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探讨
1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以功能失调为主;血分统营分,以实质损害为主,兼有更加严重的功能失调。外感热病重症转化病机包括热盛动血、热闭心包、热盛动风、化源欲绝、少阴寒化及正气外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共性病机 传变机制 卫气郁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全TOPCon电池正面多晶硅层硼掺杂工艺
2
作者 张博 宋志成 +1 位作者 倪玉凤 魏凯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5,共7页
为提升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本文通过高温扩散在n型TOPCon电池正面制作p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结构,提升发射极钝化性能,减少正面金属复合。本文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推进温度、推进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实验样品钝... 为提升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本文通过高温扩散在n型TOPCon电池正面制作p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结构,提升发射极钝化性能,减少正面金属复合。本文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推进温度、推进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实验样品钝化性能及掺杂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沉积时间为1500 s,推进温度为920℃,推进时间为20 min时,掺硼多晶硅层可获得较优的钝化性能及掺杂浓度,其中样品多晶硅层硼掺杂浓度达到1.40×10^(20)cm^(-3),隐开路电压(iV_(oc))大于720.0 mV。依据该参数制备的TOPCon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3.89%,对应的短路电流密度为39.36 mA/cm^(2),开路电压(V_(oc))达到726.4 mV,填充因子(FF)为8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Con电池 钝化接触 硼扩散 钝化 电流密度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TOPCon太阳能电池选择性发射极工艺研究
3
作者 杨露 宋志成 +5 位作者 倪玉凤 张婷 魏凯峰 阮妙 石惠君 郑磊杰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为提升隧穿氧化钝化接触(TOPCon)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硼扩散和激光掺杂的方式形成选择性发射极结构,研究了硼扩散方阻、激光功率输出比、氧化时间等对电池发射极钝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扩散方阻为140Ω/□,氧化温度... 为提升隧穿氧化钝化接触(TOPCon)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硼扩散和激光掺杂的方式形成选择性发射极结构,研究了硼扩散方阻、激光功率输出比、氧化时间等对电池发射极钝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扩散方阻为140Ω/□,氧化温度为1 020℃,氧化时间为30 min时,发射极轻掺杂区域(p+)的方块电阻为320Ω/□,隐开路电压值达到729 mV,暗饱和电流密度为12 fA/cm^(2)。发射极重掺杂区域(p++)的方块电阻为113Ω/□,隐开路电压值为710 mV,暗饱和电流密度为26 fA/cm^(2)。基于该工艺方案制备的TOPCon电池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75%,电池开路电压高达720 mV,短路电流提升30 mA,相比现有TOPCon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了0.2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Con太阳能电池 选择性发射极 硼扩散 激光 氧化 光电转化效率
下载PDF
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药食同源品种山茱萸-炙甘草药对的心肌保护作用
4
作者 冀迅 梁慧 +5 位作者 时洋凯 张瑜 任梦娇 余黎 魏凯峰 刘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4-960,共7页
各种心肌损伤因素造成的相关疾病往往预后不佳,且用药疗程较长,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酸甘化阴治法对慢性心肌病有显著疗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筛选,发现药食同源品种山茱萸-炙甘草药对可改善心肌损伤。故从酸甘化阴理论... 各种心肌损伤因素造成的相关疾病往往预后不佳,且用药疗程较长,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酸甘化阴治法对慢性心肌病有显著疗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筛选,发现药食同源品种山茱萸-炙甘草药对可改善心肌损伤。故从酸甘化阴理论角度,对山茱萸-炙甘草保护心肌、缓解心肌损伤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山茱萸-炙甘草在临床中的使用以及为药食同源品种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山茱萸 炙甘草 心肌损伤
下载PDF
中医《温病学》PBL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被引量:13
5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1 位作者 龚婕宁 刘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272-273,共2页
对《温病学》PBL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温病学》PBL教学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等,为其他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同时,随机抽取了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 对《温病学》PBL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温病学》PBL教学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的建设等,为其他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思路。同时,随机抽取了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通过PBL模式教学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自觉学习的习惯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明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温病学 PBL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凯峰 耿义红 +3 位作者 常加松 潘云 张庆宏 张梅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1-342,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降散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给药6 d后,舌下静脉注射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取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采集图像,分析微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降散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给药6 d后,舌下静脉注射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取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采集图像,分析微血管内皮细胞核的平均灰度。结果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核中NF-κB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升降散可通过抑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对肺组织造成的急性损伤,对急性肺损伤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急性肺损伤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核因子kB表达
