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U1F1基因SNP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
1
作者 高风英 佟延南 +6 位作者 曹建萌 刘志刚 王淼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分析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的这些位点与其体质量及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等6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并在尼罗罗非鱼高要子代群体和番禺群体中验证,将获得的体质量和形态相关位点进一步在尼罗罗非鱼海南群体中验证。【结果与结论】高要亲代群体和子代群体中,分别有6个位点[S3(A-400G)、S4(A-469T)、S5(I-539D)、S6(A-881G)、S7(A-888G)和S12(C-1365T)]和5个位点[S3、S5、S11(I-1358D)、S13(C-1511T)、S14(A-1539T)]与体质量、形态性状相关。POU1F1基因11个SNP位点中,未发现与番禺群体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相关联的位点。POU1F1基因6个SNP位点与海南雌雄群体关联分析表明,S4位点与海南雌性群体体质量相关,S3和S5位点与雄性群体体质量相关。双倍型与各群体体质量、各形态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体宽相关双倍型2个;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雄性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双倍型;在海南雌性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相关的双倍型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POU1F1 SNPs 双倍型 体质量 形态性状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验证
2
作者 刘志刚 高风英 +6 位作者 佟延南 衣萌萌 王淼 朱海 卢迈新 可小丽 曹建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5-934,共10页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_(0)群体、高要F_(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_(0)群体、高要F_(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基因型间比较。结果表明:在高要F_(0)群体中29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8.34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42,各位点PIC值均大于0.5,具高度遗传多样性;29个微卫星标记中有6个标记(GM114、GM213、GM423、GM642、UNH130和UNH985)在高要F_(0)群体中与至少一种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生长性状在高要F_(1)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在不同世代中遗传稳定;初筛生长相关微卫星标记在外群中的验证结果显示,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长性状在番禺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M642、UNH130和UNH9853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长性状在海南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GM642、UNH130和UNH9853个微卫星位点在尼罗罗非鱼不同世代和不同群体中均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GM642的DD和HH基因型,UNH130的AD、BC和FF基因型,以及UNH985的GH和CF基因型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可作为尼罗罗非鱼潜在的生长相关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高要群体 生长性状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MYF5基因SNP位点筛选及其与不同群体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佟延南 高风英 +6 位作者 刘志刚 王淼 曹建萌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5-946,共12页
为探寻肌源性调节因子5基因(MY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er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和测序法筛查SNP,并通过测序方法确认,从筛查到的35个SNP位点中挑选多态性较好的30个位点在尼罗罗非鱼高要亲... 为探寻肌源性调节因子5基因(MY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er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和测序法筛查SNP,并通过测序方法确认,从筛查到的35个SNP位点中挑选多态性较好的30个位点在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中进行分型分析,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将获得的生长相关位点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要亲代群体中S18(G-1739C)位点与体质量、体宽显著相关(P<0.05),S3(A-113G)和S4(C-170T)位点与全长显著相关(P<0.05),S5(C-323T)和S24(C-2345T)位点与头长显著相关(P<0.05);高要子代群体中,S3、S4位点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S24位点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在番禺群体中获得的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分别为S7(A-626T)、S21(C-2090G)和S32(G-2759T),与全长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为S7;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双倍型与各群体生长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与全长、头长、体高显著相关的双倍型各1个,在高要子代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双倍型1个,在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双倍型。研究表明,从高要群体MYF5基因上获得的S3、S4和S183个SNP位点可能影响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状或与之紧密连锁,这些位点可以作为候选基因标记,用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肌源性调节因子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双倍型 生长性状
下载PDF
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ORF的克隆和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组织表达(英文)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风英 叶星 +2 位作者 白俊杰 劳海华 吴锐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5-620,共6页
