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4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单中心数据分析
1
作者 高远 刘艳霞 +5 位作者 董宇杰 鲁葆华 胡范彬 王群慧 张红梅 张同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271-274,277,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免疫单药治疗与免疫联合抗... 目的: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NSCLC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寻找合适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免疫单药治疗与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38例,其中免疫单药治疗(单药组)患者20例,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联合组)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84个月(95%CI=3.50个月~6.18个月)和8.13个月(95%CI=5.65个月~10.6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长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用药方案较单药方案在男性、吸烟、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1%的患者中的PFS更长(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ORR分别为10.00%(2/20)和27.78%(5/18),联合组患者ORR较单药组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的DCR分别为65.00%(13/20)和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联合组患者未出现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可延长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PFS,PD-L1表达水平是影响联合治疗PFS的独立因素,联合治疗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抗血管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药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下载PDF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
3
作者 王成善 高远 +22 位作者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430,511-534,共43页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索大规模陆相有机质富集机理为科学目标,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框架下,成为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项目历时16年,以超97%的取心率获得连续完整的8187 m岩心,建立了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旋回与气候事件,揭示了白垩纪湖海平面波动机理,确认了松辽盆地发生过海侵事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推动了全球地质学家合作研究白垩纪温室气候,带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国际与国内影响。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代表了探索深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借助科学钻探,人类会不断增强对深时气候环境演化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古气候 年代地层格架 海侵事件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4
作者 吴怀春 李山 +14 位作者 王成善 褚润健 王璞珺 高远 万晓樵 贺怀宇 邓成龙 杨光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天天 房强 杨天水 张世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1-445,共15页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烃源岩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是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和烃源岩形成机制的绝佳地点。但由于露头剖面沉积记录“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缺乏高精度的综合年代地层格架约束,导致松辽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多争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白垩纪陆地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研究进程。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实施的松科1井、松科2井和松科3井共钻取了8197 m完整且连续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岩心记录。本文通过综合科探井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为探索白垩纪陆地深时气候-环境演化及服务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细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ICDP) 松辽盆地 地质年代学 旋回地层学
下载PDF
计及IGBT结温约束的光伏高渗透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
5
作者 张波 高远 +2 位作者 李铁成 胡雪凯 贾焦心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3-1326,共14页
