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长海 王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91,共15页
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的策略性行为选择是影响其生态保护力度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在对各省份生态保护力度指数测度的基础上,将生态保护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从策略性行为选择的视角,考察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和... 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的策略性行为选择是影响其生态保护力度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在对各省份生态保护力度指数测度的基础上,将生态保护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从策略性行为选择的视角,考察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市场化程度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机制,并以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上述机理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各省份的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指数均显著提升;地理分区的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指数,表现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依次递减,南方地区大于北方地区的格局;而增速则相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依次递增,南方地区慢于北方地区;地理分区之间的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梯度差表现为缩小的趋势;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U”型特征,当前的影响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②本地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邻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具体溢出效果取决于地方政府间生态保护的策略性行为选择;地理邻近省份间的策略性行为选择为“逐底竞争”,其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反向;经济邻近省份间的策略性行为选择为“竞相向上”,其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同向。③市场化程度是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节机制;市场化程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表现为强化效应;且随着市场化程度提升,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U”型曲线拐点值将向左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力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不整合结构的地球物理响应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2 位作者 曲江秀 吴孔友 赵卫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6,共5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在剖面上可分为5种类型,它们在地震上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在纵向上,不整合划分为3层结构,每层结构发育着多种岩石类型,在测井曲线组合上具有各自不同的响应。不整合... 柴达木盆地东部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在剖面上可分为5种类型,它们在地震上具有明显的反射特征。在纵向上,不整合划分为3层结构,每层结构发育着多种岩石类型,在测井曲线组合上具有各自不同的响应。不整合纵向的分层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同时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尽管不整合的成藏条件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形成各类不整合时的应力强度、应力作用方式及地层变形程度均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具有各自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不整合结构 地球物理响应 储集空间 油气运移通道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高长海 张新征 +1 位作者 查明 王晓燕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6-12,共7页
由于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造成油气分布十分复杂,使得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难度加大。该文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勘探实践,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主要... 由于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造成油气分布十分复杂,使得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难度加大。该文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勘探实践,对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主要来源于古近系和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储集层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组成,储集空间主要为孔、洞、缝系统;古近系泥质岩、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和潜山内幕泥质岩隔层构成了潜山油气藏良好的盖(隔)层,并发育2类、8套储盖组合;潜山发育的断层和不整合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根据圈闭类型的差异,将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油气藏、潜山坡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3种类型。潜山油气近油源分布,具东富西贫、南油北气的特征,并在断裂带附近的潜山及潜山内幕圈闭中富集,构成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揭示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成藏规律,对今后潜山圈闭评价、区带优选等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成藏条件 油气藏类型 分布规律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3 位作者 葛盛权 陈力 赵贤正 金凤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5-600,608,共7页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是指文安斜坡带和蠡县斜坡带,其勘探程度较低,但具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对成藏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阐明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为深入开展弱构...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是指文安斜坡带和蠡县斜坡带,其勘探程度较低,但具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对成藏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阐明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为深入开展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输导体系和鼻状构造的控制,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范围和富集程度,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和油气藏类型,鼻状构造则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根据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弱构造带主要存在两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宽缓斜坡带远源-阶梯状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在超压和浮力的共同驱动下,以砂体的侧向输导为主,配以断层的垂向调节呈阶梯状运移,具有多层系、远距离成藏特征;另一种是平缓斜坡带近源-Z字型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在浮力的驱动下,通过断层的垂向调节和砂体的侧向输导呈"Z"字型运移,具有多层系、近距离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 成藏模式 弱构造带 冀中坳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1 位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59,共8页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资源勘探程度较低,但仍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为此,通过综合分析成藏地质要素,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结果,研究了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揭示其油气成藏过程并建立...