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延法制备短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积强 黄清伟 +2 位作者 仵亚红 殷晓东 金志浩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研究了短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的短纤维分散和单向纤维预浸片制备。结果表明:在聚乙稀醇水溶液与乙二醇的混合分散介质中,采用搅拌法可以得到短纤维的均匀分散,分散介质的触变性对于均匀分散体系的获得与保持是十分... 研究了短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的短纤维分散和单向纤维预浸片制备。结果表明:在聚乙稀醇水溶液与乙二醇的混合分散介质中,采用搅拌法可以得到短纤维的均匀分散,分散介质的触变性对于均匀分散体系的获得与保持是十分必要的;流延法有利于控制短纤维预浸片中纤维的取向。单向预浸片热压获得了高强韧性的复合材料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流延法 复合材料 玻璃陶瓷基
下载PDF
短碳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与机械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积强 黄清伟 +2 位作者 仵亚红 王永兰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7-102,共6页
研究了单向短切碳纤维增强锂铝硅酸盐(LAS)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增强LAS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热压温度、热压保温时间、热压压力有关;随纤维体积含量的不同... 研究了单向短切碳纤维增强锂铝硅酸盐(LAS)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增强LAS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热压温度、热压保温时间、热压压力有关;随纤维体积含量的不同,复合材料性能存在不同的最佳热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玻璃陶瓷 制备 机械性能 增强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方石英含量对氧化物结合SiC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高积强 李光新 +3 位作者 王永兰 金志浩 刘琨 潘永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7-71,共5页
讨论了方石英含量对氧化物结合Si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中方石英含量的增加是造成材料强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但是适量方石英的存在对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有益.通过对材料中SiO_2组份含量的调整,可以改善材料强度与韧性的匹配,提高... 讨论了方石英含量对氧化物结合Si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中方石英含量的增加是造成材料强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但是适量方石英的存在对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有益.通过对材料中SiO_2组份含量的调整,可以改善材料强度与韧性的匹配,提高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石英 氧化物 碳化硅
下载PDF
纤维增强玻璃与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5
4
作者 高积强 王永兰 金志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3-59,共7页
简要介绍了纤维增强玻璃与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有关情况,包括纤维/基体配合原则,常用纤维与基体,典型材料与性能,以及目前的研究方向与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纤维增强 玻璃 玻璃陶瓷基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短纤维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静疲劳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积强 乔冠军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70-973,共4页
研究了不同介质中单向短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静疲劳行为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疲劳指数和疲劳极限均高于陶瓷基体 ,Nicalon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水介质中的静疲劳性能要优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认为应力腐蚀导致的纤维 /基体... 研究了不同介质中单向短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静疲劳行为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疲劳指数和疲劳极限均高于陶瓷基体 ,Nicalon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水介质中的静疲劳性能要优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认为应力腐蚀导致的纤维 /基体间的界面弱化是影响复合材料静疲劳行为重的要因素 ,界面弱化有利于提高强界面结合复合材料的静疲劳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静疲劳性能 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 疲劳指数 疲劳极限 抗疲劳性能
下载PDF
短SiC纤维增强玻璃陶瓷氧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积强 黄清伟 +2 位作者 仵亚红 殷晓东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8-40,45,共4页
文章研究了单向短切碳化硅纤维增强玻璃陶瓷(LAS)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氧化过程中氧的扩散与复合材料中气孔或纤维基体热匹配微裂纹有关,早期氧化造成碳化硅纤维-基体界面富碳层消失和非晶态SiO2的形成.... 文章研究了单向短切碳化硅纤维增强玻璃陶瓷(LAS)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氧化过程中氧的扩散与复合材料中气孔或纤维基体热匹配微裂纹有关,早期氧化造成碳化硅纤维-基体界面富碳层消失和非晶态SiO2的形成.非晶态SiO2向玻璃陶瓷基体的扩散形成纤维-基体的强结合,导致复合材料整体脆化,强度降低.氧化产物与基体形成的致密层减缓了纤维的进一步氧化,并阻碍氧化气体的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碳化硅纤维 玻璃陶瓷 复合材料 氧化 LAS 增强
下载PDF
短碳纤维增强玻璃陶瓷氧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积强 黄清伟 +2 位作者 仵亚红 殷晓东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7-80,共4页
