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于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抗体水平的监测 被引量:5
1
作者 高长兰 陈锡欣 +3 位作者 公茂庆 高风林 卢毅 曹务春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0年第4期290-293,共4页
本文报告了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 IFAT 检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抗体阳性率为88.89%;非流行区健康居民抗体阳性率为3.92%。基本消灭丝虫病后8年的地区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4%和10.84%;基本消灭后1... 本文报告了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 IFAT 检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抗体阳性率为88.89%;非流行区健康居民抗体阳性率为3.92%。基本消灭丝虫病后8年的地区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4%和10.84%;基本消灭后15年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5%和5.16%;基本消灭后24年原微丝蚴血症者和阴性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96%。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5年的地区人群抗体阳性率已降到非流行区健康人群水平(X^2=0.48 P>0.05)。因此认为 IFAT 可作为我省丝虫病防治后期和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此外,观察到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抗体阳性率和阳性 GMRT 与微丝蚴密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A 丝虫病 荧光抗体 监测
下载PDF
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1957~1980年防治丝虫病的费用效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长兰 盛琦 +4 位作者 曹新春 刘波 宋觉民 刘开军 萧永彬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74-75,共2页
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1957~1980年防治丝虫病的费用效益分析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高长兰,盛琦,曹新春,刘波邹城市卫生防疫站宋觉民,刘开军,萧永彬自1956年以来,全国大规模开展丝虫病防治,到... 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1957~1980年防治丝虫病的费用效益分析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高长兰,盛琦,曹新春,刘波邹城市卫生防疫站宋觉民,刘开军,萧永彬自1956年以来,全国大规模开展丝虫病防治,到1992年已有96.8%的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防治 流行疗学
下载PDF
消肿乳糜清治疗乳糜尿象皮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长兰 盛琦 +9 位作者 赵中平 邓绪礼 刘新 万功群 李登俊 李桂平 孙延昌 公茂庆 徐凤全 王洪法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63-263,共1页
70年代初我所即开始研究治疗乳糜尿、象皮肿的药物,近年来筛选出纯中药制剂“消肿乳糜清”,经临床应用治疗乳糜尿、象皮肿有效率在90%以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乳糜尿75例、象皮肿13例,患者多数来自本... 70年代初我所即开始研究治疗乳糜尿、象皮肿的药物,近年来筛选出纯中药制剂“消肿乳糜清”,经临床应用治疗乳糜尿、象皮肿有效率在90%以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乳糜尿75例、象皮肿13例,患者多数来自本省,部分来自河南、江西、安徽、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象皮肿 消肿乳糜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香藿蚊虫驱避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长兰 徐建霞 +2 位作者 刘凤梅 卢毅 陈敬亭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1期11-12,55,共3页
香藿蚁虫驱避剂是由70%的香豆素和30%的藿香提取物混合而成,用乙酸乙酯或丁酸香叶酯和酒精配成30%的酊剂,涂抹皮肤驱蚊。室内用人手反复实验表明,对白纹伊蚊平均持效时间在8.9h以上;现场实验对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常型... 香藿蚁虫驱避剂是由70%的香豆素和30%的藿香提取物混合而成,用乙酸乙酯或丁酸香叶酯和酒精配成30%的酊剂,涂抹皮肤驱蚊。室内用人手反复实验表明,对白纹伊蚊平均持效时间在8.9h以上;现场实验对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和常型曼蚊等8h内保护率为98.3~76.2%,优于DETA和国产驱蚊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避剂 藿香 香豆素
下载PDF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抗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长兰 陈锡欣 +2 位作者 公茂庆 曹务春 曹新春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3年第4期290-291,共2页
