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早期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旭 哈福双 +2 位作者 李凤惠 高艳颖 梁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14-2622,共9页
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于早期肝癌射频治疗(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RFA的365例初诊为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复发及生存... 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于早期肝癌射频治疗(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RFA的365例初诊为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以术后肿瘤复发为阳性事件绘制FIB-4、PNI的ROC曲线,选取最佳cut-off值,进行FIB-4和PNI的分级,组合为FIB-4-PNI评分,据此分为FIB-4-PNI 0分组(n=207)、1分组(n=93)和2分组(n=65)。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FIB-4-PNI等级组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总生存率(O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RFS、OS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1、3和5年RFS率分别为79.2%、49.8%和34.3%,中位RFS为35个月,1、3和5年OS率分别为98.9%、86.9%和77.3%。不同FIB-4、PNI、FIB-4-PNI水平患者累积RFS率(χ^(2)值分别为17.890、29.826、32.397,P值均<0.001)、OS率(χ^(2)值分别为16.896、21.070、26.121,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HR=1.418,95%CI:1.046~1.922,P=0.024),肿瘤数目2个(HR=1.516,95%CI:1.094~2.101,P=0.012)、3个(HR=2.146,95%CI:1.278~3.604,P=0.004),FIB-4-PNI1分(HR=1.875,95%CI:1.385~2.539,P<0.001)、2分(HR=2.350,95%CI:1.706~3.236,P<0.001)是RFS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数目2个(HR=1.732,95%CI:1.005~2.983,P=0.048)、3个(HR=3.511,95%CI:1.658~7.433,P=0.001),FIB-4-PNI 1分(HR=2.094,95%CI:1.230~3.565,P=0.006)、2分(HR=3.908,95%CI:2.306~6.624,P<0.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B-4-PNI评分可作为早期肝癌RFA术后复发及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联合肿瘤特征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及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射频消融术 营养评价 预后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预测因素
2
作者 张旭 梁静 +1 位作者 哈福双 高艳颖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ICI的应用降低了T细胞的耐受性,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平衡,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irAE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及器官,轻度的irAE可以通过停药缓解,严重的irAE可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ICI的应用降低了T细胞的耐受性,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平衡,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irAE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及器官,轻度的irAE可以通过停药缓解,严重的irAE可以是持久的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如何通过现有的临床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严重irAE进行预测对临床决策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预测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预测因素 血细胞计数 自身抗体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下载PDF
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糖化白蛋白的测定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高艳颖 张旭 +5 位作者 李凤慧 向慧玲 梁静 刘华 吕洪敏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及其在预测肝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86例,其中肝硬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227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25...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及其在预测肝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86例,其中肝硬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227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259例。按照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进行分组,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百分比(GA%)。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wass-Steel-Critchlow-Fligner检验。绘制CTP评分与GA%之间的散点图和拟合曲线,评估二者的关系,并计算cut-off值。结果肝硬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GA%(χ^(2)=24.809,P<0.001)、空腹血糖(χ^(2)=11.899,P=0.003)、糖化血红蛋白(χ^(2)=13.607,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Child-Pugh A级、B级肝硬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与C级相比,G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ild-Pugh A级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患者(P<0.05);Child-Pugh A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hild-Pugh B级和C级患者(P值均<0.05)。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GA%(χ^(2)=10.734,P=0.005)、空腹血糖(χ^(2)=16.29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Child-Pugh C级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GA%明显低于A级和B级(P值均<0.05);Child-Pugh A级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低于B级患者(P<0.05)。拟合曲线结果显示,肝硬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随着CTP评分升高,GA%升高,在评分为6.5分时GA%最高,然后开始下降,评分为11.5分时GA%最低,呈曲线关系;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GA%随CTP评分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曲线,cut-off值为8分。结论随着肝硬化病情进展,GA%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GA水平差异明显,提示GA的降低与终末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化白蛋白 诊断
下载PDF
慢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4
作者 高艳颖 韩涛 阚志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3343-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2-05/2007-03行人工肝治疗的慢性肝功能衰竭,且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2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2-05/2007-03行人工肝治疗的慢性肝功能衰竭,且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2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适合我国慢性肝衰竭患者的预测模型.结果:影响慢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Child-Pugh评分、血钠值、酪氨酸、是否有胆酶分离、是否合并肝癌、间接胆红素及白细胞.228例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大于9.5分者的病死率72.18%,小于9.5分者的病死率13.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早期的病死率为13.68%,中期的病死率68.91%,晚期的病死率为100%,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OG模型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衰竭 预后的预测因子 LOGISTIC回归 LOG模型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机制及益生菌对肝癌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高艳颖 向慧玲 +2 位作者 梁静 韩涛 张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9-702,共4页
