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润平 齐晓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263-2269,共7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的病理过程.在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作用于窦周间隙静止的肝星状细胞(HSC)使其转变为激活状态,继而增殖,合成ECM.因此认为激活的HSC是产生ECM的主要细...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的病理过程.在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作用于窦周间隙静止的肝星状细胞(HSC)使其转变为激活状态,继而增殖,合成ECM.因此认为激活的HSC是产生ECM的主要细胞,其他如肝静脉区成纤维细胞和骨髓源性肌成纤维细胞也是某些肝纤维化初期的主要纤维原性细胞.目前认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药物旨在通过抑制HSC的激活、诱导其凋亡和防止ECM沉积的干预性治疗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已取得疗效,但人类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纤维化发生学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硒对大鼠肝细胞和储脂细胞过氧化脂质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润平 王淑华 李广生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观察微量元素硒 (Se)对大鼠肝细胞、储脂 (Ito)细胞过氧化脂质和细胞外基质 (ECM)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和 Ito细胞。结果 培养肝细胞、Ito细胞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丙二醛(MDA)产生和 ECM分泌。Se可提... 目的 观察微量元素硒 (Se)对大鼠肝细胞、储脂 (Ito)细胞过氧化脂质和细胞外基质 (ECM)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和 Ito细胞。结果 培养肝细胞、Ito细胞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丙二醛(MDA)产生和 ECM分泌。Se可提高肝细胞、Ito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 ,抑制基础 MDA产生 ,减少 3H-脯氨酸 (3H- Pro)掺入、 型前胶原 (PC )分泌及 Ito细胞透明质酸 (HA)分泌。结论  Se可抑制肝细胞和 Ito细胞过氧化脂质产生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储脂细胞 脂质过氧化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硒对CCl_4诱导大鼠肝细胞和Ito细胞外基质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润平 王淑华 +2 位作者 赵轶卓 王凡 李广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1-292,共2页
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和储脂细胞 (Ito细胞 ) ,观察微量元素硒 (Se)对CCl4 作用下大鼠肝细胞、Ito细胞细胞外基质 (ECM)产生的拮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Se主要通过提高CCl4 作用下肝细胞、Ito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 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和储脂细胞 (Ito细胞 ) ,观察微量元素硒 (Se)对CCl4 作用下大鼠肝细胞、Ito细胞细胞外基质 (ECM)产生的拮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Se主要通过提高CCl4 作用下肝细胞、Ito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 ,阻止脂质过氧化损伤 ,继而抑制两种细胞Ⅲ型前胶原 (PC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ITO细胞 ECM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润平 李玉香 +1 位作者 郑永晨 李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60,共2页
采用荧光抗体间接法(IFA)对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慢活肝(CAH)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人(P<0.05,P<0.01)。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 采用荧光抗体间接法(IFA)对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慢活肝(CAH)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人(P<0.05,P<0.01)。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因此认为自身免疫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体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肝炎灵与α-干扰素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润平 杨迎杰 +2 位作者 张清泉 许昶 余绳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85-486,共2页
1988~1991年我们采用肝炎灵、小剂量α-干扰素单用或联合应用对96例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另以一般保肝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及分组 128例患者均符合1990年上海... 1988~1991年我们采用肝炎灵、小剂量α-干扰素单用或联合应用对96例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另以一般保肝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及分组 128例患者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CAH诊断标准。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史均在0.5年以上,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全部阳性。随机分为4组;肝炎灵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2~61岁,平均35.8岁。α-干扰素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4~60岁,平均36岁。联合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2~6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活动性 干扰素 肝炎灵
下载PDF
维生素E和硒对大鼠肝细胞和储脂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润平 赵轶卓 +2 位作者 王淑华 王凡 李广生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8-423,共6页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硒(Se)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四氯化碳(CCl4)作用下肝细胞、储脂(Ito)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原位灌流、分离培养肝细胞和Ito 细胞。结果: V...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硒(Se)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四氯化碳(CCl4)作用下肝细胞、储脂(Ito)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脏原位灌流、分离培养肝细胞和Ito 细胞。结果: VE、Se 能明显抑制CCl4 作用下大鼠肝细胞、Ito 细胞3H-脯氨酸(3H-Pro)掺入、Ⅲ型前胶原(PCⅢ)分泌,还可使Ito 细胞透明质酸(HA)、板层素(LN)、纤维连接素(FN)分泌减少。VE加Se在抑制肝细胞、Ito 细胞3H-Pro 掺入、降低丙二醛(MDA)释出,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Ito 细胞HA、FN分泌诸方面优于VE或Se 的单独作用,并可使Se 的用量节省一半。结论: VE和Se具有抑制大鼠肝细胞、Ito 细胞ECM的作用;二者的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可望成为一种抗肝纤维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肝细胞 ITO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钼对家兔亚硝酸钠中毒红细胞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润平 井令 +2 位作者 张学忠 王凡 李广生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47-149,共3页
