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对成矿时代的约束
1
作者 高轲 宋扬 +3 位作者 刘治博 杨欢欢 林彬 李发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研究目的】拿若矿床是多龙矿集区4个超大型矿床之一,由斑岩型和角砾岩型矿体组成。斑岩型矿体研究资料丰富,角砾岩矿体研究程度较浅,隐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代关系还缺乏详细的研究。隐爆角砾岩整体呈筒状产出,角砾成分为长石石英砂... 【研究目的】拿若矿床是多龙矿集区4个超大型矿床之一,由斑岩型和角砾岩型矿体组成。斑岩型矿体研究资料丰富,角砾岩矿体研究程度较浅,隐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代关系还缺乏详细的研究。隐爆角砾岩整体呈筒状产出,角砾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岩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年代学证据探讨隐爆角砾岩形成与成矿的时代关系。【研究结果】锆石矿物学显示花岗闪长斑岩(NR1)锆石边部发生溶蚀边,震荡环带减弱,未彻底重结晶;胶结物(NR2)锆石结晶较好,震荡环带清晰。两种样品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两期岩浆源区均为陆壳环境;稀土配分曲线均较陡,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具有显著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7.3~125.4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20.8±1.4)Ma,成岩时间在120.8 Ma左右;胶结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3.5~119.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6.4±1.2)Ma,隐爆时代在116.4 Ma左右。【结论】拿若矿床共发生两期成岩作用,分别为~120 Ma和~117Ma。拿若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116~117 Ma,而非~120 Ma。根据年代学证据认为,成矿作用和隐爆作用受同期岩浆作用控制,隐爆作用在前而成矿作用在后,岩浆演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隐爆时代 成岩成矿时代 隐爆角砾岩 拿若 西藏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西藏拿若隐爆角砾岩中岩浆岩成因:来自锆石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8
2
作者 高轲 唐菊兴 +6 位作者 宋扬 刘治博 方向 杨欢欢 王勤 林彬 王艺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重要矿床之一,矿体边部存在一岩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筒。隐爆角砾岩中存在两种岩浆岩:一种是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一种是引起隐爆作用的岩浆热液形成的胶结物。此次工作以两种岩浆岩为对象,研究其锆石的Hf同...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重要矿床之一,矿体边部存在一岩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筒。隐爆角砾岩中存在两种岩浆岩:一种是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一种是引起隐爆作用的岩浆热液形成的胶结物。此次工作以两种岩浆岩为对象,研究其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176)Hf/^(177)Hf值介于0.282789~0.282905之间,176Lu/177Hf值介于0.000406~0.001042之间,ε_(Hf)^(t)值介于3.17~7.24之间,二阶模式年龄(tDM2)为713~978Ma。胶结物锆石的^(176)Hf/^(177)Hf介于0.282777~0.282858之间,^(176)Lu/^(177)Hf值介于0.000441~0.001572之间,ε_(Hf)^(t)值为2.69~5.54,二阶模式年龄(tDM2)为823~1005M。两期岩体的ε_(Hf)^(t)值都是较小的正值,都具有年轻二阶模式年龄。拿若隐爆角砾岩中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两期岩浆均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拿若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特提斯洋壳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隐爆角砾岩 岩浆岩 拿若 多龙矿集区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高轲 唐菊兴 +6 位作者 宋扬 刘治博 方向 杨欢欢 王勤 林彬 宋俊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825,共11页
隐爆角砾岩是西藏拿若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存厚大的铜矿体。笔者将隐爆角砾岩中流体分成两个主要期次,并对这两期流体开展包裹体研究。通过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认为:角砾中的石英(早期)包裹体形状均匀呈椭圆形,大小主要在2-5μm... 隐爆角砾岩是西藏拿若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存厚大的铜矿体。笔者将隐爆角砾岩中流体分成两个主要期次,并对这两期流体开展包裹体研究。通过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认为:角砾中的石英(早期)包裹体形状均匀呈椭圆形,大小主要在2-5μm;胶结物中石英(晚期)包裹体形状可见椭圆状、长条状和近方形,大小主要在2-7μm。早期流体的包裹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早阶段280-368℃和晚阶段208-305℃,盐度分布为(4.65-12.73)%Na Cleq。晚期流体的包裹体同样可分为两个阶段,其均一温度分别为早阶段309-588℃和晚阶段232-335℃,盐度变化为(3.55-12.51)%Na Cleq,两个阶段的流体分别属于高温、中低盐度和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L-V型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泡成分主要为气态H2O和少量CO2。拿若矿床至少经历两次隐爆作用,由晚期沸腾热液引起,并未成矿。成矿作用发生于隐爆角砾岩形成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隐爆角砾岩 拿若 西藏
下载PDF