分别提取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血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特异性cDNA片段,纯化后克隆到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477bp,共编码158个氨基酸,包括溶菌酶成熟肽140个氨基酸残基和信号肽18个氨基... 分别提取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血细胞总RNA,RT-PCR扩增获得特异性cDNA片段,纯化后克隆到T载体上。序列测定表明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477bp,共编码158个氨基酸,包括溶菌酶成熟肽140个氨基酸残基和信号肽18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表明,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及推测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分别为99.4%和98.1%。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和推测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其他对虾溶菌酶的同源性达83.0%和80.0%以上。两种沼虾溶菌酶都具有c-型溶菌酶典型的两个酶活性位点(Glu51)和(Asp68),以及8个保守结构氨基酸残基Cys,且在101、106和107位上缺少Asp,因而推测本实验所克隆的两种沼虾溶菌酶基因属c-型溶菌酶基因的非钙结合亚型。以PCR法制备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的生物素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感染弧菌后溶菌酶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受感染6h后在眼、肌肉、鳃、肝胰腺、肠管中的表达量均有升高,其中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约为对照组的560%。在不同感染时间里,肝胰腺中该基因表达量有较大的变化:感染后3h表达量最低,24h后表达量升至最高,大约为对照组的430%,48h时的表达量又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约为330%)。受弧菌感染后罗氏沼虾溶菌酶基因转录的上调证明溶菌酶基因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直接作用,同时表明肝胰腺可能在沼虾的免疫防御过程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日本沼虾 溶菌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和SCAR标记的转化 被引量:8
5
作者 高风英 叶星 +2 位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张庭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应用RAPD技术对3个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群体(奥利亚罗非鱼83系、新引进的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扩增结果统计获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奥利亚罗非鱼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 应用RAPD技术对3个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群体(奥利亚罗非鱼83系、新引进的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扩增结果统计获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奥利亚罗非鱼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0,0.090 3和0.014 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的最大,为0.135 1,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61 0,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1 8。利用MEGA3.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首先聚为一支,然后再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34 0,总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52 7,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507 1。上述结果说明这3个群体的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小,但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对RAPD分析中所获得的6条特异带进行SCAR转化。S97800和S4691400两个特异片段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这些标记可作为鉴别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标记,并将为今后的选择育种提供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遗传多样性 随机扩增多态DNA SCAR标记
下载PDF
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 cDNA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高风英 王欢 +4 位作者 卢迈新 叶星 黄樟翰 朱华平 杨丽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2-757,共6页
以荷那龙罗非鱼胃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前体基因的cDNA全序列。所获得的ghrelin cDNA总长为833 bp,包括97 bp的5′非编码区,412 bp的3′非编码区和32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07个氨基酸残基... 以荷那龙罗非鱼胃组织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前体基因的cDNA全序列。所获得的ghrelin cDNA总长为833 bp,包括97 bp的5′非编码区,412 bp的3′非编码区和32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07个氨基酸残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与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ghrelin序列的相似性达99.0%以上。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雌、雄荷那龙罗非鱼胃、肌肉和垂体等多个组织中ghrelin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基因有广泛的组织分布,ghrelin基因在雌、雄鱼胃中的表达量均最高,在其他组织的表达量存在雌雄个体差异。雌鱼肌肉中ghrelin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鱼,是雄鱼的132倍。试验鱼饥饿4周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胃中ghrelin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饥饿组较对照组ghrelin mRNA表达量有增加,饥饿组个体中ghrelin基因表达量最高的个体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中表达量最低的个体增加了47.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那龙罗非鱼 GHRELIN CDNA克隆 组织表达 饥饿调控
下载PDF
