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酰胺转运载体SLC1A5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作者 赵华山 张旭东 +5 位作者 陈乐乐 金星 周克旭 杜越 高社干 张秀森 《食管疾病》 2024年第1期8-11,23,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转运载体SLC1A5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对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和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30、KYSE70、KYSE140、TE1)中SLC1A5的表达水平。在...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转运载体SLC1A5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对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和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30、KYSE70、KYSE140、TE1)中SLC1A5的表达水平。在SLC1A5高表达的KYSE70细胞中采用CRISPR/Cas9方法敲除SLC1A5,采用CCK8测定和划痕实验检测对照、敲除SLC1A5和使用SLC1A5抑制剂V-9302后KYSE7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采用GSH/GSSG试剂盒检测对照、敲除SLC1A5和使用SLC1A5抑制剂V-9302后KYSE70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情况。结果SLC1A5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70中高表达,与正常食管上皮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SLC1A5敲除或被抑制的KYSE70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未处理细胞(P<0.05),处理组划痕的迁移面积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少(P<0.05),处理组的GSH/GSSG比率较未处理组的显著降低(P<0.05)。结论SLC1A5在ESCC细胞系中表达增高,抑制SLC1A5可降低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与谷氨酰胺代谢,SLC1A5可能是食管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1A5 食管癌 增殖 凋亡 谷氨酰胺代谢
下载PDF
microRNAs在肿瘤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瑞娜 王新帅 高社干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在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干细胞是导致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和耐药的主要根源。研究发现miRNAs可以促进或抑制肿瘤干细胞"干性"的维持,调控肿瘤干细胞的分...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在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干细胞是导致恶性肿瘤复发、转移和耐药的主要根源。研究发现miRNAs可以促进或抑制肿瘤干细胞"干性"的维持,调控肿瘤干细胞的分化及自我更新,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详细介绍了肿瘤干细胞中miRNAs的表达情况及调控机制,阐述其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miRNAs) 肿瘤干细胞 干性
下载PDF
食管癌手术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一君 高社干 +1 位作者 丁晓宁 盛漫曦 《食管疾病》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食管癌是我国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切除或破坏瘤体是治疗食管癌的基本方法。食管癌手术治疗包括开放式切除术、腔镜微创切除术以及内镜下的切除和非切除疗法等。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分期等选择合... 食管癌是我国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切除或破坏瘤体是治疗食管癌的基本方法。食管癌手术治疗包括开放式切除术、腔镜微创切除术以及内镜下的切除和非切除疗法等。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术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是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基本途径。本文结合国内外进展,总结当前临床上在用的各种食管癌治疗术,以及各种术式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等,供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相关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 预后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RNA干扰人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对PI3K/AK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梦竹 王娟 +5 位作者 王盼盼 张洪磊 张霞 张巧 高社干 张功员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研究抑制人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SHEEC)中核干细胞因子(NS)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干扰试剂(NS-RNAi)转染至SHEEC中以抑制NS的表达,以SHEEC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MOCK组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 目的:研究抑制人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SHEEC)中核干细胞因子(NS)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干扰试剂(NS-RNAi)转染至SHEEC中以抑制NS的表达,以SHEEC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MOCK组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后PI3K/AKT通路中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NS-RNAi成功转染至SHEEC中。抑制SHEEC中NS的表达后PI3K和AKT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460±0.207)和(0.492±0.233),与SHEEC组、NC组和MO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扰NS表达后PI3K和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53±0.361)和(0.312±0.068),与SHEEC组、NC组和MO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抑制SHEEC中NS表达后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NS发挥作用的一种非依赖P53作用的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 核干细胞因子 RNA干扰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中核干细胞因子、细胞周期蛋白B1和PTEN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梦竹 王娟 +2 位作者 张巧 高社干 张功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观察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及抑癌基因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正常食管上皮细胞(shantou human embryonic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SHEE)和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shantou h... 