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魏德芝 霍清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2期2501-2503,共3页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呈间断性、反复性,发作时与颈部活动姿势有明显关系,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背部不适、耳鸣、视觉障碍等症状。其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生活节...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呈间断性、反复性,发作时与颈部活动姿势有明显关系,可伴有恶心、呕吐、颈项背部不适、耳鸣、视觉障碍等症状。其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有年轻化趋势。本病轻者能给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严重者可发生相应区域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颈复汤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梁芳 魏德芝 +2 位作者 王宇新 黄侃 霍清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颈复汤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颈复汤低剂量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低结合组)、颈复汤中剂量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中结合组)... 目的观察颈复汤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颈复汤低剂量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低结合组)、颈复汤中剂量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中结合组)、颈复汤高剂量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高结合组)、颈复汤中剂量组(中药组)、倍他司汀组,每组34例,疗程1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ET-1、CGRP水平变化,并进行积分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血浆ET-1水平显著下降,血浆CGRP水平和CGRP/ET-1比值显著提高。血浆ET-1水平各结合组与中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浆ET-1水平高结合组、中结合组与倍他司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血浆CGRP水平高结合组、中结合组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结合组与倍他司汀组、中结合组、低结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积分评估各组显著升高,低、中、高结合组与中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高结合组、中结合组与倍他司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ET-1、CGRP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物质基础,两者失衡对颈性眩晕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颈复汤可能通过对ET-1与CGRP水平的调整而起治疗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复汤 ET-1 CGRP
下载PDF
稳消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梁芳 马玉梅 +4 位作者 魏德芝 霍清萍 刘龙民 洪庆祥 严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稳消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14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患者,分别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门诊及病房,采用随机数字表将... 目的观察稳消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14年1月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患者,分别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门诊及病房,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消方。疗程为24周,研究主要终点为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数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rouse斑块总积分的变化,次要研究终点为观察血脂、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值。结果最终全分析集(FAS)78例,符合方案集(PPS)69例。本研究中疗效判定基于PPS数据集,连续干预24周后,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IMT、Crouse斑块总积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统计结果与PPS结果一致;治疗后干预组IMT、Crouse总积分、TC、TG、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统计结果与PPS结果一致。结论稳消方可能通过改善脂质代谢、降低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推测其有益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稳消方 内膜-中层厚度 Crouse斑块总积分 脂质代谢 纤维蛋白原 血黏度
下载PDF
稳消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MCP-1、VCAM-1表达、脂质代谢、踝臂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梁芳 马玉梅 +4 位作者 魏德芝 霍清萍 刘龙民 洪庆祥 严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2400-2402,2427,共4页
目的观察稳消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炎症因子、脂质代谢、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7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稳消方。2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人血清单核细... 目的观察稳消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炎症因子、脂质代谢、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7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干预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稳消方。2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人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血脂水平及踝臂指数变化。结果最终完成研究69例,对照组36例,干预组33例。2组治疗后MCP-1、VCAM-1、血脂水平及踝臂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干预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消方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踝臂指数,从而达到延缓动脉硬化、减少斑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稳消方 炎症因子 脂质代谢 踝臂指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霍清萍 梁芳 +2 位作者 魏德芝 王宇新 黄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颈复汤低、中、高剂量分别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中药颈复汤中剂量组,西药倍他司汀对照组,共计5组,每组34例,疗程1周。临床...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颈复汤低、中、高剂量分别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中药颈复汤中剂量组,西药倍他司汀对照组,共计5组,每组34例,疗程1周。临床观察指标: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眩晕缓解天数量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三组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眩晕缓解天数量表、症状积分比较均较中药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与症状积分较西药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中、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更有优势,是有效、安全、科学、规范、便捷、经济的内科综合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复汤 中西医结合方案
下载PDF
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6
作者 彭文波 梁芳 +3 位作者 黄侃 魏德芝 王宇新 霍清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9期1071-1072,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经TCD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用颈复汤。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在临床疗效上,... 目的观察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经TCD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均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用颈复汤。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在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起效时间上,二者分别在<12h,<24h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好,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颈复汤 起效时间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魏德芝 唐军 王中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2期3982-3986,共5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1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44例)、针药结合组(46例)、中药组(45例)、头针组(46例),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1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44例)、针药结合组(46例)、中药组(45例)、头针组(46例),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北京版)(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4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药结合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中药组与头针组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针药结合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中药组MoCA评分高于头针组与常规治疗组,头针组MoCA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药结合组MBI评分明显优于其他3组,头针组与中药组MBI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较好,能够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中西医结合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中风复元方”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吞咽障碍3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中华 秦海莉 +7 位作者 魏德芝 韩华翌 王育卿 张梅 储瑾 唐军 姚虹霞 王燕平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中风复元方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中风复元方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中风复元方口服,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改变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2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低频电刺激基础上加用中风复元方能够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吞咽障碍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低频电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