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事训练致掌骨骨折14例
1
作者 曹克奎 高金卯 吴在龙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67-168,共2页
掌骨骨折(MF)是最常见的手部损伤,常发生在接触性运动中,是军事训练伤的常见类型。本文回顾性分析武警某部新兵手部损伤发生情况,为训练伤的防治提供参考。在512名新兵中,共计骨折18例,发生率为3.52%,其中MF 14例,占77.78%。MF中,第5掌... 掌骨骨折(MF)是最常见的手部损伤,常发生在接触性运动中,是军事训练伤的常见类型。本文回顾性分析武警某部新兵手部损伤发生情况,为训练伤的防治提供参考。在512名新兵中,共计骨折18例,发生率为3.52%,其中MF 14例,占77.78%。MF中,第5掌骨13例(掌骨颈9例,掌骨干3例,基底部骨折1例),第4/5掌骨1例。在擒敌训练中,应掌握正确的握拳姿势、提升手部力量和稳定性、使用适当的保护装置、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伤 掌骨骨折 擒敌综合训练
下载PDF
武警某部不同年龄阶段官兵应力性骨折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金卯 孙百胜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0年第11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武警某部官兵不同年龄阶段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ing,SF)部位分布特点,为疾病的防治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影像科2014-09至2019-11诊断为SF官兵资料,分析不同年龄阶段SF部位分布的特点。结果共纳... 目的探讨武警某部官兵不同年龄阶段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ing,SF)部位分布特点,为疾病的防治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影像科2014-09至2019-11诊断为SF官兵资料,分析不同年龄阶段SF部位分布的特点。结果共纳入SF官兵285例,按照年龄分为18~20岁组(49例)、21~23岁组(87例)、24~26岁组(78例)、>26岁组(71例)。骨折部位分布中,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胫骨(200例,70.18%)、足部(52例,18.25%)、腓骨(25例,8.77%)、股骨(8例,2.81%)。24~26岁组及>26岁组足部SF百分比显著高于18~20岁组及21~23岁组;>26岁组足部SF百分比显著高于24~26岁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军人SF好发于下肢部位,胫骨发病率最高,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足部所占比例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应力性骨折 X线 训练伤
下载PDF
热环境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及热致疾病防治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金卯 张水宽 谢晓莉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第4期946-949,共4页
随着现代战争的不断发展,各种极端环境,尤其是热环境严重影响官兵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目前,部队中暑等热致疾病发病率高,部分人员对热致疾病的发生机制、快速诊断及合理治疗认识不清。本文从热环境对战斗力的影响、热射病预防策略以及康... 随着现代战争的不断发展,各种极端环境,尤其是热环境严重影响官兵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目前,部队中暑等热致疾病发病率高,部分人员对热致疾病的发生机制、快速诊断及合理治疗认识不清。本文从热环境对战斗力的影响、热射病预防策略以及康复归队三个方面,探讨热环境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及热致疾病防治策略,以期为疾病防治和官兵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热致疾病 中暑 劳累性热射病 战斗力 预防策略
下载PDF
曲美他嗪调节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和单核细胞亚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杜镕雪 高金卯 +4 位作者 毕莹 刘小伟 周欣 李覃 赵季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49-1555,共7页
目的初步分析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组(3 mg·kg^(-1)·d^(-1))、TMZ低、高剂量组(10、20 mg·kg^(-1)·d^(-1)),同时... 目的初步分析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组(3 mg·kg^(-1)·d^(-1))、TMZ低、高剂量组(10、20 mg·kg^(-1)·d^(-1)),同时设C57BL/6小鼠为对照组。ApoE^(-/-)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按上述分组灌胃给药,分别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血脂水平;小动物超声检测主动脉弓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斑块面积;流式细胞术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IL-1β、IL-1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MZ高、低剂量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降低,IMT明显减小,Ly6C^(hi)单核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NETs表达明显降低,IL-1β、IL-18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Z能有效延缓AS斑块进展,下调单核细胞亚群比例及NETs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ETs和单核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 NETS 炎症反应 斑块负荷