光伏电源参与配电网无功电压调节是提升光伏高渗透配电网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光伏电源提供无功支撑会使得光伏电源IGBT最大结温升高、结温波动加剧,进而影响光伏电源和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计及IGBT结... 光伏电源参与配电网无功电压调节是提升光伏高渗透配电网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光伏电源提供无功支撑会使得光伏电源IGBT最大结温升高、结温波动加剧,进而影响光伏电源和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计及IGBT结温约束的光伏高渗透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利用CatBoost算法计算IGBT结温,提高了IGBT结温计算效率,避免了传统结温算法对IGBT热模型参数的依赖;然后,建立考虑IGBT结温约束的有源配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利用二分法求解IGBT结温约束下的光伏电源最大输出功率,实现了IGBT结温约束向二阶锥约束的转换;最后,利用IEEE33节点典型配电系统验证了所提策略在光伏高渗透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光伏电源运行可靠性提升方面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综合考虑配电网网损、光伏电源可靠性的光伏电源IGBT结温限值整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Boost机器学习算法 IGBT结温 无功电压控制 IGBT可靠性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442例患者的护士工作负荷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陈巧灵 高远 +2 位作者 黄静 程艳爽 马燕兰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负荷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4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天的相同时间段,由责任班护士(n=53)使用汉化版工作负荷感知量表完成对其护...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负荷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4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天的相同时间段,由责任班护士(n=53)使用汉化版工作负荷感知量表完成对其护理工作负荷感知自评,并由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者对442名患者当日获得护理服务的工作质量进行同行评价,分析责任班护士的工作负荷感知与护理工作质量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护士工作负荷评分为27(19,36)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3.67(79.67,86.67)分,不同年龄、性别、病情、护理等级、科室的患者,其护士的工作负荷、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工作负荷总分与护理质量呈负相关(r=-0.43,P<0.01),除自我表现要求以外的其他5项工作负荷评价指标均与护理质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士感知的工作负荷对护理质量存在负向影响,提示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士的个体主观感受,运用人性化管理理念,促进护理工作的高质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负荷 护理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古生代陆相盆地中的17万年天文周期
7
作者 李玉寅 黄何 +4 位作者 高远 成虎 黑晨露 梁爽 王成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1,共13页
【目的】米兰科维奇周期通过调控地球天文轨道参数来影响地球气候系统和有机碳埋藏。除通过线性过程调控气候系统的常规周期外,还存在通过一系列“非线性”正负反馈进程调控气候系统的“非常规”天文周期,如17万年斜率振幅调制周期。先... 【目的】米兰科维奇周期通过调控地球天文轨道参数来影响地球气候系统和有机碳埋藏。除通过线性过程调控气候系统的常规周期外,还存在通过一系列“非线性”正负反馈进程调控气候系统的“非常规”天文周期,如17万年斜率振幅调制周期。先前研究已证明17万年天文周期对中新生代地球中高纬度有机碳埋藏具有调控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准确的天文解和高分辨率的地质记录,17万年信号在古生代鲜有报道。【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早二叠世芦草沟组的总有机碳含量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认为芦草沟组保存了短偏心率、斜率、岁差周期信号。【结果】根据短偏心率周期进行了天文调谐,结果显示芦草沟组沉积持续时间约为2.8 Myr,沉积速率估算为9.1 cm/kyr。除常规周期外,17万年周期信号也在去趋势数据序列和斜率振幅调制曲线中被发现。【结论】对古生代陆相地层中的17万年天文周期进行系统探讨,基于强烈的斜率信号,推测该17万年周期信号来源于斜率振幅调制周期s3-s6。它通过调控早二叠世地球中高纬度水循环过程影响有机碳埋藏,而沉积盆地中的阈值响应效应将高频的斜率周期中的较低频17万年振幅调制周期放大,并出现在地质记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17万年天文周期 二叠纪 准噶尔盆地 芦草沟组
下载PDF
2019~2021年河南省患儿血培养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王健 李轶 +24 位作者 马冰 马琼 韩云港 高远 陈甲 李姝 郭长城 郭利敏 赵亮 孟高攀 田育佼 阙蔚鹏 郭坤山 秦辉 孙瑞华 张晓蕾 胡冬梅 张燕 李玉霞 王彦斌 郭瑞娟 孟玉娟 常军玲 张晓黎 熊玲玲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4期53-62,共10页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患儿血液标本细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19~2021年河南省临床微生物专科联盟221家单位上报的患儿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19~2021年共...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患儿血液标本细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19~2021年河南省临床微生物专科联盟221家单位上报的患儿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19~2021年共收集患儿血标本非重复分离菌1090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73.1%,革兰阴性菌占26.9%。菌株数量排名前5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3.0%,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2.3%;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和2.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0.4%和28.9%,三级医院的肠杆菌耐药率整体高于二级医院。结论:河南省患儿血培养分离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二三级医院MRSA检出率普遍偏高。患儿血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流感染 血培养 耐药性 病原菌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9