少、弱、畸精子症相关遗传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高轲 王志强 +2 位作者 刘星辰 董治龙 陕文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前研究发现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约2 300个,其表达在调控精子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少、弱、畸精症的相关遗传基因成为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试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少、弱、畸精症发生的机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些基因如G... 目前研究发现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约2 300个,其表达在调控精子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少、弱、畸精症的相关遗传基因成为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试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少、弱、畸精症发生的机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些基因如GSTM1、DNMT3L和CYP1A1可能与少精症的发生有关;一些基因如CATSPER1、CRISP2、SEPT4、TCTE3、TEKT4和DNAH1可能与弱精症的发生有关;一些基因如DPY19L2、AURKC,可能与畸精症的发生有关。这些相关的基因研究为少、弱、畸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能的分子基础,同时也为探索新的诊治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少、弱、畸精症的部分相关遗传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精症 弱精症 畸精症 基因
原文传递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高轲 多吉 +6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刘治博 方向 杨欢欢 王勤 宋俊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8-619,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拿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由斑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组成,现已探明铜资源量243万t,伴生金资源量87t,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此次研究通过隐爆角砾岩中岩体角砾与胶结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 1研究目的(Objective)拿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由斑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组成,现已探明铜资源量243万t,伴生金资源量87t,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此次研究通过隐爆角砾岩中岩体角砾与胶结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金属硫化物S同位素,旨在探讨该隐爆角砾岩的成岩时代、岩浆与成矿物质的来源。2研究方法(Methods)锆石U-Pb测年和硫同位素测试在北京核工业测试中心完成,使用仪器为PENexION300等离子体质谱仪和Geolas193准分子固体激光器;硫同位素使用仪器为MAT-251同位素质谱仪。锆石Hf同位素在武汉上谱分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使用仪器为安捷伦公司四级杆质谱Agilent7700与193nm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GeoLas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隐爆角砾岩型 矿床规模 地球化学特征 伴生金 等离子体质谱仪 锆石HF同位素 锆石U-Pb测年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蚀变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高轲 多吉 +6 位作者 唐菊兴 张志 宋俊龙 丁帅 宋扬 林彬 冯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6-1237,共12页
为探讨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从而建立该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型,为勘查工作提供指导,在野外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对矿床蚀变及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较典型的斑岩热液蚀变系统,... 为探讨西藏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从而建立该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型,为勘查工作提供指导,在野外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对矿床蚀变及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较典型的斑岩热液蚀变系统,分带性较为明显,从斑岩体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叠加青磐岩化)→绢云母化(叠加青磐岩化)→青磐岩化→角岩化的分带特征,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为钾硅酸盐化和绢云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金)矿 蚀变分带 拿若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色那铜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轲 钟康惠 +5 位作者 唐菊兴 曹瑞欣 张志 方向 王勤 杨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25-926,共2页
1区域地质背景色那铜金矿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西方向,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龙矿集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羌塘地块南缘,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潘桂棠等,2004),其构造演化问题一... 1区域地质背景色那铜金矿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西方向,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龙矿集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羌塘地块南缘,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潘桂棠等,2004),其构造演化问题一直是西藏地质学界争论的焦点。关于该缝合带代表的是形成于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新特提洋的认识基本已得到一致认可(任纪舜等,2004),但对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形式及俯冲至碰撞闭合的时限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龙矿集区 找矿标志 矿床地质特征 隐爆角砾岩筒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中下侏罗统 青磐岩化 交代作用 色哇组
