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羟基-β-甲基丁酸辅助治疗梅花鹿颈椎骨折病例分析
1
作者 马天文 李亚楠 +3 位作者 李新 张佩 高利 魏成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39,共4页
在野外及自然保护区中梅花鹿出现骨折的病例较多,骨折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该类疾病严重影响了梅花鹿的生活质量、野外救治及人工养殖场的经济效益。2022年8月7日,黑龙江省某自然保护区的1只3月龄梅花鹿出现四肢瘫痪症状,通过X光检... 在野外及自然保护区中梅花鹿出现骨折的病例较多,骨折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该类疾病严重影响了梅花鹿的生活质量、野外救治及人工养殖场的经济效益。2022年8月7日,黑龙江省某自然保护区的1只3月龄梅花鹿出现四肢瘫痪症状,通过X光检测确诊为颈椎骨折。根据其个体情况和骨折状况,采取食谱调整、限制运动、学步车辅助治疗、药物注射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其中在食谱调整中重点补充β-羟基-β-甲基丁酸(β-hydroxy-β-methylbutyric acid,HMB)以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治疗3周后幼鹿四肢反射渐进性恢复,疼痛感增强,肌肉紧张度较好松弛度较低。2个月后,幼鹿偶尔可以自主尝试站立,学步车内尝试正常走路的步伐增多,前后肢肌肉弹性增加。3个月后,幼鹿颈部活动自由,可以独立站立行走跑动,双侧肌肉对称,肌肉的神经反射正常。4个月后,幼鹿起卧自主,运动状态正常,放回室外保护区内自然饲养。论文记录了通过补充HMB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梅花鹿颈椎骨折从瘫痪到康复的救治过程,以期为野生动物颈椎骨折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为HMB在野生动物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颈椎骨折 β-羟基-β-甲基丁酸 诊治
下载PDF
葛根素干预软骨氧化应激和Nrf2/HO-1通路改善PTOA大鼠软骨退变的机制
2
作者 陈鸿 阮红日 +5 位作者 马天文 李亚楠 苗雪 杨雯越 高利 魏成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51-3963,共13页
旨在研究葛根素干预软骨氧化应激和Nrf2/HO-1通路改善创伤后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大鼠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探究葛根素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8)、模型组(n=8... 旨在研究葛根素干预软骨氧化应激和Nrf2/HO-1通路改善创伤后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大鼠软骨退变的作用机制,探究葛根素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8)、模型组(n=8)、塞来昔布组(n=8)和葛根素组(n=16)。葛根素组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8)和高剂量组(n=8)。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前十字韧带横断(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ection,ACLT)建立大鼠PTOA模型。低剂量组(50 mg·kg^(-1))、高剂量组(100 mg·kg^(-1))和塞来昔布组(2.86 mg·kg^(-1))进行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5周。每周进行关节肿胀程度、冷敏感反应和膝关节伸膝发声检测,评估大鼠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给药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膝关节和血清样本。对胫骨和股骨组织进行HE染色和改良的Mankin评分,以评估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大鼠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的水平以及血清中Ⅱ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Ⅱ)和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的含量,以评估葛根素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改善作用。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抗氧化酶(SOD、GSH-Px和CAT)活力以及大鼠软骨中丙二醛(MDA)含量和Nrf2/HO-1通路水平,以评估葛根素对大鼠机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评估葛根素对机体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使用高剂量葛根素干预可以显著减轻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和疼痛反应,改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降低Mankin评分(P<0.01),激活软骨中Nrf2/HO-1通路,抑制MDA、MMP3、MMP13和ADAMTS4表达(P<0.05),上调血清中抗氧化酶活力(P<0.01),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以及软骨代谢标志物CTX-Ⅱ和COMP水平(P<0.05)。综上,葛根素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损伤改善PTOA大鼠软骨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创伤后骨关节炎 软骨退变 氧化应激 Nrf2/HO-1通路
下载PDF
猫坏死性角膜炎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病例分析
3
作者 邵冰 郭辰 +3 位作者 李艳飞 王姝 张佩 魏成威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144,共4页
对病例采用猪小肠黏膜下层人工角膜材料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猫坏死性角膜炎。2岁雄性病猫,检查可见右眼角膜黑色斑块、外周角膜水肿、血管生成及眼周浆液样分泌物。经裂隙灯、眼压计、泪液试纸与荧光素钠检查诊断为猫坏死性角膜炎... 对病例采用猪小肠黏膜下层人工角膜材料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猫坏死性角膜炎。2岁雄性病猫,检查可见右眼角膜黑色斑块、外周角膜水肿、血管生成及眼周浆液样分泌物。经裂隙灯、眼压计、泪液试纸与荧光素钠检查诊断为猫坏死性角膜炎,病灶深度达到角膜后弹力层,即将发生穿孔。对该病猫采取全层角膜切除,用猪小肠黏膜下层做角膜材料进行移植术。分别在术后第2周、第8周、第24个月复诊,该猫角膜清晰,角膜生理功能正常。猪小肠黏膜下层成本低廉,方便手术操作,是修复大面积全层缺损角膜疾病的新型有效方法,对兽医临床中高危角膜疾病手术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坏死性角膜炎 穿透性角膜移植 猪小肠黏膜下层
下载PDF
葛根素对犬膝骨关节炎的软骨保护和抗炎作用
4
作者 阮红日 马天文 +7 位作者 赵菁华 王甜甜 郭颖超 王莹莹 赵冰儿 魏成威 温亚静 高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44,共7页