下载PDF
军人慢性疼痛研究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金卯 郑彦宏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6期357-360,共4页
军事训练伤是影响军人健康和造成非战斗减员的首要原因,慢性疼痛是军事训练伤的一种,主要由非创伤性损伤引起,具有无显著诱发因素、发病慢、症状逐渐加重及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等特点。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治疗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 军事训练伤是影响军人健康和造成非战斗减员的首要原因,慢性疼痛是军事训练伤的一种,主要由非创伤性损伤引起,具有无显著诱发因素、发病慢、症状逐渐加重及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等特点。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治疗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官兵执勤、训练和生活。因此,正确认识慢性疼痛对提升部队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军事训练伤引起的军人慢性疼痛的中枢敏化作用、免疫系统作用、情绪作用及疼痛运动的开展进行总结,为卫勤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慢性疼痛 中枢敏化作用 免疫系统 情绪作用
下载PDF
对生化武器袭击后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金卯 单亮 马国强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10期576-578,共3页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生化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形式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目前关于应对生化武器袭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方面,但对生化武器袭击后心理应激特点及心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本文围绕生...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生化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形式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目前关于应对生化武器袭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方面,但对生化武器袭击后心理应激特点及心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本文围绕生化武器袭击的基本特点、遭受生化袭击后出现的群体性精神疾病的特点及心理干预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探讨,对遭受生化武器袭击后如何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思考,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武器袭击 群体性精神疾病 心理卫生服务
下载PDF
武警部队青年官兵极端行为探讨
7
作者 高金卯 马国强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1期37-39,共3页
武警部队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海上维权执法、防卫作战三类重要任务,长期处于高强度、满负荷状态,容易使官兵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其极端行为风险高于其他群体。本文从极端行为心理理论、极端行为评估、极端行为干预模式... 武警部队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海上维权执法、防卫作战三类重要任务,长期处于高强度、满负荷状态,容易使官兵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其极端行为风险高于其他群体。本文从极端行为心理理论、极端行为评估、极端行为干预模式、极端行为防控策略四个方面对武警部队青年官兵极端行为进行探讨,为基层心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警部队 心理健康 极端行为 危机干预
下载PDF
军事训练致胸椎压缩性骨折1例病例分析
8
作者 高金卯 《西南军医》 2021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双杠是常见军事体育训练科目,结构复杂、技巧性强,臂丛神经损伤、肩关节脱位、上肢肌腱韧带拉伤以及腕骨骨折等训练伤发生率高[1]。脊柱损伤是常见军事训练伤,受心理因素、肥胖、过度疲劳、训练安排不科学等因素影响,一旦发生损伤,将严... 双杠是常见军事体育训练科目,结构复杂、技巧性强,臂丛神经损伤、肩关节脱位、上肢肌腱韧带拉伤以及腕骨骨折等训练伤发生率高[1]。脊柱损伤是常见军事训练伤,受心理因素、肥胖、过度疲劳、训练安排不科学等因素影响,一旦发生损伤,将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及战斗力[2]。在双杠训练中,由于未掌握正确技巧、未受到充分保护等原因,脊柱损伤风险较高,且伤后现场判断及处置难度大。脊柱损伤容易引起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截瘫风险高,须在第一时间实施正确干预,但相关文献报道少见。本文报道双杠练习四(立臂上)中跌落致胸椎压缩性骨折1例,为现场处置和训练上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压缩性骨折 军事训练 个案
下载PDF
循环Th17细胞数量与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
9