山东省1983年经卫生部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及时掌握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抗体的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治后期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自1989年开始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原不同流行区基本... 山东省1983年经卫生部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及时掌握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抗体的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治后期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自1989年开始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原不同流行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不同时间、不同人群进行了抗体监测。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取雌性马来丝虫成虫,充分洗涤后,按冯祖梅等(1983)的方法制备。二、诊断血清羊抗人IgG荧光抗体诊断血清,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三、监测对象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抗体 山东
下载PDF
滕州市孙楼村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血清学纵向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长兰 陈锡欣 +6 位作者 卢毅 高金桐 李桂萍 尹舜 崔子海 许金范 曹新春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23-123,共1页
滕州市孙楼村系山东采用全民服用海群生药盐防治班氏丝虫病的试点,1974年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我们于1981、1987和1990年在该村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不同时间内的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丝虫病 血清学监测
下载PDF
山东省7地(市)消灭丝虫病考核审评工作初报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长兰 盛琦 +6 位作者 赵中平 任正轩 邓绪礼 王培义 刘新 李登俊 万功群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山东省7地(市)消灭丝虫病考核审评工作初报高长兰,盛琦,赵中平,任正轩,邓绪礼,王培义,刘新,李登俊,万功群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272133)我省原有74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经过30多年的防治,于198... 山东省7地(市)消灭丝虫病考核审评工作初报高长兰,盛琦,赵中平,任正轩,邓绪礼,王培义,刘新,李登俊,万功群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272133)我省原有74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经过30多年的防治,于1983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山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长兰 盛琦 +6 位作者 邓绪礼 赵中平 任正轩 刘新 李登俊 万功群 公茂庆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8年第2期65-67,共3页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为探讨防治后期流行动态及阻断传播,以达到消灭丝虫病,对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后期监测。结果横向监测1—11年均可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由0.134%降至0.002%,第12—22...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为探讨防治后期流行动态及阻断传播,以达到消灭丝虫病,对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后期监测。结果横向监测1—11年均可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由0.134%降至0.002%,第12—22年共监测714个乡镇,4317个村,血检1430354人,分别占流行乡镇数、村数和人口数的73.8%、11.7%和5.0%,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淡色库蚊274067只,未查出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监测IFAT和IgG.阳性率分别为1.4%和0.43%。纵向监测连续10年观察,微丝蚴阳性村于第2—9年降为0,蚊虫自然感染率至第6年降为0,实现了全省消灭丝虫病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微丝蚴血症者 淡色库蚊 监测 防治
下载PDF
三种药用植物提取物驱蚊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高长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S1期44-44,共1页
1987年我们对木香、霍香、五脉地椒进行了驱蚊作用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这三种药用植物是取物对淡色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均有不同驱蚊作用。室内实验平均持效人手2~8h,小白鼠5~9h以上,现场实验8h保护率97.4~100%。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植物提取物 中华按蚊 白纹伊蚊 五脉地椒 现场实验 驱避剂 药用植物 医药宝库
下载PDF
山东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纵向监测及其传播潜势的研究
10
作者 高长兰 盛琦 +7 位作者 邓绪礼 曹新春 赵中平 刘伦华 公茂庆 李登俊 刘波 仲崇祜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3期113-115,共3页