骨关节炎(OA)引起的功能障碍是老年犬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旨在评估葛根素对前十字韧带切断(ACLT)诱导的犬OA模型中的抗炎和抗软骨降解作用。选取16只雄性德国牧羊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00 mg/kg塞来昔布)、葛根素组(2... 骨关节炎(OA)引起的功能障碍是老年犬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旨在评估葛根素对前十字韧带切断(ACLT)诱导的犬OA模型中的抗炎和抗软骨降解作用。选取16只雄性德国牧羊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00 mg/kg塞来昔布)、葛根素组(20 mg/kg),每组4只。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其他采用ACLT进行诱导OA模型,葛根素组和阳性对照组在造模2周后每天灌胃给药,干预至第8周。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CTX-Ⅱ、COMP和CS 846,并在第8周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综合评价葛根素对犬OA的保护作用。葛根素给药后能够显著抑制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P<0.05),其抗炎作用与口服塞来昔布相似,并且葛根素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骨代谢指标CTX-Ⅱ、COMP和CS 846的水平(P<0.05),在第8周时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组临床评分和X线片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基于以上结果推测葛根素对犬OA模型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对软骨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骨关节炎 炎症因子 生物标志物 前十字韧带横断
下载PDF
农药污染牧草致梅花鹿有机磷中毒的诊治
5
作者 马天文 李亚楠 +3 位作者 李新 张佩 高利 魏成威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9-673,共5页
梅花鹿(Cervus nippon)因误食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牧草而导致中毒的病例在野外和自然保护区内时有发生,急性有机磷中毒以副交感神经兴奋、腹泻、流涎和肌群震颤等症状为特征,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梅花鹿常因救治不及时发生突发性死亡,发病... 梅花鹿(Cervus nippon)因误食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牧草而导致中毒的病例在野外和自然保护区内时有发生,急性有机磷中毒以副交感神经兴奋、腹泻、流涎和肌群震颤等症状为特征,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梅花鹿常因救治不及时发生突发性死亡,发病时多呈现群体性发病,严重影响梅花鹿的健康和保护。黑龙江省某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突发性梅花鹿急性中毒,通过病史调查、临床检查、病例解剖、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农药污染牧草致梅花鹿有机磷中毒。采取清除基地内毒源、防止鹿群对毒源的摄入、限制饲养、对症解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措施,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方案,成功地控制了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内梅花鹿群发性中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该类中毒病例的治疗和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有机磷中毒 农药 诊治
下载PDF
犬肠道淋巴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马天文 王英雪 +4 位作者 王明河 迟新宇 王姝 高利 魏成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02-3107,共6页
犬肠道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是一种少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在兽医临床上非常罕见。在本报告中,描述了1例8岁雌性泰迪犬,其临床症状表现食欲下降,偶尔呕吐,持续性腹泻,被毛粗乱,腹... 犬肠道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是一种少见的蛋白丢失性肠病(protein-losing enteropathy,PLE),在兽医临床上非常罕见。在本报告中,描述了1例8岁雌性泰迪犬,其临床症状表现食欲下降,偶尔呕吐,持续性腹泻,被毛粗乱,腹部膨大和气喘等。超声检查发现,病犬空肠肠壁分层清晰,黏膜层中度增厚,黏膜层内回声增强,边界不清,可见非均匀分布的亮斑结构,腹腔后部少量腹水。结合该犬病史调查、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诊断为犬肠道淋巴管扩张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性措施基础上,根据实际预后情况制定改善性食谱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经过两年多的长期维持治疗和预后随访,该犬体重明显增加,生化指标参数正常,B超影像学检查肠道症状明显好转。国内首次报道了犬肠道淋巴管扩张症临床病例及治疗方案,对于兽医临床上相关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淋巴管扩张症 蛋白丢失性肠病 临床诊治
下载PDF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临床教学医院为例
7
作者 李亚楠 马天文 +3 位作者 肖建华 迟新宇 张建涛 魏成威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9期1-3,共3页
近3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实习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教学困难。首先,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出校,理论教学尚可通过线上进行系统性讲授,但校外毕业实践实习地点因疫情影响封闭不能正常营业接诊,使得连... 近3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实习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教学困难。首先,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出校,理论教学尚可通过线上进行系统性讲授,但校外毕业实践实习地点因疫情影响封闭不能正常营业接诊,使得连续的实践实习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其次,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动物医院、科研机构等出现关闭状态,使本专业应参加实践实习的学生未能如期进行线下学习,导致学生在专业技能上与往届学生比较有所欠缺。