目的观察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及抑癌基因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正常食管上皮细胞(shantou human embryonic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SHEE)和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shantou human embryonic esophageal carcinoma epithelial cell line,SHEEC)连续传代培养,取对数生长期SHEE和SHEEC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NS、Cyclin B1及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做相关性分析,MTT法检测抑制NS表达后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以SHEE细胞中NS、Cyclin B1和PTEN mRNA的表达量为1,SHEEC细胞中对应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47±0.507)、(2.214±0.213)及(0.668±0.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EE及SHEEC细胞中NS、Cyclin B1及PTE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42±0.113),(3.161±0.108)、(1.585±0.056),(2.173±0.058)及(1.894±0.341),(1.162±0.5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 mRNA和蛋白与Cyclin 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2,P<0.01;r=0.991,P<0.05),与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924,P<0.01;r=-0.769,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NS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在干扰后12 h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扰后24、36、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EC细胞中NS、Cyclin 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SHEE,而PTEN的表达量低于SHEE,NS可能对细胞恶变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食管上皮恶变细胞 核干细胞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B1 PTEN
原文传递
晚期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硕果 贾瑞诺 +1 位作者 张军千 高社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晚期食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营养不良发生率,经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评估营养不良情况,分析营养不良发生的影响因...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晚期食管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营养不良发生率,经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评估营养不良情况,分析营养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营养正常组患者21例,营养不良组患者39例,包括轻度营养不良12例、中度营养不良17例、重度营养不良10例,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65.0%;两组年龄、病程、合并症、吞咽功能障碍、消化道症状、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60岁、病程>12个月、消化道症状≥2条、伴有合并症、吞咽功能障碍、白蛋白水平异常、血红蛋白水平异常、卡氏评分<70分为晚期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年龄>60岁、病程>12个月、消化道症状≥2条、伴有合并症、吞咽功能障碍、白蛋白水平异常、血红蛋白水平异常、卡氏评分<70分为晚期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晚期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食管癌 消化道肿瘤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食管软、硬癌分类和人工智能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和嗜酸性粒细胞-TGF-β1-纤维组织增生互作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东 马琳琳 +11 位作者 徐瑞华 宋昕 赵学科 尤朵 雷玲玲 魏梦霞 王苒 胡景峰 孟超龙 李兴嵩 周福有 高社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食管癌是极具中国人特色的恶性肿瘤,中国人食管癌在发病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流行特征、组织学发生模式、病理常见类型、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和分子分型、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防控思路等方面与西方人群明显不同[1-2]。例如,中... 食管癌是极具中国人特色的恶性肿瘤,中国人食管癌在发病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流行特征、组织学发生模式、病理常见类型、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和分子分型、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防控思路等方面与西方人群明显不同[1-2]。例如,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7%以上为鳞状细胞癌,食管腺癌仅占1.5%,与西方80%以上为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明显不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软硬癌 人工智能 嗜酸性粒细胞 TGF-Β1 纤维组织增生
下载PDF
ATF4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长期随访结果的关系
8
作者 朱小娟 时振国 +4 位作者 阮豪杰 葛东峰 亢崇照 王晓宏 高社干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的表达与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行R0切除的80例SiewertⅡ型AEG... 目的探讨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的表达与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行R0切除的80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iewertⅡ型AEG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TF4的表达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并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TF4在SiewertⅡ型AEG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23/8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87.5%(7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ATF4的表达与AEG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8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个月(95%CI:108.542~131.45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TF4表达阳性的患者长期生存明显优于阴性的患者(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HR=2.082,95%CI:1.065~4.070,P=0.032)和ATF4的表达(HR=0.214,95%CI:0.096~0.480,P<0.001)可能是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F4(HR=0.156,95%CI:0.057~0.428,P<0.001)可作为AEG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ATF4可能在AE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有望成为SiewertⅡ型AEG患者远期预后判断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ATF4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TRIB3表达及预后分析
