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睾丸EGFR,c-Fos表达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福禄 岳凤鸣 +2 位作者 庞晓静 杜心欣 赵春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thelium 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原癌基因c Fos在db/db(diabetesobese)自发性糖尿病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结果 :EGFR在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均呈...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thelium 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和原癌基因c Fos在db/db(diabetesobese)自发性糖尿病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 :免疫组化ABC法。结果 :EGFR在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均呈阳性反应。c Fos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为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和变形期精子 ,间质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强阳性表达 ,另外 ,少数支持细胞、管周肌样细胞也有着色。以上两组指标 ,随糖尿病病程进展 (糖尿病组 )及年龄增加 (对照组 ) ,其阳性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并且每年龄段糖尿病组阳性率明显低于相应正常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睾丸中EGFR的减少使EGF与受体结合减少 ,第二信使cAMP和“第三信使”c Fos均减少 ,以致核转录和核基因表达减弱 ,最终表现为糖尿病生殖细胞增殖减弱 ,生殖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生殖细胞 糖尿病 表皮生长因子 C-FOS
下载PDF
TGF-β_1对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2
作者 高福禄 牛嗣云 +2 位作者 庞小静 王春艳 赵艳芝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48例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增殖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对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48例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增殖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PCNA、TGF-β1在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 ;免疫阳性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PCNA阳性细胞核为桔黄色或棕黄色 ;TGF-β1阳性细胞浆为桔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状或斑块状 ;经相关分析 :TGF-β1与 PCNA呈正相关。结论  PCNA、TGF-β1在人胎儿不同胎龄晶状体上皮细胞均有表达 ;TGF-β1与 PCNA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核抗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胎儿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对视网膜细胞蛋白合成的加龄变化研究
3
作者 高福禄 赵平 +2 位作者 康文华 王更新 王朝红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249-251,共3页
应用光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对胎生期至生后一年鼠的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蛋白合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视杆、视锥细胞生后至一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蛋白合成功能。胎生期至生后一周,视杆、视锥细胞处于不成熟的分化阶段,视网膜各层细胞的... 应用光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对胎生期至生后一年鼠的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蛋白合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视杆、视锥细胞生后至一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蛋白合成功能。胎生期至生后一周,视杆、视锥细胞处于不成熟的分化阶段,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胞核及胞质内均可见标记颗粒,生后第一天其标记率出现第一个高峰。视杆、视锥和双极细胞分化成熟后,可见标记颗粒主要分布在视细胞的胞体、内节及双极细胞的胞质内。且视细胞的标记颗粒多于双极细胞。生后2周至1年,各年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蛋白合成 加龄变化
下载PDF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福禄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27-228,共2页
目前,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系列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如何与时俱... 目前,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系列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如何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制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选准办学定位,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院校 办学理念 思考 教育公平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志宏 高福禄 +2 位作者 庞晓静 吴晓光 颜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 观察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 ,检测各组大鼠天年饮灌胃前后血清 SOD的活性、睾酮的含量以及睾丸生... 目的 观察天年饮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 ,检测各组大鼠天年饮灌胃前后血清 SOD的活性、睾酮的含量以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  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 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 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下降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P<0 .0 5) ;经天年饮灌胃后 ,三者均有明显提高。 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凋亡百分率及凋亡阳性细胞率均增高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经天年饮灌胃后 ,二者均降低。结论 天年饮可显著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 SOD活性、睾酮含量及睾丸生精细胞 PCNA的表达水平 ,降低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指数 ,因此 ,天年饮具有延缓性腺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年饮 亚急性衰老 大鼠 睾丸生精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下载PDF
NGF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被引量:10
6