第三,由于学生接触实践实习及社会的时间减少,导致目前毕业实践实习的学生主观惰性心理增强、对未来的盲目性和专业技能掌握能力下降,也是当前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前景不明确,就业困难,专业技能不完善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疫情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东北农业大学动物临床教学医院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措施。在保障基本实践实习教学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设立新课程及新教学模式应用,教学医院与校外企业相结合等多项措施,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临床实践教学在疫情下的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 线上线下 动物医学专业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北极狐化脓性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成威 葛俊伟 +2 位作者 袁蕊 白荟 高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探究某北极狐养殖场引起北极狐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采集病狐子宫内脓汁及阴道棉拭子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培养、菌落观察、涂片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结果,鉴定该病的... 为探究某北极狐养殖场引起北极狐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采集病狐子宫内脓汁及阴道棉拭子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分离培养、菌落观察、涂片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结果,鉴定该病的致病菌为不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致病菌对喹诺酮类、多数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表现敏感,对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多肽类抗生素表现中度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利福平类抗菌药和呋喃类抗菌药多表现耐药。有关不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狐狸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报道较少,本试验结果为该病的诊治及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狐 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铜绿假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狐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魏成威 刘琳 +2 位作者 王新宇 白荟 高利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研究病死狐的发病原因,从死亡狐狸肺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命名为分离株11001。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16S rRNA鉴定、特异PCR检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培养可见灰色干燥小菌落,革兰氏阳性... 为研究病死狐的发病原因,从死亡狐狸肺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命名为分离株11001。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16S rRNA鉴定、特异PCR检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培养可见灰色干燥小菌落,革兰氏阳性球状菌,16S rRNA鉴定为屎肠球菌,PCR扩增条带为112 bp,与屎肠球菌片段大小一致;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携带屎肠球菌的致病基因,对氯霉素及万古霉素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分离株小鼠死亡。证实该株狐源分离株为屎肠球菌,且具有致病性,可能是引起狐狸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北极狐真菌毒素中毒的诊治
10
作者 魏成威 张志恒 +1 位作者 白荟 高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122,共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北极狐养殖户饲养的 623只北极狐于 2017 年 9 月开始相继发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发病 200 余只,死亡 100 余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真菌毒素中毒。报告如下。
关键词 真菌毒素中毒 北极狐 诊治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验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下载PDF
狐狸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延 刘梦 +5 位作者 赵丽丽 魏成威 王晓妍 蒋情琴 葛俊伟 陈洪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8-1002,共5页
为确定狐狸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耐药性、耐药机制及其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本研究对分离自病死狐狸的1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khe基因鉴定,利用K-B法检测其药敏性,利用PCR方法检... 为确定狐狸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耐药性、耐药机制及其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本研究对分离自病死狐狸的1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khe基因鉴定,利用K-B法检测其药敏性,利用PCR方法检测了其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利用96孔微量板测定BF形成能力并进行了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1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均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均可以引起小鼠发病或死亡,但BF形成能力有明显差异。部分菌株携带floR、mcr-1、TEM等耐药基因和wabG、fimH、uge、rmpA等毒力基因,89F-2、58F-2、60N-1属于K1血清型。本研究结果为狐狸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检测、诊断及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本实验首次从狐狸源肺炎克雷伯氏菌中检测到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这将为黏菌素的临床使用和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氏菌 狐狸 致病性 耐药性 生物被膜