罗氏沼虾18SrRNA基因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高风英 叶星 +4 位作者 白俊杰 吴锐全 劳海华 简清 罗建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Probes are essential for study of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In this study, a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prepare the biotin-labeled probe for 18S rRNA gene of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And the l... Probes are essential for study of gen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In this study, a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prepare the biotin-labeled probe for 18S rRNA gene of freshwate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And the labeled method was used to produce a lysozyme gene probe, then applied in analysis of lysozyme gene expression.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18S rRNA of Decapoda in order to isolate the 18S rRNA gene sequences of M. rosenbergii. Total genomic DNA was isolated from hepatopancreas of the freshwater prawn. A specific DNA fragment with desired size was amplified by PCR using the total DNA as templates. The DNA fragment was insert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 of BLAST and alignment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DNA fragment isolated was the 18S rRNA gene of M. rosenbergii, which was 418 nt in length. Biotin-labeled probe of the 18S rRNA was then produced by PCR using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as templates. The biotin-21-dTTP and the non-labeled dNTP were added to the PCR reaction system. Ratio of the biotin-21-dTTP and the non-labeled dTTP was 3 to 1. The yield of the labeled probe is 300 ng·μL-1.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probe is 60 pg. A biotin-labeled probe of lysozyme gene was prepared by the same label method, and the yield of the lysozyme gene probe is 500 ng·μL-1. These biotin-labeled probes were applied in Northern dot blotting analysis of tissue distribution of lysoyzme mRNA of M. rosenbergii. Signals were scanned and quantified by Analysis System of Biology Image. The signal intensity ratio of the lysozyme to 18S rRNA represent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lysozyme mR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ysozyme mRNA existed in all the tissues checked, including eye, muscle, gill, hepatopancreas, haemocytes and intestine. But lysoyzme mRNA levels varied among different tissues. The highest level was found in the intestine, and the second was in the hepatopancreas and the lowest was in the muscle. The signal intensities of 18S rRNA among tissues were consistent, which showed that the 18S rRNA gene expressed stably in different tissues and could be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for researches of specific gene expression in praw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18S RRNA 克隆 生物素标记探针 内参照
下载PDF
荷那龙罗非鱼两种GHS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高风英 王欢 +3 位作者 叶星 卢迈新 黄樟翰 朱华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12,共7页
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垂体中克隆到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cDNA全序列。荷那龙罗非鱼GHSR基因具有GHSR-1a与GHSR-1b两个高度保守cDNA序列。GHSR-1a序列全长1 646 bp,包括225 bp的5′非编码区,26... 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垂体中克隆到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cDNA全序列。荷那龙罗非鱼GHSR基因具有GHSR-1a与GHSR-1b两个高度保守cDNA序列。GHSR-1a序列全长1 646 bp,包括225 bp的5′非编码区,266 bp的3′非编码区和1 15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结构(transmembrane domains,TM);GHSR-1b序列全长1 877 bp,包括225 bp的5′非编码区,755 bp的3′非编码区和8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8个氨基酸残基,只具有前5个TM,在第6个TM的第4个氨基酸处开始缺失。将GHSR cDNA序列与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这两种cDNA转录本来自同一个基因的不同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那龙罗非鱼 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MHC II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链球菌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高风英 庞纪彩 +3 位作者 卢迈新 朱华平 可小丽 刘志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期76-83,共8页