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残存微丝蚴血症的传播作用,1984- 1993年连续十年对原高、中度流行区的18 个村进行纵向监测,结果人群微丝蚴率和密度逐年下降,分别由 1984 年的 017% 和 142 条... 为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残存微丝蚴血症的传播作用,1984- 1993年连续十年对原高、中度流行区的18 个村进行纵向监测,结果人群微丝蚴率和密度逐年下降,分别由 1984 年的 017% 和 142 条/120μl,下降至 1991 年的 0034% 和 12 条/120μl,微丝蚴阳性村于第 2- 9 年降为0。32 例微丝蚴血症者,均于 3- 6 年内全部自然转阴。1988 年以来6 年中除1991 年在病家发现含 I期幼丝虫蚊 3 只外,各年均未发现阳性蚊。年传播潜势呈明显下降,在 1988- 1993年间除 1991 年年传播潜势 012 外,其余年份均为 0,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微丝蚴 淡色库蚊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山东省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新 赵中平 +10 位作者 万功群 傅斌 李桂萍 陈锡欣 缪峰 赵长磊 李顺平 李文 付兆义 高长兰 邓绪礼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调查山东省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流行现状。 方法 采用现场访问、粪便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人群的感染流行状况、猪囊尾蚴感染情况及有关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全省人群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 目的 调查山东省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流行现状。 方法 采用现场访问、粪便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人群的感染流行状况、猪囊尾蚴感染情况及有关流行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全省人群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平均患病率分别为 0 .0 4 8%和 0 .0 5 7% ,抗囊尾蚴特异性 Ig G4 抗体阳性率平均为 1.91%。各地区流行程度不同 ,性别及城乡人群患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流行因素调查结果表明 ,居民普遍存在不卫生习惯 ,如 :切菜刀、板生熟不分 ,饭前便后不洗手等。“连茅圈”养猪占 92 .3% ,粪便管理及生活环境卫生均较差。囊尾蚴病猪检出率平均为 0 .0 6 % ,囊尾蚴抗体阳性率平均为 1.99%。 结论 山东省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流行范围扩大 ,各地区流行程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猪带绦虫 囊尾蚴病 调查 山东
下载PDF
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_4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锡欣 邓绪礼 +5 位作者 李桂萍 徐凤全 傅斌 刘新 高长兰 赵中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9-580,共2页
目的 探讨McAb -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在丝虫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生化免疫技术 ,经细胞融合 ,建立起 7株对IgG4表现为单一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 (McAb)。以此为探针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丝虫特异IgG4。结果 检测班氏微丝... 目的 探讨McAb -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在丝虫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生化免疫技术 ,经细胞融合 ,建立起 7株对IgG4表现为单一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 (McAb)。以此为探针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丝虫特异IgG4。结果 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血清的敏感性为 96 3% (10 4 / 10 8) ,测得IgG4的最低限量为 0 0 1ul/ml;检测丝虫病非流行区健康者、肠道线虫感染者、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和囊虫病患者等血清均呈阴性 ,未出现交叉反应 ,特异性为 10 0 %。经现场应用研究 ,同样获得良好的实用性 ,有效地反映出当地丝虫病流行与感染状况。结论 该技术是监测丝虫感染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监测 McAb ELISA IGG4 McAb-ELISA检测
下载PDF
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对猪体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洪法 赵中平 +3 位作者 李桂萍 徐凤全 高长兰 程义亮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报告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对猪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免疫接种的实验动物没有感染,得到了完全保护,提示六钩蚴抗原对猪体有高度的保护作用;2头未免疫的对照组,1头雌猪感染较重,虫体负荷数为668,另1头雄猪没有感染... 本文报告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对猪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免疫接种的实验动物没有感染,得到了完全保护,提示六钩蚴抗原对猪体有高度的保护作用;2头未免疫的对照组,1头雌猪感染较重,虫体负荷数为668,另1头雄猪没有感染,提示宿主的性别或不同的个体对猪带绦虫的易感性可能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六钩蚴抗原 免疫保护