9
作者 朱小娟 时振国 +5 位作者 亢崇照 侯鹏 葛东峰 赵芳宗 李丹丹 高社干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假激酶Tribbles同源物3(Tribbles homology 3,TRIB3)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对R0切除的SiewertⅡ型AE... 目的探讨假激酶Tribbles同源物3(Tribbles homology 3,TRIB3)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对R0切除的SiewertⅡ型AEG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TRIB3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生存及预后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TRIB3在SiewertⅡ型AEG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TRIB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TRIB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形态均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RIB3表达阳性的患者长期生存明显优于阴性的患者(P<0.01)。单因素(HR=0.290,95%CI:0.110~0.761,P=0.012)和多因素(HR=0.179,95%CI:0.051~0.630,P=0.00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RIB3可作为SiewertⅡ型AEG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TRIB3可能参与了SiewertⅡ型AEG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AEG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并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TRIB3 WESTERN BLOT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云模型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轲 张冉 +2 位作者 崔志斌 张殿宝 高社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5,M0005,共8页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广泛用于各类医学预测模型中,针对RBF神经网络隐含层高斯径向基函数的参数确定困难,影响癌症预后模型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模糊性等问题。利用云模型优化RBF神经网络算法,通过高维云变换确定RBF隐含层神经元,优化...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广泛用于各类医学预测模型中,针对RBF神经网络隐含层高斯径向基函数的参数确定困难,影响癌症预后模型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模糊性等问题。利用云模型优化RBF神经网络算法,通过高维云变换确定RBF隐含层神经元,优化RBF神经网络结构。用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的477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数据建模仿真与传统的仿真对比,证明该模型预测生存期的C-index为0.705,远高于肿瘤等级、列线图和RBF神经网络(0.598、0.627和0.632),能更好更准确地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云变换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预后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食管癌细胞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食管癌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静宜 原翔 +4 位作者 石林林 张秀森 孔金玉 张顶彧 高社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0-787,共8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食管癌细胞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及其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系上清及Pg感染的ESCC细胞系上清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构建ESCC细胞与巨噬细胞体外共培养模...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食管癌细胞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及其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系上清及Pg感染的ESCC细胞系上清细胞因子分泌情况;构建ESCC细胞与巨噬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采用qPCR、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TAMs表面标志的变化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共培养TAMs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使用共培养TAMs的条件培养基(CM)培养ESCC细胞,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TAMs对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Pg感染的ESCC细胞白细胞介素(IL)-6、IL-10表达量升高(P<0.01);与Pg感染的ESCC细胞共培养的TAMs表面CD163及CD206表达量升高(P<0.001);Pg感染的ESCC细胞共培养的TAMs分泌细胞因子IL-6、IL-10相对升高(P<0.01);Pg感染的ESCC细胞共培养的TAMs能够增强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结论Pg感染ESCC细胞可诱导其分泌细胞因子,重塑TAMs向M2型免疫抑制表型极化,从而促进ES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细胞因子 THP-1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及维生素D通路蛋白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钱梦凡 孔金玉 +3 位作者 刘怡文 孙蔚 周福有 高社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4-2031,共8页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及维生素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3例ESCC患者组织中Pg感染情况及24羟化酶(CYP24A1)、1α羟化酶(CYP27B1)与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情况。分析各...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及维生素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食管鳞癌(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3例ESCC患者组织中Pg感染情况及24羟化酶(CYP24A1)、1α羟化酶(CYP27B1)与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Pg感染率、CYP24A1、CYP27B1及VDR的阳性率分别为43.35%、37.57%、20.23%及21.97%。Pg+CYP24A1+CYP27B1-VDR-高风险组的E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时间缩短(P<0.05)。结论Pg感染及维生素D通路相关蛋白可作为预测ESCC患者生存预后情况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牙龈卟啉单胞菌 CYP24A1 CYP27B1 维生素D受体 预后
