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魏广和 李清贤 +3 位作者 张金国 丁乃喜 甘立军 张惠玲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 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6 2例 ,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 ( 32例 )和对照组 ( 30例 )。均以卡托普利 ( 2 5mg ,Tid)和双克 ( 12 5~ 2 5mg ,Qd)控制血压。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 2 0mg...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 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6 2例 ,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 ( 32例 )和对照组 ( 30例 )。均以卡托普利 ( 2 5mg ,Tid)和双克 ( 12 5~ 2 5mg ,Qd)控制血压。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 2 0mg ,Qd。观察治疗 12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后测定左室重量指数 (LVMI)和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在血压降低的同时LVMI及血清PCⅢ浓度也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5或P <0 0 1)。辛伐他汀组对血清PCⅢ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 (P <0 0 5 ) ,而对LVMI的降低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具有逆转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PCⅢ 高血压左室重构 治疗 血清 对照组 逆转 结论 压心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广和 高东升 +4 位作者 张金国 李桂玲 刘立新 沈彩云 刘雪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52-753,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血管活性肽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广和 刘立新 +4 位作者 马玉莲 张韶辉 王铁成 王建军 李清贤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qd)。冠脉支...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30mg,qd)。冠脉支架置入术后6~8个月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并于治疗前及随访6~8个月复查时分别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冠脉支架置入术后6~8个月,治疗组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0例(0%),对照组5例(12.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8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变化(P>0.05),HOMA-IR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指标、空腹血糖在治疗前及术后6~8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HOMA-IR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8个月治疗组却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防止非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的再狭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吡格列酮防止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非糖尿病患者 冠心病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miRNA的表达谱分析和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广和 蔺跃栋 +5 位作者 苏强 刘立新 张韶辉 杨国良 郭莹 张淑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0-806,共7页
目的筛选出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中特异性表达的miRNA,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意义。方法通过miRNA基因芯片筛选ISR患者血浆miRNA的表达谱差异,以筛选出与ISR相关的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对miRNA的相对... 目的筛选出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中特异性表达的miRNA,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意义。方法通过miRNA基因芯片筛选ISR患者血浆miRNA的表达谱差异,以筛选出与ISR相关的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对mi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miRNA的下游靶基因网络进行数据挖掘,构建ISR相关miRNA-Gene-Network网络,探讨其在ISR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经过高通量miRNA芯片检测,筛选获得了一批在ISR患者中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43个基因表达下调,10个基因表达上调。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Real-time PCR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了验证,获得了一批与ISR相关的miRNA及靶基因,并构建了miRNA与靶基因的调控网络miRNA-Gene-Network。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发现,与non-ISR组比较,ISR组miR-126明显下降(0.507±0.131比1.427±0.337,P<0.05)。结论 miRNA在ISR患者中存在差异性表达,这些miRNA及靶基因可能与ISR的发生有关,miR-126水平下降倾向于发生I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内再狭窄 MIRNA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冠心病无创性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魏广和 李清贤 +3 位作者 李桂玲 郑风兰 赵中庆 王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 评价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 1 2 7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 ,对常规心电图 (ECG)、运动试验 (TET)、动态心电图 (Holter)、超声心动图 (UCG)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等无创伤性检查进行冠心病... 目的 评价无创性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 1 2 7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 ,对常规心电图 (ECG)、运动试验 (TET)、动态心电图 (Holter)、超声心动图 (UCG)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PECT)等无创伤性检查进行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分析比较。结果 对冠心病的诊断ECG的敏感度为 6 4 4 4 % ,特异度为 4 8 6 5 % ;TET的敏感度为71 6 4 % ,特异度为 75 85 % ;Holter的敏感度为 6 2 5 0 % ,特异度为 36 1 1 % ;静息UCG的敏感度为 30 1 9% ,特异度为6 0 0 0 % ;负荷UCG的敏感度为 79 0 7% ,特异度为 81 2 5 ;SPECT敏感度为 89 2 3% ,特异度为 6 2 5 0 %。结论 不同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度 冠心病 诊断价值 无创性检查 敏感度 ECG SPECT 结论 实际 情况
下载PDF
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8
6
作者 魏广和 程刚 张金国 《医学教育探索》 2005年第4期262-263,270,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及搞好临床实习教学的必要措施。方法:对本校临床医学系本科实习结束和正在实习的200名学生的实习心态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7.6%的学生对临床教学是满意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目的:探讨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及搞好临床实习教学的必要措施。方法:对本校临床医学系本科实习结束和正在实习的200名学生的实习心态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7.6%的学生对临床教学是满意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习目的不够明确,学生实习缺乏主动性,部分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够强,影响实习的因素较多等。结论:明确实习目的,采用正确的实习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及改革实习教学内容,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医学生 临床实习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广和 李清贤 +4 位作者 张金国 李桂玲 丁乃喜 甘立军 张惠玲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 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 6 2例 ,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 (32例 )和对照组 (30例 )。均以卡托普利 2 5mg ,3次 /d和双克 12 5~ 2 5mg ,1次 /d控制血压。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2 0mg...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 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 6 2例 ,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 (32例 )和对照组 (30例 )。均以卡托普利 2 5mg ,3次 /d和双克 12 5~ 2 5mg ,1次 /d控制血压。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2 0mg ,1次 /d。观察治疗 12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后测定左室重量指数 (LVMI)和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在血压降低的同时LVMI及血清PCⅢ浓度也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5或P <0 0 1)。但辛伐他汀组对血清PCⅢ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 (P <0 0 5 ) ,而对LVMI的降低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PCⅢ 高血压 心肌纤维化 血清 对照组 患者 压心 结论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QT及JT离散度对心性猝死预测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广和 吾柏铭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4期162-164,共3页