下载PDF
山东省绦/囊虫病社区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中平 刘新 +18 位作者 万功群 高长兰 李桂萍 李文 邓绪礼 李登俊 陈锡欣 徐凤全 杨宝金 李继成 孙启燕 张西岩 宋修文 张传熙 王创新 时均甫 段林懋 孟宪英 夏淑红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在完成实验区内绦/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控制传染源、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探讨社区防治绦/囊虫病的对策。结果显示,防治前当地猪带绦虫和囊虫患病率均为3.1,干预措施实施1年中,囊虫病仅发... 在完成实验区内绦/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控制传染源、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探讨社区防治绦/囊虫病的对策。结果显示,防治前当地猪带绦虫和囊虫患病率均为3.1,干预措施实施1年中,囊虫病仅发病1例,发病率为0.05,未发现新发绦虫病病例,血清抗体阳性率由1.73%降为0.59%;防治前,猪体囊虫检出率为0.4%~0.8%,防治后调查未发现囊虫病猪;同时,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居民的卫生防病知识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病 囊虫病 流行病学 社区防治
下载PDF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培义 尹舜 +11 位作者 高长兰 盛琦 赵中平 李登俊 曹新春 刘伦华 万功群 刘波 公茂庆 刘新 张佃波 王洪法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鲁南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胜利乡花园村,于基本消灭后第5年(1984)开始,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纵向观察10年,微丝蚴率由观察前的0.56%降至0.12%,观察前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其中有8例陆续自... 在鲁南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郯城县胜利乡花园村,于基本消灭后第5年(1984)开始,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纵向观察10年,微丝蚴率由观察前的0.56%降至0.12%,观察前9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其中有8例陆续自然转阴。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第10年检测血中IgG4抗体转阴率为88.89%。蚊媒自然感染率1984~1986年分别为0.21%、0.19%和0.06%,第10年(1993年)未再发现蚊媒幼丝虫。年传播潜势由3.47降到0。结果表明,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蚊媒密度以人饵诱捕法调查不用蚊帐人群叮人率为24.1~52.5只/人·夜,使用蚊帐人群叮人率为13.5~21只/人·夜,居民微丝蚴率为0.56%及残存微丝蚴血症者60μl血微丝蚴平均密度为6.6~20.7条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处于传播阈值以下,居民微丝蚴率逐步降低,趋于终止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传播阈值 班氏丝虫病 低密度 微丝蚴血症
下载PDF
消灭丝虫病地区病原学监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绪礼 高长兰 +8 位作者 李桂萍 陈锡欣 徐凤全 赵中平 缪峰 李顺平 刘新 王培义 刘波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为筛选适宜在消灭丝虫病地区应用的简易、经济、实用的病原学监测方法 ,对单克隆抗体 (Mc Ab) - EL ISA检测丝虫特异 Ig G4和快速免疫色谱技术 (ICT)检测血清和血浆中的班氏丝虫抗原诊断丝虫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检测班氏微丝蚴... 为筛选适宜在消灭丝虫病地区应用的简易、经济、实用的病原学监测方法 ,对单克隆抗体 (Mc Ab) - EL ISA检测丝虫特异 Ig G4和快速免疫色谱技术 (ICT)检测血清和血浆中的班氏丝虫抗原诊断丝虫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 5 9例 ,丝虫特异 Ig G4阳性 5 7例 ,阳性率 96 .6 1% ;ICT丝虫抗原阳性 5 6例 ,阳性率为 94.92 %。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同时分别检测非流行区健康者 40人 ,囊虫病患者 30例及 2 5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 ,两种方法均呈阴性 ,未出现交叉反应 ,特异性为 10 0 %。现场研究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儿童 30 2人 ,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 372人 ,晚期丝虫病患者 5 5例 (乳糜尿41例 ,象皮肿 14例 ) ,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 6 0例。结果仅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中 1例 (以往血检阴性 )丝虫特异Ig G4强阳性 ,ICT丝虫抗原弱阳性 ,但反复镜检未发现微丝蚴。其余均为阴性。研究表明 ,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均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病原学的监测。Mc Ab- EL ISA检测丝虫特异 Ig G4可大面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病原学监测。而 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更适用于个案病例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McAb IGG4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下载PDF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纵向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盛琦 任正轩 +8 位作者 高长兰 曹新春 王培义 邓绪礼 赵中平 刘伦华 公茂庆 李登俊 仲崇祜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87-90,共4页
