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化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参与结核病免疫机制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翁嘉晨 黄子慧 高璐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0-892,共3页
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是目前研究较多且与结核免疫密切相关的3种趋化因子,同属于趋化因子受体3(CXCR3)配体。CXCL9、CXCL10、CXCL11主要作用于活化的CD4细胞(CD4+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 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是目前研究较多且与结核免疫密切相关的3种趋化因子,同属于趋化因子受体3(CXCR3)配体。CXCL9、CXCL10、CXCL11主要作用于活化的CD4细胞(CD4+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参与结核病发病及免疫过程,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5年CXCL9、CXCL10及CXCL11在结核病免疫机制和检测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以期为结核病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9 趋化因子10 趋化因子11 结核病 免疫机制
下载PDF
复方五凤草液对创面愈合和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高璐珏 黄子慧 +5 位作者 朱思洵 高敏行 钱佳燕 孙佳玥 陈晓钰 余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2-1617,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对创面愈合和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探究其泄毒生新的机制。方法人单核系U937细胞经PMA诱导成为M0型巨噬细胞,采用LPS/IFN-γ和IL-4/IL-13诱导成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加入1.0、1.5、2.0 mg/mL复方五凤草液进行处理,采... 目的观察复方五凤草液对创面愈合和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探究其泄毒生新的机制。方法人单核系U937细胞经PMA诱导成为M0型巨噬细胞,采用LPS/IFN-γ和IL-4/IL-13诱导成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加入1.0、1.5、2.0 mg/mL复方五凤草液进行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表面CD86、CD206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rg-1、iNOS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TGF-β水平。建立大鼠难愈性创面模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处理,治疗组采用复方五凤草液处理,在第1、3、7、14天记录创面愈合率、肉芽量和腐肉量,并取创面肉芽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组织匀浆中Arg-1、iNOS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TGF-β水平。结果不同剂量复方五凤草液对M1型标志分子iNOS、TNF-α、CD86的表达无影响;能上调M2型标志分子Arg-1、TGF-β、CD206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复方五凤草液能提高创面的肉芽量和愈合率,降低创面的腐肉量,降低iNOS和TNF-α的表达,提高Arg-1和TGF-β的表达。结论复方五凤草液通过调节巨噬细胞M1、M2的极化发挥“泄毒生新”作用,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五凤草液 慢性难愈性创面 巨噬细胞极化 泄毒生新
下载PDF
淋巴结结核10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高璐珏 黄子慧 +6 位作者 王新方 高敏行 钱佳燕 朱思洵 陈晓钰 孙佳玥 余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发病规律及临床诊治要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2014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季节、病程、分期、合并...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发病规律及临床诊治要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2014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季节、病程、分期、合并其他疾病、实验室检查、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2例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1.8∶1),>18~45岁为集中发病年龄段,占67.2%。颈部为最常见发病部位(92.1%),其次为腋窝(6.3%)、腹股沟(1.7%)。春季发病率最高(32.7%)。浸润型及脓肿型患者占比最高(53.3%),结节型淋巴结结核占比最少(16.0%);平均病程6个月左右,在病程≤1个月的患者中以结节型及浸润型为主(80.5%),病程>1年患者中主要为结节型及溃疡型(92.1%)。合并肺结核及其他肺外结核占37.0%,合并有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占23.0%。758例T-SPOT阳性(70.1%),396例(36.6%)结核抗体阳性,310例(28.7%)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1023例超声引导的细针穿刺(US-FNAC)检查与病理验证后一致的899例,准确率为87.9%。48例结节型患者保守治疗治愈,955例患者行淋巴结结核区域性切除术、浸润型及脓肿型采用结核性病灶广泛清除术,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94.6%,另有79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形成开放性创面,经换药愈合。平均住院(37.2±15.8)d,整体疗程12~18个月,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成功随访1013例患者(93.6%)中,29例复发,复发率2.9%。结论淋巴结结核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颈部多见,早期发病隐匿,仅为无痛性肿块,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T-SPOT、US-FNAC可作为有效的检查手段。综合治疗可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结核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外用经验方复方五凤草液治疗结核性溃疡的应用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钰 黄子慧 +5 位作者 钱佳燕 高璐珏 孙佳玥 高敏行 朱思洵 余洋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期56-59,共4页