作者 祁佩瑶 宋咪 +2 位作者 李楠 高远 皮红英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患病体验,为制订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6例老年OP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患病体验,为制订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6例老年OP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可归纳为4个主题:感知运动益处不足;恐惧跌倒;自我感受负担;期望寻求外部支持。结论老年OP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存在多维度的问题和需求,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需求,在防治OP的同时联合运动指导、跌倒预防、心理干预、延续照护,探索和验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降低脆性骨折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症 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中国专家共识
10
作者 《食管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王领会 +1 位作者 于媛 高远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ligand 1,PD-1 PD-L1)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ligand 1,PD-1 PD-L1)抑制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抑制剂,是近年来食管癌治疗的重大突破,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同时,也会诱发肺炎、内分泌系统紊乱、心肌炎等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1-2]。irAEs产生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食管癌的同时,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激活,免疫细胞过度活跃、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增多和自身免疫抗体增多,作用过程中对机体正常细胞、组织及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出现相关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护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1
作者 张伟丽 宋咪 +1 位作者 邱晨 高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2,共7页
目的: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日。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分别采用Stata17.0和RevMan5.4软件对谵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 目的: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日。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分别采用Stata17.0和RevMan5.4软件对谵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病率为23.0%[95%CI=(20%~26%)],其中高龄[OR=1.24,95%CI=(1.10~1.40),P<0.001]、疼痛[OR=2.01,95%CI=(1.48~2.75),P<0.001]、脑卒中史[OR=5.22,95%CI=(2.75~9.92),P<0.001]、合并症≥3[OR=2.25,95%CI=(1.33~3.81),P=0.002]、术前认知功能障碍[OR=3.45,95%CI=(2.51~4.75),P<0.001]、低氧血症[OR=3.91,95%CI=(2.70~5.67),P<0.001]、术前等待时间长[OR=3.98,95%CI=(1.16~13.98),P=0.030]、全麻[OR=2.55,95%CI=(1.81~3.59),P<0.001]、手术时间长[OR=1.61,95%CI=(1.22~2.11),P<0.001]、术前低白蛋白[OR=6.42,95%CI=(2.59~15.88),P<0.001]、低BMI[OR=3.06,95%CI=(1.71~5.46),P<0.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病率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谵妄危险进行早期筛查、干预,以减少不良结局对患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围术期 谵妄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
12
作者 王胜 高远 王月武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解决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CR-WPT)系统因频率失谐而使得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模型自适应频率跟踪方法。该方法以发射端电流和电压间的相位差值为控制器输入,... 为解决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CR-WPT)系统因频率失谐而使得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无模型自适应频率跟踪方法。该方法以发射端电流和电压间的相位差值为控制器输入,以控制器输出来调控发射端的交流电源频率;控制器设计不依赖于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而且可通过伪雅可比矩阵的自适应估计律来提高应对发射端频率失谐的控制自适应性。MCRWPT系统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I控制,该方法不仅在较长的无线传输距离情况下能实现维持系统发射端的谐振工作状态,而且具有更好的谐振频率跟踪性能,对保持较高的系统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 传输效率 频率跟踪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下载PDF
部署前军事人员复原力干预方案有效性的Meta分析
13