下载PDF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ⅩⅤ号矿体元素分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卿成实 张志 +4 位作者 张林奎 李光明 董随亮 王艺云 高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作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中最为典型的Pb-Zn矿化代表的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近年来新发现的ⅩⅤ号矿体,规模仅次于主矿体Ⅴ、Ⅵ号矿体,由于其发现时间晚,所以研究程度低。为了更好剖析该矿体地质特征,通过研究ⅩⅤ号矿... 作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中最为典型的Pb-Zn矿化代表的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近年来新发现的ⅩⅤ号矿体,规模仅次于主矿体Ⅴ、Ⅵ号矿体,由于其发现时间晚,所以研究程度低。为了更好剖析该矿体地质特征,通过研究ⅩⅤ号矿体的元素分带特征,结果表明:(1)矿体围岩地层对Pb、Ag、Sb元素有着良好的供给能力,但Zn的富集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铅锌矿化与一套完整的高温—中温—低温元素组合Hg、Ag、Sb、Bi、Pb、Sn、Cd、Cu、Mn及Zn密切相关。(2)ⅩⅤ号矿体主要由含矿热液携带成矿元素往上运移的过程中不断析出成矿,未见明显的叠加改造痕迹。(3)矿体深部仍然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ⅩⅤ号矿体分带模型的建立,是对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的良好响应,能较好代表在该事件下Pb-Zn矿化的普遍特征,同时在深部潜力预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带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扎西康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轲 宋扬 +2 位作者 刘治博 杨欢欢 王艺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为探讨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石学研究基础上对矿石样品进行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7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2.3‰~2.3‰之... 为探讨多龙矿集区拿若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矿床成矿机制,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石学研究基础上对矿石样品进行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成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7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2.3‰~2.3‰之间,均值为-0.1‰;其中13件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2.3‰,均值为0.2‰;4件黄铜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5~-0.8‰,均值为-1.1‰。δ^(34)S值频率直方图总体具有塔式分布特征,平均值接近于零,具幔源硫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8)Pb/^(204)Pb介于38.209~38.854之间,平均值为38.635;^(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541~15.665,平均值为15.605;^(206)Pb/^(204)b为17.942~18.580,平均值为18.461,具有正常铅的特征。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为9.40~9.57,均小于9.58,表明矿床铅主要来自幔源物质。拿若矿床的硫和铅同位素特征与多龙矿集区斑岩型矿床类似,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岛弧环境下幔源物质,可能存在壳源物质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拿若铜(金)矿 班怒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轲 多吉 +4 位作者 唐菊兴 王勤 林彬 丁帅 冯军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6年第3期39-43,52,共6页
拿若铜矿是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拿若矿床在近两年开始进行商业性勘查之后,矿床资源量有了突破性增长,但是深部找矿潜力问题还需要解决。笔者对矿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科研编录,对矿床有了... 拿若铜矿是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拿若矿床在近两年开始进行商业性勘查之后,矿床资源量有了突破性增长,但是深部找矿潜力问题还需要解决。笔者对矿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科研编录,对矿床有了更详尽的认识。因此,在钻孔岩芯基本元素分析数据和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对矿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隐爆角砾岩筒和岩体发育的ZK0001孔附近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床 深部找矿 拿若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拿若铜(金)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轲 钟康惠 +4 位作者 唐菊兴 张志 王勤 丁帅 冯军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5年第3期26-32,共7页
拿若铜矿是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该矿床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蚀变长石石英砂岩中,大部分铜矿体由蚀变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该铜矿床中含有大量隐爆... 拿若铜矿是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该矿床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蚀变长石石英砂岩中,大部分铜矿体由蚀变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该铜矿床中含有大量隐爆角砾岩,角砾为蚀变长石石英砂岩和少量岩体。拿若矿床发生过大量岩浆热液作用,岩浆岩主要以岩株和岩脉的形式产出,具有有利的成矿条件。拿若矿床主要的控矿因素有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矿区内的找矿标志较为显著,例如岩石、化探和围岩蚀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金)矿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找矿方向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模型——西藏首例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被引量:70
12