黄子慧分析结核性溃疡(Teberculous Ulcer,TU)的病机特点为邪毒壅盛,气血亏虚,提出泄毒生新法的治则,基于该法则自拟复方五凤草液外用治疗,能在较短时间内脱落腐肉、引流脓液,加快组织新生,从而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疗效确切,值得临... 黄子慧分析结核性溃疡(Teberculous Ulcer,TU)的病机特点为邪毒壅盛,气血亏虚,提出泄毒生新法的治则,基于该法则自拟复方五凤草液外用治疗,能在较短时间内脱落腐肉、引流脓液,加快组织新生,从而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五凤草液 结核性溃疡 泄毒生新法
下载PDF
UPLC-PDA法同时测定复方五凤草液中7种成分 被引量:3
5
作者 钱佳燕 黄子慧 +4 位作者 陈肯 余洋 朱思洵 高璐珏 高敏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建立UPLC-PDA法同时测定复方五凤草液(五凤草、白芨、猫爪草)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金丝桃苷、槲皮素、柚皮素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8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 目的建立UPLC-PDA法同时测定复方五凤草液(五凤草、白芨、猫爪草)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金丝桃苷、槲皮素、柚皮素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8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66 nm。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6.96%~102.26%,RSD 0.65%~2.10%。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五凤草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五凤草液 化学成分 UPLC-PDA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皮肤结核伴破溃一例
6
作者 高贝贝 黄子慧 +2 位作者 高璐珏 王裕玲 洪练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8期565-568,共4页
患者,女,64岁。双侧前臂、手背红肿破溃流脓8个月。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皮损组织病理见抗酸染色阳性菌,考虑结核。综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双侧前臂皮肤结核伴感染。给予利福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双... 患者,女,64岁。双侧前臂、手背红肿破溃流脓8个月。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皮损组织病理见抗酸染色阳性菌,考虑结核。综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双侧前臂皮肤结核伴感染。给予利福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双环醇及中药化腐清创术换药,病情逐渐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结核 类风湿关节炎 皮肤破溃
下载PDF
诱导淋巴结结核诊断的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曹丽敏 黄子慧 +2 位作者 陈晓钰 高璐珏 洪练青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5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诱导淋巴结结核诊断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右锁骨上肿块1年,破溃流脓4个月...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诱导淋巴结结核诊断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右锁骨上肿块1年,破溃流脓4个月入院。入院前后多次行穿刺及病理活检等检查,临床诊断为淋巴结结核,予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其后又多次行病理检查,最后一次病理活检确诊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创面愈合。结论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生皮肤破溃的情况临床罕见,易与其它特殊感染性创面相混淆,临床诊断时可不断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误诊 皮肤破溃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401例临床资料分析与治疗方法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高璐珏 黄子慧 +3 位作者 高敏行 余洋 钱佳燕 朱思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214-5219,共6页
目的: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发病规律及临床诊治要点,探讨中医药特色诊疗在浅表淋巴结结核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401例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季节... 目的:分析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发病规律及临床诊治要点,探讨中医药特色诊疗在浅表淋巴结结核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401例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季节、证型、病程、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44例,女性257例,比例1.000∶1.785,18~30岁为集中发病年龄段,颈部为最常见发病部位。四季里春季发病率最高,秋季发病率最低。401例患者中110例合并患有肺结核,在合并疾病中占比最高。3种证型中,阴虚火旺证占比最高,气滞痰凝证占比最少。平均病程为1年左右,病程≤1个月以气滞痰凝证及阴虚火旺证为主,病程≥3年者主要为气滞痰凝证及气血亏虚证。401例患者均行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内治与特色外治相结合抗结核治疗后,20例气滞痰凝证患者保守治疗治愈,其余51例气滞痰凝证患者行淋巴结结核区域性切除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100.00%。300例阴虚火旺证及气血亏虚证淋巴结结核患者采用结核性病灶广泛清除术及结核性窦道扩大切除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93.35%,另有30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形成开放性创面,经换药愈合。平均住院日(28.59±16.00)d,其中气滞痰凝证患者住院时间最短。整体疗程12~18个月,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成功随访336例患者,10例复发,复发率2.49%。结论:我院分期分型辨证论治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序贯疗法在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结核 临床资料分析 治疗方法 中医药特色诊疗
原文传递
泄毒生新法外治结核性溃疡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佳玥 黄子慧 +5 位作者 钱佳燕 高璐珏 陈晓钰 朱思洵 高敏行 余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037-4040,共4页