测定32例心性猝死和30例非猝死性心性死亡病人入院后的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并以30例存活病人作对照。结果显示:(1)心性猝死组QTd、JTd较存活组和非猝死性心性死亡组显著增大(前者... 测定32例心性猝死和30例非猝死性心性死亡病人入院后的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并以30例存活病人作对照。结果显示:(1)心性猝死组QTd、JTd较存活组和非猝死性心性死亡组显著增大(前者P均<0.01,后者P均<0.05),而非猝死性心性死亡组与存活组QTd、JT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心性猝死病人中,死亡直接原因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组(23例)的QTd、JTd显著高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组(9例)(P均<0.05)。提示QTd、JTd增大对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由其引起的心性猝死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JT离散度 心性猝死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广和 乔增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3-184,共2页
藻酸双酯钠(多糖硫酸酯,Polysaccharide sulfate,PSS),是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药理及临床证明其具有降血粘度、降血脂、降血糖、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等多种作用,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随着PSS 广泛应用。
关键词 藻酸双酯钠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广和 李清贤 +5 位作者 张金国 乔增勇 赵家琦 甘立军 张惠玲 王悦强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510例,按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356例)和股动脉组(154例),对比观察其手术操作时间,X光照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病人510例,按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356例)和股动脉组(154例),对比观察其手术操作时间,X光照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23±10.37)min和(19.88±11.13)min(P>0.05),X光照时间分别为:(6.16±3.67)min和(5.78±3.66)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8.60%和99.35%(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3.09%和9.74%(P<0.01),住院时间为:(5±3.20)d和(7±5.69)d(P<0.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诊疗方法,可替代股动脉途径。且其具有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上应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主要途径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广和 高东升 +5 位作者 张金国 华忠萍 刘立新 刘雪玲 沈彩云 吾柏铭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 评价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脂、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高血压病患者 ,30例接受缬沙坦治疗 ,剂量 80~ 1 6 0mg/d ,30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 ,剂量 1 0mg/次 ,每天 1~ 2次 ,对照观察 6周。治疗前后所... 目的 评价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脂、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高血压病患者 ,30例接受缬沙坦治疗 ,剂量 80~ 1 6 0mg/d ,30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 ,剂量 1 0mg/次 ,每天 1~ 2次 ,对照观察 6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测血压和测定血脂、血糖及肾功能。结果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 86 7%、83 3%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两药对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尿素氮和肌酐无影响 ,均降低了尿白蛋白和 β2 微球蛋白 ;缬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相比较 ,不良反应少 ,咳嗽发生率低。结论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有效 ,耐受性好 ,与苯那普利相比 ,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苯那普利 高血压 药物疗法 治疗
下载PDF
83例心源性死亡患者QTd、JTd测定结果分析
12
作者 魏广和 江建良 吾柏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29-29,共1页
临床观察发现,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增大与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有关。我们对83例心源性死亡患者的QTd、JTd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QTd、JTd与猝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观察组为83例于住院期间死亡的... 临床观察发现,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增大与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有关。我们对83例心源性死亡患者的QTd、JTd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QTd、JTd与猝死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观察组为83例于住院期间死亡的心源性疾病患者。其中猝死(猝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源性猝死 QTD JTD
下载PDF
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广和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8年第6期335-337,共3页
尖端扭转型室速包括不同的类型,其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不同。本文重点介绍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尖端扭转型 室速 心律失常 病因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14
作者 魏广和 高东升 董殿阶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逆转左室肥厚 (LV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 ,测定非洛地平治疗 (5~ 10mg ,1次 /d) 2 4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 (LVMI)、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及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逆转左室肥厚 (LV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 ,测定非洛地平治疗 (5~ 10mg ,1次 /d) 2 4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 (LVMI)、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及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结果 非洛地平治疗后 ,LVMI减小 (P <0 0 1) ,ET降低 (P <0 0 5 ) ,NO、ISI升高 (P <0 0 1) ,而PRA、AngⅡ、ALD、及NE无显著变化。结论 非洛地平可以逆转高血压LVH ,其机制可能与非洛地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无激活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高血压 左室肥厚 血管活性物质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QT离散度变化对室速室颤预测价值的探讨
15
