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年白令海夏季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高郭平 侍茂崇 +3 位作者 赵进平 董兆乾 吉国 矫玉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6,共9页
利用 1 999年 7~ 9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北极科学考察 ,在白令海获得的 42个站次的CTD资料 ,分析了白令海中北部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特征 ,讨论了白令海的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残留水的分布和结构 ,以及陆架坡折处温盐锋及白令海的水... 利用 1 999年 7~ 9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北极科学考察 ,在白令海获得的 42个站次的CTD资料 ,分析了白令海中北部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特征 ,讨论了白令海的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残留水的分布和结构 ,以及陆架坡折处温盐锋及白令海的水因特征 .与多年平均资料相比 ,1 999年 7月夏季白令海冷中间层的温度 ,比多年平均温度低 1℃以上 ,盐度低 0 2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温盐结构 水团 陆架锋 1999年 表层水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卫星遥感PFSST和现场观测资料的差异 被引量:25
2
作者 高郭平 钱成春 +1 位作者 鲍献文 侍茂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海面温度 PFSST 现场资料 校正参数 卫星遥感
下载PDF
白令海峡海域夏季温、盐分布及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郭平 赵进平 +1 位作者 董兆乾 侍茂崇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9-239,共11页
根据 2 0 0 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资料 ,并结合历史现场调查资料和同期的海冰分布 ,分析了白令海峡及其周围海域的水体结构及变化情况 ,得到如下结论 :( 1 ) 2 0 0 3年夏季白令海峡区域层结构季节内变化显著 ,东西部呈两层结构 ,... 根据 2 0 0 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资料 ,并结合历史现场调查资料和同期的海冰分布 ,分析了白令海峡及其周围海域的水体结构及变化情况 ,得到如下结论 :( 1 ) 2 0 0 3年夏季白令海峡区域层结构季节内变化显著 ,东西部呈两层结构 ,而中部上下水体均匀一致 ,( 2 )白令海峡邻近海域温盐结构是东部高温低盐 ,西部低温高盐 ,西部存在明显上升流特征 ;( 3)白令海峡的水交换以北太平洋水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为主 ,而温度、盐度的分布也与北向的输运是匹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海域 层结 水交换 上升流 北冰洋 海冰 北太平洋 高盐 现场调查 变化
下载PDF
1999年夏季白令海陆坡区海流动力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高郭平 董兆乾 +1 位作者 赵进平 侍茂崇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1-101,共11页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白令海调查资料计算了白令海东部陆坡区 58— 60°N范围内海流的流幅、流速和流量 ,并获得如下结论 :(1 )白令海东陆坡区陆坡流由东南向西北变化 ,流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在 58°N处 ,最大流速达到...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白令海调查资料计算了白令海东部陆坡区 58— 60°N范围内海流的流幅、流速和流量 ,并获得如下结论 :(1 )白令海东陆坡区陆坡流由东南向西北变化 ,流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在 58°N处 ,最大流速达到 1 0cm/s,到 60°N处 ,最大流速达到 30cm/s,是历年调查中最高的 ;流幅由东南向西北不断增宽 ,在 58°N处 ,最大流幅约 1 0 0km ,到 60°N处 ,最大流幅达到 2 1 0km ,流量由东南向西北也不断增加 ,在 58°N处 ,最大流量 5 .3Sv ,到 60°N处 ,最大流量达到 1 0 .2Sv ;(2 )陆坡流的近陆架一侧陆坡逆流的北界位置在 58°N处 ,其表层流幅宽度为 70km ,流速达到 5cm/s以上 ,在 59°N处其影响深度可以直达海底 ,,陆坡逆流的流速降低 ,流幅增宽到 1 1 0km ,60°N附近为陆坡逆流的北界 ,未观测到陆坡逆流 ;(3)陆架坡折锋强化了陆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CRD资料 陆坡流 陆坡逆流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附近73°E断面水文结构及多年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郭平 董兆乾 侍茂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根据 2 0 0 2 ,2 0 0 0和 1999年中国南极考察和 1992年澳大利亚南极考察资料 ,分析了普里兹湾 73°E断面水团与地转流的结构及其多年变化 :(1)该断面上水团主要有南极表层水、绕极深层水、南极底层水和陆架水 ;(2 )南极表层水 1999... 