下载PDF
盐酸塞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Glu及As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尹柏双 魏成威 +3 位作者 龚都强 贾冰 高利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0-874,共5页
研究盐酸塞拉嗪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盐酸塞拉嗪中枢麻醉作用的可能机理。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研究盐酸塞拉嗪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盐酸塞拉嗪中枢麻醉作用的可能机理。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盐酸塞拉嗪40mg.kg-1后,麻醉组大鼠海马和丘脑Glu、As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小脑和大脑皮质Glu、Asp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恢复Ⅰ组除脑干外其它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恢复Ⅱ组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程,脑干内Glu和As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盐酸塞拉嗪对海马、丘脑、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含量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盐酸塞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降低海马和丘脑内Glu、Asp,增加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的含量有关,海马可能是盐酸塞拉嗪作用的最敏感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塞拉嗪 不同脑区 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一株水貂源致病性粪肠球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
13
作者 葛俊伟 夏爽 +5 位作者 赵丽丽 魏成威 崔文 姜艳平 张萍 陈洪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35,共8页
对水貂肠淋巴结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新细菌性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作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观察、生化试验、16S r RNA基因PC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可确定为粪肠球菌(Ente rococcus fae calis),其16S r RNA基因序列... 对水貂肠淋巴结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新细菌性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作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观察、生化试验、16S r RNA基因PC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可确定为粪肠球菌(Ente rococcus fae calis),其16S r R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从猪、羊、鸡、牛、马等动物体内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基因同源性均在97%以上,且与猪源粪肠球菌亲缘关系最近。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左氟氧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红霉素高度敏感,对其他19种抗生素具有明显抗性。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致病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其携带cyl A、ge l E和e fa A三种毒力基因。这是从水貂中分离得到致病性粪肠球菌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作为水貂与肠球菌相关疾病检测、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水貂 分离 致病性
下载PDF
噻拉嗪对山羊不同脑区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利 张宇 +7 位作者 魏成威 刘子睿 吴越 于东序 刘沫 姜仁礼 李欣然 王冠颖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0-92,共3页
为研究噻拉嗪对山羊不同脑区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噻拉嗪麻醉山羊的中枢作用机制。试验将25只山羊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共5组。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试验组肌肉注... 为研究噻拉嗪对山羊不同脑区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噻拉嗪麻醉山羊的中枢作用机制。试验将25只山羊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共5组。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试验组肌肉注射噻拉嗪12.8 mg/kg体重。10 min后、山羊倒地、翻正反射消失后、翻正反射恢复后和翻正反射恢复后6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羊各脑区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大脑皮质、丘脑的Na+-K+-ATP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0.1%和21.9%(P<0.01);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Ca2+-Mg2+-ATP酶活性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6.5%、38.6%、35.1%、36.9%和37.9%(P<0.01)。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两种ATP酶活性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噻拉嗪通过大脑皮质和丘脑Na+-K+-ATP酶及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Ca2+-Mg2+-ATP酶活性作用的改变起麻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噻拉嗪 NA+-K+-ATP酶 Ca2+-Mg2+-ATP酶