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深层古潜山油气资源勘探程度较低,但仍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为此,通过综合分析成藏地质要素,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结果,研究了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揭示其油气成藏过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该区深层古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的演化特征、储集体的储集性能以及异常高压等因素的共同控制;②深层古潜山主要存在2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早期成藏模式,即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末期—新近系馆陶组末期生成的低熟—成熟油气在浮力和水动力驱动下,向上倾方向充注至古潜山储集体而聚集成藏,具有"侧向油源—缝洞储集—常压充注—早期成藏"的特征,而另一种则是晚期成藏模式,即新近系明化镇组以来生成的轻质油和天然气在异常高压驱动下,向下或侧向充注至古潜山储集体而聚集成藏,具有"顶侧油源—缝洞储集—高压倒灌—晚期成藏"的特征。结论认为:寻找与高成熟烃源岩接触的深层古潜山圈闭应成为该区富油气凹陷重要的勘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古近纪 深层古潜山 优质烃源岩 优质储集体 异常高压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整合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7
6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1 位作者 曲江秀 丁修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32,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存在着众多的地层油气藏,目前对于其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时间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采集了该区26口钻井的58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成果,研究了上述流体包裹体的显微...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存在着众多的地层油气藏,目前对于其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时间的认识尚存在争议。为此,采集了该区26口钻井的58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成果,研究了上述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特征和均一温度特征,确定了该区地层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进一步结合该区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发育史,恢复了地层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结论认为:①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和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夏子街组等碎屑岩不整合储层中聚集成藏;②晓三叠世-早侏罗世,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二叠系内部以及三叠系底部不整合砂砾岩储层中聚集,以形成中深部油藏为主;③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和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进入三叠系底部、侏罗系底部、白垩系底部等碎屑岩不整合储层中聚集,以形成中浅部油/气藏和稠油油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不整合面 储集层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热演化史 烃源岩
下载PDF
冀中坳陷潜山内幕隔层特征及控藏模式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长海 张新征 +2 位作者 查明 赵贤正 金凤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572,共7页
隔层是潜山内幕油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的勘探实践出发,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潜山内幕隔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 隔层是潜山内幕油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的勘探实践出发,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潜山内幕隔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隔层岩石类型多样,且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其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分布特征影响着潜山内幕油气的分布。根据潜山内幕隔层与油气的配置关系,将隔层控制下的潜山内幕油气分布模式划分为顶部遮挡型、底部遮挡型、侧向遮挡型和顶底夹持型等4种类型。中央隆起带潜山深层内幕圈闭、斜坡带和断阶带内幕圈闭是冀中坳陷今后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和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潜山内幕 隔层特征 油气分布 控藏模式
下载PDF
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及输导油气特征 被引量:42
8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3-1120,共8页
在对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通道类型:宏观上,存在由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和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两种高效运载层组合成的双运移通道型和单运移通道型两种通道类型;微观上,底砾岩连通孔隙、半风化岩... 在对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通道类型:宏观上,存在由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和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两种高效运载层组合成的双运移通道型和单运移通道型两种通道类型;微观上,底砾岩连通孔隙、半风化岩石构造-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及溶蚀孔洞系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通过对不整合面上、下岩石物性分析,认为半风化岩石"孔-洞-缝"系统较底砾岩连通孔隙有更高的输导油气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移通道类型具有不同的输导油气特征。在地史时期,构造裂缝系统和溶蚀孔洞系统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对于软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开始应是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共同构成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当上覆沉积载荷达到一定程度后,主要是底砾岩连通孔隙起输导油气通道作用;对于脆硬地层构成的不整合来说,卸荷、风化裂缝系统和底砾岩连通孔隙一直是不整合输导油气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空间结构 运移通道类型 输导特征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港北多层系潜山结构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6
9
作者 高长海 孟士达 +3 位作者 查明 楼达 李宏军 潘守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5,共10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港北潜山于中、古生界取得勘探突破,开启多层系潜山油气勘探新领域。由于多层系潜山复杂的多元结构特征及成藏地质条件,导致对其结构特征、地层展布以及成藏特征等认识不清。根据地震、测井、录井、试油及测试等资料...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港北潜山于中、古生界取得勘探突破,开启多层系潜山油气勘探新领域。由于多层系潜山复杂的多元结构特征及成藏地质条件,导致对其结构特征、地层展布以及成藏特征等认识不清。根据地震、测井、录井、试油及测试等资料,对港北潜山的结构特征与成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控于多期次构造、沉积演化及港西断裂翘倾作用,港北潜山横向上呈“东西成排、南北分段”的构造格局,纵向上呈多层系叠置的“屋脊状”三元结构特征,由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3套地层组成,分别以奥陶系碳酸盐岩、二叠系碎屑岩和侏罗系火山岩为主要储层,这些优质储层与内幕隔层组合形成多层系潜山;港北多层系潜山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发育2套烃源岩、3套储集层、8套储盖组合,受控于输导体系构建的2类源储配置及2期油气充注,形成“晚期双源混注、断储复合输导、源储配置控藏、多层系差异聚集”的潜山成藏模式;多层系潜山广泛发育于渤海湾盆地中、古生界,且勘探潜力大,是今后潜山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系潜山 结构特征 成藏模式 港北潜山 黄骅坳陷
