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指标及超声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曾伟 高辰玮 +2 位作者 孙毅 刘伟亮 阎学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甲壳质酶蛋白40(chitinase protein 40,YKL-40)水平及超声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甲壳质酶蛋白40(chitinase protein 40,YKL-40)水平及超声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老年UAP患者133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曲美他嗪组69例,对照组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曲美他嗪组行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评分、硝酸甘油服用量、脂代谢[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心脏超声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血清指标[Ang-2、YKL-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差异,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1%vs 67.2%,P<0.05)。2组治疗后SAQ评分、HDL-C、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曲美他嗪组治疗后SAQ评分、HDL-C、LVEF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硝酸甘油服用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LVEDD、LVMI、血清Ang-2、YKL-40、vWF、MMP-9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曲美他嗪组治疗后硝酸甘油服用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LVEDD、LVMI、血清Ang-2、YKL-40、vWF、MMP-9低于对照组(P<0.01)。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UAP能提升疗效,改善老年UAP患者脂代谢及心功能,下调血清Ang-2、YKL-40、vWF、MMP-9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 脂类代谢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超声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和前足滑膜炎的相关性
2
作者 苗青 温德惠 +4 位作者 高辰玮 胡敏霞 任占芬 张文静 徐大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及足部关节进行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指标,预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足滑膜炎存在的相关因素,便于临床医师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法: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9例,对其均行二维和能量多普勒(PDUS)检...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部及足部关节进行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指标,预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前足滑膜炎存在的相关因素,便于临床医师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法: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9例,对其均行二维和能量多普勒(PDUS)检查,并收集其临床指标。根据二维超声跖趾关节滑膜是否增厚将患者分为前足受累组19例和前足未受累组50例,对比2组之间临床指标和超声结果的差异,评估临床指标及手部关节超声结果与足部关节超声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前足受累组关节肿胀数(SJC)、患者的总体评估(PGA)、医师的总体评估(EGA)、DAS28评分、临床疾病活动度评分(CDAI)、手PDUS总分、手PDUS阳性关节数均明显高于前足未受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足PDUS阳性关节数与SJC、DAS28评分、CDAI间存在低度相关,与手PDUS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③单因素变量回归分析显示,SJC、PGA、EGA、DAS28评分、手PDUS总分、手PDUS阳性关节数均是前足滑膜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手PDUS总分是前足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PDU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提示,当手总PDUS评分>5分时与跖趾关节滑膜炎有关,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8%,提示手部PDUS评分与跖趾关节滑膜炎存在相关性。结论:手PDUS总分对于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跖趾关节滑膜炎的存在具有很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检查 跖趾关节 滑膜炎
下载PDF
肌骨超声用于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高辰玮 徐大奎 任占芬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22-625,共4页
目的:研究肌骨超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2例关节炎病人,其中痛风性关节炎病人41例作为痛风组,非痛风性关节炎病人41例作为非痛风组。采用肌骨超声检查2组病人软组织肿胀、腱鞘炎以及滑囊肿胀等情况,评价超声诊断痛风... 目的:研究肌骨超声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2例关节炎病人,其中痛风性关节炎病人41例作为痛风组,非痛风性关节炎病人41例作为非痛风组。采用肌骨超声检查2组病人软组织肿胀、腱鞘炎以及滑囊肿胀等情况,评价超声诊断痛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痛风组病人共检出59处关节病变,非痛风组病人共检出70处关节病变,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病人韧带内高回声点、痛风石、高回声点和平行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痛风组(P<0.01),腱鞘炎和骨侵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痛风组病人(P<0.01);2组病人滑膜增生、血流、滑囊炎、骨化和附着点骨面侵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组病人肌骨超声的临床表现痛风石、平行线、韧带内高回声点以及高回声点等一个及以上的敏感性为89.98%,特异性为65.09%。结论:韧带内高回声点、痛风石、高回声点、平行线、腱鞘炎以及骨侵蚀等肌骨超声表现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韧带内高回声点 附着点骨面侵蚀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能量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高辰玮 徐大奎 任占芬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ontras-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S)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ontras-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S)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8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PDUS和CE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滑膜炎的诊断结果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种超声技术检出的血管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出的血管分级0~1级更少,2~3级更多。CEUS检查得到的关节滑膜炎评分显著高于PDUS检查(P<0.05)。