作者 葛志华 王春艳 +2 位作者 刘红艳 张俊川 高福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 ksj 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 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神经生长因子 (N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 ksj 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 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6、8、10月龄db 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HE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图像分析 ,统计NGF阳性表达的细胞数。 结果 随着糖尿病发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 ,细胞缩小 ,形态不规则 ,排列不整齐。不同月龄糖尿病小鼠NGF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 (P <0 0 1) ,且逐渐减少 ,呈下降趋势。 结论 NGF阳性细胞数的减少说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功能降低 ,而NGF缺乏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 自发性糖尿病 小鼠 颌下腺 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原文传递
膜联蛋白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欣 高福禄 +3 位作者 李建团 颜勇 付广莉 许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膜联蛋白A5(ANXA5)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人子宫颈鳞癌组织25例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15例,细胞裂解液裂解组织细胞,蛋白定量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NX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和人... 目的探讨人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膜联蛋白A5(ANXA5)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人子宫颈鳞癌组织25例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15例,细胞裂解液裂解组织细胞,蛋白定量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NX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确定ANXA5的表达部位及其变化,我们收集人子宫颈鳞癌蜡块45例和人正常子宫颈组织蜡块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两种组织ANXA5的表达进行检测,原位杂交法在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Westen blotting显示人子宫颈鳞癌组织ANXA5比人正常子宫颈组织表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均显示人子宫颈癌组织中ANXA5的染色比人正常子宫颈组织染色重,阳性信号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结论ANXA5在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在人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增高;ANXA5与人子宫颈鳞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5 子宫颈鳞癌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睾丸组织细胞Rb/p5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郭凯华 高福禄 +2 位作者 牛嗣云 王小杰 陈龙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439,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Rb、p16、p53、p19、p21在衰老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何首乌饮抗大鼠睾丸组织衰老的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SD雄性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何首乌饮高、中、低剂量组、何首乌丸剂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2只,采用D... 目的通过检测Rb、p16、p53、p19、p21在衰老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何首乌饮抗大鼠睾丸组织衰老的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SD雄性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何首乌饮高、中、低剂量组、何首乌丸剂组、自然恢复组,每组12只,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磷酸化Rb蛋白(pRb)、p16、p53、p19、p21在大鼠睾丸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睾丸组织Rb、p53、p16、p19、p21表达明显增加,pRb表达明显减少(P<0.05);何首乌饮、何首乌丸组能显著提高pRb的表达,降低Rb、p53、p16、p19、p21表达(P<0.05),何首乌饮高剂量组调节作用大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何首乌饮通过调节睾丸组织Rb/p5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饮 RB p53 睾丸 衰老 免疫印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大鼠
原文传递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亚丽 楚伟 +4 位作者 郭文潮 余小平 高健 张德峰 高福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的抗衰老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测定何首乌饮灌胃后大鼠血清中血脂和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亚急性...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的抗衰老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测定何首乌饮灌胃后大鼠血清中血脂和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亚急性衰老模型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MDA含量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OD、GSH-Px、T-AOC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经何首乌饮灌胃治疗后TG、TC、MDA含量下降,HDL-C、SOD、GSH-Px、T-AOC含量升高均接近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大鼠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何首乌饮明显提高衰老大鼠体内的HDL-C、SOD、GSH-Px、T-AOC水平,降低TG、TC、MDA含量,何首乌饮具有抗衰老作用,其抗衰老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饮 抗衰老 血脂 自由基
下载PDF
中药何首乌饮抗大鼠卵巢组织衰老的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娜 李亚丽 +4 位作者 牛嗣云 高福禄 陈雪 郭丽娜 赵素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抗大鼠卵巢组织衰老的机理。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法制造雌性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以中药方剂何首乌饮灌胃。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抗大鼠卵巢组织衰老的机理。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法制造雌性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以中药方剂何首乌饮灌胃。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p53、p19ARF、Rb及p16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Rb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何首乌饮明显抑制了衰老大鼠卵巢组织中p53、p19ARF、Rb以及p16基因表达的上调趋势(P<0.05),且明显降低了衰老大鼠卵巢组织中Rb及p16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何首乌饮抑制衰老途径中关键的调节因子p53、p19ARF、Rb及p16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大鼠性腺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饮 衰老 P53 RB 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原文传递