作者 孙占颖 宋咪 +2 位作者 陈静茹 甘雪洋 高远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评价部署前军事人员复原力干预方案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3-08-30发表的部署前军事人员复原力干预研究,拟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复原力干预方案有效性。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 目的评价部署前军事人员复原力干预方案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3-08-30发表的部署前军事人员复原力干预研究,拟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复原力干预方案有效性。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原力干预组军事人员心理弹性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MD=0.57,95%CI(0.46~0.67),P<0.01];并以干预方法为分组标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采用CBT干预方法的复原力干预组军事人员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MD=0.59,95%CI(0.35~0.83),P<0.01]。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部署前复原力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军事人员复原力,有望在部队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力 军事人员 干预 META分析
下载PDF
“冬病夏治”方中白芥子促进延胡索乙素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周梦丹 韩东卫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比较“冬病夏治”方中有、无白芥子配伍以及经穴、非经穴给药,对延胡索乙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弗氏完全佐剂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将48只模型家兔分为空白组(不加白芥子)、非经穴白芥子低剂量组、非经穴白芥子中... 目的:比较“冬病夏治”方中有、无白芥子配伍以及经穴、非经穴给药,对延胡索乙素皮肤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弗氏完全佐剂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将48只模型家兔分为空白组(不加白芥子)、非经穴白芥子低剂量组、非经穴白芥子中剂量组、非经穴白芥子高剂量组、非经穴组(处方量)、“足三里”白芥子低剂量组、“足三里”白芥子中剂量组和“足三里”白芥子高剂量组,每组6只,取模型家兔“足三里”穴位处皮肤,非穴位处皮肤,Franz扩散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U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计算累积透过量,绘制12 h内释放曲线图,比较累积渗透率。结果:空白组的累积透过量、稳态渗透速率和累积渗透率显著低于白芥子配伍的高、中、低剂量组(P<0.01)。在白芥子促进下,经穴给药的累积透过量、稳态渗透速率和累积渗透率均显著高于非经穴给药(P<0.01),白芥子高剂量组促渗效果倍数高于中、低剂量组。结论:白芥子在“冬病夏治”方中起到“药物-透皮促进剂”的“双重”作用。透皮促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穴位用药优于非穴位用药;二是随白芥子用量增加而增强。因此,该方更优的透皮给药方案应当是方中重用白芥子,于穴位处贴敷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用药 促进渗透 延胡索乙素 “冬病夏治”方
下载PDF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高远 刘凯 +4 位作者 李亚鹏 杨宗豫 李玉生 宋波 许予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978-985,共8页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是近年来卒中救治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多学科协作,形成了一个集院前识别与转运、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质量检测及改进于一体的区域组织化卒中救治网络,... 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是近年来卒中救治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的卒中中心建设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多学科协作,形成了一个集院前识别与转运、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随访宣教、质量检测及改进于一体的区域组织化卒中救治网络,建立了一套标准、高效、规范的卒中救治及质量控制体系,对规范和提升医疗机构卒中诊疗和效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进,降低疾病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急救地图建设着眼于如何在急救响应及急性期治疗环节减少包括院前识别、急救派遣等环节的时间延误,我国逐步构建了“国家-省-地级市”三级卒中急救地图体系,建设以地级市为中心的“区域卒中急救地图”。我国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建设近10年来发展迅速。各级医疗机构通过成立急性卒中诊治多学科团队,就诊流程从串联变并联,开展精细化质量检测及持续改进,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提升效率,有效缩短院内延误,提高了溶栓率,改善了临床疗效。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直接面对广大卒中人群,但由于在医疗硬件、人才储备、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劣势,打通卒中救治的“最后一公里”困难重重。河南省进行的积极探索值得借鉴参考。卒中单元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其建设涵盖了卒中患者的急性期治疗、二级预防、早期康复和健康宣教等环节,需要加强多学科协作水平。移动卒中单元是一种将卒中救治延伸到院前阶段的创新模式,可以显著缩短发病到决定溶栓的时间,并且安全性较高,其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卒中中心质控方面,我国初步形成“国家-省-地级市”的三级质控网络,形成覆盖全国不同层级的较健全的质控工作网络体系,但面对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未来卒中中心建设及质量控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中心 质量控制 卒中单元 绿色通道 移动卒中单元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国家一流交通运输专业金课建设途径探索
16
作者 王宪彬 高远 +4 位作者 张文会 武慧荣 王连震 韩锐 冯文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该文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阐述金课建设、新工科本科专业建设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紧密联系和目标,探讨金课建设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分析新工科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该文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阐述金课建设、新工科本科专业建设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紧密联系和目标,探讨金课建设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分析新工科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为新工科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具体探讨课程的交融性、综合化、项目化、挑战性,以及应用性和实践性五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促进交通运输专业的新工科课程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课程建设 交通运输专业 金课 课程改革 一流专业建设