两种超声技术检出的血管分级结果、关节滑膜炎评分与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CEUS与PDUS均能较好地反映RA患者关节滑膜内的血管形成变化,预测RA的疾病活动程度,且CEUS在检测微血管方面的效果优于P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超声造影 能量多普勒超声 血管形成 微血管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指标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辰玮 曾伟 +4 位作者 郑英娟 刘伟亮 徐大奎 张宾 温德惠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73-77,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比较不同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指标的差异,探讨夜间血压下降率与3D-STI参数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昼夜节律不同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每组60例。所有... 目的: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比较不同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指标的差异,探讨夜间血压下降率与3D-STI参数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昼夜节律不同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3D-STI参数整体纵向应变(OLS)、整体圆周应变(OCS)、整体面积应变(OAS)和整体径向应变(ORS)与夜间血压下降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GCS无统计学差异;非杓型组OLS、OAS和ORS均较杓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48,t=-6.790,t=5.772;P<0.05);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OAS独立相关(OR=2.115,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超声检查,3D-STI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检查数据差异更明显,可用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心脏疾病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舒张功能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 动态血压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辰玮 王海萍 +3 位作者 吴志刚 吕洋 霍艳丽 王浩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7期4953-4958,共6页
背景:目前研究者尝试使用各种细胞因子、中药单体和组织裂解液等诱导剂作用于其分化过程,用以修复梗死的心肌组织。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 背景:目前研究者尝试使用各种细胞因子、中药单体和组织裂解液等诱导剂作用于其分化过程,用以修复梗死的心肌组织。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对照组为普通培养基培养)72h,其后换用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4周。结果与结论:初分离的细胞经纯化培养后,显示CD29阳性、CD34阴性,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生长曲线显示各代细胞生长规律相近。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狭长,排列紧密、方向一致。分化后的细胞均阳性表达C-TnI、C-TnT、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P38MAPK。空白对照组则基本不表达以上蛋白。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心肌分化的一种新的有效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心肌样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细胞分化 干细胞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洋 王海萍 +3 位作者 刘博 吴志刚 霍艳丽 高辰玮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应用2、5、10、15μg/L TGF-β1对第2代B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应用2、5、10、15μg/L TGF-β1对第2代B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BMSCs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情况。根据cTnT心肌源性特异性标记物的阳性率分析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BMSCsα-SCA、cTnT的表达;以半定量RT-PCR方法在诱导后7、21和28d检测心肌转录调节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TGF-β1诱导后的BMSCs,其形态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差异。15μg/L组和2μg/L组诱导7d的BMSCs形态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类似,随后则逐渐转变成长柱形;5μg/L组诱导后的BMSCs于7d时形态已转变成类长柱形,28d时细胞体积则变小,呈条索状排列;10μg/L组诱导后的BMSCs类似于5μg/L组,但细胞数量相对较少。2.不同浓度TGF-β1诱导4周后的BMSCs均可见desmin、α-SCA及Cx43的阳性细胞,其中5μg/L组的阳性率均最强。各诱导组与对照组desmin、α-SCA及Cx43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各诱导组cTnT均有阳性表达。根据cTnT阳性率计算出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在5μg/L组最高,显著高于2μg/L组(P=0.028)和15μg/L组(P=0.000),但与10μg/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各诱导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经TGF-β1诱导4周的BMSCsα-SCA和cTnT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且呈共表达。5.RT-PCR结果显示,GATA-4于诱导后7d弱表达,21d表达增强,28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d不表达,21d弱表达,28d表达明显。结论 TGF-β1可以诱导B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最佳诱导浓度是5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心肌细胞 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Tei指数评估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心室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曾伟 李学永 +5 位作者 张晓娜 张敏秀 王嫒嫒 高辰玮 肖树平 永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480-1482,1486,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心肌性能指数(Te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收治的AMI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心肌性能指数(Te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收治的AMI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术前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Tei指数评估两组的心功能、左心室应变量、Tei指数水平,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重复检测;对比两组术前及观察组术前、术后的心功能、左心室应变量、Tei指数水平差异。结果术前,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Tei指数水平显著性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及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LVGAS)水平均显著性降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PCI前相比,观察组患者PCI后LVEDV、LVESV与Tei指数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LVEF、LVGLS、LVGCS、LVGRS及LVGAS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AMI患者接受PCI前、后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可由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Tei指数定量评估,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科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后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TEI指数 心功能
