cm土层土壤动物类群数量较表层增加之外,其他样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丰富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聚性明显。(3)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上: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纬度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与土壤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典范对应分析(CCA)进一步表明,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对环境因子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广泛的分布在3个样地内。研究表明,农田生态系统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纬度梯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但不同纬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壤动物类群受到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局地尺度环境因子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为区域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空间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不同纬度 农田生境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风尘黄土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康春国 李长安 +2 位作者 谢远云 常征 高梅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1,共9页
哈尔滨地区分布有很多第四纪以来的风尘黄土沉积物。风尘黄土已被证实为干冷天气条件下,大风吹扬起来的沙尘沉积而形成的。针对这些沙尘物质的来源问题,采用从"源"到"汇"的物源示踪方法,采集了哈尔滨地区具有代表... 哈尔滨地区分布有很多第四纪以来的风尘黄土沉积物。风尘黄土已被证实为干冷天气条件下,大风吹扬起来的沙尘沉积而形成的。针对这些沙尘物质的来源问题,采用从"源"到"汇"的物源示踪方法,采集了哈尔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风尘黄土沉积物,以及松花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河流沉积物、科尔沁沙地沉积物以及吉林地区的黄土沉积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合、特征矿物,重矿物的百分含量、稳定系数、石英/长石、ZTR指数、ATi指数和GZi指数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东北地区岩性分布以及亚洲季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哈尔滨地区各地分布的风尘黄土各项重矿物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与近源的松花江等河流沉积物相同;哈尔滨地区沿松花江干流河谷分布的风尘黄土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于近源的松花江流域内的大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的风化碎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地区 风成沉积物 黄土 重矿物 物源
原文传递
除草剂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淑花 高梅香 +3 位作者 张雪萍 郑丽影 江涌起 高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73,99,共5页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16%和26.82%,常见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个体数量的20.27%,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1.75%。喷施除草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使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减少最大,使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但没有使土壤动物类群数发生明显变化;3种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群落特征指数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中小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农田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泰来县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雪萍 郭艳清 +1 位作者 高梅香 周海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1-654,共4页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泰来生态经济系统中能量、资源流动及系统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究表明该县开发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并从能值分析角度提出保护本地可更新资源、提高能值反馈率、提高科技含量...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泰来生态经济系统中能量、资源流动及系统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究表明该县开发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并从能值分析角度提出保护本地可更新资源、提高能值反馈率、提高科技含量等相关对策,为泰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转换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