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而益生菌对肝癌具有一定影响,二者均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益生菌对肝癌的预防效果。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调控代谢物... 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而益生菌对肝癌具有一定影响,二者均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益生菌对肝癌的预防效果。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调控代谢物水平、产生内毒素、诱发细菌移位和小肠细菌过度增长等机制参与肝癌的病理过程;而益生菌可通过维持肝肠循环、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繁殖、降低致癌物毒性等机制发挥有效预防肝癌的作用,其可作为后续临床肝癌预防工作的重点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鼠李糖乳杆菌
下载PDF
MELD-Na、MELD及Child-Pugh评分系统预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预后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高艳颖 韩涛 阚志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7-549,共3页
目的:评价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系统对预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预后的价值。方法: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hild-Pugh、MELD-Na及MELD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ROC曲线评估Child-Pugh,MELD,MELD... 目的:评价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系统对预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预后的价值。方法: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hild-Pugh、MELD-Na及MELD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ROC曲线评估Child-Pugh,MELD,MELD-Na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能力,显示Child-Pugh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显著高于MELD(AUC为0.664)和MELD-Na(AUC为0.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各自的临界值(cut-off值)分别是10.5、24.8、26.4。对于不同肝衰竭分型3种评分系统的比较发现亚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3种评分系统的预测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慢性肝衰竭的Child-Pugh评分系统的预测性更高。结论:Child-Pugh、MELD和MELD-Na评分系统对于肝衰竭的诊断均有较好的预测性,Child-Pugh评分系统对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肝功能衰竭 预后 损伤严重度评分 ROC曲线
下载PDF
Dieulafoy病及其诊治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艳颖 阚志超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DIEULAFOY病 消化道大出血 诊治 恒径动脉畸形 外科医生 临床诊断 诊疗技术 病死率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高艳颖 韩涛 阚志超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因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收集本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发现的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患者16例,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16例患者最初均诊断为肝硬化所致的食道或胃底静脉曲...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因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收集本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发现的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患者16例,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16例患者最初均诊断为肝硬化所致的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溃疡病出血,但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反复经内镜、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为Dieulafoy病,后经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好转。【结论】由于Dieulafoy病的诊断困难,当合并肝硬化时更容易误诊或漏诊,故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可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内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七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艳颖 阚志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诊断 罕见病 病性 代偿机制 肝血流量 门静脉压力 困难 沟通 范围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艳颖 韩涛 阚志超 《口岸卫生控制》 2007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除门脉高压所致外,还可能因Dieulafoy病所致,研究探讨其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收集该院自1998.1~2006.12发现的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患者16例,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此16例患者最初均诊断为肝硬化所致的食道... 目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除门脉高压所致外,还可能因Dieulafoy病所致,研究探讨其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收集该院自1998.1~2006.12发现的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患者16例,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此16例患者最初均诊断为肝硬化所致的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溃疡病出血,但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反复经内镜、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为Dieulafoy病,后经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下栓塞治疗好转。结论由于Dieulafoy病的诊断困难,当合并肝硬化时更易误诊或漏诊,故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可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内镜 介入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11
作者 高艳颖 韩涛 阚志超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2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40例重肝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2天进行血浆置换2000ml。结果40例共进行PE132次,每例1~5次,存活24例(60%),PE对重肝早期疗效最好,存活89%;对照重肝中期疗效次之,存活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40例重肝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每隔1~2天进行血浆置换2000ml。结果40例共进行PE132次,每例1~5次,存活24例(60%),PE对重肝早期疗效最好,存活89%;对照重肝中期疗效次之,存活50%;晚期最差,存活12.5%。其中早期与中、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前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蛋氨酸水平影响存活。结论PE治疗重症肝炎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重型肝炎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血浆置换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和血浆置综合治疗挤压综合征1例
12
