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类孟买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魏世金 黄豪博 范丽萍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一个类孟买家系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先证者及其父母的红细胞H抗原。采用高保真PCR扩增先证者及其父母的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后进行测序、比对分析FUT1基因编码区序... 目的探讨一个类孟买家系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先证者及其父母的红细胞H抗原。采用高保真PCR扩增先证者及其父母的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后进行测序、比对分析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凝胶电泳分析证实成功扩增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后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先证者检出1种已知突变(h1nt547-552△AG),为h1/h1纯合子;先证者父母为H/h1杂合子。结论 FUT1基因突变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导致先证者类孟买血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岩藻糖基转移酶类 分子生物学 序列分析 基因 隐性 突变 系谱 克隆 分子
下载PDF
ABO血型主要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16例报告
2
作者 魏世金 张铭华 +3 位作者 林海艳 黄清华 曾丰 黄豪博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ABO血型系统 血型不合 血样采集 细胞分离 溶血
下载PDF
血细胞分离机AutoPBSC程序与MNC程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曾丰 魏世金 +5 位作者 黄豪博 黄清华 林秋燕 范丽萍 黄惠炆 付丹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84-1690,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自动采集程序(Auto PBSC程序)与半自动采集程序(MNC程序)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109例采集按对象不同分为自体患者组(患者)和异基因供者组(供者),通过对采集物中干细胞数量与质... 本研究旨在分析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自动采集程序(Auto PBSC程序)与半自动采集程序(MNC程序)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109例采集按对象不同分为自体患者组(患者)和异基因供者组(供者),通过对采集物中干细胞数量与质量及采集程序特点的比较,对两种采集程序在两组中的采集结果及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血处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患者组和供者组两种程序采集物中MNC%与CD34+%、CD34+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MNC程序比较,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血小板混入少,采集物体积小,但抗凝剂用量多,采集时间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两种程序采集物中MNC数(r=0.314,P=0.015)、CD34+细胞数(r=0.922,P=0.000)与采集前对应参数呈正相关,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与WBC数(r=0.369,P=0.004)及MNC数(r=0.495,P=0.000)呈正相关;供者组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采集前呈正相关(r=0.896,P=0.000),MNC程序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与采集前呈正相关(r=0.666,P=0.000)。患者组Auto PBS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CD34+细胞数在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年龄40岁以下的患者显著高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P<0.05),而MNC程序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采集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年龄40岁以下患者(P<0.05)。供者组仅MNC程序采集物中MNC数与CD34+细胞数在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在全血处理量相同时,自体患者和异基因供者PBSC采集中两种程序收获的MNC纯度与CD34+细胞纯度及浓度高度一致,但自体患者PBSC采集结果受年龄与性别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采集 自体 异基因 AutoPBSC程序 MNC程序
下载PDF
中国福建地区类孟买血型个体Fut1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豪博 范丽萍 +3 位作者 魏世金 曾丰 林海艳 战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338-1340,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福建地区类孟买血型的分子机制。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研究对象为类孟买血型,采用PCR扩增研究对象的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将PCR产物经TA后进行测序,分析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以证实类孟买血型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福建地区类孟买血型的分子机制。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研究对象为类孟买血型,采用PCR扩增研究对象的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将PCR产物经TA后进行测序,分析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以证实类孟买血型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电泳分析证实成功扩增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后测序分析发现本例先证者2条染色体上fut1基因均为第547-552位AG两碱基缺失(CAGAGAG→CAGAG),导致阅读框架发生移码,提前形成终止密码。结论:本例类孟买血型个体fut1基因为h1h1型纯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α1 2岩藻糖基转移酶 FUT1基因
下载PDF
罕见的类孟买O_(Hm)^(AB)血型鉴定与病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铭华 蒋向荣 +2 位作者 曾丰 林海艳 魏世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类孟买OHm^AB 血型鉴定 溶血反应
下载PDF
不同贮存时间的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中精氨酸酶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豪博 范丽萍 +3 位作者 魏世金 傅丹晖 曾丰 黄清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对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apheresis leukocyte-reduced platelet,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的影响及精氨酸酶的可能来源。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ALR-Plt和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对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apheresis leukocyte-reduced platelet,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的影响及精氨酸酶的可能来源。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ALR-Plt和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应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贮存时间的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与MP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贮存3 d内的ALR-Plt与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贮存超过3d的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显著高于贮存3 d内的ALR-Plt和对照血浆中的水平(P<0.05)。不同贮存时间的ALR-Plt之间M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对照血浆中的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与MPO水平呈正相关(r=0.58)。结论:贮存时间超过3 d的ALR-Plt中精氨酸酶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来源于残留的少量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 贮存时间 精氨酸酶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检测ABO新生儿溶血病507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范丽萍 黄豪博 +5 位作者 魏世金 黄清华 林海艳 曾丰 林秋燕 黄惠炆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0-72,共3页
ABO HDN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IgG抗A(B)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致敏并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多症、胎儿水肿、新生儿重症黄疸等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1-2]。既往,临床上主要通过手工抗人球蛋白方法进行患儿红细胞... ABO HDN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IgG抗A(B)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致敏并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胎儿有核红细胞增多症、胎儿水肿、新生儿重症黄疸等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1-2]。既往,临床上主要通过手工抗人球蛋白方法进行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以及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来诊断ABO H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法