根据 2 0 0 2 ,2 0 0 0和 1999年中国南极考察和 1992年澳大利亚南极考察资料 ,分析了普里兹湾 73°E断面水团与地转流的结构及其多年变化 :(1)该断面上水团主要有南极表层水、绕极深层水、南极底层水和陆架水 ;(2 )南极表层水 1999,2 0 0 0年向北扩展最强 ,2 0 0 2年向北扩展最弱 ,绕极深层水 2 0 0 2年向南扩展也较强 ,1999和 1992年绕极深层水向南扩展较弱 ,南极底层水 ,位温在 - 0 .3~- 0 .4℃ ,盐度在 34.6 6左右 ,主要是本地形成 ,而 1992年高盐底层水可能来源于其他原因 ;(3)该海域深层水呈显著的升温 ,增暖率约为 0 .0 0 7~ 0 .0 0 8℃ /a;(4 )南极陆坡锋的强度和位置 ,与南极表层水的北向扩展和绕极深层水的变化一致 ;(5 ) 6 2°S~ 6 6°S是绕极流的南缘 ,东向流深度可达 2 0 0 0 m,最大流速中心在 6 4.5°S附近 ,2 0 0 0年北移至 6 3.5°S附近 ,最大流速为 3~ 5 cm/s;陆架上 6 8°S附近主要为流速 1cm /s左右的西向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普里兹湾 水团 深层水增暖 陆坡锋 地转流 多年变化 水文结构 断面
原文传递
南印度洋中国中山站至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断面海洋锋位置及其年际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高郭平 韩树宗 +1 位作者 董兆乾 杨士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共11页
根据中国第 1 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2 0 0 2年 1~ 3月在南印度洋从中山站外普里兹湾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断面的走航XBT/XCTD资料和CTD资料及 1 998年1月、1 999年 2月和 2 0 0 0年 3月等其他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航线上海洋锋的位... 根据中国第 1 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2 0 0 2年 1~ 3月在南印度洋从中山站外普里兹湾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断面的走航XBT/XCTD资料和CTD资料及 1 998年1月、1 999年 2月和 2 0 0 0年 3月等其他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航线上海洋锋的位置及其年际变化 :( 1 )在 75°~ 78°E南极陆坡锋的位置在 6 4 5°~ 6 5 5°S ;在 84°~1 0 0°E范围极地锋在 53 5°~ 54 3°S附近 ;在 96°~ 1 0 3°E亚南极锋在 4 6°S~ 4 7 0°S附近 ;在 1 1 0°E附近亚热带锋在 37 2~ 38 0°S之间 ;( 2 )在南极极锋区存在显著等温线、等盐线的上凸和下凹 ,不同年份发生位置有变化 ;( 3)在亚南极锋北侧 ,等温线、等盐线呈垂直排列的状态 ,温度、盐度垂直方向上分布均匀一致 ;( 4 )与 1 979,1 991和 1 992年该区域同期的资料相比 ,近 4a观测到的极地锋显著偏南 1个纬距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陆坡锋 极地锋 亚南极锋 亚热带锋 南印度洋
下载PDF
1999年夏季中国首次北极考察区水团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高郭平 董兆乾 侍茂崇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20,共10页
依据 1 999年 7月至 9月中国首次北极考察队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南加拿大海盆的现场调查资料 ,本文分析了三个海区的水团特征 :( 1 )白令海水团主要由季节变化显著的白令海上层水团和中层水团以及深层水团组成 ;( 2 )楚科奇海水文特征... 依据 1 999年 7月至 9月中国首次北极考察队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南加拿大海盆的现场调查资料 ,本文分析了三个海区的水团特征 :( 1 )白令海水团主要由季节变化显著的白令海上层水团和中层水团以及深层水团组成 ;( 2 )楚科奇海水文特征受融结冰过程影响较大 ,1 999年7月和 8月差异较大 ,其水团主要为浅海变性水团 ,包括两个次级水团 ,楚科奇海夏季水和来自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变性的外海入侵水 ;( 3)南加拿大海盆的水团主要由受融结冰过程影响的表层水团、源于太平洋水的次表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 夏季 中国 北极考察区 水团 季节变化 白令海 楚科奇海
下载PDF
南极威德尔海冰间湖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高郭平 董兆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南极威德尔海冰间湖的特点及影响 ,本文介绍了有关威德尔海冰间湖形成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结果说明 :动力因素、热力因素和热动力因素都只是威德尔海冰间湖形成和维持的某一方面的控制... 针对南极威德尔海冰间湖的特点及影响 ,本文介绍了有关威德尔海冰间湖形成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结果说明 :动力因素、热力因素和热动力因素都只是威德尔海冰间湖形成和维持的某一方面的控制和影响因子。对威德尔海冰间湖更深入的研究 ,应该充分考虑较大尺度的海洋 -海冰 -大气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间湖 形成机制 大气低层风作用 海洋热动力过程 南极威德尔海
下载PDF
2011年初冬南极普里兹湾冰间湖区上层水体结构演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郭平 闫敏斐 +2 位作者 徐智昕 程灵巧 张春玲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9-227,共9页