下载PDF
小建中汤方证辨析
7
作者 宋雨菲 魏凯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7期69-72,共4页
文章从小建中汤的方源入手,回顾了历代医家对小建中汤的论述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总结出诸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多着眼于中焦脾胃虚寒证,以其调补阴阳之力,达“建中”之功,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道溃疡性、炎症性疾病属中焦虚寒或肝脾不和者,... 文章从小建中汤的方源入手,回顾了历代医家对小建中汤的论述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总结出诸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多着眼于中焦脾胃虚寒证,以其调补阴阳之力,达“建中”之功,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道溃疡性、炎症性疾病属中焦虚寒或肝脾不和者,并从桂枝-白芍药对配伍的功用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阐释二者配伍之后解热、镇痛、抗炎、调气活血作用更为明显,并着重对小建中汤配伍白芍的意义进行阐述,且分析虚劳腹痛的主要病机是因虚致瘀,不通则痛,提出此方的功用除温中补虚、柔肝缓急之外,尚有通阳化瘀、调整气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桂枝 白芍 活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温病血分证病机及治法探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5,共3页
探讨了温病血分证的病机、分期及治法,提出温病血分证宜分三期辨治,初期血热耗血,瘀热交结,治宜凉血散血;中期为血热妄行,兼有瘀滞,治宜凉血解毒、散血止血;后期为热瘀气脱或气随血脱,治疗重在扶正固脱。
关键词 温病学 三期辨治 血分证
下载PDF
养阴方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魏凯峰 龚婕宁 卞慧敏 《国医论坛》 2001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养阴方 血小板聚集率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杨进运用达原饮加减治疗内科杂病验案3则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凯峰 杨进(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60-61,共2页
达原饮出自明·吴又可《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等药组成。吴氏用其治疗温疫初起、湿热秽浊郁闭膜原证候。杨进教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杨老临床常运... 达原饮出自明·吴又可《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等药组成。吴氏用其治疗温疫初起、湿热秽浊郁闭膜原证候。杨进教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杨老临床常运用达原饮加减治疗内科杂病病机属湿浊阻滞者,每收捷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干燥综合征 慢性糜烂性胃炎 贲门鳞状上皮增生 湿浊阻滞 达原饮 验案 杨进
下载PDF
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凯峰 常加松 +2 位作者 张梅勇 张庆宏 潘云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细气管粘膜上皮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降散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给药6天后,舌下静脉注射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取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探讨升降散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细气管粘膜上皮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升降散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给药6天后,舌下静脉注射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取肺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采集图像,分析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胞质的平均灰度。结果: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抑制肺细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胞质ICAM-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升降散可通过抑制肺细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胞质ICAM-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对肺组织造成的急性损伤,对急性肺损伤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急性肺损伤 肺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ICAM-1
下载PDF
《湿热病篇》口渴辨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凯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对《湿热病篇》中论及口渴的病机进行了归纳分析。口渴常见病机为邪热伤津所致,在湿热性疾病中可由湿热阻滞,津不上承,或邪热伤津,或暑伤津气,或病末正虚、虚阳外越、中阳虚不能布津等所致。治疗各随病机不同而灵活用药。
关键词 口渴 湿热病篇 薛生白 病因
下载PDF
温病学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凯峰 陈润东 《江西中医药》 2007年第6期27-28,共2页
对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密切,温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为三焦所属脏腑的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在具体的辨证过程中,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纲,以脏腑为目,... 对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密切,温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为三焦所属脏腑的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在具体的辨证过程中,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纲,以脏腑为目,从而明确特定病程阶段的证候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脏腑辨证
下载PDF
《温病学》若干问题探讨
14
作者 魏凯峰 陈润东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1,共2页
对《温病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三焦辨证的证候范围宜加以扩大,在下焦证中既有虚证,也有实证;热盛动风证宜归入下焦证,所处病程阶段不单是温病的末期阶段,也见于极期阶段,另外下焦证候还有下焦蓄血证、热入血室证等。温病学... 对《温病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三焦辨证的证候范围宜加以扩大,在下焦证中既有虚证,也有实证;热盛动风证宜归入下焦证,所处病程阶段不单是温病的末期阶段,也见于极期阶段,另外下焦证候还有下焦蓄血证、热入血室证等。温病学中所述斑疹每多侧重于斑,斑多出现于营血分证,而疹则多见于卫气分证。温病疫疠病邪和温毒病邪多具有“六淫”温邪特征,是六淫温邪中具有特殊性质的病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辨证 斑疹 疫疠病邪 温毒病邪