研究了单向短碳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短碳纤维复合材料氧化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抛物线规律,基体对短纤维的包裹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后期氧化速率;氧化造成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衰减比氧化质量损失快;氧化过程中... 研究了单向短碳纤维增强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短碳纤维复合材料氧化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抛物线规律,基体对短纤维的包裹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后期氧化速率;氧化造成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衰减比氧化质量损失快;氧化过程中氧的扩散主要通过复合材料中的基体裂纹、气孔以及纤维氧化反应后所留下的通道进行气态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碳纤维 玻璃陶瓷 复合材料 氧化行为 增强
下载PDF
锆铌合金冷变形与低温退火板织构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积强 王永兰 +2 位作者 杨建峰 金志浩 杨继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3-39,共7页
测定了锆-2.5Wt%铌合金在冷变形量为20%,50%及400℃退火后的板织构,计算了织构系数,讨论了织构形成、发展与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冷加工变形量越大,织构越强烈;冷加工变形织构在400℃/24h退火后不仅不会... 测定了锆-2.5Wt%铌合金在冷变形量为20%,50%及400℃退火后的板织构,计算了织构系数,讨论了织构形成、发展与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冷加工变形量越大,织构越强烈;冷加工变形织构在400℃/24h退火后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得到加强,这是由于择优取向的亚晶在退火回复过程中变得更加完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铌合金 织构 变形 退火
下载PDF
碳化硅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积强 金志浩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1998年第3期179-183,共5页
通过对碳化硅材料工业制备与应用、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综述,认为碳化硅材料是目前最具产业化前景的工程结构陶瓷,在国民经济和高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应积极做好碳化硅材料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工作,加速形成我国自己的碳化硅材... 通过对碳化硅材料工业制备与应用、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综述,认为碳化硅材料是目前最具产业化前景的工程结构陶瓷,在国民经济和高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应积极做好碳化硅材料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工作,加速形成我国自己的碳化硅材料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工程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显微结构对浸银石墨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高积强 曹宝宏 +2 位作者 李光新 王永兰 金志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7-31,共5页
研究了浸银石墨材料基体与浸渍银显微结构对材料力学与热膨胀行为的影响,讨论了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出了满足高温使用性能要求的材料所应具有的显微组织结构特点。
关键词 浸银石墨 显微结构 石墨 性能
下载PDF
生物模板法制备木材陶瓷 被引量:16
11
作者 罗民 高积强 +1 位作者 乔冠军 金志浩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9-1000,共12页
生物模板法是一种制备具有生物形貌特点的结构和功能材料的新方法。由于木材组织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制备多级孔结构的木材生态陶瓷在探索特殊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生物模板法制备木材陶瓷技术的发展现... 生物模板法是一种制备具有生物形貌特点的结构和功能材料的新方法。由于木材组织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制备多级孔结构的木材生态陶瓷在探索特殊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生物模板法制备木材陶瓷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木材陶瓷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机理和性能,概述了木材生态陶瓷在骨移植材料和催化材料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法 生态陶瓷 制备工艺 木材陶瓷及其制品 骨移植材料 催化材料
下载PDF
用碳热还原法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陕绍云 杨建锋 +2 位作者 高积强 张文辉 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3-918,共6页
以廉价的二氧化硅和活性碳为起始粉料,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高气孔率,孔结构均匀的多孔氮化硅陶瓷.考察了二氧化硅粉末粒径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SEM)和三点弯曲法对多孔氮化硅陶... 以廉价的二氧化硅和活性碳为起始粉料,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高气孔率,孔结构均匀的多孔氮化硅陶瓷.考察了二氧化硅粉末粒径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SEM)和三点弯曲法对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在烧结后的试样中,除了微量的α-Si3N4相和晶界结晶相Y8Si4N4O14外,其余的都是β-Si3N4相;SEM分析显示多孔氮化硅陶瓷是由柱状β-Si3N4晶粒和均匀的孔组成,通过改变二氧化硅的粒径,制备了不同孔隙率,力学性能优异的多孔氮化硅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法 多孔氮化硅陶瓷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生坯制备参数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清伟 乔冠军 +1 位作者 高积强 金志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研究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与生坯碳含量、成型压力以及碳粉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生坯成型压力与生坯含碳量存在最佳匹配,否则,陶瓷性能随之降低;对于一定粒度的碳化硅粉而言,加入到生坯中碳粉粒度应小于一定尺寸... 研究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与生坯碳含量、成型压力以及碳粉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生坯成型压力与生坯含碳量存在最佳匹配,否则,陶瓷性能随之降低;对于一定粒度的碳化硅粉而言,加入到生坯中碳粉粒度应小于一定尺寸,否则,陶瓷的断裂强度和密度将随碳粉粒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反应烧结 显微组织 性能 陶瓷 生坯制备参数