为了解MHC IIB基因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抗性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用2b-snp-sf和2b-snp-sr引物分别从尼罗罗非鱼40尾感病个体和40尾抗病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 IIB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775~797 bp。在775~797 bp核苷酸序列中,... 为了解MHC IIB基因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抗性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用2b-snp-sf和2b-snp-sr引物分别从尼罗罗非鱼40尾感病个体和40尾抗病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 IIB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775~797 bp。在775~797 bp核苷酸序列中,抗病群体的多态核苷酸位点有265个(33.2%),感病群体中有255个(31.9%)。在该扩增片段编码的101个氨基酸位点中,抗病群体与感病群体分别有32个和33个多态位点。对80个个体的441个阳性克隆测序,发现有7种不同的MHC IIB等位基因主型,编码7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大部分等位基因是两个群体共有的。等位基因Orni-DAB*0201和Orni-DAB*0401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15.5%、5.6%)显著高于在感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7.4%、1.8%),而等位基因Orni-DAB*0501和Orni-DAB*0601只出现在抗病群体。抗病群体中70%的个体出现2~4个等位基因,30%的个体出现1个等位基因;感病群体中42.5%的个体出现2~4个等位基因,57.5%的个体只出现1个等位基因。这提示个体中等位基因数量的多少与其对链球菌病的抵抗力有着明显的关系。个体中具有的MHC IIB等位基因数越多、抗病力越强。本研究结果为抗病尼罗罗非鱼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多态性 链球菌病抗性
下载PDF
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受体基因的特性及ghrelin受体和ghrelin mRNA组织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风英 王欢 +4 位作者 叶星 卢迈新 黄樟翰 朱华平 杨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74-2280,共7页
[目的]了解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GHSR系统的生理功能。[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GH-SR全长cDNA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基因及其受体GHSR-1a mRNA水平的组织表达,以及饥饿对这2... [目的]了解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GHSR系统的生理功能。[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GH-SR全长cDNA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莫桑比克罗非鱼ghrelin基因及其受体GHSR-1a mRNA水平的组织表达,以及饥饿对这2个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了莫桑比克罗非鱼2个GHSR cDNA全序列(GHSR-1a、GHSR-1b)。GHSR-1a序列全长1 627bp,编码384个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结构;GHSR-1b序列全长1 858 bp,编码298个氨基酸,只具有前5个TM,在第6个TM的第4个氨基酸处开始缺失。正常生理条件下,2基因在所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ghrelin主要由胃中分泌,除性腺外,雌鱼所有被检测组织的表达量均高于雄鱼的表达量,以肌肉中ghrelin基因的表达差异最大,雌鱼是雄鱼的30.4倍。莫桑比克罗非鱼GHSR-1a基因在垂体、肝脏、心脏中表达量较高,且被检测组织中雄鱼的表达量均高于雌鱼的表达量,其中鳃组织的表达差异最大,雄鱼是雌鱼的36.3倍。饥饿28 d后莫桑比克罗非鱼胃中ghrelin基因表达增加,雄鱼ghrelin基因分泌量增加了3.7倍,雌鱼增加了2.6倍;雌雄个体垂体中GHSR-1a的分泌量均略有下降。[结论]ghrelin/GHSR-1a系统可能具有调节莫桑比克罗非鱼能量平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桑比克罗非鱼 GHSR 组织表达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风英 于民海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5-447,共3页
迄今为止,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仍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治疗的主要方法,AL细胞对抗癌药物的耐药是AL化疗失败、疾病复发的一个主要根源.AL细胞耐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 迄今为止,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仍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治疗的主要方法,AL细胞对抗癌药物的耐药是AL化疗失败、疾病复发的一个主要根源.AL细胞耐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其中白血病细胞对许多结构和功能都完全不同的药物的交叉耐药性(MDR)是AL的一种主要的耐药形式.由于AL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白血病细胞的异质性,现在认为MDR的产生是多因素、多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机制 急性白血病 化学药物治疗 白血病细胞 AL细胞 化疗失败 交叉耐药性 抗癌药物
下载PDF
鱼类性别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风英 卢迈新 黄樟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9-42,共4页
鱼类的性别遗传机制正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其性别决定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控制,其性别决定机制比较复杂.一直以来鱼类与性别连锁的遗传标记的研究备受到关注,近年来在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表型标记、蛋白质标记... 鱼类的性别遗传机制正处于分化的初级阶段,其性别决定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控制,其性别决定机制比较复杂.一直以来鱼类与性别连锁的遗传标记的研究备受到关注,近年来在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表型标记、蛋白质标记和DNA分子标记三方面对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标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鱼类DNA水平上的性别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性别标记及性别控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性别 遗传标记
下载PDF
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综述 被引量:33
13
作者 朱华平 卢迈新 +2 位作者 黄樟翰 高风英 杨丽萍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8-181,共14页
本文对全世界范围内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性别控制、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融合、低温保存技术、DNA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鱼类遗传改良的方法... 本文对全世界范围内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性别控制、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融合、低温保存技术、DNA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鱼类遗传改良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已取得的成就,并对鱼类遗传改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鱼类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改良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性别控制 多倍体诱导 DNA分子标记 转基因