利用5头活动于南极普里兹湾的象海豹携带的CTD观测获得的2011年3—6月埃默里冰架前缘冰间湖区域海水温盐剖面数据,研究了该海域上层水体结构在初冬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可将该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水温度从层化到均匀,3月... 利用5头活动于南极普里兹湾的象海豹携带的CTD观测获得的2011年3—6月埃默里冰架前缘冰间湖区域海水温盐剖面数据,研究了该海域上层水体结构在初冬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可将该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水温度从层化到均匀,3月下旬次表层仍维持暖水特征,随着表层海水冷却作用,次表层暖水逐渐消失,上下水体温度趋于均匀并接近冰点,温度剖面从"逆温型"演变到"均匀型";第二阶段海水盐度从层化到上下均匀,也就是从"均匀型"演变到"渐变型",海水结冰析盐过程使上层海水盐度增加,增强垂直对流混合,上下层盐度达到均匀;第三阶段冷却结冰持续,海水盐度继续增大,形成盐度随深度减小、温度随深度增大的"渐变型"结构。根据温盐剖面数据计算三个阶段的海-气之间的热通量分别是-90.93、-82.20和-43.44 W·m-2。考虑海水盐分的增加主要源于海冰形成,由此推算三个阶段内平均的海冰形成速率分别是5.4、4.9和2.5 cm·d-1。在南极初冬时期,随着海水上层低温高盐化演变持续,海水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逐渐减少,海冰形成速率也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冰间湖 象海豹 CTD标志 水体结构演变 海冰形成速率
下载PDF
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68
10
作者 鲍献文 万修全 +1 位作者 高郭平 吴德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5-133,共9页
关键词 季节变化 AVHRR资料 订正方法 渤海 黄海 东海 SST 海表温度场
下载PDF
黄、渤海表层海温对台风过程响应数值试验 被引量:16
11
作者 苏洁 李磊 +1 位作者 鲍献文 高郭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72,共8页
根据黄、渤海夏季由台风引起的异常海温的主要特点 ,构造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台风过程模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 ,对台风过程中引起异常海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 ,给出台风中心及其附近各点由... 根据黄、渤海夏季由台风引起的异常海温的主要特点 ,构造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台风过程模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 ,对台风过程中引起异常海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 ,给出台风中心及其附近各点由各因子引起的变温率变化。试验表明 ,在台风作用下 ,冷水抽吸是引起异常低温的主要原因 ,大风夹卷的贡献占第二位 ,蒸发潜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数值模拟还清晰地显示出台风所引起的左弱右强的不对称降温效应以及表层暖水向外输运并在台风边缘下沉的现象。另外 ,还对近海异常海温预报模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模式需改进之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表层海温 台风 冷水抽吸 风夹卷 黄海 夏季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加拿大海盆的营养盐极大 被引量:7
12
作者 金明明 Wu Jingfeng +3 位作者 陈建芳 赵进平 高郭平 张海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0-252,共13页
根据 1 999年和 2 0 0 3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航次 ,从Canada海盆收集温、盐、深和营养盐浓度数据 ,用文献报道的低浓度1 2 9I和高浓度金属钡 (Ba)来指示太平洋源水、用相应的高浓度1 2 9I和低浓度Ba来指示大西洋源水 ,划分了该海盆物理... 根据 1 999年和 2 0 0 3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航次 ,从Canada海盆收集温、盐、深和营养盐浓度数据 ,用文献报道的低浓度1 2 9I和高浓度金属钡 (Ba)来指示太平洋源水、用相应的高浓度1 2 9I和低浓度Ba来指示大西洋源水 ,划分了该海盆物理化学特征的 4个水团。表层水 ( <40m)的盐度从 2 5至 31 .6;硝酸盐处于耗尽水平 ,而磷酸盐和硅酸盐处于最低水平。营养盐再生水大致位于 40— 2 0 0m ;盐度特征为 31 .6— 33.1 ;营养盐浓度一致增至最高 ;极大峰的盐度在 33.1附近 ,其位温则处于最低水平 (约 - 1 .5°C)。混合水 (深约 2 0 0— 385m)盐度从 33.1至 34.8;位温从局域最低升至整个水柱最高的 0 .5 0— 0 .65 7°C ;营养盐则逐渐降低。深层水深度变化较大 ( 385m至 1 90 0m以下海底 ) ;但其盐度变化较小 ( 34.8— 34.9) ;位温则从最高降低到 - 0 .4至 - 0 5 4°C ;营养盐均轻微增加。结合文献中对于营养盐极大的年际观测 ,1 2 9I、Ba与氯氟烃CFC 1 1的浓度及3H 3He示踪年龄的结果分析表明 ,营养盐再生水是无季节性变化的、高年龄 (约 8— 1 5年 )的太平洋源水 ;深层为大西洋源水 ;而混合水团即为上述 2大源水的混合层。硅酸盐和磷酸盐的强极大指示优势种硅藻及其再生主导太平洋源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盆 营养盐 太平洋 水团 盐度 大西洋 示踪 再生水 高浓度 源水
下载PDF
近普里兹湾大陆架外水域水文物理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明剑 侍茂崇 高郭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235-249,共15页
