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灌丛化过程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慧扬 周建伟 +6 位作者 刘慧娟 李元恒 常春 吴昊 熊王丹 刘雪骄 高韶勃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灌丛化现象加剧。草原灌丛化的本质是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强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从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及其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方面梳理近... 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灌丛化现象加剧。草原灌丛化的本质是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方向与强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群落结构的变化。本文从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及其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方面梳理近年研究进展,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灌木-草本植物相互作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草原群落的影响,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灌木-草本植物动态变化及灌丛化草原群落演替方向预测提供参考,也为我国灌丛化草原的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草本植物 相互作用 胁迫梯度假说 群落演替
下载PDF
基于地面/遥感监测的严重沙化温性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工程效益评价
2
作者 刘雪骄 高韶勃 郑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51-54,77,共5页
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并通过对不同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客观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温性草原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后取得的... 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并通过对不同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客观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温性草原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后取得的成果和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结果表明:温性草原严重沙化草地在生态修复措施实施3年后,2种修复措施(围栏+补播+管护、土地平整+补播+施肥+沙障)均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采取围栏、补播、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其生态效益更为明显;遥感监测模型精度波动较大,仍需探索提高监测精度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原 草地退化 地面监测 遥感监测 生态修复 工程效益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3
作者 张璐 曼吾拉·卡德尔 +4 位作者 张昕 周志花 邹逸航 吴昊 高韶勃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4期8-17,共10页
利用1948—201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提供的ER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对流层顶温度的变化表现为由赤道向两级递增,对流层顶气压的变化与温度类似,对流层顶温度和气... 利用1948—201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提供的ER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对流层顶温度的变化表现为由赤道向两级递增,对流层顶气压的变化与温度类似,对流层顶温度和气压各季节标准差分布表现为变率从赤道向两级递增,且南半球变率大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带更加明显;2)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温度相关的海温型为类El Nino型,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温度与赤道中西太平洋呈反相关,各季节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气压和SST场关系均呈类El Nino型;3)春季、夏季、秋季对流层顶气压偏高时,对应500 hPa上鄂霍次克海及其以东地区的负异常及副热带以南地区的正异常,对流层顶温度与nino34指数整体上保持较为显著的同向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对流层顶 ENSO 气压 温度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宇坤 丁新峰 +5 位作者 王小平 吴曼 高韶勃 杨雪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7-1516,共10页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建群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已成为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基因型多样性及...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建群种的基因型多样性对群落生态功能是否存在交互影响已成为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内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基因型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生物量生态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2)羊草基因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交互作用对多样性效应(净多样性效应、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有显著影响(P<0.05)。羊草基因型多样性抑制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且主要抑制互补效应;而物种多样性则促进多样性净效应的发挥,主要表现为选择效应对地上生物量的正效应;(3)互补效应对群落生物量多样性净效应起主要贡献。实验所得结果不仅为探讨多样性效应在物种水平以及群落水平上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启示,而且为内蒙古草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乃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基因型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净效应 选择效应 互补效应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物种相互关系的年际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高韶勃 刘磊 +3 位作者 王宇坤 李静鹏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562-6570,共9页
放牧和刈割作为内蒙古草原主要利用方式,对大针茅群落演替以及建群种更替有着重要影响。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为研究对象,2013—2015年连续3年对放牧和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小尺度格局进行定点观测,其中,2014年气候极端... 放牧和刈割作为内蒙古草原主要利用方式,对大针茅群落演替以及建群种更替有着重要影响。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为研究对象,2013—2015年连续3年对放牧和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小尺度格局进行定点观测,其中,2014年气候极端干旱且温度较高;运用Ecosim7.72软件计算C-score和V-ratio来反映群落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相互作用关系的年际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3年和2015年温度和降水与该区域年均值比较接近,放牧和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群落植物间相互作用关系均为竞争;(2)2014年为极端干旱和高温的年份,放牧和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群落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值或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放牧利用加剧植物间的竞争,而刈割利用方式下植物间相互作用为促进。(3)所得结果表明气候波动是影响群落物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而在极端年份,利用方式会影响群落物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大小,这不仅为胁迫梯度假说的完善提供了实验数据,而且可为该区域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利用方式 典型草原群落 小尺度格局 物种相互作用