文章介绍了黄子慧多年辨治结核性溃疡的经验,其悉心研究古人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邪毒留滞,气血亏虚是本病的病理关键,治疗时不可单纯依赖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主张运用"泄毒生新"外治法治疗结核性溃疡,将泄毒祛腐和化... 文章介绍了黄子慧多年辨治结核性溃疡的经验,其悉心研究古人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邪毒留滞,气血亏虚是本病的病理关键,治疗时不可单纯依赖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主张运用"泄毒生新"外治法治疗结核性溃疡,将泄毒祛腐和化肌生新同用,加以使用自创药复方五凤草液,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子慧 结核性溃疡 泄毒生新 外治法 医案
原文传递
泄毒生新外治法治疗溃疡型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敏行 黄子慧 +5 位作者 朱思洵 高璐珏 钱佳燕 陈晓钰 孙佳玥 余洋 《现代中医临床》 2021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观察泄毒生新外治法治疗溃疡型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型淋巴结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复方五凤草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泄毒生新外治法治疗溃疡型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型淋巴结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复方五凤草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Ⅱ号丹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体征积分、创面愈合率、创面腐去时间、换药疼痛强度。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治愈1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26例中,治愈11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2.3%。经秩和检验,Z=-2.45,P=0.034,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临床体征积分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治疗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创面腐去时间比较,对照组创面腐去时间比治疗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换药疼痛强度比较,治疗组换药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毒生新外治法治疗溃疡型淋巴结结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型淋巴结结核 泄毒生新 外治 临床疗效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综合治疗瘰疬病患者520例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钱佳燕 黄子慧 +3 位作者 余洋 朱思洵 高璐珏 高敏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中西医抗结核联用方案治疗瘰疬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后期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及疾病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接受抗结核治疗的瘰疬病患者520例... 目的比较不同中西医抗结核联用方案治疗瘰疬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后期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及疾病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接受抗结核治疗的瘰疬病患者520例构成随访队列。患者分别进入3个队列,西医抗结核治疗联合中医内治组(对照Ⅰ组)、西医抗结核治疗联合中医外治组(对照Ⅱ组)、西医抗结核治疗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淋巴结核最大横径,随访观察1年期间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病例共449例。治疗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及淋巴结核最大横径均有所降低(P<0.05),对照Ⅱ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Ⅰ组(P<0.01),综合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Ⅱ组(P<0.01)。根据治疗后的有效情况(证候积分改善率≥70%)以及手术指征有139例患者选择抗结核非手术治疗,381例选择手术治疗,其中对照Ⅰ组纳入非手术治疗的患者29例,对照Ⅱ组纳入非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综合治疗组纳入非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入组患者失访率为8.85%(46/520),疾病总复发率为2.22%(10/449)。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疾病复发率为2.24%(3/134),手术治疗患者复发率2.22%(7/315),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疾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抗结核联用能有效治疗瘰疬病,其中中医综合治疗联合抗结核西药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复发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中医综合治疗联合抗结核西药能有效降低瘰疬病患者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瘰疬病 中西医综合治疗法 复发率 淋巴结核最大横径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2004—2019年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思洵 黄子慧 +2 位作者 钱佳燕 高璐珏 高敏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临床中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以祛腐生肌法外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现代临床中祛腐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以祛腐生肌法外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117首方药,涉及药物151味,总计频次1012次,高频药物50味,依次为血竭、冰片、乳香、没药、当归、黄柏等;药物功效分类以拔毒祛腐类、活血化瘀类和清热解毒类为主;在药性方面,四气中寒、温最多,五味中苦、甘、辛最多,归经中归心、肝、肺经为主;剂型上以膏剂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29条,三项关联13条;聚类分析得到9个药物组合。结论现代临床以祛腐生肌法为原则的中医药外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以祛腐为标,以从瘀阻论治和从毒邪论治为本,重视活血化瘀类和清热解毒类药物的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腐生肌法 慢性难愈性创面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