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经导管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技术面面观——临床研究结果与存在的问题
1
作者 蒋雄京 姜凯文 +1 位作者 贾楠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9-1004,共6页
近十余年来,经导管去肾神经术(RDN)治疗高血压受到广泛关注。射频、超声、酒精、冷冻消融等RDN器械被研发并开展了系列临床研究。本文就当前各种经导管RDN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阐述,并探讨经导管RDN的未来发... 近十余年来,经导管去肾神经术(RDN)治疗高血压受到广泛关注。射频、超声、酒精、冷冻消融等RDN器械被研发并开展了系列临床研究。本文就当前各种经导管RDN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阐述,并探讨经导管RDN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去肾神经术 高血压 导管器械
下载PDF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
2
作者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王增武 +3 位作者 李建军 赵水平 高润霖 郭远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29-2436,共8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在基层开展血脂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简明地推荐L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在基层开展血脂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简明地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ASCVD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并就常见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策略进行了推荐。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开展血脂管理提供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生的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血脂管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基层
下载PDF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
3
作者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王增武 +3 位作者 李建军 赵水平 高润霖 郭远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321,共9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在基层开展血脂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简明地推荐L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不断升高,血脂管理刻不容缓,在基层开展血脂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简明地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以ASCVD危险分层确定其目标值;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并就常见特殊人群的血脂管理策略进行了推荐。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师开展血脂管理提供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师的血脂管理水平,推进ASCV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血脂管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基层
下载PDF
介入治疗规范化研究
4
作者 高润霖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 治疗规范 临床研究 心血管病 新药物 高润霖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00例——单中心经验分析 被引量:50
5
作者 高润霖 陈纪林 +5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姚民 秦学文 姚康宝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 年10 月至1999 年6 月我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 000 例,其中单支病变640 例,双支病变314 例,三支病变42 例,左主干病变4 例。结果:在1 288 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 425 只。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DeNovostenting)928 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404 只,PTCA 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outstenting)54 只,在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39 只。置入支架平均直径3-00 ±0-37 mm ,平均长度17-05 ±5-63 mm 。该1 000 例中998 例(99-8 % ) 支架成功地置入靶病变部位,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8-5 ±22-1)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0-9 ±5-5) % 。重要并发症包括术中急性血栓形成4 例(0-4 % ) 、急性心肌梗塞6 例(0-6% ) 、在Bailoutstenting 过程中死亡1 例(0-1 % ) 。Bailoutstenting 患者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4-3% ,明显高于选择性置入支架者(0-5% ,P<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术 冠心病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高润霖 张澍 +8 位作者 王增武 吕滨 王浩 蒋雄京 何建国 蔡军 徐仲英 李思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3-843,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逐渐发生变化,传染病逐渐被控制,慢性病逐渐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病是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病学专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步形成,在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不断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疾病谱逐渐发生变化,传染病逐渐被控制,慢性病逐渐成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病是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病学专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步形成,在心血管病防治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文简述了我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主要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阐述了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冠心病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及外周血管介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心律失常和心电生理技术以及心血管影像学领域的进展,回顾了我国心血管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70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病防治的发展成绩斐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早日达到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的拐点,还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学 中国 综述
下载PDF
健康中国2020:临床医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润霖 尹岭 +7 位作者 王正国 陈洪铎 项坤三 陈杰 姒健敏 张岱 赵继宗 李梅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年第7期10-15,共6页
根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总体要求,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临床医学发展需求和面临挑战,提出了"健康中国2020"临床医学研究战略设计,包括中国临床医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重点研究内容和科技行动计划三大对策。目的是实... 根据"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总体要求,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临床医学发展需求和面临挑战,提出了"健康中国2020"临床医学研究战略设计,包括中国临床医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重点研究内容和科技行动计划三大对策。目的是实现"健康中国2020"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2020 临床医学研究 科技支撑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被引量:16