下载PDF
内蒙古温性草甸草原退化放牧场不同生态修复工程效益评价
6
作者 于振海 刘雪骄 +1 位作者 高韶勃 李卓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3年第4期54-57,68,共5页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气候因素的干扰,内蒙古草原目前正面临着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危机。采取人为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可有效促进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到长期稳定的健康状态,但不同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对于不同...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气候因素的干扰,内蒙古草原目前正面临着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危机。采取人为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可有效促进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到长期稳定的健康状态,但不同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对于不同草原类型、不同区域草原的修复效果仍不明确。本研究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甸草原退化放牧场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并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生态效益评估。结果表明:(1)温性草甸草原退化放牧场在生态修复措施实施3 a后,3种人工修复措施均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2)围栏、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综合效益最为明显,但是不适宜长期采用,后续需探索有利于群落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优化和提升的新的修复措施。(3)采用施肥与围栏、补播和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措施的工程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后续需因地制宜,充分结合立地条件、气候状况、退化程度及类型,确定施肥种类量、用量及施肥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甸草原 草地退化 退化放牧场 生态修复 工程效益
下载PDF
内蒙古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18个株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雪骄 王明玖 +2 位作者 高韶勃 索荣臻 王连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4,共7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并对各株系进行综合评价。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查金台牧场野生大豆和大白眉种间杂交后代中,选取18个性状稳定的株系对其20个农艺... 本研究通过分析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并对各株系进行综合评价。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查金台牧场野生大豆和大白眉种间杂交后代中,选取18个性状稳定的株系对其2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各株系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经因子分析提取到5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3.611%,表明所选的5个公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20个性状所包含的信息;三粒荚数、一级分枝数、茎秆重、有效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可作为评价大豆产量的依据。筛选出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的5个株系(15、3-2-2、^(60)Co 600、18-2、8-1-2),为利用和保护野大豆资源及改良栽培大豆提供理论依据及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杂交后代 农艺性状 产量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CCM在研究园林植物NO_X吸收能力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静鹏 孙余丹 +3 位作者 陈薇 牛毅 高韶勃 郑志荣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0-1066,共7页
以湛江市6种园林植物常绿乔木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常绿灌木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和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以及落叶乔木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和黄葛榕(Ficus virens)为研... 以湛江市6种园林植物常绿乔木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常绿灌木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和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以及落叶乔木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和黄葛榕(Ficus virens)为研究对象,探讨叶绿素仪(CCM)在研究植物NOx吸收能力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6种植物的叶片CCI值与全氮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朱槿和人面子表现出最好的线性相关(R2=0.70,P<0.001;R2=0.74,P<0.001),CCI值可以用于叶片氮含量的预测。2)植物可以响应不同浓度的NOX而表现出叶片氮含量的差异,各树种的叶片CCI值均为污染区显著高于清洁区,与叶片实测氮含量呈相同的变化趋势。3)CCI值在植物生活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宜在物种水平上进行研究;CCI值同时受叶面积、叶片含水率和叶比重(Leaf mass per area,LMA)等因素的影响。利用CCI值可以快速、无损地测定叶片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NOX浓度下叶片全氮的相对含量,从而判断不同植物的NOX相对吸收能力,但这一方法的准确实施,不仅需要更大的样本建立精准的模型,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取样,更为关键的是污染区和清洁区的CCI差值应建立一个统一的转换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200 LMA 园林植物 湛江市 氮氧化物
下载PDF
平茬处理对小叶锦鸡儿灌丛邻居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新峰 郝广 +6 位作者 董轲 王宇坤 高韶勃 陈磊 何兴东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11-4020,共10页