下载PDF
温度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志刚 可小丽 +2 位作者 卢迈新 朱华平 高风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33-1741,共9页
为了解温度对鱼源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机制,本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相关参数(生长、粘附、入侵、毒力基因表达以及对罗非鱼致死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培养温度下(25~40℃)无乳链球菌的生长速度不同,37℃为其最适... 为了解温度对鱼源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机制,本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相关参数(生长、粘附、入侵、毒力基因表达以及对罗非鱼致死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培养温度下(25~40℃)无乳链球菌的生长速度不同,37℃为其最适生长温度,25℃时生长速度最慢;25~34℃内无乳链球菌粘附在惰性基质上的菌体对应的吸光值(OD590nm)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7℃时显著增加,40℃时又急剧下降;罗非鱼在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各时间点(6、12、24和48h),鱼体脑组织中菌量随注射菌体培养温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不同培养温度下的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的致死率呈正相关;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的表达也与培养温度相关,hty和cfb基因的表达量随菌体培养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34和37℃处达到峰值,不同培养温度下无乳链球菌sip基因表达的变化幅度较小,而scpB基因的表达则随培养温度增加而下降;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的致死率随其培养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低温(25和.28℃)培养条件下的菌体对罗非鱼致死率较低(〈20%),37℃时致死率最高66.67%±6.67%。以上结果表明温度参与无乳链球菌生长、粘附、转移、入侵和部分毒力基因表达的调控,它们共同影响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的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温度 毒力
下载PDF
海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霍欢欢 可小丽 +4 位作者 卢迈新 李庆勇 高风英 朱华平 黄樟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0-354,共5页
为研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血清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2010年~2011年从海南省各地罗非鱼养殖场中分离到的24株病原菌进行常规细菌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革兰染色阳性、球形、短链状,β溶血,结合16S rRNA基因鉴定确... 为研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血清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2010年~2011年从海南省各地罗非鱼养殖场中分离到的24株病原菌进行常规细菌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革兰染色阳性、球形、短链状,β溶血,结合16S rRNA基因鉴定确认24株病原菌均为无乳链球菌。PCR法扩增菌株荚膜多糖(cps)基因鉴定其血清型,表明24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均为Ⅰa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31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低,对强力霉素敏感。对于多数抗生素,2011年分离的菌株敏感率明显低于2010年分离的菌株。本研究表明近两年海南省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与菌株耐药性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该结论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监测、血清分型及综合防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耐药性监测 血清型 罗非鱼 海南省 分离菌株 16SrRNA 基因鉴定
下载PDF
低温对罗非鱼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朱华平 卢迈新 +5 位作者 黄樟翰 高风英 可小丽 刘志刚 李庆勇 刘玉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60-1467,共8页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析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了低温适应对罗非鱼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析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了低温适应对罗非鱼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选用的1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检测到849个位点。耐寒品系检测到的位点数为411个,对照组为438个,其中发生甲基化的位点数分别为72和104个,总甲基化率分别为17.52%和23.74%;全甲基化位点分别为37个和65个,全甲基化率分别为9.00%和14.84%;半甲基化位点分别为35个和39个,半甲基化率分别为8.52%和8.90%。结果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耐寒品系的总甲基化水平、全甲基化水平和半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尼罗罗非鱼耐寒品系基因组DNA甲基化总体水平下降了6.22%,其中以全甲基化位点变异为主,其下降幅度比例明显,为5.84%。由此可见,经过连续多代的低温胁迫可导致尼罗罗非鱼DNA甲基化水平发生改变,发生了去甲基化反应,表现为基因组甲基化程度降低的特征,说明了DNA甲基化与罗非鱼抗寒性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低温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下载PDF
罗非鱼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黎炯 叶星 +5 位作者 卢迈新 邓国成 高风英 可小丽 朱华平 黄樟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5-970,共6页