作者 魏广和 吾柏铭 高岚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 Q T 离散度、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的变化及其对室速室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71 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分成室速室颤组(13 例) 和非室速室颤组(58例) ,测定每例患者心绞痛...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 Q T 离散度、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的变化及其对室速室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71 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分成室速室颤组(13 例) 和非室速室颤组(58例) ,测定每例患者心绞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 Q T 离散度。结果 心绞痛发作时 Q T 离散度、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均显著大于心绞痛发作前和发作后( P< 001) ,后两者比较 Q T 离散度、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心绞痛发作时 Q T 离散度、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室速室颤组均显著大于非室速室颤组( P< 0001) 。心绞痛发作前以 Q T 离散度≥80ms 为标准,则预测室速室颤发生的敏感性为539 % ,特异性为828 % ,准确性为775 % ,心绞痛发作时以 Q T 离散度≥100 ms 为标准,则预测室速室颤发生的敏感性为923 % ,特异性为845 % ,准确性为859 % 。结论 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缺血时 Q T 离散度、校正后的 Q T离散度显著增大,易发生室速室颤。急性心肌缺血时的 Q T 离散度、校正后的 Q T 离散度变化可能是预测室速室颤发生更为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室性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胺碘酮对家兔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魏广和 吾柏铭 江建良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给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膜多个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家兔正常心脏(正常组)和急性缺血心脏(缺血组)静注胺碘酮前后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影响,给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膜多个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家兔正常心脏(正常组)和急性缺血心脏(缺血组)静注胺碘酮前后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和单相动作电位离散度(MAPDd)的变化。结果正常组用药后左室前壁、左室心尖部和左室侧壁MAPD90均显著延长(P均<0001),MAPDd无显著变化(P>005)。缺血组用药后缺血区(左室前壁及左室心尖部)和非缺血区(左室侧壁)MAPD90均显著延长(P均<0001),但MAPDd明显减小(P<001)。结论胺碘酮可延长正常和缺血心脏心室复极,对正常心脏复极离散度无影响,但对缺血心脏可使其复极离散度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肌缺血 心室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胺碘酮对家兔在体心脏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魏广和 江建良 +2 位作者 陈建昌 洪小苏 吾柏铭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0期1011-1012,共2页
为探讨胶碘酮抗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股不同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健康家兔静注胶碘酮前后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胺碘酮对正常心肌可延长心室复极,但对其复极离散度则无显著影响。结... 为探讨胶碘酮抗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采用同步记录心室外股不同部位单相动作电位的方法,观察健康家兔静注胶碘酮前后心室复极及复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胺碘酮对正常心肌可延长心室复极,但对其复极离散度则无显著影响。结论:胺碘酮能同步均一地延长心室复极,可以提高心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单相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对心室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魏广和 江建良 +2 位作者 陈建昌 洪小苏 吾柏铭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0期1013-1014,共2页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观察家兔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心室复极离散度(MAPDd)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心肌缺血后MAPDd即到增大,10-40min增大更显著(P<0.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缺血前MAPDd无显著...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观察家兔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心室复极离散度(MAPDd)的变化。结果显示:急性心肌缺血后MAPDd即到增大,10-40min增大更显著(P<0.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缺血前MAPDd无显著差别(P>0.05),缺血后各时相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使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是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单相动作电位 心室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5
19
作者 张金国 高东升 +7 位作者 魏广和 沈彩云 王少春 刘雅洁 陈廷 王学忠 韩玉平 诸葛铭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0 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 (治疗组 ,5 4例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5 4例 ) ,于治疗 1周及 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0 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 (治疗组 ,5 4例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5 4例 ) ,于治疗 1周及 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LVESVI)、左室前部内膜弧长 (ASL)和左室后部内膜弧长 (PSL) ,治疗 4周后同时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 ,判断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 ;另外 ,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丙二醛 (MDA)、血管内皮细胞数 (CEC)及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结果 :治疗 4周后 ,治疗组LVEDVI、LVESVI和ASL无明显变化 ,而对照组则明显提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峰射血率 (PER)及左室峰充盈率 (PF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左室峰充盈率时间 (TPFR)较对照组缩短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同时 ,MDA、CEC显著降低 ,而SOD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为预防及逆转AMI左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左室重塑 心功能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金国 杨娜 +4 位作者 何华 魏广和 高东升 王学忠 宋光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血浆凋亡相关因子可溶性Fas(soluble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FasL ,sFas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 -α)的影响。方法将84例NYHA心功能...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血浆凋亡相关因子可溶性Fas(soluble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FasL ,sFas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 -α)的影响。方法将84例NYHA心功能分级属Ⅱ~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2例) ,两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sFas、sFasL、TNF- α水平,同时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测定左室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 <0 . 0 5或P <0 . 0 1) ,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 5) ;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 systolicvolume ,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 diastolicvolume,LVEDV)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 ,LVEF)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治疗组血浆sFas、sFasL、TNF -α水平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或P <0. 0 1) ,对照组除TNF -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外,余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降低CHF患者血浆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可作为治疗CHF有效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相关因子 慢性心力衰竭 黄芪注射液 患者血浆 可溶性FAS配体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血浆sFas 心功能分级 failure 肿瘤坏死因子α SFASL factor NYHA 舒张末期容积 左室射血分数 0.05 治疗组 heart alpha CHF患者 TN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