通过1990年12月~1991年1月中国"极地"号南印度调查资料分析得出如下一些重要结论:(1)83°E以西、64°S以北海域,南极夏季表层水厚度约20m,冬季残留水厚度30~70m,70m以下的水层逐渐过渡... 通过1990年12月~1991年1月中国"极地"号南印度调查资料分析得出如下一些重要结论:(1)83°E以西、64°S以北海域,南极夏季表层水厚度约20m,冬季残留水厚度30~70m,70m以下的水层逐渐过渡到南极深层水。南极深层水中心温度最高,为1.85~2.00℃;83°E以东、64°S以北海域,0~30m为南极夏季表层水,50~100m层为南极冬季残留水,100m以下为南极深层水。深层水中心温度普遍降低,最低为1.04℃,最高为1.49℃。它表明83°E以东区域受陆架水影响更明显。(2)83°E以西,64°S以南海域,为深水大洋向陆架浅海过渡区域,温度由北向南迅速降低,普里兹湾基本为陆架低温水所盘据;83°E以东、64°S以南海域主要为西冰架、谢克尔顿冰架低温水,64°S附近形成东西方延伸的温、盐锋面。(3)由动力计算知,在83°E以西主要为反时针方向环流;83°~98°E中间,63°S南北各有一个顺时针环流;98°E以东基本为南向流控制。但是,近岸有一顺时针涡旋。(4)83°E以西水文锋面主要有夏季表层水锋面;83°E以东主要为陆坡区温度锋,是陆架外高温水与陆架低温水之间过渡带。(5)83°E是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大陆架外水域 水文物理特征 夏季表层水 南极冬季水 南极深层水 环流 锋面
下载PDF
北极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1
14
作者 焦敏 陈新军 高郭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19-227,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逐年减少。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下,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科学家开始对北极渔业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北极地区环境恶劣,海洋鱼类的种类和资源量相...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逐年减少。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下,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科学家开始对北极渔业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北极地区环境恶劣,海洋鱼类的种类和资源量相比其他地区较少,但随着北极海冰的融化,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北极潜在的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正吸引着有关国家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北极渔业种类、资源状况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中国参与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域 渔业资源 捕捞量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星载SAR海洋表层流场反演综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常亮 高郭平 郭立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基于星载SAR获取海洋表层流场,已经成为相关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持。本文分析了星载SAR系统反演海洋表层流场的技术发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基于顺轨干涉SAR技术和多普勒频移方法估计海洋表层流场的研究进展,并对星载SAR估计海洋表层流... 基于星载SAR获取海洋表层流场,已经成为相关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持。本文分析了星载SAR系统反演海洋表层流场的技术发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基于顺轨干涉SAR技术和多普勒频移方法估计海洋表层流场的研究进展,并对星载SAR估计海洋表层流场的研究、发展与应用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顺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多普勒频移 海洋表层流场
下载PDF
东北大西洋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焦敏 高郭平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63,共16页
东北大西洋是重要的海洋捕捞海域,该海域渔业栖息环境易受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1950-2012年东北大西洋FAO的渔获统计数据,对已开发的293种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营养级平衡指标(FIB)和渔获营养级分类(TrC)进行时间序列... 东北大西洋是重要的海洋捕捞海域,该海域渔业栖息环境易受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1950-2012年东北大西洋FAO的渔获统计数据,对已开发的293种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营养级平衡指标(FIB)和渔获营养级分类(TrC)进行时间序列的统计,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受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基础。研究认为,平均营养级(mTL)从1950年(mTL=3.71)下降至2012年(mTL=3.57),每年下降约0.02 TL(r=-0.614;P<0.01),而近8年来营养级平衡指数持续下降。同时,研究表明,东北大西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气候变化(海表温上升、北大西洋涛动和海冰缩减等)息息相关,其中渔获量出现高产值均在海表温异常年份:1956年、1976年和1997年。本文分析了东北大西洋渔获物营养级变动情况,为研究东北大西洋渔获组成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也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西洋 平均营养级 气候变化 资源利用状况