作者 唐菊兴 宋扬 +19 位作者 王勤 林彬 杨超 郭娜 方向 杨欢欢 王艺云 高轲 丁帅 张志 段吉琳 陈红旗 粟登逵 冯军 刘治博 韦少港 贺文 宋俊龙 李彦波 卫鲁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3-690,共28页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M... 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位于多龙矿集区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的北东中部,铜(金)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为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及早中侏罗统色哇组(J1-2^s)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K1m)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建造(110Ma)覆盖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之上,是该矿床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原因.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地质编录、岩石地球化学、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综合研究,确定了矿体形态整体上为一个似筒状体,铜(金、银)矿体总体呈北东向,控制矿体北东延长约2000m,南东-北西向约1200m,Cu平均品位大于0.5%,伴生Au品位0.08g/t,伴生银品位2g/t左右,单个矿床铜资源量约1100万吨,远景资源量超过1500万吨.矿石以典型的细脉浸染状为主,从浅部至深部,金属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及黄铜矿、斑铜矿(微量辉钼矿),主要非金属矿物有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水铝石、绢云母、石英、硬石膏等组成(图2-17),矿物和蚀变组合显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体叠加于斑岩型矿体.成矿岩体为120Ma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斑岩成矿形成于119Ma左右,明矾石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16Ma左右,表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略晚于斑岩型矿化.由于羌塘地体南缘的不断隆升,导致浅成低温热液矿化持续向深部迁移,形成巨厚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存在2套明显不同温度的流体,即形成斑岩及其围岩钾硅化与绢英岩化带矿化的中高温流体以及高级泥化带中的中低温流体,高温、高盐度的流体代表了斑岩系统的流体特征,而中低温、低盐度的流体代表了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流体特征.铁格隆南矿区的岩体侵位较浅,浅部岩体已经在ZK1604与美日切错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在美日切错组火山岩喷发覆盖于矿体上之前,含矿岩体已经出露地表,根据其估算形成深度(约1.2km),可以判断在矿床形成之后地壳已抬升了一定高度,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上部的矿体和独立金矿体可能已被剥蚀.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均为高钾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在Y-Th/Ta和Ta/Yb-Th/Yb图解中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均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在Th-Co-Zr/10和Th-Sc-Zr/10微量元素构造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在陆缘弧区域.区域上构造岩浆活动也表明多龙地区岩浆岩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早白垩世北向俯冲至南羌塘地体之下密切相关,类似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洋陆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环境.锆石铪同位素落在球粒陨石与亏损地幔之间,地壳模式年龄相对年轻与多龙地区主要侵入岩一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亏损地幔,同时也有部分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岩浆表现出角闪石源区作为主要源区熔融矿物的特征,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俯冲至50-70km下发生相变,从而导致类似角闪石等矿物脱水引发的楔形地幔部分熔融.短波红外光谱填图和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显示在尕尔勤、地堡那木岗还有寻找铁格隆南(荣那矿段)式矿床的潜力,区域找矿潜力极大,多龙矿集区铜资源量可以达到2500万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勘查模型 斑岩-浅成低温铜(金 银) 铁格隆南 多龙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矿床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2
13
作者 方向 唐菊兴 +11 位作者 宋杨 杨超 丁帅 王艺云 王勤 孙兴国 李玉彬 卫鲁杰 张志 杨欢欢 高轲 唐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铁格隆南(荣那)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多龙整装勘查区内,是西藏首例超大规模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Cu(Au、Ag)矿床。目前,矿床的勘查工作和科学研究正同时展开,本文采用锆石U-Pb、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系... 铁格隆南(荣那)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多龙整装勘查区内,是西藏首例超大规模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Cu(Au、Ag)矿床。目前,矿床的勘查工作和科学研究正同时展开,本文采用锆石U-Pb、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系统的钻孔地质编录,对编录中新发现的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辉钼矿进行了高精度同位素测年。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模式年龄为(120.2±1.0)Ma;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的模式年龄分布在117.8~119.4 Ma范围内,平均模式年龄为(118.5±0.8)Ma,等时线年龄为(119.0±1.4)Ma(MSWD=0.34)。成岩成矿年龄近于一致,成矿略晚于成岩年龄,表明二者属于同一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辉钼矿187Re的含量分布于230.47~1226.6μg/g,指示成矿物质具幔源特征,暗示铁格隆南巨量金属物质的聚集可能与壳幔边界岩浆作用有关。对比研究表明,铁格隆南成矿作用与多不杂、波龙铜(金)矿床一同受控于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该系统的形成无疑与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 同位素年代学 班—怒成矿带 铁格隆南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被引量:101