通过用亚硝酸钠处理家兔红细胞,研究钼酸钠对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钼可加速亚硝酸钠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其主要在于钼能诱导红细胞维生素C的合成并促进其氧化,同时与钼能提高亚硝酸钠中毒红细胞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高铁血红蛋白 亚硝酸钠中毒 钼酸钠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HBV复制、血清转氨酶及肝脏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润平 张清泉 袁宝山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63-165,211,共3页
本文应用ABC间接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4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22例(55%)肝组织检出HBcAg,82例(70%)血清HBeAg阳性,HBcAg^+/HBeAg^+和HBcAg^-/HBeAg^-一致率为80%。在部分肝组织HBcAg阳性患者检测了血清HBVDNA和DNA多聚... 本文应用ABC间接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4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22例(55%)肝组织检出HBcAg,82例(70%)血清HBeAg阳性,HBcAg^+/HBeAg^+和HBcAg^-/HBeAg^-一致率为80%。在部分肝组织HBcAg阳性患者检测了血清HBVDNA和DNA多聚酶,二者均阳性。因此认为肝组织HBcAg表达是活动性病毒复制的一个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血清转氨酶水平在肝组织HBcAg阳性患者高于HBcAg阴性患者,在HBcAg表达为胞浆型患者又高于HBcAg胞核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胞浆表达突出,HBeAg阳性慢性非活动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cAg则以胞核表述为主。由此认为HBcAg胞浆表达的肝细胞可能是免疫性肝细胞溶解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靶抗原 病理 HBV HBCAG
下载PDF
维生素E对CC1_4作用下HSC增殖和ECM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高润平 齐晓艳 李广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E(VE)对四氯化碳(CC14)作用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HSC。结果CC14作用下大鼠HSC3H-脯氨酸(3H-Pro)的掺入显著增加,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板层素... 目的观察维生素E(VE)对四氯化碳(CC14)作用下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HSC。结果CC14作用下大鼠HSC3H-脯氨酸(3H-Pro)的掺入显著增加,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板层素(LN)及纤维连接素(FN)的分泌水平明显提高。200nmol/LVE预处理4h可有效抑制CC14作用下大鼠HSC3H-胸腺密啶(3H-TdR)、3H-Pro的掺入,VE保护能使CC14作用下HSC分泌PCⅢ、HA、LN和FN减少与HSC产生丙二醛(MDA)下降,二者呈正相关。结论VE可抑制CC14作用下大鼠HSC增殖和通过抗氧化损伤抑制HSCECM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肝星状细胞(HSC)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输血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润平 李莉 杨迎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482-483,共2页
本文应用直接酶标法对我院259名住院肝炎患者,292名献知员及44名受血者进行了抗HCV检测,发现急性肝炎阳性率为13%,慢性肝炎为17%,肝硬化为39%,慢性重症型肝炎为50%,献血员为8.2%。49名丙型病毒性肝炎中有输血史者占65%,既往有输... 本文应用直接酶标法对我院259名住院肝炎患者,292名献知员及44名受血者进行了抗HCV检测,发现急性肝炎阳性率为13%,慢性肝炎为17%,肝硬化为39%,慢性重症型肝炎为50%,献血员为8.2%。49名丙型病毒性肝炎中有输血史者占65%,既往有输血史的20名肝硬化、慢性重症型肝炎及血液病患者其抗HCV阳性率为60%。结果表明输血是我们这一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的分离纯化及与钼的关系
11
作者 高润平 张学忠 +2 位作者 王凡 李广生 井令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4,共4页
我们曾经发现钼可明显减轻饲喂克山病病区粮大鼠由附加亚硝酸钠所致心肌坏死[1]。亚硝酸钠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2]。钼拮抗亚硝酸钠减轻心肌坏死很可能通过对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抑制作用而实现的。体内外高铁... 我们曾经发现钼可明显减轻饲喂克山病病区粮大鼠由附加亚硝酸钠所致心肌坏死[1]。亚硝酸钠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2]。钼拮抗亚硝酸钠减轻心肌坏死很可能通过对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抑制作用而实现的。体内外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克山病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高铁血红蛋白 还原酶 纯化
下载PDF
套式PCR检测HBV与HCV垂直传播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高润平 王淑惠 +5 位作者 许昶 张清泉 段郁障 王宝春 李世彦 包卫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用套式PCR法检测了27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3例(11.1%),同时检测了7例抗-HCV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带血HCVRNA及抗-HCV,结果HCVRNA无1例阳性,抗-HCV全部阳性。... 用套式PCR法检测了27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3例(11.1%),同时检测了7例抗-HCV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带血HCVRNA及抗-HCV,结果HCVRNA无1例阳性,抗-HCV全部阳性。因此认为婴儿体内抗-HCV是一种由母体被动获得的抗体,不能作为HCV感染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垂直传播 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急性和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前S蛋白表达的意义
13
作者 高润平 张清泉 +1 位作者 张永源 郝连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80-82,共3页