松花粉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牛嗣云 庞晓静 +3 位作者 陈龙 周晓春 杨国军 高福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观察大鼠精子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的变化,从而探讨松花粉的抗衰老作用。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 目的通过对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观察大鼠精子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的变化,从而探讨松花粉的抗衰老作用。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了各实验组血清中SOD、MDA、GSH-Px和T-AOC的含量;观察了大鼠精子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组SOD活力、GSH-Px活力和T-AOC均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经松花粉给药后SOD活力、GSH-Px活力和T-AOC三者均有显著提高,MDA含量明显下降;松花粉可提高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大鼠精子的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结论松花粉可显著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抗氧自由基的能力,提高精子的数量、活动度和存活率,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抗衰老 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
下载PDF
松花粉对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牛嗣云 庞晓静 +4 位作者 高福禄 颜勇 陈龙 许倩 韩树高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探讨松花粉的抗下丘脑-垂体-睾丸衰老作用。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雄性大鼠模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睾酮(T)含量以及下丘脑... 目的探讨松花粉的抗下丘脑-垂体-睾丸衰老作用。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雄性大鼠模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睾酮(T)含量以及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的变化。结果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组LH、FSH、GnRH均明显上升,IGF-1、睾酮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经松花粉给药后LH、FSH、GnRH三者均有显著下降,IGF-1、睾酮含量明显提高。结论松花粉具有改善衰老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衰老大鼠 性腺轴 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倩 李莉 +6 位作者 郭淑芹 张云良 孔凡强 李菲 康军朋 吴靖芳 高福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5-681,共7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的表达及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8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的表达及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8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FGF-2和FGFR-4蛋白在标本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FGF-2及FGFR-4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均高表达(P<0.01,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GF-2和FGF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4.798,P<0.01;χ2=7.27,P<0.01)和分化程度(χ2=13.824,P<0.01;χ2=16.921,P<0.01)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FGF-2和FGFR-4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明显上调(P<0.05),其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检测结果一致;并且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34,P<0.01)。结论 FGF-2和FGFR-4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是一项有意义的综合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生长因子2 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 侵袭 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印迹法
原文传递
小鼠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健 高福禄 +1 位作者 支会英 段相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9-214,T001,T002,共8页
为研究雄性小鼠睾丸在发生、发育过程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年龄变化 ,本研究采用了免疫细胞化学、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电镜及体视学图象分析等方法 ,对胚胎 15天到生后 10月各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的超微结构、PCNA表达、凋亡情况进行了较深... 为研究雄性小鼠睾丸在发生、发育过程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年龄变化 ,本研究采用了免疫细胞化学、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电镜及体视学图象分析等方法 ,对胚胎 15天到生后 10月各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的超微结构、PCNA表达、凋亡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结果 :(1)精原细胞PCNA反应在胚胎 15天为阳性 ,从胚胎 18天到生后 5天 ,降为弱阳性 ,而阳性的精原细胞在生后 7天重新出现 ,一直到生后 6月 ,仍可见部分精原细胞呈阳性反应 ;(2 )生后 3天 ,可见凋亡的精原细胞染色质浓缩 ,核膜出现明显的核周隙 ,核碎裂。凋亡细胞数从生后 1天到生后第 3周有增加的趋势 ,于生后第 3周出现峰值 ,之后降低。结论 :(1)PCNA阳性细胞面密度到生后第 2周出现峰值 ,而凋亡细胞数于生后 3周出现峰值。生精细胞凋亡的高峰要滞后其增殖峰 1周左右 ,而且与其所处生精周期的特定阶段有关 ;(2 )精原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向曲细精管周边迁移 ,其排列由无序到有序 ;(3)在生后各发育阶段中 ,精原细胞始终保持DNA复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生精细胞 增殖 年龄变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安福丽 王玉娟 +4 位作者 刘昊坤 杜云帆 秦瑄希 牛嗣云 高福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7-295,共9页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睾丸生精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2月龄Wistar雄鼠45只,随机分为3组:青年对照组、自然衰老组、何首乌饮组,每组15只,何首乌饮组和自然衰老组于16个月开始分别灌胃何首乌饮和等量蒸馏...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睾丸生精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2月龄Wistar雄鼠45只,随机分为3组:青年对照组、自然衰老组、何首乌饮组,每组15只,何首乌饮组和自然衰老组于16个月开始分别灌胃何首乌饮和等量蒸馏水,连续60d。青年对照组于12月龄,其余两组于18月龄分别进行实验,通过Real-time PCR、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睾丸组织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基因DR6、BAX、Caspase-3、Cyt-C、14-3-3σ的表达变化。结果自然衰老大鼠线粒体凋亡通路关键基因14-3-3σ表达明显低于青年对照组,DR6、BAX、Caspase-3、Cyt-C表达明显高于青年对照组;而何首乌饮用药后能明显逆转上述现象。结论何首乌饮提高衰老大鼠精子质量与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饮 睾丸 线粒体凋亡通路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法 衰老 大鼠