下载PDF
类孟买AB_m^h血型患者输注O_m^h型血液1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铭华 曾丰 +1 位作者 魏世金 范丽萍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输血 血型鉴定和发叉配血 血型抗原
下载PDF
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的研究
9
作者 范丽萍 黄豪博 +4 位作者 魏世金 傅丹晖 曾丰 黄清华 洪金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59-146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对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的影响及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的可能来源。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和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比色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和对...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对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的影响及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的可能来源。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和对照血浆中精氨酸酶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比色法检测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和对照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应用相关性分析分析方法不同贮存时间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与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及MP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血浆;但是,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与对照血浆中MP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三者均不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与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不相关(r=0.03),但与MP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6)。结论:不同贮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中精氨酸酶水平显著升高,但不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加。悬浮红细胞中残留的少量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可能是精氨酸酶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贮存时间 精氨酸酶 游离血红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围手术期输血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碧玉 王颖 +3 位作者 林秋燕 黄豪博 付丹晖 魏世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3952-3954,共3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HR)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骨科行AHR的58例围手术期输血患者为观察组,191例未进行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术后感染率,比较两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HR)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骨科行AHR的58例围手术期输血患者为观察组,191例未进行输血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术后感染率,比较两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和MLR值。结果:术后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中的大量输血组的感染率高于常规输血组(P<0.05)。术后观察组MLR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及术后WBC和LY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可增加AHR患者术后的感染率,MO和MLR值升高可作为其术后早期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输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感染
下载PDF
福建省某医院外科系统血液保护管理实施效果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成 魏琴 +2 位作者 魏世金 杨凤娥 付丹晖 《现代医院管理》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福建省某医院外科系统实施血液保护前后临床用血情况差异,总结血液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医疗机构开展血液保护提供借鉴,共同做好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方法通过对2008—2017年手术量和用血量情况进行整理汇总,运用SPSS22... 目的通过比较福建省某医院外科系统实施血液保护前后临床用血情况差异,总结血液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医疗机构开展血液保护提供借鉴,共同做好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方法通过对2008—2017年手术量和用血量情况进行整理汇总,运用SPSS22.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7年,该院外科系统手术量逐年上升,自2012年实施血液保护后,在手术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实现了用血量的下降,外科系统血液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论开展血液保护刻不容缓,需要医院的高度重视、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形式多样的血液保护方式和适当的奖惩措施将促进血液保护工作的稳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 血液保护 效果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世金 黄豪博 范丽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845-5846,58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新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176例血液病患者,根据出血状况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因素将患者分为预防组123例与治疗组53例,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不...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感染的相关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新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176例血液病患者,根据出血状况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因素将患者分为预防组123例与治疗组53例,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不同临床因素之间输注疗效的差异,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出血状况均得以明显改善,预防组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66.67%,显著高于治疗组的4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血小板输注病因、输注次数、患者体质量、出血及感染等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输注次数及出血为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出血与凝血功能,效果、病因与次数、体质量与出血、感染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疗效 感染
原文传递
检出96例血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丰 黄豪博 +6 位作者 魏世金 范丽萍 徐映兰 黄清华 林海艳 林秋燕 黄惠炆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6期741-742,共2页
目的: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备血、输血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应用盐水法、微柱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对我院2006年以来备、输血患者的血液学标本进行抗体筛查。结果:共鉴定确认血型不规则抗体96例... 目的: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备血、输血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应用盐水法、微柱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对我院2006年以来备、输血患者的血液学标本进行抗体筛查。结果:共鉴定确认血型不规则抗体96例分别是:抗D16例,抗E33例,抗cE4例,抗EMur3例,抗C1例,抗e2例,抗G1例,抗M22例,抗P12例,抗MP11例,抗Lea-a5例,抗Lea-b2例,抗Jka2例,抗体性质待定2例。结论:检出不规则抗体的频率与国内数据相比在高频率抗体上无差异,但低频率抗体不一致。产生抗体的患者以女性居多。微柱抗人球蛋白法在几种方法学中敏感性高,有利于低频率抗体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不规则抗体 筛查 微柱抗人球蛋白法 输血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