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世孢粉组合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高瑞祺 赵传本 +3 位作者 郑玉龙 宋之琛 黄嫔 王鑫甫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9-675,785-787,共17页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的孢粉组合,描述了4属5新种。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地层的时代,认为火石岭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别里阿斯期(也有可...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的孢粉组合,描述了4属5新种。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地层的时代,认为火石岭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别里阿斯期(也有可能属于晚侏罗世提堂期),沙河子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至戈特列夫期,营城组的时代为巴列姆期,登娄库组的时代为巴列姆至阿尔必早期。另外,还根据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群面貌,对其所属的孢粉植物区系和古气候特征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早白垩世 孢粉 孢粉组合
下载PDF
对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瑞祺 陈元千 毕海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47,共4页
回顾了世界上现行的可采资源量预测方法 ,总结分析了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大型油气田的发现规律及储采比变化规律 ,探讨了累积发现可采储量、累积产量与可采资源量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储采比的变化对它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利用... 回顾了世界上现行的可采资源量预测方法 ,总结分析了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大型油气田的发现规律及储采比变化规律 ,探讨了累积发现可采储量、累积产量与可采资源量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储采比的变化对它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利用累积发现的可采储量与累积产量建立了预测可采资源量的有效方法———全程历史拟合法和储采比递减阶段曲线拟合法。利用上述两种方法预测出中国石油的经济可采资源量为 1 0 7 8× 1 0 8t,次经济的可采储量约为 (2 7~ 36)× 1 0 8t,还对部分油区的可采资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对比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石油 可采资源量 预测 研究 产量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两次海侵的沟鞭藻类新属种 被引量:36
3
作者 高瑞祺 何承全 乔秀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29,20-29+133-136,共13页
本文仅描述松辽盆地白垩纪与海侵有关的青山口组一段(赛诺曼期)和嫩江组一、二段(坎佩尼期)的沟鞭藻类1新属、11新种和1新联合种。
关键词 白垩纪 松辽盆地 海侵 沟鞭藻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浮游植物群及其环境讨论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瑞祺 乔秀云 何承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1-126,235-238,共16页
该文报道了松辽盆地白垩纪丰富的非海相微体浮游植物群,主要是沟鞭藻类及一些绿藻和疑源类;论述了藻类的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初步划分出10个组合带;结合微量元素和古地磁等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含微体浮游植物组段的沉积环境,认为松辽... 该文报道了松辽盆地白垩纪丰富的非海相微体浮游植物群,主要是沟鞭藻类及一些绿藻和疑源类;论述了藻类的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初步划分出10个组合带;结合微量元素和古地磁等资料,较详细地讨论了含微体浮游植物组段的沉积环境,认为松辽盆地在白垩纪至少遭受过两次重要的海侵(分别在青山口组一段及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导致古松辽湖泊五种不同水体环境的演替,指出微体浮游植物组合的变化是受古盐度、古温度和古水深等因素控制的。此外,对有关组段的地质时代也进行了讨论,进一步补充了新的浮游植物化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松辽盆地 微体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中油集团(CNPC)油气勘探形势与技术发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高瑞祺 赵文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1998年中国石油工业重组为三大企业,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简称中油集团)作为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核心企业,必须立足效益求发展。分析中油集团的油气勘探形势,认为:未来10~15a或... 1998年中国石油工业重组为三大企业,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简称中油集团)作为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核心企业,必须立足效益求发展。分析中油集团的油气勘探形势,认为:未来10~15a或更长一段时期,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仍会保持高基质稳定增长;天然气勘探近十几年突飞猛进发展,改变了我国油气储量结构,21世纪将有更大发展;中油集团所辖松辽等八大复合叠合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今后扩大勘探的主战场;低渗透油气资源和深层、复杂地表条件及复杂构造油气成藏区是发现新储量的重点地区。为此,要继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在3个关键环节(有利含油气区预测评价,地下有利含油气目标成像与描述,有利钻探目标含油气性探测)上优选先进而实用的勘探技术,并积极做好勘探阶段的经济评价工作,以减少勘探风险,获得投入的经济性回报。图2参5(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技术发展 中油集团
下载PDF
松辽盆地非海相沟鞭藻化石的发现及其对陆相生油环境的新解释 被引量:4
6
作者 高瑞祺 乔秀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5-41,共7页
中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化石在世界上极为罕见。松辽盆地泉头组三段——姚家组发现具有特殊面貌的沟鞭藻组合,属于生存于湖泊中的非海相化石,在国内是首次报道;重新解释了目前世界最大陆相油田油气生成时期的古松辽湖泊的性质。沟鞭藻类... 中白垩世非海相沟鞭藻化石在世界上极为罕见。松辽盆地泉头组三段——姚家组发现具有特殊面貌的沟鞭藻组合,属于生存于湖泊中的非海相化石,在国内是首次报道;重新解释了目前世界最大陆相油田油气生成时期的古松辽湖泊的性质。沟鞭藻类化石的垂向变化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过程,湖水由微咸—半咸—微咸—淡和水温由凉—暖的变化。古松辽湖是一个开口湖,赛诺曼期最大海侵时,由于海侵,古松辽湖通过古松花江与古东亚细亚海相通,海水进入湖泊。因此,古松辽湖与今日马拉开波湖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沟鞭藻 化石 生油环境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非海相烃源岩的沟鞭藻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 被引量:3
7