作者 高金卯 黄世明 +1 位作者 姜铁民 姬文婕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综合评价循环辅助性T细胞17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T... 【目的】综合评价循环辅助性T细胞17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Th17细胞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共713例研究对象。按照Th17细胞抗体标记不同,分为CD4^+IL-17^+亚组和CD4^+INFγ+IL-17^+亚组,分别包含5项、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抗体标记的Th17细胞,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数量都明显增高,CD4^+IL-17^+组WMD分别为{-3.81[-4.24,-3.39],Z=17.45(P<0.001)}、{-4.28[-5.94,-2.63],Z=5.06(P<0.001)};CD4^+INFγ+IL-17^+组WMD分别为{-1.99[-2.83,-1.16],Z=7.49(P<0.001)}、{-2.62[-3.20,-2.05],Z=8.91(P<0.001)}。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对比,细胞数量增多无统计学差异,WMD分别为{-1.33[-2.14,-0.51],Z=3.20(P=0.001)}、{-0.61[-1.03,-0.19],Z=2.85(P=0.004)}。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对比,细胞数量明显增多,WMD分别为{-3.07[-3.44,-2.70],Z=16.23(P<0.001)}、{-1.37[-1.79,-0.94],Z=6.31(P<0.001)}。【结论】Th17细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显著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 TH17细胞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流式细胞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新兵非创伤性运动致脊髓合并颅内硬膜下血肿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金卯 孙百胜 《人民军医》 2021年第1期32-33,40,共3页
仰卧起坐是军事训练必训课目,对此类非创伤性运动可能引起的损伤报道较少。该文报告了仰卧起坐致脊髓硬膜下血肿合并颅内硬膜下血肿1例。患者为武警某部新兵,无明确外伤史,自诉入院前9天连续仰卧起坐1500个,2天后出现腰部疼痛、向右下... 仰卧起坐是军事训练必训课目,对此类非创伤性运动可能引起的损伤报道较少。该文报告了仰卧起坐致脊髓硬膜下血肿合并颅内硬膜下血肿1例。患者为武警某部新兵,无明确外伤史,自诉入院前9天连续仰卧起坐1500个,2天后出现腰部疼痛、向右下肢放射,4天后出现头痛;腰椎MRI检查提示腰2-骶1硬脊膜下血肿。为进一步探查血肿来源行颅脑MRI检查,提示左侧额、颞、顶、枕部硬膜下血肿。结合其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推测发病原因可能是仰卧起坐中头部位置持续变换,颅内压力反复升高、降低,引起大脑皮质桥静脉断裂,形成颅内硬膜下血肿,然后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血肿最终积聚于腰骶部。查阅文献未见类似病例报道,该例患者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是个体因素还是过度训练所致,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但提醒基层卫生人员应提前告知新兵适度训练的重要性,避免由于过度训练引发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硬膜下血肿 颅内硬膜下血肿 军事训练
原文传递
提升官兵体能素质训练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金卯 马国强 《人民军医》 2020年第2期115-117,共3页
近年来,少数适龄参军青年呈现体能素质下降、体脂率增加的趋势,为部队战斗力的稳固和提升带来严峻挑战。加强官兵体能素质训练尤为重要。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波动周期训练(WCT)等是新兴的体能素质训练方法,在我军军事训练中尚未普及... 近年来,少数适龄参军青年呈现体能素质下降、体脂率增加的趋势,为部队战斗力的稳固和提升带来严峻挑战。加强官兵体能素质训练尤为重要。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波动周期训练(WCT)等是新兴的体能素质训练方法,在我军军事训练中尚未普及。提升官兵耐力和力量是军事训练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认知较少。该文综述了HIIT、WCT以及耐力、力量训练间的关系,探讨提高官兵体能素质的最佳训练方式,为增强部队战斗力、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以及制定军事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兵 军事训练 体能素质 适应能力
原文传递
军事训练应力性骨折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金卯 张水宽 曹克奎 《人民军医》 2021年第6期506-509,共4页
应力性骨折是发生在负重骨骼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常见于胫骨、股骨和跖骨。近年来军事训练中训练伤尤其是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呈高发趋势,为部队战斗力的稳固和提升带来了挑战;此外,基层军医对应力性骨折认识不足、处置不当、预防不到位等... 应力性骨折是发生在负重骨骼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常见于胫骨、股骨和跖骨。近年来军事训练中训练伤尤其是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呈高发趋势,为部队战斗力的稳固和提升带来了挑战;此外,基层军医对应力性骨折认识不足、处置不当、预防不到位等也是其高发的原因之一。该文综述了军事训练中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常见的应力性骨折类型以及治疗和康复锻炼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促进基层部队卫生人员加深对应力性骨折的认知和了解,为减少训练伤和维护官兵健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性骨折 军事训练 X线平片 MRI 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