下载PDF
中医《温病学》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15
作者 魏凯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90-91,共2页
文章探讨了中医《温病学》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及内容,初步分析了课程建设的要素,为进一步建立中医学研究性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温病学 研究性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养阴活血方对体内体外血栓及血栓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魏凯峰 龚婕宁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4期511-511,513,共2页
关键词 养阴活血方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相关因子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血脂和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卞慧敏 龚婕宁 +2 位作者 魏凯峰 刘学风 俞晶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利用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脂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衰老加血瘀动物模型,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清脂质、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 目的利用衰老加血瘀模型大鼠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脂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衰老加血瘀动物模型,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血清脂质、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的影响。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能抑制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降低血脂、Fg含量,减少内皮细胞分泌PAI,增加t-PA的水平。结论六味地黄汤通过改善模型大鼠内皮细胞分泌功能,调节血脂和纤溶系统,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血栓形成 血脂 衰老加血瘀模型 纤维蛋白原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抗血栓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龚婕宁 卞慧敏 +2 位作者 魏凯峰 刘学风 俞晶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衰老血瘀模型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衰老血瘀大鼠模型,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测定血小板聚集、6-K-PGF1α/TXB2、ET、Fg、t-PA/PAI、自由基等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衰老血瘀模型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衰老血瘀大鼠模型,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测定血小板聚集、6-K-PGF1α/TXB2、ET、Fg、t-PA/PAI、自由基等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理。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能抑制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升高,降低Fg,减少内皮细胞分泌TXB2、PAI、ET,增加6-K-PGF1α和t-PA的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和脂褐质的含量,抑制血栓形成。结论:六味地黄汤通过改善模型大鼠内皮细胞分泌功能,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改善自由基代谢,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抗血栓 血小板聚集 6-K-PGF1α/TXB2 t-PA/PAI 自由基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药物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卞慧敏 张旭 +3 位作者 龚婕宁 朱平 魏凯峰 刘学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致VEC凋亡模型 ,并通过MTT、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的检测 ,观察了药物血清对VEC的保护作用 ,并通过MDA、SOD等指标探讨...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药物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致VEC凋亡模型 ,并通过MTT、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的检测 ,观察了药物血清对VEC的保护作用 ,并通过MDA、SOD等指标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 :六味地黄汤药物血清可减轻LPS对VEC的损伤 ,抑制VEC凋亡发生 ,促进VEC增殖 ;并可通过增加VEC分泌SOD ,清除MDA ,而达到其减轻LPS对内皮细胞损伤的目的。结论 :六味地黄汤具有保护VEC损伤模型的作用 ,这种作用将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药物血清 血管内皮细胞 VEC凋亡模型 大肠杆菌内毒素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对衰老加阴虚血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卞慧敏 龚婕宁 +2 位作者 魏凯峰 刘学风 俞晶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共3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应用不同的动物模型,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血凝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PGF1α)、内皮素(ET)...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体外血栓形成方法,应用不同的动物模型,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血凝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6-K-PGF1α)、内皮素(ET)等探讨了其作用的可能机理。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能抑制体内、体外血栓的形成,并能延长凝血时间、TT、APTT,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浆6-K-PGF1α含量,抑制TXB2、ET产生。全方作用强于三补或三泻方。结论六味地黄汤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三补与三泻配伍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血栓形成 血凝 血小板聚集 6-K-PGF1α/TXB2/ET 六味地黄汤 阴虚血瘀模型大鼠 血浆6-K-PGF1α 保护作用 内皮素(ET)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形成 衰老 延长凝血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