下载PDF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瑞敏 王义成 +6 位作者 罗兵 郭华贤 温德惠 姬宏宇 张力维 高辰玮 程志华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2581-2583,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产前发现心律失常胎儿136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取肺动、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观察频谱间节律变化,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及分类。结果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136例心... 目的探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产前发现心律失常胎儿136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取肺动、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观察频谱间节律变化,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及分类。结果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出136例心律失常胎儿,其中房性早搏79例(58.1%),室性早搏27例(19.8%),心动过速24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3例(9.6%),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8.1%)],窦性心动过缓2例(1例为单心室和1例为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均引产),心房扑动4例,其余均未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及其他畸形。产后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心脏畸形及心律时常。结论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静脉血流频谱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分类诊断胎儿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 肺动 静脉 胎儿心脏 心律失常
下载PDF
TGF-β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洋 王海萍 +3 位作者 刘博 吴志刚 霍艳丽 高辰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6-420,455,共6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TGF-β1对第二代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MSCs...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TGF-β1对第二代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MSCs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p38MAPK的表达情况,并根据CTnT这一心肌源性特异性标记物的阳性率,分析心肌细胞的转化率;同时,以半定量RT-PCR方法在诱导后7、21、28d检测细胞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肌凝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①加入TGF-β1诱导后的MSCs,于7d时形态已转变成类长柱形,28d时细胞体积则变小,呈条梭状排列,可观察到类肌管样结构。②TGF-β1诱导4周后的MSCs均可见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及p38MAPK阳性细胞。诱导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③RT-PCR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GATA-4于诱导后7d弱表达,21d表达增强,28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d不表达,21d弱表达,28d表达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TGF-β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GF-Β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洋 吴志刚 +2 位作者 王海萍 霍艳丽 高辰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2、5、10、15 ng/ml TGF-β1对第2代MSCs定向诱导,依次为A组、B组、C组和D组,不加TGF-β1诱导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2、5、10、15 ng/ml TGF-β1对第2代MSCs定向诱导,依次为A组、B组、C组和D组,不加TGF-β1诱导为对照组。各组培养4周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通过肌钙蛋白Ⅰ表达计算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结果对照组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MAPK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上述各标记物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B组表达呈峰值水平,明显高于A、C和D组(P<0.05,P<0.01)。对照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P<0.01),B组最高,明显高于A组和D组(P<0.05,P<0.01),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可诱导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TGF-β1 5 ng/ml可能是一种合适的诱导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间质干细胞 肌细胞 心脏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超声诊断青年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力丰 高辰玮 +2 位作者 赵春桃 温德惠 赵彤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11期53-55,61,共4页
目的超声对青年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径改变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探讨。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0例青年肥胖型高血压组、40例正常对照组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ickness,IMT)及肱动脉内径改变。... 目的超声对青年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径改变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的探讨。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0例青年肥胖型高血压组、40例正常对照组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ickness,IMT)及肱动脉内径改变。结果青年肥胖型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部位IMT增厚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肥胖型高血压组肱动脉基础内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肥胖型高血压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aw-Mediated Dilation,FMD)低于对照组(P<0.05)。