作者 高瑞祺 孔庆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2年第6期9-17,共9页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非海相烃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沟鞭藻、绿藻和疑源类化石。生态环境研究表明,10个化石组合属于5种不同盐度的湖泊生物群。产薄壁纹饰简单的沟鞭藻化石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为典型内陆淡水湖相沉积,是良好的生气岩...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非海相烃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沟鞭藻、绿藻和疑源类化石。生态环境研究表明,10个化石组合属于5种不同盐度的湖泊生物群。产薄壁纹饰简单的沟鞭藻化石的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为典型内陆淡水湖相沉积,是良好的生气岩;产刺状纹饰收缩式囊孢沟鞭藻化石的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二段为微咸水—半咸水湖相沉积,是白垩纪两次海浸事件的反映,形成良好的生油岩。经色谱—质谱鉴定,在含沟鞭藻化石的烃源岩都发现沟鞭藻生物标志化合物—4—甲基甾烷,利用C_(27)甾/C_(29)甾烷和4—甲基胆甾烷/4—甲基豆甾烷两个比值,可区分出淡水、微咸水和半成水生烃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海相 烃源岩 沟鞭藻 白垩纪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勘探与科技攻关 被引量:8
8
作者 高瑞祺 王喜双 +1 位作者 吴永平 杨池银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4期1-6,共6页
近年来中油集团所属大港和华北油田连续在千米桥、乌马营、信安镇北等奧陶系潜山获得重要突破,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针对勘探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决定在渤海湾盆地北部开展以奥陶系潜山为主要目标的地质及相... 近年来中油集团所属大港和华北油田连续在千米桥、乌马营、信安镇北等奧陶系潜山获得重要突破,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针对勘探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决定在渤海湾盆地北部开展以奥陶系潜山为主要目标的地质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科技攻关,力争在大、中型潜山油气田的发现上见到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北部 科技攻关 油气勘探 奥陶系
下载PDF
强化科学勘探 狠抓战略突破 改革经营方式 提高勘探效益 努力实现集团公司油气资源储量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瑞祺 赵政璋 赵贤正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等不利条件下,狠抓“四落实”,突出重点勘探项目,注重探明储量质量,提高勘探技术含量,工程技术攻关取得明显的勘探成效,扩展了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勘探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99年集团公司... 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等不利条件下,狠抓“四落实”,突出重点勘探项目,注重探明储量质量,提高勘探技术含量,工程技术攻关取得明显的勘探成效,扩展了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勘探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99年集团公司将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勘探效益,坚持科学勘探,狠抓战略突破,改变勘探经营方式,提高决策水平,降低勘探成本,实现勘探效益的不断提高和资源的战略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油气勘探 经营管理 石油企业
下载PDF
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之路
10
作者 高瑞祺 赵贤正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油气勘探 勘探成果 石油 天然气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11
作者 高瑞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20-221,共2页
松辽盆地天然气分布广泛,垂向上从几百米到4000m,平面上从盆心到盆边,均有天然气显示或工业气流。但是,30多年的油气勘探,天然气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天然气储量中油田溶解气占绝大部分,全盆地油气储量比为21:1。近三年加强了天然气勘... 松辽盆地天然气分布广泛,垂向上从几百米到4000m,平面上从盆心到盆边,均有天然气显示或工业气流。但是,30多年的油气勘探,天然气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天然气储量中油田溶解气占绝大部分,全盆地油气储量比为21:1。近三年加强了天然气勘探、在盆地北部升平—宋站地区发现储量为200多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为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类型 气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宋站 天然气勘探 溶解气 天然气储量 油气勘探 天然气地质 低成熟油
下载PDF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8
12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2 位作者 朱蓉 蔡希源 高瑞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理想的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①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越流、越流-蒸发泄水;④滞留。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 理想的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①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越流、越流-蒸发泄水;④滞留。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盆地沉降接受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②盆地抬升剥蚀阶段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着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盆地北部和东部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形成向心流;中央拗陷区压榨水形成离心流和越流;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浓缩为特征。在纵向上地下水动力的强度具有分带性,由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强、弱、停滞3个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水动力场 局部水动力单元 地下水 沉积盆地 形成 演化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化学场的垂直分带性与平面分区性 被引量:35
13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2 位作者 朱蓉 蔡希源 高瑞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403,共12页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又反映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结果。在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过程中,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在垂向...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又反映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结果。在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过程中,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在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带性,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1)大气水下渗淡化带,2)近地表蒸发浓缩带,3)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C1)—压滤浓缩带(C2),4)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和5)渗滤浓缩带等5种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后者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平面分区性:1)盆地边缘为大气水下渗淡化区,2)盆地中央为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3)越流区为过渡区,4)越流-蒸发区为浓缩区。在泥岩压实排水形成的离心流方向上,矿化度、Na+浓度、Cl-浓度和盐化系数升高,(CO32-+HCO3-)、SO42-浓度、钠氯系数(γNa+/γCl-)和脱硫系数(SO24-/SO24-+Cl-)降低。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方向上,矿化度、离子浓度和钠氯系数、脱硫系数和盐化系数一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力场 地下水化学场 垂直分带性 平面分区性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论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运移、聚集 被引量:29