下载PDF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1 位作者 赵贤正 彭浦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30,37,共6页
冀中坳陷潜山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油气输导体系一直是该类油气藏研究的难点,成为制约潜山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中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格架、沉积充填和油藏特征等,认为冀中坳陷潜山主要发育断层、不整合以及... 冀中坳陷潜山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油气输导体系一直是该类油气藏研究的难点,成为制约潜山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中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格架、沉积充填和油藏特征等,认为冀中坳陷潜山主要发育断层、不整合以及碳酸盐岩储集层等3种油气输导类型,其中断层和不整合共同构成了潜山油气藏的主要输导体系,并与碳酸盐岩储集层一起控制了潜山的油气运移与成藏。依据断层和不整合对油气输导作用的大小,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组合划分为断层主导型、不整合主导型及断层-不整合复合型这3种类型,结合潜山区带分布及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建立了断阶带、斜坡带和中央隆起带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断阶带和斜坡带将是今后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油气藏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冀中坳陷
下载PDF
不整合类型及其控油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高长海 彭浦 李本琼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地层学和现代油气成藏理论,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剖面形态以及界面两侧地震反射终端组合关系,提出了一种较为统一的不整合类型划分方案。该方案将不整合划分为平行-褶皱型、平行-削截型、平行-...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地层学和现代油气成藏理论,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剖面形态以及界面两侧地震反射终端组合关系,提出了一种较为统一的不整合类型划分方案。该方案将不整合划分为平行-褶皱型、平行-削截型、平行-平行型、超覆-褶皱型、超覆-削截型及超覆-平行型等6种类型。其中,平行-褶皱型和平行-削截型不整合面之上有利于油气的运移,不整合面之下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平行-平行型不整合面上、下对油气运移有利,只有在断层与褶皱的配合下,才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超覆-褶皱型和超覆-削截型不整合面上、下对油气聚集最有利;超覆-平行型不整合面之上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不整合面之下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该划分方案将不整合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不整合与油气运聚评价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类型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埕北断坡区断层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张新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1-724,共4页
在系统描述埕北断坡区断裂体系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断层的封堵和输导作用及其对研究区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了研究区断层输导的3种模式,即垂向输导模式、侧向输导模式及阶梯状输导模式,并总结了不同断层输导作用形成的3种... 在系统描述埕北断坡区断裂体系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断层的封堵和输导作用及其对研究区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了研究区断层输导的3种模式,即垂向输导模式、侧向输导模式及阶梯状输导模式,并总结了不同断层输导作用形成的3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北断坡区 断层封堵 断层输导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13,共8页
冷湖-南八仙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综合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带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 冷湖-南八仙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综合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带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发育多套有效的储盖组合,多种类型圈闭(尤其是构造圈闭)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各成藏要素配置良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油气有近源断层输导纵向成藏、远源不整合输导侧向成藏、近源不整合输导纵向成藏和近源混合输导成藏4种模式。其中,近源断层输导纵向成藏模式和近源混合输导成藏模式是本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而近源不整合输导纵向成藏模式的油藏可作为本地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南八仙构造带 油气藏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浅层天然气成因及其来源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长海 张云银 王兴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3,共8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浅层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对于其成因及来源却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为了给该坳陷浅层天然气的勘探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天然气的组分、轻烃指纹以及碳同位素值等测试资料,分析了该区浅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和新近系浅层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对于其成因及来源却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为了给该坳陷浅层天然气的勘探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天然气的组分、轻烃指纹以及碳同位素值等测试资料,分析了该区浅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明确了浅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进而探讨了浅层天然气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①济阳坳陷浅层天然气的组分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高(超过95%),属于典型的干气;②轻烃中的正构烷烃含量低、异构烷烃含量高,表现为具有生物降解特征的油型气;③甲烷碳同位素值偏轻(-55.7‰^-42.3‰),乙烷、丙烷碳同位素值出现倒转,同时CO2碳同位素值偏重,具有典型原油降解气特征以及湿气组分改造的特征。结论认为:①该坳陷浅层天然气为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改造而形成的混合次生气,是常规油藏生物降解的产物,由原油降解气和油溶释放气组成,并且原油降解气所占比例超过60%;②稠油区的浅层气应作为该坳陷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古近纪和新近纪 浅层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类型 天然气来源 勘探区
下载PDF