14
作者 唐菊兴 孙兴国 +14 位作者 丁帅 王勤 王艺云 杨超 陈红旗 李彦波 李玉彬 卫鲁杰 张志 宋俊龙 杨欢欢 段吉琳 高轲 方向 谭江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中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致密块状明矾石、地开石,深部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的含量为3%~35%,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等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推断浅部或外围发育独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该矿体的发现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斑岩型 高硫型 西藏铁格龙南
下载PDF
西藏色那铜(金)矿床石英闪长玢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20
15
作者 韦少港 宋扬 +4 位作者 唐菊兴 高轲 冯军 李彦波 侯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4-1912,共19页
色那铜(金)矿床位于西藏班怒成矿带西段的多龙矿集区内东北部,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锆石U-Pb测年显示成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118.1±1.4)Ma,与已报道的多龙矿集区内岛弧型含矿斑岩的成岩成矿时代一致。色那石英闪长玢岩属于... 色那铜(金)矿床位于西藏班怒成矿带西段的多龙矿集区内东北部,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锆石U-Pb测年显示成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118.1±1.4)Ma,与已报道的多龙矿集区内岛弧型含矿斑岩的成岩成矿时代一致。色那石英闪长玢岩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准铝质I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Th,U,K及Rb),亏损重稀土(HREE)及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及Ti),δEu为基本无异常(0.92~1.04),具备典型岛弧岩浆岩特征。岩石Rb/Sr值(0.143~0.195),Zr/Hf值(31.23~34.14),Nb/Ta值(9.21~11.59),反映出壳幔混合的特点。锆石(^(176)Hf/^(177)Hf)_i为0.282707~0.282719,ε_(Hf)(t)为0.28~11.77,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C)=424~1159Ma,暗示其可能起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综合分析认为,色那矿区石英闪长玢岩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于羌塘地块之下的背景下,由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源区内可能有幔源物质混入。早白垩世晚期(约118.1 Ma)班公湖—怒江洋仍然存在向北俯冲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同位素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多龙矿集区 石英闪长玢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志 陈毓川 +5 位作者 唐菊兴 李玉彬 高轲 王勤 李壮 李建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8-1286,共19页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岩体内部向外具有钾硅酸盐化带(外缘叠加泥化蚀变与绢云母化蚀变)→绢英岩化带(大部分叠加有泥化蚀变)→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分带特征。根据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及蚀变晕等特征可划分出21种脉体,早期形成的脉体包括在钾硅酸盐化带发育的磁铁矿细脉(M型脉共1种)、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脉(A型脉共8种)以及具有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的石英±磁铁矿±黑云母+钾长石+黄铜矿+黄铁矿脉(EB型脉共2种),中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发育的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石膏脉(B型脉共5种),晚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青磐岩化带发育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膏±方解石脉(D型脉共5种),以A、B、D型脉最为发育。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带主要是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脉体主要为A型脉及B型脉。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相比,多不杂矿床蚀变模式及矿物组合与"二长岩"模式相似。多不杂矿床从内部的钾硅酸盐化带至外部的青磐岩化带均发育大量磁铁矿,且在青磐岩化带发育大量无矿石膏网脉,此是多不杂矿床的独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蚀变系统 脉体系统 多不杂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毅 张志 +7 位作者 唐菊兴 陈毓川 李玉彬 王立强 李建力 高轲 王勤 杨欢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9-776,共18页
波龙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继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基础上,对波龙斑岩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波龙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从深部(或核部)往浅部(或外... 波龙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继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基础上,对波龙斑岩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波龙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从深部(或核部)往浅部(或外侧)具有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泥化叠加黄铁绢英岩化带→角岩化带(或外侧的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分带特征。共识别出M、A、B、D 4种脉体类型,以A、B脉最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及A、B脉。与国内外典型斑岩矿床蚀变特征相比,波龙矿床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似,特征矿物组合与阿根廷Bajo de la Alumbrera矿床,国内驱龙铜矿、多不杂铜矿等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波龙矿床从钾化带至黄铁绢英岩化带都大量发育的稀疏-稠密浸染状及脉状磁铁矿是该矿床的独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 脉体 斑岩铜矿 波龙 多龙矿集区