原文传递
膜联蛋白A7低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欣 陈雪 +2 位作者 王小杰 路国兵 高福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7表达减少是否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产生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siRNA可否有效抑制膜联蛋白A7表达,然后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转染入HeLa细胞,将细胞分为si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7表达减少是否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产生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siRNA可否有效抑制膜联蛋白A7表达,然后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转染入HeLa细胞,将细胞分为si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在转染后48h进行刃天青实验以观察细胞增殖状况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转染膜联蛋白A7的siRNA后48h的HeLa细胞,刃天青实验可见siRNA干扰组细胞增殖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可见siRNA干扰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5)。结论膜联蛋白A7的低表达可能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7 HELA细胞 刃天青法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膜联蛋白A7在人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雪 高福禄 +2 位作者 常彦忠 段相林 李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7在人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组织蜡块各25例中膜联蛋白A7的表达差异;Western.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人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新鲜标本各25例中膜联...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7在人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组织蜡块各25例中膜联蛋白A7的表达差异;Western.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人宫颈鳞癌和正常组织新鲜标本各25例中膜联蛋白A7的表达差异。结果膜联蛋白A7在组织中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一致,均为宫颈鳞癌组织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膜联蛋白A7在人宫颈鳞癌表达上调,可能成为宫颈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指示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7 宫颈鳞癌 免强印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克隆、表达和活性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岳凤鸣 赵焕英 +2 位作者 杨慧 高福禄 徐群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 克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 (hIGF 1)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及活性检测 ,为IGF 1基因治疗糖尿病奠定基础。 方法 提取胎儿肝脏总RNA ,RT PCR法扩增IGF 1cDNA片段 ,重组于pUCM T载体 ,测序正确后构建表达载体 ,转染猴肾... 目的 克隆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 (hIGF 1)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及活性检测 ,为IGF 1基因治疗糖尿病奠定基础。 方法 提取胎儿肝脏总RNA ,RT PCR法扩增IGF 1cDNA片段 ,重组于pUCM T载体 ,测序正确后构建表达载体 ,转染猴肾成纤维细胞系COS 7,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达 ,收集培养上清以胰岛素刺激释放实验进行活性测定。 结果 扩增得到 710bp带有Kozak序列的IGF 1cDNA片段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I neo hIGF 1;IGF 1在COS 7细胞得到了表达 ,并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活性。 结论 新构建的载体pCI neo hIGF 1能在COS 7细胞中表达、分泌 ,且所分泌的IGF 1具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检测 生物活性 糖尿病
原文传递
Bcl-2及Bax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葛志华 王春艳 +1 位作者 刘红艳 高福禄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 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小鼠 (对照组 )颌下腺。HE染色 ,光镜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后 ... 目的 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 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小鼠 (对照组 )颌下腺。HE染色 ,光镜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后 ,计数Bcl- 2及Bax阳性细胞数。结果 随着糖尿病进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Bax阳性细胞数比各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多 ,且随病程延长有显著增多趋势。相反Bcl- 2阳性细胞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随病程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 抑制细胞凋亡的Bcl- 2表达的降低及促进细胞凋亡的Bax表达的增加提示 ,随着糖尿病发展 ,颌下腺实质细胞有凋亡增强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自发性糖尿病 BAX 颌下腺 免疫组化染色 动物实验
下载PDF
p53/Rb细胞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在衰老大鼠睾丸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嗣云 陈龙 +5 位作者 高福禄 陈志宏 王小杰 郭凯华 许倩 周晓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p53、Rb、p16、p19、p21在衰老大鼠睾丸组织的表达,探讨p53/Rb细胞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在睾丸组织衰老中的意义。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大鼠采用D-半... 目的通过检测p53、Rb、p16、p19、p21在衰老大鼠睾丸组织的表达,探讨p53/Rb细胞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在睾丸组织衰老中的意义。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大鼠采用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p53、Rb基因在大鼠睾丸组织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睾丸磷酸化Rb、p16、p19、p2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睾丸组织p53、Rb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睾丸组织与正常组比较:p16、p19、p2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而磷酸R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Rb/p53细胞转导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在衰老大鼠睾丸组织发生明显改变,Rb/p53细胞转导通路阻滞可能在睾丸组织的衰老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Rb p16 P19 p21 免疫印迹法 睾丸 衰老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