下载PDF
光照与认知特征下安全标志视觉注意效果研究
17
作者 高远 李乃文 牛莉霞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1-256,共6页
为探讨照度环境和3个安全标志认知特征混合条件下矿工安全标志视觉注意效果,对识别过程中的眼动指标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模拟了12种不同的混合环境,通过眼动数据进行分析视觉注意效果。结果表明:照度环境对眼动指标均具有显著... 为探讨照度环境和3个安全标志认知特征混合条件下矿工安全标志视觉注意效果,对识别过程中的眼动指标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模拟了12种不同的混合环境,通过眼动数据进行分析视觉注意效果。结果表明:照度环境对眼动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影响,低照度环境影响更显著;熟悉度对识别过程有显著影响,富有意义度显著影响首次注视认知负荷,简单性对认知负荷影响不大;光照对安全标志识别的影响更大,高光照环境下低认知特征水平往往更难识别,在安全管理中要重视安全隐患的排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标志 安全人体学 危险识别 光照环境 认知特征 视觉注意效果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通过联用α-硫辛酸及甲钴胺的治疗价值分析
18
作者 高远 陈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2期180-182,190,共4页
目的评估联用α-硫辛酸及甲钴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掷骰子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99例。前者采用甲钴胺治疗,后... 目的评估联用α-硫辛酸及甲钴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掷骰子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99例。前者采用甲钴胺治疗,后者采用α-硫辛酸及甲钴胺联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氧化应激指标与炎症因子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单药组,丙二醛、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腓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及甲钴胺联用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指标,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较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水岩和冻融作用下岩石的脆性评价
19
作者 高远 温韬 +3 位作者 郭威 贾文君 黄德昕 胡明毅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期26-32,61,共8页
在总结目前已有的部分岩石脆性评价方法,并论述各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考虑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演化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岩石脆性评价的计算方法,结合红层软岩在天然工况和水岩作用下,以及砂岩在天然工况和冻融作用下的三轴试验结... 在总结目前已有的部分岩石脆性评价方法,并论述各评价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考虑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演化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岩石脆性评价的计算方法,结合红层软岩在天然工况和水岩作用下,以及砂岩在天然工况和冻融作用下的三轴试验结果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天然工况还是水岩作用下,红层软岩脆性指数都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少;各围压红层软岩在水岩作用下的脆性较天然工况下更弱,平均减少约44%。无论是天然工况还是冻融作用下,砂岩的脆性都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少;各围压砂岩在冻融作用下的脆性低于天然工况,平均减小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脆性评价 水岩作用 冻融作用 岩石能量 全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基于金刚石热历史的超硬磨具激光增材制造工艺与组织性能优化
20
作者 张伟 高远 +5 位作者 马青原 彭英博 武玺旺 蓝阳 陈宇轩 陈治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超硬磨具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金刚石极易受到激光直接辐照和高温熔池的影响,出现石墨化等热损伤现象.选取典型的金刚石磨具用金属结合剂CuSn10粉末,采用粉末床熔融(Powder Bed Fusion-laser Beam,PBF-LB)技术制备CuSn10-金刚石复合材料... 超硬磨具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金刚石极易受到激光直接辐照和高温熔池的影响,出现石墨化等热损伤现象.选取典型的金刚石磨具用金属结合剂CuSn10粉末,采用粉末床熔融(Powder Bed Fusion-laser Beam,PBF-LB)技术制备CuSn10-金刚石复合材料;围绕高能激光束和高温熔池两个影响增材制造过程中金刚石颗粒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单颗金刚石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构建金刚石颗粒的温度场模型,反映了金刚石颗粒在PBF-LB中的热演化过程;阐明了PBF-LB过程金刚石的热损伤机制,发现金刚石发生石墨化转变并不是由激光的直接辐照造成的,而是由高温熔池的热影响导致,CuSn10-金刚石复合材料在PBF-LB过程中石墨化的临界温度为1491.6℃.建立了PBF-LB工艺-金刚石颗粒温度-石墨化程度-摩擦磨损性能的定量关系,发现随着金刚石颗粒温度的增加,其石墨化程度增加,严重损害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超硬磨具 金刚石 热演化 石墨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