8
作者 高润霖 姚康宝 +4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乔树宾 徐义枢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8期451-454,共4页
本文报道2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中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6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在离心泵支持下进行。24例(92.3%)梗塞相关动脉PTCA成功。在成功... 本文报道2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中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6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在离心泵支持下进行。24例(92.3%)梗塞相关动脉PTCA成功。在成功的患者每次最长的球囊加压扩张时间平均299.8±298.8秒,较常规PTCA长;扩张压力较常规PTCA小。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6例存活,非休克患者无死亡,无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急诊PTCA是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明显降低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在操作方面,长时间加压扩张有助于使反复再闭塞的病变保持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休克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417
9
作者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7-422,共16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心电图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冠心病疾病负担—中国出路 被引量:137
10
作者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近10年来我国居民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上升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主要危险因素持续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虽有升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要控制我国冠心病疾病负担的增长,主要要... 近10年来我国居民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上升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主要危险因素持续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虽有升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要控制我国冠心病疾病负担的增长,主要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危险因素,将慢病防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切实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 冠状动脉疾病 综合预防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被引量:21
11
作者 高润霖 刘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必乐在左室及冠状动脉造影中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润霖 姚康宝 +9 位作者 浦介麟 毛继文 田瑞国 王凤山 廖洪斌 郑家英 徐永学 齐连霞 王娟 孙小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72-73,共2页
碘必乐是八十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我院自1988年12月至1989年5月,在左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时进行了碘必乐(Iopamidal-370)与常用离子型造影剂76%泛影葡胺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观察其对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不同影响... 碘必乐是八十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我院自1988年12月至1989年5月,在左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时进行了碘必乐(Iopamidal-370)与常用离子型造影剂76%泛影葡胺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观察其对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不同影响,现简要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 冠状动脉 造影 造影剂
下载PDF
替格瑞洛——ACS患者的更好选择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润霖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一项头对头比较替格瑞洛(ticagrelor)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应用的研究——PLATO(抑制血小板与患者转归)研究结果公布,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 患者 ACS 欧洲心脏病学会 急性冠脉综合征 2009年 抑制血小板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 (1)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Ⅰ) 被引量:18
14
作者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心脏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润霖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3期1-1,共1页
关键词 心脏介入治疗 中国 介入治疗技术 介入心脏病学 医疗高新技术 治疗方式 现代医学 疾病患者
下载PDF
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润霖 朱建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睾丸旁肿瘤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促结缔组织增生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高润霖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2期1-2,共2页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 缺血性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 卫生事业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Ⅱ)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8-330,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研究进展 再狭窄
下载PDF
介绍一种经股静脉途径的冠状静脉窦插管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润霖 姚康宝 +4 位作者 陈纪林 刘海波 吴永健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7期435-436,共2页
介绍一种经股静脉途径的冠状静脉窦插管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姚康宝,陈纪林,刘海波,吴永健,杨跃进,乔树宾近年来,冠状静脉窦插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心导管造影室,用来测定冠状... 介绍一种经股静脉途径的冠状静脉窦插管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姚康宝,陈纪林,刘海波,吴永健,杨跃进,乔树宾近年来,冠状静脉窦插管技术广泛应用于心导管造影室,用来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量,抽取血标本测定乳酸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插管 经股静脉
下载PDF
曲美他嗪缓释剂型——更全面优化冠心病治疗的新选择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润霖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9期1-2,共2页
曲美他嗪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线粒体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部分抑制脂肪酸β氧化(高耗氧产能途径),增强葡萄糖氧化(低耗氧产能途径),提高心肌细胞氧利用率,从而增加ATP合成,同时... 曲美他嗪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线粒体酶——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3-KAT),部分抑制脂肪酸β氧化(高耗氧产能途径),增强葡萄糖氧化(低耗氧产能途径),提高心肌细胞氧利用率,从而增加ATP合成,同时可显著减轻细胞内酸中毒和Ca2+超载,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缓释剂型 冠心病 脂肪酸β氧化 抗心肌缺血作用 治疗 优化 氧化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