作者 高艳颖 徐磊 《中华综合医学》 2002年第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血浆置 治疗 挤压综合征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诱因及转归分析289例 被引量:28
13
作者 赵振刚 韩涛 +3 位作者 高英堂 高艳颖 张晔 吴珍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3269-3272,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因及其转归.方法:回顾289例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HBV活动及变异为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主要诱因(占50.52%),感染(非病毒性)、消化...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诱因及其转归.方法:回顾289例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HBV活动及变异为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主要诱因(占50.52%),感染(非病毒性)、消化道出血、药物、腹泻、酒精、HEV分别占:24.57%、4.50%、4.15%、3.46%、2.42%、2.42%.289例患者中(年龄40-70岁之间的达80.28%)226例接受了人工肝治疗,总好转率为45.33%,死亡率为44.98%.结论:HBV活动及变异居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所有诱因之首.乙型肝炎基础上的HEV、HBV活动及变异免、自身疫性肝病诱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率高于肝癌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诱因
下载PDF
不同潮气量对机械通气患者CVP、ITBV、CI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军 高艳颖 李敏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523-526,共4页
【目的】比较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不同的潮气量、通气模式(BIPAP与SIMV)对患者CVP、ITBV、CI等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因各种原因需行有创机械通气和PICCO监测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低下组。在BIPAP模式下,调整吸... 【目的】比较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不同的潮气量、通气模式(BIPAP与SIMV)对患者CVP、ITBV、CI等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因各种原因需行有创机械通气和PICCO监测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功能低下组。在BIPAP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VT分别维持于6、10、15ml/kg,其他呼吸机支持条件不变,呼吸机模式改为SIMV后,分别调节相同VT水平,以上各种条件维持20min后测量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过程中以上支持条件随机选择进行。【结果】在心功能正常组,两种呼吸模式下随潮气量增加CI,ITBVI降低,Pmean及PEEPi增加均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67,0.124,0.110,0.187)。在心功能低下组,CI,ITBVI在BIPAP条件下降显著(P=0.036,0.021),在两种呼吸模式下,随潮气量增加CI、ITBVI明显下降,Pmean,PEEPi明显增加;SVRI在15ml/kg与6ml/kg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两种模式CVP、H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两种模式随着潮气量水平的升高,CI及ITBVI均明显下降,尤以衰竭心脏者为甚。CVP则无明显变化。因此,在机械通气应用PICCO评估容量参数中,应考虑心功能及潮气量对CI、ITBV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心脏指数 胸内血容量 呼吸模式 潮气量
下载PDF
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 被引量:20
15
作者 侯运萌 向慧玲 +7 位作者 王凤梅 吕洪敏 李庭红 李岩 李隽 高艳颖 王芳 田念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449-2455,共7页
目的:探讨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对胃底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al,G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8/2014-02间因肝硬化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行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GIS组)的患者101例,行... 目的:探讨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对胃底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al,G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8/2014-02间因肝硬化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行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GIS组)的患者101例,行单纯组织胶治疗(Histoacryl组)的患者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止血疗效、GV改善情况、再出血情况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止血成功率均为100%.GIS组术后随访1-24 mo(7.47 mo±6.04 mo),GV缓解率为45.54%,消失率为27.72%,总体有效率为73.26%;Histoacryl组术后随访1-26 mo(12.17mo±8.01 mo),GV缓解率为28.57%,消失率为24.29%,总体有效率为52.86%,GIS组GV有效率高于Histoacry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组平均缓解时间(3.67 mo±4.24 mo)早于Histoacryl组(7.22 mo±7.11 mo),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组、Histoacryl组术后总体再出血率分别为22.77%、3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S组平均再出血时间(2.50mo±2.69 mo)早于Histoacryl组(5.56 mo±5.26mo),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胶联合聚桂醇治疗在改善GV方面疗效优于单纯组织胶.联合治疗并不增加术后再出血率,但可使术后再出血时间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静脉曲张 组织胶 聚桂醇 内镜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甲状腺肿瘤微波消融术后肿瘤区远期组织修复及血供状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江涛 刘纪蓉 +3 位作者 鹿文静 卿建兵 高艳颖 朱欣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8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甲状腺肿瘤微波消融术后肿瘤区远期组织的修复及血供状况。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3例甲状腺肿瘤(其中腺瘤17例,最大径小于或等于1 cm的乳头状癌6例)于微波消融术后约半年到2年内进行消融区常规超声复查、再次活检及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甲状腺肿瘤微波消融术后肿瘤区远期组织的修复及血供状况。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3例甲状腺肿瘤(其中腺瘤17例,最大径小于或等于1 cm的乳头状癌6例)于微波消融术后约半年到2年内进行消融区常规超声复查、再次活检及超声造影,并统计分析消融区及周边正常组织的峰值(Peak)、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在术后远期,肿瘤消融区与周围正常组织常规超声无明显差异,19例再活检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1例为少许增生的滤泡上皮细胞,2例为纤维组织伴少许坏死细胞,1例患者拒绝再次活检。肿瘤消融区与周围正常区的Peak、TP、AUC、M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9、-0.121、0.06、-0.05,P>0.05)。结论:有消融指征的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甲状腺肿瘤微波消融术后其肿瘤区远期组织的修复及血供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微波消融 肿瘤区 远期组织修复 血供状况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高艳颖 冉欣宜 +3 位作者 朱欣 韩江涛 鹿文静 卿健兵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8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效果。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收治的57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7例冠心病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的36例患者设为有斑块组,将其... 目的:探讨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效果。