下载PDF
核反应堆控制材料—B_4C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永兰 金志浩 +3 位作者 郭生武 高积强 杨建峰 李光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30,52,共7页
本文通过试验确定了B_4C合成反应的最佳温度。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物为六方碳化硼和少量的游离碳,晶格常数测定及化学分析表明B/C小于4。分别采用常压烧结和热压烧结制成了B_4C陶瓷试样,测定和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B_4C陶瓷的密度... 本文通过试验确定了B_4C合成反应的最佳温度。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物为六方碳化硼和少量的游离碳,晶格常数测定及化学分析表明B/C小于4。分别采用常压烧结和热压烧结制成了B_4C陶瓷试样,测定和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B_4C陶瓷的密度、气孔率、晶粒大小、抗弯强度及其相互关系,确定了B_4C的最佳烧成温度。用扫描电镜测定B_4C烧结体的晶粒尺寸为3~15μm,由膨胀仪测出B_4C的热膨胀系数为4.45~5.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控制材料 B4C 烧结
下载PDF
可加工陶瓷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金海云 乔冠军 +1 位作者 高积强 金志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69,74,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可加工玻璃陶瓷、石墨系复相陶瓷、h-BN系纳米复相陶瓷、可加工层状复相陶瓷、可加工多孔陶瓷、稀土磷酸盐系复相陶瓷和Mn+1AXn化合物等7种可加工陶瓷的制备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可加工 纳米 复相陶瓷 可加工陶瓷 陶瓷研究 纳米复相陶瓷 玻璃陶瓷 多孔陶瓷 制备机理 国内外
下载PDF
莫来石涂层对碳化硅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吕振林 李世斌 +2 位作者 高积强 金志浩 李贺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34-53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颗粒尺寸的再结晶碳化硅材料表面制备了莫来石涂层,研究了涂层和颗粒尺寸对再结晶碳化硅材料在1500℃时的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莫来石涂层可显著提高再结晶碳化硅材料的高温抗氧化能力,且随涂层厚度增加...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颗粒尺寸的再结晶碳化硅材料表面制备了莫来石涂层,研究了涂层和颗粒尺寸对再结晶碳化硅材料在1500℃时的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莫来石涂层可显著提高再结晶碳化硅材料的高温抗氧化能力,且随涂层厚度增加,再结晶碳化硅材料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而且莫来石涂层和粗颗粒碳化硅粒子共同作用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莫来石涂层 高温氧化
下载PDF
Al_2O_3/Ni-Ti钎料/Nb的封接及其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定一 王永兰 +2 位作者 高积强 浩宏奇 金志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42,共5页
探讨了用Ni-Ti高温合金对Al2O3陶瓷与金属Nb的封接行为.结果表明,Ni-Ti钎料对Al2O3陶瓷有良好的润湿性及高的焊后界面强度.钎料中的Ti与Al2O3中的O在反应界面上富集和结合是两种材料实现连接的原因.... 探讨了用Ni-Ti高温合金对Al2O3陶瓷与金属Nb的封接行为.结果表明,Ni-Ti钎料对Al2O3陶瓷有良好的润湿性及高的焊后界面强度.钎料中的Ti与Al2O3中的O在反应界面上富集和结合是两种材料实现连接的原因.Nb溶入钎料中对减弱界面残余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三氧化二铝陶瓷 钎料 封接
下载PDF
ZrO_2增韧Al_2O_3陶瓷耐磨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金志浩 李光新 +1 位作者 高积强 王永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01-405,共5页
本文对五种不同含量ZrO_2增韧Al_2O_3陶瓷在磨粒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ZrO_2增韧Al_2O_3陶瓷的磨损机理不同于金属,它并不是简单的显微切削机理或犁沟机理,其耐磨性与陶瓷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没有单调的依赖关系... 本文对五种不同含量ZrO_2增韧Al_2O_3陶瓷在磨粒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ZrO_2增韧Al_2O_3陶瓷的磨损机理不同于金属,它并不是简单的显微切削机理或犁沟机理,其耐磨性与陶瓷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没有单调的依赖关系,而与材料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呈现比较一致的趋向关系。扫描电镜对摩擦表面和抗弯断口的对比观测表明,ZrO_2增韧Al_2O_3陶瓷磨损破坏机理属于一次性脆性断裂机理。因此,欲提高该陶瓷的耐磨性应当着重于提高陶瓷的韧性和强度。利用ZrO_2的马氏体相变,可望提高陶瓷的韧性和强度,故可望提高Al_2O_3基陶瓷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A陶瓷 耐磨性 相变
下载PDF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陕绍云 王亚明 +3 位作者 贾庆明 杨建锋 高积强 金志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综述了多孔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多孔氮化硅陶瓷的主要制备方法,分析了微观组织对多孔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其他多孔陶瓷进行了性能比较,最后展望了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 制备方法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复合助剂对低温常压烧结AlN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海云 王雯 +2 位作者 高积强 乔冠军 金志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16-1619,共4页
研究了Y2O3,LiO2,CaO烧结助剂对AlN陶瓷常压烧结致密度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时添加Y2O3,LiO2,CaO作为助剂,在1600℃低温烧结就能获得具有高致密度、较小的晶粒尺寸(1μm^4μm)、较高的抗弯强度(331MPa)、断裂韧性(3.8MPa·m1/2... 研究了Y2O3,LiO2,CaO烧结助剂对AlN陶瓷常压烧结致密度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时添加Y2O3,LiO2,CaO作为助剂,在1600℃低温烧结就能获得具有高致密度、较小的晶粒尺寸(1μm^4μm)、较高的抗弯强度(331MPa)、断裂韧性(3.8MPa·m1/2)及导热率(118W·m-1·K-1)的AlN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烧结助剂 力学性能 热导率 显微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