下载PDF
南极海冰边缘区密集度的年际变化与西风的Ekman输运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雅静 刘秦玉 高郭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3-706,共4页
为了揭示南极海冰年际变化的机制,利用南极海冰边缘区密集度和海面风资料,选择南极海冰边缘区海冰密集度年际变化较大的5个海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南半球冬季在这5个海区海冰密集度年际变化与南侧西风的年际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南... 为了揭示南极海冰年际变化的机制,利用南极海冰边缘区密集度和海面风资料,选择南极海冰边缘区海冰密集度年际变化较大的5个海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南半球冬季在这5个海区海冰密集度年际变化与南侧西风的年际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南半球冬季南极海冰边缘区南侧西风形成向北的Ekman输运对海冰边缘区的海冰密集度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比在南印度洋东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海冰 密集度 西风 Ekman输运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北极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焦敏 陈新军 高郭平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54-462,共9页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越发严峻,对北极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水升温、海平面上升和海冰缩减等改变,不仅直接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种类习性及时空分布,而且通过对洋流、北极涛动、臭氧层等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北极渔业资源...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越发严峻,对北极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水升温、海平面上升和海冰缩减等改变,不仅直接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种类习性及时空分布,而且通过对洋流、北极涛动、臭氧层等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格局。气候变化对北极渔业资源的结构和数量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且影响范围广。本文通过对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重大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气候变化影响北极渔业资源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北极渔业资源提供基础,以便有效地、科学地并全面地确保北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北极 渔业资源
下载PDF
副高对黄渤海夏季异常海温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洁 李磊 +1 位作者 高郭平 鲍献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567-574,共8页
副热带高压是黄、渤海夏季异常海温的重要成因之一。根据该海区夏季的气候特点 ,构造了一个典型的副高天气过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对该形势下引起黄、渤海夏季异常高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 副热带高压是黄、渤海夏季异常海温的重要成因之一。根据该海区夏季的气候特点 ,构造了一个典型的副高天气过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对该形势下引起黄、渤海夏季异常高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 ,给出了副高中心及其附近两点由各因子引起的增温率变化。试验表明 ,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天气情况下 ,短波辐射对该海区夏季异常高温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暖水辐聚的贡献占第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海温 副热带高压 短波辐射 暖水辐聚 黄海 渤海 数值试验
原文传递
具有内波特性的渤海南部次重力波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植松 高郭平 +2 位作者 尹训强 范宇 吴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关键词 内波特性 渤海 次重力波 边缘波 水平流速铅直剪切 内部混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