下载PDF
Transgelin-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伍当柔 朱巧晴 +8 位作者 朱亚飞 许海军 陈攀 王明 赵云岗 孙丹妮 郭苒 高社干 齐义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Transgelin-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NE6-C或KYSE140细胞分为4组处理,分别转染siControl、感染PG(感染复数10)、转染siTAGLN-2、转染siTAGLN-2+感... 目的:探讨沉默Transgelin-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NE6-C或KYSE140细胞分为4组处理,分别转染siControl、感染PG(感染复数10)、转染siTAGLN-2、转染siTAGLN-2+感染PG。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Transgelin-2、F-actin、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Transgelin-2、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PG感染单独作用可以增加NE6-C和KYSE140细胞的增殖速率,增加S期细胞比例、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P<0.05);上调Transgelin-2表达(P<0.05),减少F-actin;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P<0.05)。转染siTAGLN-2可以显著拮抗PG感染的上述效应(P<0.05)。结论:Transgelin-2可能通过介导改变ESCC细胞骨架,从而抑制了PG感染诱导的ESCC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牙龈卟啉单胞菌 Transgelin-2 上皮间质转化 应力纤维
下载PDF
基于纳米医学的光热治疗在食管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子兴 石林林 +4 位作者 李佳怡 喻莹 牛浩瑾 张小漫 高社干 《食管疾病》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难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崭露头角,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PTT具有非侵入性、时空可控性和高效性等优点。PTT是通过光热转...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难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崭露头角,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PTT具有非侵入性、时空可控性和高效性等优点。PTT是通过光热转换剂(photothermal agent,PTA)将近红外光转化为热能来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手段,具有靶向性强、创伤小、治疗时间和空间可控及较低不良反应等优势。本文就PTT的背景、作用原理、抗肿瘤机制以及纳米药物在食管癌PTT中的应用及展望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光热治疗 纳米医学 联合治疗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食管癌细胞内IFNGR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影响
15
作者 申刘青 张顶彧 高社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5-1163,共9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内IFNGR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检测Pg感染不同时间(24、48 h)ESCC细胞KYSE30及KYSE70中IFNGR1蛋白量表达水平。2-BP检测IFNGR1的棕榈酰化作用。构建I...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内IFNGR1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检测Pg感染不同时间(24、48 h)ESCC细胞KYSE30及KYSE70中IFNGR1蛋白量表达水平。2-BP检测IFNGR1的棕榈酰化作用。构建IFNGR1-WT和IFNGR1-C122A棕榈酰化位点突变位点质粒,建立IFNGR1-WT和IFNGR1-C122A稳定细胞系,分别用Pg感染IFNGR1-WT和IFNGR1-C122A细胞,并分为4组:IFNGR1-WT、IFNGR1-C122A、IFNGR1-WT+Pg和IFNGR1-C122A+Pg组。免疫荧光和click-it实验检测IFNGR1在122位点发生棕榈酰化,以及Pg促进IFNGR1在ESCC内发生棕榈酰化。利用平板克隆、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法检测Pg感染前后,IFNGR1-WT和IFNGR1-C122A稳转细胞株的体外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差异。免疫荧光实验检测IFNGR1与溶酶体标记物LAMP2共定位情况。免疫组化检测50例ESCC组织中Pg感染与IFNGR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及R Studio软件分析二者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g感染ESCC下调IFNGR1的蛋白表达。IFNGR1在122位点发生棕榈酰化。Pg促进IFNGR1在ESCC内棕榈酰化。与IFNGR1-WT组相比,IFNGR1-WT+Pg组体外增殖253±6.245 vs 52±2.45、迁移(0.7816±0.0071)%vs(0.4347±0.0366)%及侵袭709.33±14.57 vs 356.3±17.39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与IFNGR1-C122A组相比,IFNGR1-C122A+Pg组细胞体外增殖137.33±4.726 vs 29.67±3.055、迁移(0.7477±0.0057)%vs(0.2406±0.0028)%及侵袭587.33±5.033 vs 67.33±2.517能力同样均显著增强(P<0.05)。与IFNGR1-WT+Pg组相比,IFNGR1-C122A+Pg体外增殖137.33±4.726 vs 253±6.245、迁移(0.7477±0.0057)%vs(0.7816±0.0071)%及侵袭587.33±5.033 vs 709.33±14.57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Pg及ZDHHC3促进IFNGR1在溶酶体内降解;IFNGR1与Pg表达呈负性相关,且IFNGR1的表达降低与更差的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相关。结论Pg感染ESCC下调IFNGR1蛋白表达量,同时诱导IFNGR1棕榈酰化,促进ESCC恶性化进展;IFNGR1的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减少ESCC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Pg感染ESCC靶向IFNGR1到溶酶体内降解可能是由于棕榈酰化作用,因此,清除Pg或抑制棕榈酰化作用能有效抑制食管癌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牙龈卟啉单胞菌 IFNGR1 棕榈酰化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食管鳞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谷变利 马丽霞 +3 位作者 石林林 郭凯丽 齐义军 高社干 《食管疾病》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食管癌是一种由多因素调控多阶段发展的疾病。近年来食管癌研究虽然在流行病学、病因学、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其防治工作依然严峻。食管鳞癌是中国食管癌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本文对食管癌,尤其是食管鳞癌的病因学... 食管癌是一种由多因素调控多阶段发展的疾病。近年来食管癌研究虽然在流行病学、病因学、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其防治工作依然严峻。食管鳞癌是中国食管癌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本文对食管癌,尤其是食管鳞癌的病因学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流行病学 病因学