埕北断坡区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长海 杨子玉 查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8,共6页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埕北断坡区主要划分为下部组合(中生界及其以下地层储、盖组合)、中部组合(沙河街组及东营组储、盖组合)和上部组合(馆陶组及明化镇组储、盖组合)等3类油气成藏组合,以及由这3类油气成藏组合派生的下部—中部... 根据生、储、盖的基本特征,埕北断坡区主要划分为下部组合(中生界及其以下地层储、盖组合)、中部组合(沙河街组及东营组储、盖组合)和上部组合(馆陶组及明化镇组储、盖组合)等3类油气成藏组合,以及由这3类油气成藏组合派生的下部—中部和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各个油气成藏组合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埕北断坡区由北向南地层、沉积产生差异,生、储、盖的发育也出现差异:导致下部及下部—中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邻近凹陷的地区,即第一、第二台阶区;中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三台阶区;而上部及中部—上部油气成藏组合则主要分布在第三台阶区、南部斜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分布规律 埕北断坡区 歧口凹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58,共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藏严格地沿断裂展布,自北西向南东沿断裂带依次分布冷湖三号-七号油气聚集带、南八仙油气聚集带和马海油气聚集带。柴北缘地区断裂的形成与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在中新生代的剧烈挤压和走滑活动有关。断裂以逆断层为...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藏严格地沿断裂展布,自北西向南东沿断裂带依次分布冷湖三号-七号油气聚集带、南八仙油气聚集带和马海油气聚集带。柴北缘地区断裂的形成与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在中新生代的剧烈挤压和走滑活动有关。断裂以逆断层为主,还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平移断层等。断裂走向以NW向和NWW向为主,平面上呈弧形弯曲、平行、斜列、交叉展布的“S型”或“反S型”等组合类型,剖面组合样式主要有伸展构造、基底卷入型、盖层滑脱型等类型。其中,以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形成的构造油气藏最为发育。断裂不仅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展布及构造圈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断裂活动形成的大量裂缝,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以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形成的下生上储式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达木盆地北缘 断裂构造 生烃凹陷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稠油油藏的差异成藏过程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长海 张新征 +4 位作者 王兴谋 李豫源 张云银 张嘉豪 王健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7,共9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与新近系均发育大量稠油油藏,明确油气成因机制和成藏过程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明确了稠油油藏的成因机制,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热史、油气成藏期次等研究...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与新近系均发育大量稠油油藏,明确油气成因机制和成藏过程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明确了稠油油藏的成因机制,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热史、油气成藏期次等研究,恢复了稠油油藏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与新近系稠油油藏具有"泾渭分明"的成因机制和运聚特征: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末期,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低熟原油通过古近系沙三段与前古近系之间的不整合输导层侧向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在古近系沙三段底部的地层超覆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原生型稠油油藏;新近系馆上段—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渤南洼陷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原油首先侧向运移至垦西断垒,进而通过垦西断层垂向运移至新近系馆陶组,最后通过馆陶组骨架砂体及断层的复合输导进入三合村洼陷,在馆陶组构造—岩性圈闭或地层超覆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后期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而形成次生型稠油油藏。开展稠油油藏与浅层气藏的联合勘探,可作为济阳坳陷浅层今后增储上产的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油源对比 成因机制 成藏期次 油气运聚 三合村洼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北西(西)向断裂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90,共8页
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地震等资料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众多的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平面上,这些断裂带自北向南成排成带展布,与重力异常反映的构造格局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控制着褶皱带的走向和发育;剖面上,这些断裂表现为上、下“两... 柴达木盆地的重力、地震等资料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发育众多的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带。平面上,这些断裂带自北向南成排成带展布,与重力异常反映的构造格局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控制着褶皱带的走向和发育;剖面上,这些断裂表现为上、下“两层楼”式结构,分别控制着上、下第三系的沉积与演化。研究表明,北西(西)向断裂带对区内油气的聚集与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①烃源岩的展布明显受北西(西)向断裂的控制;②形成多种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样式,圈闭类型以与逆断层有关的断背斜和断块型构造圈闭为主;③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遮挡物。可见,北西(西)向断裂带对本区油气的运聚成藏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北西(西)向断裂 构造样式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不整合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15
19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存在的多个不整合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埕北断阶带不整合可划分为削截不整合、断褶不整合、褶皱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5种类型,油气沿不整...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存在的多个不整合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埕北断阶带不整合可划分为削截不整合、断褶不整合、褶皱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5种类型,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规律受不整合类型控制。在测井曲线组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将不整合面上、下分为三段式结构:底砾岩、风化泥岩和半风化岩石。这种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它将不同时代的储集层、断裂等连接起来,组成区域性的运移通道网络。埕北断阶带不整合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受不整合纵向结构和类型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埕北断阶带 大港油田
下载PDF
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长海 查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3,共7页
在对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次,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生... 在对大港油田埕北断阶带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空间配置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油气成藏期次,结合生烃史模拟、油源对比和构造演化史分析结果,分析油气运移充注方式,剖析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系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缓慢向埕北断阶带充注,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第一期充注成藏);明下段末期以来的构造运动造成研究区断层活动强烈,导致早期古油藏的破坏和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成熟油气大规模快速充注,驱替早期充注的沙三段生成的油气,形成了大量断块、断鼻油气藏,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导致第一、第二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奠定了现今研究区油气分布格局(第二期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埕北断阶带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