据认为,前S蛋白与HBV复制有密切的关系。近有人提出前S1蛋白不能做为HBV复制的标志。本文进一步阐述前S蛋白与HBV复制的关系,并就前S蛋白与HBV2的关系及其与慢性肝病预后联系加以论述。
关键词 肝病 肝组织 前S蛋白 表达
下载PDF
维生素E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14
作者 高润平 杨秀云 齐晓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03-1504,共2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E(VE)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过氧化脂质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HSC。结果新分离的大鼠HSC培养1w时具有增殖和ECM分泌的活性。VE可有效抑制大鼠HSC3H-胸腺嘧啶(3H-TdR)、3H-脯氨酸(3H-... 目的观察维生素E(VE)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过氧化脂质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灌注方法分离大鼠HSC。结果新分离的大鼠HSC培养1w时具有增殖和ECM分泌的活性。VE可有效抑制大鼠HSC3H-胸腺嘧啶(3H-TdR)、3H-脯氨酸(3H-Pro)的掺入和Ⅲ型前胶原(PCⅢ)及透明质酸(HA)的分泌,VE作用后HSC产生丙二醛(MDA)下降,与分泌PCⅢ的抑制呈正相关。结论VE可抑制大鼠HSC增殖和减少ECM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微生物干预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治疗的新靶点
15
作者 高润平 李艳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333,共1页
【据《Cell Physiol Biochem》2018年12月报道】题:微生物干预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治疗的新靶点(作者Zhou Y等)最新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密切相关。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Zhou等进行了一项研究,... 【据《Cell Physiol Biochem》2018年12月报道】题:微生物干预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治疗的新靶点(作者Zhou Y等)最新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密切相关。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Zhou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究由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肠道微生物群与脂联素(一种脂肪细胞特异性脂肪细胞因子)DNA甲基化的关系。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抗生素和益生菌,以建立NAFLD大鼠肠道菌群失衡和益生菌治疗模型。治疗13周后,采集血液、肝脏和盲肠组织样本。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肝功能指标及使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改变。此外,采用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焦磷酸测序检测启动子区肝脂联素甲基化水平。高通量Illumina测序靶向微生物16S基因,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分析鉴定盲肠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生物群 新靶点 治疗 ELISA检测 MASSON染色 DNA甲基化 NAFLD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肝细胞HBsAg表达与HBV复制及肝脏病理的关系
16
作者 高润平 薛连云 +3 位作者 张清泉 富长春 薛世泉 金友男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53-354,405,共2页
本文应用ABC间接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sAg,29例(72.5%)HBsAg阳性。HBsAg阳性肝细胞呈弥散性分布在慢性活动性肝病中多见,常提示体内处于HBV复制期;而群集型分布在慢性非活动性肝病多见,常反映体内病毒处于静止状态。HBsAg... 本文应用ABC间接法检测了4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HBsAg,29例(72.5%)HBsAg阳性。HBsAg阳性肝细胞呈弥散性分布在慢性活动性肝病中多见,常提示体内处于HBV复制期;而群集型分布在慢性非活动性肝病多见,常反映体内病毒处于静止状态。HBsAg膜表达在慢性活动性肝病多见,提示可能与肝细胞坏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病毒 复制 病理
下载PDF
长春地区HDV感染的首次报告
17
作者 高润平 张清泉 +2 位作者 富常春 金友男 薛世泉 《吉林医学》 CAS 1990年第2期94-95,共2页
本文采用直接酶标法在56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肝活检组织中检出 HDAg4例(7.1%),证明长春地区有 HDV 感染。实验表明 HDV 感染后对 HBV 抗原合成有影响。对4例HDV 感染患者做了随访,其中2例死亡,1例病情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因此,我们认为有... 本文采用直接酶标法在56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肝活检组织中检出 HDAg4例(7.1%),证明长春地区有 HDV 感染。实验表明 HDV 感染后对 HBV 抗原合成有影响。对4例HDV 感染患者做了随访,其中2例死亡,1例病情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HDV 感染患者的预防、诊治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化 丁型肝炎
下载PDF
维生素E对培养的肝细胞和储脂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18
作者 高润平 李广生 车雅铭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5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维生素E 肝细胞 储脂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α—干扰素、肝炎灵联合用药对慢性活动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19
作者 高润平 张清泉 《吉林医学情报》 1992年第3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肝炎 Α-干扰素 肝炎灵 联合用药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A83点突变与临床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玉香 牛俊奇 +2 位作者 王峰 高润平 吕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8-219,224,共3页
为探索HBV 前C区A83 点突变与临床关系,采用错配PCR(mp - PCR) 与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相结合的方法,对66 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HBV前C区A83 点突变的检测,结果:66 例患者中,3... 为探索HBV 前C区A83 点突变与临床关系,采用错配PCR(mp - PCR) 与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相结合的方法,对66 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HBV前C区A83 点突变的检测,结果:66 例患者中,36 例(54-5 % ) 检出了A83 点突变。慢肝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变组明显高于HBV 携带者( P< 0-05) ,抗- HBe 阳性组的检出率为73-2 % ,明显高于HBeAg 阳性组,而这些病例中,91-6 % 发生了慢性活动性肝病,提示前C区A83 点突变的发生,可能与机体长期的炎症活动、免疫压力的选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乙型肝炎 突变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