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化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草地生产力。平茬作为灌丛化草地主要管理方式之一,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平茬如何影响灌丛邻居植物群落的格局动态及其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仍... 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化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草地生产力。平茬作为灌丛化草地主要管理方式之一,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平茬如何影响灌丛邻居植物群落的格局动态及其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仍缺少相应研究。以内蒙古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平茬处理,并依据距离小叶锦鸡儿灌丛的远近位置(远-2.5 m,近-0.5 m)设置样方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样品的采集,经分析发现:(1)平茬处理显著提高了灌丛邻居植物群落均匀度及邻居植物群落下土壤全碳、全氮含量。(2)借助零模型(Null-model)分析,得出未平茬处理条件下,距离灌丛远近两种位置群落均表现为竞争性格局;而平茬处理条件下,群落竞争性格局作用弱化,且距离灌丛2.5 m位置处群落表现为促进性格局。(3)调查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多为中性作用;仅有少数物种对表现为显著正(或负)相互作用关系,且多由群落中优势物种组成;平茬处理条件下群落中显著负相互作用关系物种对比例下降,支持群落整体竞争性格局弱化这一结论。所得结果不仅为小叶锦鸡儿灌丛平茬处理条件下邻居植物群落及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的探讨提供了实验依据,而且对灌丛化草地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平茬处理 零模型 空间分布格局 物种对 种间关系
下载PDF
克氏针茅功能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及其异速生长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安景源 李西良 +5 位作者 丁勇 李芳 郭丰辉 马晖玲 高韶勃 李元恒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57,共8页
以典型草原优势种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地上、地下功能性状和各构件生物量,解析茎、叶、根对长期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放牧强度GI510下克氏针茅植株茎、叶功能性状变化显著,具体表现为株高变矮、叶片数变少、分蘖... 以典型草原优势种克氏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地上、地下功能性状和各构件生物量,解析茎、叶、根对长期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放牧强度GI510下克氏针茅植株茎、叶功能性状变化显著,具体表现为株高变矮、叶片数变少、分蘖数变少、叶片变短变窄,植株基部茎粗与叶片厚度显著减小;(2)克氏针茅根系形态参数随放牧强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中度放牧GI340下克氏针茅的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均最大;(3)克氏针茅叶、茎、根系各个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在重度放牧GI510下最低,比根长和茎叶比最高;(4)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克氏针茅株高-根长之间具有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叶-茎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在中度放牧GI340下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放牧强度 功能性状 根系结构 异速生长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糙隐子草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安景源 李西良 +5 位作者 丁勇 李芳 郭丰辉 马晖玲 高韶勃 李元恒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7,共8页
以典型草原退化群落优势种糙隐子草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植株茎秆、叶片、根系等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等功能性状指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糙隐子草茎叶功能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重度放牧和极重度放牧使糙... 以典型草原退化群落优势种糙隐子草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植株茎秆、叶片、根系等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等功能性状指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糙隐子草茎叶功能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重度放牧和极重度放牧使糙隐子草的株高较对照显著降低20.24%和21.09%,使糙隐子草的叶长较对照显著降低23.50%和23.24%,而重度放牧使糙隐子草的茎粗较对照显著增加35.00%。(2)糙隐子草根系总根长、表面积、体积等性状指标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重度放牧处理下最低,极重牧处理下有所升高。(3)糙隐子草茎秆和根系生物量性状指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叶片生物量性状指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其值均在重牧处理最低。(4)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糙隐子草的株高、叶长、分蘖数与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根系生物量与总根长、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与根系物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糙隐子草是通过改变茎秆、叶片、根系功能性状,调整其生存策略适应放牧环境变化,以保证在典型草原放牧生态系统中的存在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隐子草 放牧强度 功能性状 根系 生物量
下载PDF
内蒙古一次寒潮过程总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志花 邹逸航 +1 位作者 张璐 高韶勃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2期68-71,共4页
受西路较强冷空气影响,2020年2月13日08时至15日08时,全区大部地区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雪和寒潮天气过程。通过总结此次寒潮的实况,分析了此次过程的具体成因以及各家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期望为以后的寒潮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寒潮 成因分析 模式预报效果 服务效果
下载PDF
二元融合降水格点实况数据检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志花 张璐 +1 位作者 邹逸航 高韶勃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3期65-68,共4页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所有气象自动观测站以及国家考核骨干站的小时降水数据,对2018年和2019年夏季CMPAS中国0.05°×0.05°逐小时二元融合降水实况分析产品结合站点观测进行检验,得到了此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所有气象自动观测站以及国家考核骨干站的小时降水数据,对2018年和2019年夏季CMPAS中国0.05°×0.05°逐小时二元融合降水实况分析产品结合站点观测进行检验,得到了此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COR)分级降水的均方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融合降水 格点实况数据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曼吾拉·卡德尔 张璐 +3 位作者 刘鑫华 努尔比亚·吐尼牙孜 古丽乃帕尔·木明 高韶勃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8,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资料,基于HYSPLIT模式及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相似环流形势背景下塔里木盆地2015年6月和2022年3月两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以和田为例分析两次过程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及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资料,基于HYSPLIT模式及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相似环流形势背景下塔里木盆地2015年6月和2022年3月两次典型沙尘天气过程,以和田为例分析两次过程中高低空系统配置、相关物理量特征、沙尘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的差异。结果表明:两次天气过程均受高空槽影响,但2015年6月沙尘天气过程相对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高空槽位置更为偏南且具有明显的经向特征,阻塞高压系统的崩溃使得冷空气迅速爆发,大气垂直运动强烈,从而盆地内沙尘天气强度强于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除受槽底少许冷空气翻山造成沙尘天气外,低层偏东风急流相对2015年6月沙尘天气过程更为强盛,使得盆地东部出现沙尘暴并自西向东输送,盆地同时受东、西两路沙尘天气影响。2015年6月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主要由偏西路径输送,主要源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并有部分沙尘由吉尔吉斯斯坦南部输入,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沙尘颗粒主要受偏东气流驱动,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主要起沙源地。2022年3月沙尘天气过程期间和田附近偏西风及偏东风场辐合使得沙尘颗粒汇聚,加之稳定的环流形势及相对暖湿的大气条件,沙尘不易扩散,因此低能见度持续时间相对更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无论是盆地内部由西向东还是由东向西的沙尘过程都会在和田地区累积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诊断分析 传输路径 潜在源分析