青年肥胖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和肥胖两者同时存在时,FMD减低与IMT增厚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0.01)。结论青年人肥胖和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IMT及肱动脉FMD关系密切,肥胖因素及血压因素在青年IMT及FMD中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血压 肱动脉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e-Flow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瑞敏 房勤茂 +2 位作者 王义成 张凡 高辰玮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428-243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腺瘤组),甲状腺癌29例(甲状腺癌组),术前应用e-Flow成像... 目的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腺瘤组),甲状腺癌29例(甲状腺癌组),术前应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统计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组织形态、MVD与肿瘤类型的关系。结果①甲状腺癌组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甲状腺腺瘤组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MVD值比较,甲状腺癌组MVD值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甲状腺肿瘤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甲状腺肿瘤血管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血管病理学特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存在明显差别,e-Flow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成像技术 甲状腺肿瘤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瑞敏 王义成 +6 位作者 罗兵 高辰玮 刘宏强 马力丰 张凡 林彦涛 郭继忠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4期3740-3742,共3页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 目的利用e-Flow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分析其血流分级对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经超声并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的29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颈部淋巴结e-Flow血流成像特点,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淋巴结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组织形态,并将超声显像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9例甲状腺癌病人经病理证实有转移性淋巴结102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杂乱,血管丰富,血流检出率显著增高,且以Ⅱ、Ⅲ级为主;而非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彩色血流规则,血管较少,血流检出率较前者低,且以0、I级为主。2组MVD值比较,转移性淋巴结组MVD值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转移性淋巴结微血管形态比较,低血流分级(0、Ⅰ级)以点状、线状血管为主,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以带状、网状血管为主,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血流成像技术对于鉴别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超声成像技术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青年肥胖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力丰 刘宏强 +3 位作者 高辰玮 罗兵 王义成 袁桂莉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847-384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肥胖度下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肥胖和/或高血压青年患者120例,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Ⅰ组25例、Ⅱ组41例、Ⅲ组44例、Ⅳ组10例,其中1级高血压4... 目的研究不同肥胖度下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肥胖和/或高血压青年患者120例,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Ⅰ组25例、Ⅱ组41例、Ⅲ组44例、Ⅳ组10例,其中1级高血压44例、2级高血压52例、3级高血压24例。比较不同高血压水平及肥胖度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IMT,经Spearman秩检验分析肥胖前状态(BMI<30.0 kg/m2)及肥胖(BMI≥30.0 kg/m2)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IMT的相关性。结果斑块检出率、IMT均随着高血压及肥胖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各组间斑块检出率、IM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当BMI<30.0 kg/m2时,SBP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00),而DBP与IMT无相关性(r=0.319,P=0.086);当BMI≥30.0 kg/m2时,SBP和DBP与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7,P=0.000;r=0.394,P=0.001)。结论高血压和肥胖均可导致IMT增加,肥胖前状态患者SBP与IMT及肥胖患者SBP和DBP与IMT均呈显著正相关,IMT可为预测青年肥胖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探讨RMI结合Caruso血流评分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规范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德惠 刘翔宇 +4 位作者 王义成 杨瑞敏 高辰玮 王欣业 李朝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危险指数评分(risk of malignancy index,RMI)结合Caruso血流评分在术前诊断卵巢肿瘤性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应用。方法选取术前应用RMI结合Caruso血流评分超声评价卵巢肿瘤性质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相符的卵巢肿瘤21例。汇总超... 目的探讨恶性危险指数评分(risk of malignancy index,RMI)结合Caruso血流评分在术前诊断卵巢肿瘤性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应用。方法选取术前应用RMI结合Caruso血流评分超声评价卵巢肿瘤性质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相符的卵巢肿瘤21例。汇总超声诊断报告、图片、数据以及其病理结果、临床诊断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罗列和统计影响其诊断结果的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可将其影响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卵巢肿瘤病理学特点、被研究对象月经周期、彩色超声诊断仪的显像质量、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沟通和交流;主观因素包括超声检查途径和检查方法的选择、彩色超声诊断仪的合理调节和优化、规范操作和逻辑思维模式操作、研究对象检验学指标及其他影像诊断结果的参照、超声诊断者经验和资历的个体差异。结论 RMI结合caruso血流评分诊断卵巢肿瘤,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严格控制可能影响诊断结果的主观及客观因素,有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下载PDF