2010年春季广东、海南的养殖罗非鱼苗种出现较大范围的死亡现象,在广东珠海某罗非鱼养殖场的发病罗非鱼体上分离到一株病原菌ZH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毒力,该病原菌经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010年春季广东、海南的养殖罗非鱼苗种出现较大范围的死亡现象,在广东珠海某罗非鱼养殖场的发病罗非鱼体上分离到一株病原菌ZH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毒力,该病原菌经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克洛、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等19种试验药物敏感。本研究病原的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罗非鱼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创伤弧菌 分离 鉴定 药物 敏感性
下载PDF
罗非鱼绿色气球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可小丽 卢迈新 +4 位作者 黎炯 叶星 高风英 朱华平 黄樟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6-802,共7页
研究首次报道了从广东茂名市茂南区患病罗非鱼体内分离的两特殊细菌菌株Mnlv1和Mnlv2,通过细菌形态学、培养条件比较、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检测等鉴定了该病原,采用三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对罗非鱼实施人工感染以期探讨该菌对罗非鱼... 研究首次报道了从广东茂名市茂南区患病罗非鱼体内分离的两特殊细菌菌株Mnlv1和Mnlv2,通过细菌形态学、培养条件比较、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检测等鉴定了该病原,采用三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对罗非鱼实施人工感染以期探讨该菌对罗非鱼的致病强度及致病条件,同时也比较了两菌株对29种不同的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两菌株均为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革兰氏染色阳性(G+),α溶血性。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罗非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且随着环境胁迫作用的加强,鱼体发病死亡率增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菌株为对头孢曲松、米诺四环素、诺氟沙星等1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麦迪霉素、壮观霉素和新霉素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苯唑青霉素等10种药物不敏感。研究将为罗非鱼绿色气球菌病原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绿色气球菌 致病性 鉴定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C5a肽酶(ScpB)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庆勇 可小丽 +3 位作者 卢迈新 朱华平 高风英 刘志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为鱼体样本,克隆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scpB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pB,转入大肠杆菌BL2I(DE3)后,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镍离子金属螯...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为鱼体样本,克隆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scpB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scpB,转入大肠杆菌BL2I(DE3)后,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镍离子金属螯合柱纯化及超滤管浓缩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纯化的重组蛋白以不同剂量(1μg/g、3μg/g、5μg/g)免疫尼罗罗非鱼后,每周检测各实验组鱼体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并于免疫4周后以4倍LD50的剂量对其进行人工攻毒。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9.66%-89.00%,其中5pg儋组的相对保护率最高;受免鱼体血清中溶菌酶活性、SOD活力和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表明,重组蛋白ScpB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为GBS多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C5a肽酶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华平 刘玉姣 +4 位作者 刘志刚 卢迈新 高风英 可小丽 黄樟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的cDNA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序列分析结... 以经过连续多代抗寒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耐寒品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尼罗罗非鱼水通道蛋白基因(AQP1)的cDNA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探讨了低温胁迫对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AQP1 cDNA长度为1098 bp,包含36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783 bp开放阅读框(ORF)和279 bp的3′非翻译区序列,编码26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各物种间AQP1序列的同源性较高(96%~59%)。聚类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首先与同属鲈形目丽鱼科的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聚在一起,再与其他硬骨鱼类聚为一类。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在水温从30℃逐渐降到10℃过程中,肌肉和肝组织 AQP1基因的表达量从20℃开始均逐渐下调。其中肌肉组织中,与30℃时的表达量相比,耐寒品系在20℃时表达量大幅度下调,当水温为15℃时,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22.16倍。当水温降到10℃时,其表达量下调了107.73倍。而对照组AQP1基因的表达量在15℃时,下调幅度为5.38倍。当水温达到10℃时,其表达量下调幅度为11.30倍。结果分析显示,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低温条件下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肝组织中,当水温降到15℃时,耐寒品系和对照组的表达量下调幅度分别为3.38倍、1.42倍。水温降到10℃时,其表达量上调幅度分别为18.85倍、9.01倍。结果分析表明,低温条件下耐寒品系与对照组AQP1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 AQP1表达对温度敏感,耐寒品系较高的耐寒能力与其在低温条件下的肌肉组织大幅上调表达有关。由此可见, AQP1基因在罗非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研究罗非鱼耐寒机制的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的耐寒分子机制和开展鱼类抗逆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低温胁迫 水通道蛋白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