下载PDF
蝎毒多肽优化体CT-K3K7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张家铭 水颍彬 +3 位作者 杨青 袁亚萍 高社干 李钟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4-602,共9页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优化体CT-K3K7对食管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蝎毒多肽优化体CT-K3K7对食管癌细胞KYSE70与KYSE150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T-K3K7对KYSE70与KYSE150克隆形成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CT-K3K7对KYSE70与...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优化体CT-K3K7对食管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蝎毒多肽优化体CT-K3K7对食管癌细胞KYSE70与KYSE150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T-K3K7对KYSE70与KYSE150克隆形成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CT-K3K7对KYSE70与KYSE15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PI吸收实验检测CT-K3K7对KYSE70与KYSE150的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T-K3K7对KYSE70与KYSE15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OS水平及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T-K3K7对KYSE70与KYSE150细胞中3种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蝎毒多肽优化体CT-K3K7作用后,食管癌细胞KYSE70与KYSE150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富集且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量随着CT-K3K7作用浓度的升高显著下调,而促凋亡蛋白Bax和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表达量则随着CTK3K7的作用浓度升高显著上调。结论CT-K3K7能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直接杀伤食管癌细胞,还可能通过影响食管癌细胞线粒体功能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蝎毒多肽 细胞凋亡 线粒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环状RNA在食管癌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丽霞 左志向 +5 位作者 石林林 李佳怡 喻莹 谷变利 鲁智豪 高社干 《食管疾病》 2023年第4期241-249,共9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内源性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受顺式调控元件和相关蛋白反式调控,经“反向剪接”机制产生。circRNA在基因剪接、转录、染色质修饰、miRNA海绵作用及蛋白捕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ircRNA高度稳定...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内源性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受顺式调控元件和相关蛋白反式调控,经“反向剪接”机制产生。circRNA在基因剪接、转录、染色质修饰、miRNA海绵作用及蛋白捕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ircRNA高度稳定,且在不同组织中差异表达。circRNA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相关。然而,食管癌中具有重要功能的circRNA及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结合circRNA的功能特点,对circRN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食管癌诊断、预后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环状RNA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内镜下微波灼扩联合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社干 陈书昌 +4 位作者 冯笑山 王红岩 乔滨 马保根 王立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高温凝固联合探条扩张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9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人随机分为微波组、探条组、联合组各30例,治疗后跟踪观察吻合口狭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有效...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高温凝固联合探条扩张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9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人随机分为微波组、探条组、联合组各30例,治疗后跟踪观察吻合口狭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有效率(CR+PR):微波组为93.3%,探条组为100%,联合组为100%(与前两组比较P>0.05);1个月后微波组为70.0%,探条组为16.7%,联合组为93.3%(与前两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3个月后微波组为53.3%,探条组为6.7%,联合组为86.7%(与前两组比较P<0.01)。结论内镜下微波高温凝固联合探条扩张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吻合口狭窄 内镜 微波凝固 扩张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高龄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社干 冯笑山 +3 位作者 陈书昌 孙江涛 马保根 王立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1-305,共5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E)治疗高龄晚期贲门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GCA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38例和对照组(<75岁)42例,均采用XE...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E)治疗高龄晚期贲门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GCA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38例和对照组(<75岁)42例,均采用XELOX方案化疗,即L-OHP 65mg/m2静脉滴注2h,d1、d8,CAPE1000mg/m2口服,2次/天,d1~d14,21天为1个周期,连续4~6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肿瘤化疗敏感性和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化疗结束4周后进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高龄组和对照组比较,化疗敏感性分别为76.3%(29/38)和78.6%(33/42),无显著性差异(χ2=0.058,P>0.05);吞咽困难改善率分别为86.8%(33/38)和81.0%(34/42),无显著性差异(χ2=0.509,P>0.05);两组近期疗效分别为78.9%(30/38)和78.6%(33/42),无显著性差异(χ2=0.002,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可逆,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OHP联合CAPE治疗高龄晚期GCA疗效较好,改善症状快,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