原文传递
平茬对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郝广 王小平 +8 位作者 丁新峰 董轲 杨楠 高韶勃 王金龙 陈磊 何兴东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91-3297,共7页
为了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对草原灌丛平茬处理的响应,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地上部植物群落的关系,本研究以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的退化草原为对象,对小叶锦鸡儿灌丛实施平茬处理并设置未平茬对照,处理3... 为了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对草原灌丛平茬处理的响应,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地上部植物群落的关系,本研究以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的退化草原为对象,对小叶锦鸡儿灌丛实施平茬处理并设置未平茬对照,处理3个月后,对两种处理条件下灌丛间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运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两种处理下0~5和15~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平茬样方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有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褐沙蒿生物量的下降,物种数及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0~5 cm土壤p H显著降低,而15~20 cm土壤全碳、全氮及碳氮比显著提高;0~5 cm土壤总PLFAs、格兰氏阳性菌(G^+)、格兰氏阴性菌(G^-)、细菌(B)、真菌(F)以及放线菌(Act)PLFAs含量显著增加,G^+/G^-显著降低。(2)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与G^+PLFAs含量呈正相关,与G^-、F及Act PLFAs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全氮与G^+、G^-、F及Act PLFAs含量均呈正相关;Shannon指数与G^+PLFAs含量呈负相关,与G^-、F及Act PLFAs含量呈正相关;地上总生物量与G^-、F及Act PLFAs含量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能够对草原灌丛平茬处理引起的地上部植物群落及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快速响应,对土壤健康状况具有指示作用,可为内蒙古灌丛化草原的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 小叶锦鸡儿 土壤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原文传递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四种主要物种的植物-土壤反馈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曲耀冰 任慧琴 +2 位作者 高韶勃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359,共7页
植物-土壤反馈对解释群落组成变化和预测群落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是群落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4种主要物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冰草(Agropy... 植物-土壤反馈对解释群落组成变化和预测群落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是群落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4种主要物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土壤反馈研究的两阶段法进行盆栽实验,研究了单种种植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所得土壤用S-植物种拉丁名首字母表示,分别为S-Lc、S-Sg、S-Sk、S-Ac),以及这些受影响土壤对后续种植植物个体水平和群落水平的植物-土壤反馈作用。结果表明:(1)4种植物单种后对土壤C∶N、速效磷含量以及p H值3个指标具有显著影响(P<0.05);(2)个体水平的植物-土壤反馈具有物种特异性,羊草和冰草的分蘖数、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5个观测指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S-Sk;克氏针茅5个观测指标的最高值出现在S-Lc;大针茅分蘖数和株高的最高值出现在S-Ac,而生物量的最高值出现在SLc;(3)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反馈效应值(FV)显著小于0,表现为负反馈;冰草表现为中性反馈;羊草表现为中性至弱正反馈;(4)4种物种两两间净配对反馈值(I)均为负值,且克氏针茅-羊草以及克氏针茅-冰草间反馈值显著小于0,表明这些物种两两间能稳定共存。这些结果为内蒙古草原区植物群落组成变化对地下部土壤、后续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主要物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的预测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反馈 反馈效应值 净配对反馈值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
原文传递
2021年3月14—16日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诊断及沙尘污染输送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璐 宋桂英 +5 位作者 范凡 吴昊 邹逸航 周志花 张昕 高韶勃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1-363,共13页
2021年3月14—16日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被认为是近10年来我国出现的最强过程.本文在对此次沙尘暴过程天气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HYSPLIT模式和GDAS资料,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了... 2021年3月14—16日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被认为是近10年来我国出现的最强过程.本文在对此次沙尘暴过程天气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HYSPLIT模式和GDAS资料,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沙尘输送源与天气系统的配置关系及本次过程中沙尘污染物PM_(10)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分布及贡献.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由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及冷锋过境,高空槽后冷空气持续补充引起,中高层强斜压性使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大风卷扬起的沙尘随上升气流输送到高空,并在偏北大风引导下,影响了我国大范围地区.内蒙古东北部至河套地区的强涡度梯度带、500、700 hPa较高的强冷平流中心与下层的温度平流差异以及交替的上升下沉运动为本次北方地区大范围沙尘暴过程提供了动力、热力及不稳定度条件.本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影响呼和浩特、北京的沙尘传输通道主要为北偏东路,影响银川的沙尘传输通道为西北路和北路,过程受多沙源传输通道影响.萨彦岭、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为本次沙尘天气PM_(10)的主要潜在源区,传输过程中混合内蒙古沙源地沙尘.总体来说,蒙古国南部戈壁沙漠对本次过程PM_(10)质量浓度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蒙古气旋 输送路径 污染浓度 潜在源 中国北方地区 HYSPLIT模式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