e-Flow超声成像技术对比检测甲状腺肿瘤及区域淋巴结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瑞敏 郭继忠 +7 位作者 王义成 张凡 林彦涛 高辰玮 刘翔宇 温德惠 刘宏强 武雪亮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380-3382,共3页
目的研究e-Flow超声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术后确诊为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癌29例,术前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及转移淋巴结的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e-Flow超声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术后确诊为甲状腺腺瘤31例,甲状腺癌29例,术前应用e-Flow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肿瘤内部及转移淋巴结的血流情况,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以CD34、CD105标记肿瘤及淋巴结的微血管并统计其密度(MVD),分析血管组织形态,并研究二者与肿瘤类型及淋巴结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间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甲状腺肿瘤多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内血管丰富,以Ⅱ、Ⅲ级为主;非转移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少,以0、I级为主。甲状腺癌及转移性淋巴结中MVD值高于甲状腺瘤及非转移性淋巴结(P<0.01);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的血流分级与CD34、CD105标记的甲状腺肿瘤血管形态间存在相关性,低血流分级(0、Ⅰ级)与点状、线状血管对应,而高血流分级(Ⅱ、Ⅲ级)与带状、网状血管对应。结论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的血管病理学特征和血流信号分级在良恶性间存在明显差别,e-Flow成像技术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low成像技术 甲状腺肿瘤 转移淋巴结 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形态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郜新春 王义成 +1 位作者 温德惠 高辰玮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2-63,F0002,共3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椎动脉频谱形态判定盗血程度:隐性盗血(收缩中期血流速度下降)、部分盗血(收缩期双向血流频谱)、完全盗血(收缩期完全反向血流频谱)。结果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椎动脉频谱形态判定盗血程度:隐性盗血(收缩中期血流速度下降)、部分盗血(收缩期双向血流频谱)、完全盗血(收缩期完全反向血流频谱)。结果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共68例,其中隐性盗血15例,部分盗血18例,完全盗血35例。结论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对隐性盗血患者更为重要,提醒患者早预防,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动脉频谱形态
下载PDF
右心室Tei指数联合右心室缩短分数、下腔静脉相关参数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右心功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璐颖 杨贺 +4 位作者 张力维 郭华贤 高辰玮 焦桂青 王义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综合右心室Tei指数、右心室缩短分数( shortening fraction, SF)、下腔静脉相关参数3项指标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胎儿右心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孕龄为28~39+6周孕妇175... 目的综合右心室Tei指数、右心室缩短分数( shortening fraction, SF)、下腔静脉相关参数3项指标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胎儿右心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孕龄为28~39+6周孕妇1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HDCP患者59例作为疾病组,血压正常孕妇115例作为对照组,将所有病例再按照孕周分为28—31+6周组、32—35+6周组、36—39+6周组。首先应用组织多普勒(TDI)技术分别测量胎儿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及射血时间(ET),计算Tei指数;再分别测量胎儿右心室sF、下腔静脉相关参数,最后通过以上参数综合评价HDCP胎儿右心功能的改变。结果28—31+6周组、32—35+6周组、36~39+6周组各疾病组胎儿右心室Tei指数、下腔静脉相关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增高(P〈0.05),各疾病组胎儿右心室s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HDCP胎儿右心室Tei指数及右心室sF、下腔静脉相关参数3项指标,对临床诊断及治疗HDCP胎儿官内缺氧、心功能异常,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右心室功能 TEI指数 缩短分数 下腔静脉相关参数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齐敬聪 邢文静 +1 位作者 杜洋 高辰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粪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PBC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UDCA和UDCA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24周。采...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粪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PBC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UDCA和UDCA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24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肠道菌群,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IL-6、IL-17和IL-2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粪双歧杆菌和拟杆菌菌落数分别为(8.7±0.9)lg CFU/g和(8.9±0.9)lg C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6)lg CFU/g和(8.1±0.6)lg CFU/g,P<0.05】,而酵母样真菌和大肠埃希菌菌落数分别为(4.3±0.7)lg CFU/g和(8.7±0.6)lg 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0.7)lg CFU/g和(9.2±0.7)lg CFU/g,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2、IL-6、IL-17和IL-22水平分别为(5.9±1.6)pg/ml、(65.5±12.6)pg/ml、(5.6±1.1)pg/ml、(7.6±2.3)pg/ml和(17.5±2.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2.1)pg/ml、(85.7±20.1)pg/ml、(6.7±1.5)pg/ml、(9.2±3.2)pg/ml和(23.3±4.4)p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Ⅳ-C和PⅢP水平分别为(113.2±24.1)μg/L、(145.5±19.8)μg/L和(134.6±21.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8.4±47.2)μg/L、(178.4±51.7)μg/L和(170.5±48.2)μg/L,P<0.05】。结论应用UDCA联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纠正PB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缓解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 微生态制剂 肠道菌群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