下载PDF
西藏拿若斑岩型铜(金)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超 唐菊兴 +13 位作者 宋俊龙 张志 李玉彬 孙兴国 王勤 丁帅 方向 李彦波 卫鲁杰 王艺云 杨欢欢 高轲 宋扬 林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6-872,共17页
西藏拿若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波龙斑岩型矿床和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后,又一个具有重要勘查和研究意义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研究拿若矿区绿泥石矿物学和化学... 西藏拿若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波龙斑岩型矿床和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后,又一个具有重要勘查和研究意义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研究拿若矿区绿泥石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意义。拿若矿区内广泛发育绿泥石化蚀变,根据绿泥石野外产出状态,可将其分为三大类:Ⅰ—角砾岩筒中作为胶结物的绿泥石,Ⅱ—斑岩体中蚀变绿泥石,Ⅲ—长石石英砂岩中石英颗粒间绿泥石。三类绿泥石存在明显空间分布规律,Ⅰ类位于矿区南西部,Ⅱ类在矿区中部和北东部,Ⅲ类主要分布在两者之间(部分不在该范围)。电子探针研究结果表明,Ⅰ类绿泥石含有高AlⅣ、Fe2+/(Fe2++Mg2+)和FeT/(FeT+Mg)值(分别是0.85、0.52、0.59),Ⅱ类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值较低(分别是0.76、0.42、0.48),Ⅲ1类绿泥石(空间上位于Ⅰ和Ⅱ中间的部分)最低(分别是0.75、0.31、0.4)。计算的三类绿泥石形成温度表明Ⅰ类形成温度最高(平均231℃),Ⅱ类较低(平均199℃),Ⅲ1类形成温度最低(平均193℃)。Ⅲ1类形成温度值接近Ⅱ类,可能是因为长石石英砂岩中绿泥石主要为斑岩体的热液蚀变矿物。这表明矿区内存在两个不同的热源区,也说明角砾岩筒是斑岩体形成之后不久,在矿区南西的另一期热液作用下形成的热液隐爆角砾岩。研究还发现斑岩体中绿泥石AlⅣ、Fe2+/(Fe2++Mg2+)和Cr/Ti值与矿石Cu、Au品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可以作为寻找斑岩型矿床富矿体的指示标志。另外斑岩体和角砾岩筒中Cr/Ti比值与矿石Cu、Au品位的正相关性,是因为Cr、Ti离子与Cu离子具有亲和性而致。矿区内厚大的工业矿体主要位于矿区中部斑岩体中,矿区南西的角砾岩筒矿化较弱,矿体不连续。矿区内巨型角砾岩筒和角岩化的发育预示了南西部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矿体和角砾岩型矿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斑岩型矿床 角砾岩筒 拿若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地体南缘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保存机制及其重要意义--以铁格隆南超大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扬 杨欢欢 +5 位作者 林彬 刘治博 王勤 高轲 杨超 方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9-669,共11页
由于青藏高原隆升不可避免的强烈剥蚀作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保存和发现就需要多种地质因素的耦合。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铁格隆南铜矿是一处隐伏、半隐伏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矿床。系统的地质编... 由于青藏高原隆升不可避免的强烈剥蚀作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保存和发现就需要多种地质因素的耦合。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铁格隆南铜矿是一处隐伏、半隐伏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矿床。系统的地质编录发现,矿床的保存得益于成矿后美日切错组火山岩的覆盖。在矿体和火山岩之间发现了古风化壳,并识别出弱风化残积层、残积古土壤、半风化坡积物三种风化剥蚀界面,说明矿床形成以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隆升剥蚀。通过成矿系统的保存程度间接估算,118~111 Ma之间最小剥蚀厚度为600~1 200 m,区间剥蚀速率为0.1~0.2,平均0.15 mm/a。矿床形成时的地表高程可能达到2 000~2 500 m。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末期,对其剥蚀作用的研究验证了南羌塘地体在早白垩世晚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剥蚀过程,同时指示了早白垩世晚期是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 斑岩矿床 矿床保存 隆升 班公湖-怒江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Cu(Au)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林彬 陈毓川 +14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王勤 冯军 李彦波 唐晓倩 林鑫 刘治博 王艺云 方向 杨超 杨欢欢 费凡 李力 高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5-1578,共14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22.0±2.5Ma(MSWD=0.34),与多龙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揭示地堡含矿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其结晶温度为663~850℃,平均为765℃,其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水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堡含矿斑岩锆石n(^(176)Hf)/n(^(177)Hf)值相对较高,为0.282726~0.283054,ε_(Hf)(t)为1.1~12.6,均为正值,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可能为壳幔混源的新生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锆石Ti温度计 HF同位素组成 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