山东省于1983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4~1993年连续10年对原高、中度流行区的18个村进行纵向监测,人群微丝蚴率和密度逐年下降,分别由1984年的0.17%和14.2mf/120μl,下降至1991年的0.0... 山东省于1983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4~1993年连续10年对原高、中度流行区的18个村进行纵向监测,人群微丝蚴率和密度逐年下降,分别由1984年的0.17%和14.2mf/120μl,下降至1991年的0.034%和1.2mf/120μl,1992~1993连续2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观察32例微丝蚴阳性者,均于3~6年内全部自然转阴。10年中蚊虫平均自然感染率0.04%(157/382549),1988年以来6年中除1991年在病家发现含Ⅰ期幼丝虫蚊3只外,各年均未发现阳性蚊。结果表明,达到基本消灭后,年传播潜势呈明显下降,在1988~1993年间除1991年年传播潜势为0.12外,其余年份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氏丝虫病 微丝蚴 淡色库蚊 监测 丝虫病
下载PDF
鲁中地区猪带绦/囊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新 邓绪礼 +8 位作者 赵中平 万功群 高长兰 傅斌 李桂萍 李登俊 陈锡欣 徐凤全 杨宝金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摸清鲁中地区猪带绦 /囊虫病流行情况 ,1997年对平阴等 5县 (区 ) 2 2处乡 (镇 ) 5 6个自然村的 35 5 12人进行了调查。人群绦虫病患病率为 0 .10 1% ,囊虫病患病率为 0 .10 7%。 5县 (区 )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男女之间绦/囊虫病患... 为摸清鲁中地区猪带绦 /囊虫病流行情况 ,1997年对平阴等 5县 (区 ) 2 2处乡 (镇 ) 5 6个自然村的 35 5 12人进行了调查。人群绦虫病患病率为 0 .10 1% ,囊虫病患病率为 0 .10 7%。 5县 (区 )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男女之间绦/囊虫病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二者呈正相关。另外 ,发现其分布有明显的职业特征。人群抗囊尾蚴特异性 Ig G4抗体阳性率平均为 2 .2 4%。猪囊虫感染率在 0 .12 %~ 0 .48%之间 ;5县 (区 )共采集 2 0 4份猪血标本 ,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率为 4.41%。同时 ,对居民饮食、卫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猪带绦虫病 囊尾蚴病
下载PDF
生桑叶片剂治疗乳糜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培义 吕桂月 +13 位作者 甄天民 刘仑华 盛琦 高长兰 卢毅 侯立文 廖俊太 赵振海 宋雨水 汤兴义 王玉强 魏元胜 张兆东 汤兴国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1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用每片含0.4g 的生桑叶片剂,以每人每日12g,1个月为一疗程的方法治疗乳糜尿66例,经8个疗程治疗后,乳糜尿消失63例(95.46%),好转3例(4.54%),有效率为100%。疗毕1年后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初步结果表明该药是乳糜尿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
关键词 乳糜尿 桑叶
下载PDF
控制猪带绦/囊虫病措施的现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新 万功群 +3 位作者 李登俊 赵中平 王洪法 高长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7-588,共2页
目的 探讨绦 /囊虫病社区防治措施。方法 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实施控制传染源、培训基层医生及在实验区辅以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实施 1年和 6年后 ,进行防治近期和远期效果考核。结果 防治前实验区... 目的 探讨绦 /囊虫病社区防治措施。方法 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实施控制传染源、培训基层医生及在实验区辅以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实施 1年和 6年后 ,进行防治近期和远期效果考核。结果 防治前实验区绦、囊虫病患病率为 0 2 3 %和 0 70 %,对照区绦、囊虫病患病率为 0 2 1%和 0 6 1%,2者无显著性差异 ;防治 1年和 6年后 2区均未发现新发病例。防治 6年后 2区居民血清囊虫抗体阳性率 ( 1 0 4%)比防治前 ( 3 11%)显著下降 ,防治 1年后猪血清囊虫抗体阳性率 ( 1 39%)明显低于防治前 ( 5 12 %) ,2区居民血清抗体、猪血清抗体同期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实验区居民环境卫生状况、卫生意识及防病知识明显好于对照区。结论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实施消除传染源、培训基层医生为主 ,健康教育为辅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绦 /囊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病 囊虫病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