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收治的57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7例冠心病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的36例患者设为有斑块组,将其中21例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设为无斑块组,将其中30例非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采用极速成像技术测量其颈动脉的PWV,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其颈动脉的弹性参数,然后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极速成像技术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无斑块组患者与有斑块组患者颈动脉的收缩期起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均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斑块组患者颈动脉的PWV-BS快于无斑块组患者,P<0.05。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无斑块组患者与有斑块组患者颈动脉前壁的弹性模量值Min、Mean和Max均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斑块组患者与无斑块组患者颈动脉前壁的弹性模量值Min、Mean和Max相比,P>0.05。结论: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PWV评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脉搏波传导速度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极速成像技术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脉搏波速度评估颈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高艳颖 冉欣宜 +3 位作者 朱欣 韩江涛 鹿文静 卿健兵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5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脉搏波速度评估颈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是否能够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方法:选取临床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75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分级分为冠...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脉搏波速度评估颈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是否能够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方法:选取临床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75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分级分为冠心病轻度组25例、中度组31例及重度组19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量其颈动脉的脉搏波速度(PWV-BS、PWV-ES)及颈动脉内中膜的弹性杨氏模量值(Min、Mean、Max),经过统计学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其相关系数,做出统计学推断。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脉搏波速度(PWV)会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变快,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的杨氏模量值(Min、Mean、Max)也会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变大,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波速度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估颈动脉弹性功能并具有安全、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两种方法均可测出颈动脉弹性的变化,且与冠脉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的初步筛选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脉搏波速度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影响慢性肝衰竭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艳颖 韩涛 阚志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肝衰竭患者生存时问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公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行人工肝治疗的慢性肝功能衰竭、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3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使用SP...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肝衰竭患者生存时问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公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行人工肝治疗的慢性肝功能衰竭、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3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定量资料使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并进一步使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生存时间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Cox回归模型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适合我国慢性肝衰竭的预测模型公式。结果经Cox回归筛选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有:Child-Pugh评分、血钠值、是否有胆酶分离、是否有腹水、年龄、酪氨酸、精氨酸。本研究建立的Cox模型(包括Child-Pugh评分、血钠值、是否有胆酶分离、是否有腹水、精氨酸、酪氨酸、年龄)公式为:Cox公式评分=0.31×年龄6.62X合并腹水分数(是为1分,否为2分)+10.16×胆酶分离分数(是为2分,否为1分)+4.65×Child-Pugh分值0.39×血钠值+0.05X酪氨酸值+0.04×精氨酸值。该公式的AuC值为0.782,最佳临界值为27.69。结论Child-Pugh评分、血钠值、是否有胆酶分离、是否有腹水、年龄、酪氨酸、精氨酸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Cox模型公式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较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生存时间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2
20
作者 连佳 韩涛 +4 位作者 向慧玲 刘芳 吕洪敏 高艳颖 王凤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3-737,共5页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片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疗效。方法90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0.5mg/d(38例)或阿德福韦酯片10mg/d(52例),于...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片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240周的疗效。方法90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0.5mg/d(38例)或阿德福韦酯片10mg/d(52例),于治疗前及治疗24、48、96、144、192周和240周,检测HBVDNA、生物化学指标、腹部B型超声、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同时观察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48周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或治疗期间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患者,均可改变原治疗方案加用一种更强且无交叉耐药的药物继续治疗并观察。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爿。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结果恩替卡韦组脱落1例,阿德福韦酯组脱落7例;治疗240周后,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1.9%和57.8%(χ2=10.362,P=0.001);HBeAg转阴率分别为46.2%和24.0%(χ2=5.055,P=0.02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1%和8.0%(P=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行符合方案集分析与意向性分析结论相一致。恩替卡韦组与阿德福韦酯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8.1%和6.7%(χ2=0.000,P=1.000),病死率分别为8.1%和4.4%(χ2=0.051,D=0.8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行COX回归分析,恩替卡韦组HBVDNA转阴的可能性为阿德福韦酯组的2.761倍(95%可信区间为1.630~4.679);男性HBeAg血清转换的可能性为女性的0.192倍(95%可信区间为0.046~0.806)。结论恩替卡韦在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具有高效、迅速抑制病毒的作用,是理想的一线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HBV DNA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