14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2 位作者 田炜卓 蔡希源 高瑞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18,共14页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是沉积盆地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受盆地地貌、水文网、沉积环境、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史的控制。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含油气...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是沉积盆地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受盆地地貌、水文网、沉积环境、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史的控制。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含油气沉积盆地通常经历了多期水文地质旋回,从而决定了在一个独立的水动力体系中油气阶段性运移和阶梯式—环带状分布的特点。油气的阶梯式—环带状分布以沉积凹陷控制的包括部分相邻三级构造单元的具有相对独立的水动力体系为基本单元。因此,作为一个具有多个沉积凹陷的盆地来说,油气的分布通常由多个环带复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局部水动力单元 油气运移 陆相沉积盆地
下载PDF
对我国油气储量规范修订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文智 高瑞祺 +2 位作者 胡素云 胡允栋 毕海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25,共5页
回顾了我国油气储量分类的沿革,总结提出了世界上目前存在的两大油气储量分类体系:确定性方法分类体系和概率性方法分类体系,分析了中外油气储量分类及储量管理模式上的三大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新形势下修订我... 回顾了我国油气储量分类的沿革,总结提出了世界上目前存在的两大油气储量分类体系:确定性方法分类体系和概率性方法分类体系,分析了中外油气储量分类及储量管理模式上的三大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新形势下修订我国油气储量分类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5项具体建议:保留现行油气储量分类基本框架;取消探明储量;将技术可采储量改为经济可采储量;在储量计算中引入、推广概率法;以国家油气储量分类体系为基础,细划储量分类,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量 中国 取消 企业发展 需求 基本框架 规范 技术可采储量 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储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东区扶杨油层孔隙流体地球化学与砂岩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3 位作者 朱蓉 蔡希源 高瑞祺 曾允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7-565,共9页
不同孔隙水成因的局部水动力单元是决定扶杨油层砂岩成岩相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可以划分出与局部水动力单元直接相关的四个成岩相:大气水淋滤成岩相、混合水成岩相、埋藏压实水成岩相和古蒸发浓缩水成岩相、各成岩相的成岩特征... 不同孔隙水成因的局部水动力单元是决定扶杨油层砂岩成岩相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可以划分出与局部水动力单元直接相关的四个成岩相:大气水淋滤成岩相、混合水成岩相、埋藏压实水成岩相和古蒸发浓缩水成岩相、各成岩相的成岩特征、自生矿物组合、孔隙成因与孔隙组合都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地球化学 砂岩 孔隙水 成岩作用 成岩相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运移、聚集 被引量:28
17
作者 楼章华 高瑞祺 蔡希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盆地北部大气水下渗形成向心流;中央坳陷区发育泥岩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和越流泄水;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泄水为特征,只有盆地边缘和隆起区的顶部有大气水下渗。泥岩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是松...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盆地北部大气水下渗形成向心流;中央坳陷区发育泥岩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和越流泄水;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泄水为特征,只有盆地边缘和隆起区的顶部有大气水下渗。泥岩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是松辽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古水文地质的旋回性和离心流的阶段性,决定了油气的阶段性运移和在一个独立水动力体系内多个油环在内,气环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油气运移 盆地 油气聚集 地下水 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淡水沟鞭藻类 被引量:13
18
作者 乔秀云 何承全 高瑞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0-38,137-139,共9页
本文描述了松辽盆地早白垩世沙河子组一登娄库组(别里亚士期—阿普第早期)淡水角藻类沟鞭藻囊孢4属、5新种和2个未定种,并对拟蝙蝠藻属(Vesperopsis Bint, 1986)进行了修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早白垩世 淡水 沟鞭藻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阿尔必期微体浮游植物新属种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承全 高瑞祺 乔秀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3-196,253-254,共14页
该文描述了松辽盆地中白垩世阿尔必期泉头组三段的微体浮游植物化石1新属7新种,隶属于微咸水沟鞭藻类2属5新种(含4新亚种),淡水绿藻1属1种和疑源类1新属1新种。并对沟鞭藻 Ngktericysta Bint,1986进行了修订。
关键词 新属一新种 松辽盆地 微体浮动植物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与分布
20
作者 金爱民 楼章华 +2 位作者 朱蓉 蔡希源 高瑞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9-719,共1页
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如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渗滤浓缩作用和粘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等,它们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 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如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渗滤浓缩作用和粘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等,它们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带性,结合松辽盆地实际情况,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①大气水下渗淡化带;②近地表蒸发浓缩带;③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C1)-压滤浓缩带(C2);④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⑤渗滤浓缩带等五个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场 松辽盆地 地下 水化学性质 油田 浓缩作用 粘土矿物 泥岩压实 垂直分带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