下载PDF
隆朋麻醉及其手术下对犬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本君 戴波涛 +2 位作者 王洪伟 魏成威 高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7,共3页
探讨单纯隆朋麻醉和隆朋麻醉下手术对犬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犬12只,将其随机均分为单纯隆朋麻醉组和隆朋麻醉手术组。两组均于麻醉前、0.5 h、2 h、8 h、24 h、48 h、72 h和120 h采集静脉血,... 探讨单纯隆朋麻醉和隆朋麻醉下手术对犬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犬12只,将其随机均分为单纯隆朋麻醉组和隆朋麻醉手术组。两组均于麻醉前、0.5 h、2 h、8 h、24 h、48 h、72 h和120 h采集静脉血,并迅速离心取血浆,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ET和CGRP的浓度。结果:麻醉组,ET出现上升趋势而CGRP呈现下降趋势。ET到2 h时恢复至麻前水平,CGRP到8 h时恢复至麻前水平。手术组,手术开始后ET和CGRP都呈现上升趋势,两者都在24 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隆朋单纯麻醉时对ET和CGRP有轻微的影响,但隆朋麻醉手术时ET和CGRP都出现上升趋势,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朋 麻醉 手术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不同乳腺炎乳中部分相关酶变化的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宇 王洪伟 +2 位作者 魏成威 李晓蕾 高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前公认的乳腺炎的检测法主要有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和体细胞计数,其有着检测快、准确率高等特点,对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其他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本试验的目的是为比较和验证乳中的乳酸脱氢酶(LDH)、N-乙... 目前公认的乳腺炎的检测法主要有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和体细胞计数,其有着检测快、准确率高等特点,对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其他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本试验的目的是为比较和验证乳中的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不同类型乳腺炎乳汁中的变化关系,以及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试验 酶变化 分相 体细胞计数 乳酸脱氢酶 检测法
下载PDF
噻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DA及NE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东序 吴越 +7 位作者 刘子睿 张宇 魏成威 刘沫 姜仁礼 李欣然 王冠颖 高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3-95,共3页
为研究噻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噻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各脑区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含量。结果显示,... 为研究噻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噻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各脑区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含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60 mg/kg体重噻拉嗪后,麻醉组大脑、小脑、脑干、丘脑、海马内NE含量降低,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脑、丘脑、海马内DA含量降至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小脑、脑干内DA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大脑、小脑、脑干、丘脑、海马内NE含量和大脑、丘脑、海马内DA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噻拉嗪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拉嗪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犬、猫骨折并发症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德章 胡魁 +3 位作者 范宏刚 魏成威 马海鹍 王洪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并发症 骨折 愈合过程 异常现象 局部性 全身性
下载PDF
水貂猝死综合征病原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爽 魏成威 +5 位作者 赵丽丽 谷珊珊 赵丽 关乃瑜 葛俊伟 陈洪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1,共4页
为探明水貂猝死综合征发生的病因,本研究对2012年~2014年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水貂养殖场出现的水貂猝死病例进行病原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从猝死水貂体内分离得到10余种致病菌,包括7种革兰氏阴性菌和5种革兰氏阳性菌,大多数分离菌株... 为探明水貂猝死综合征发生的病因,本研究对2012年~2014年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水貂养殖场出现的水貂猝死病例进行病原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从猝死水貂体内分离得到10余种致病菌,包括7种革兰氏阴性菌和5种革兰氏阳性菌,大多数分离菌株可以致死小鼠,均具有高度耐药性。同时,PCR检测结果显示猝死水貂体内多数携带有阿留申病毒,其中部分样品还检出新城疫病毒和杯状病毒。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貂猝死综合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由阿留申病毒和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引起。本研究为水貂猝死综合症的诊治和预防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猝死综合征 混合感染
下载PDF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利 肖建华 +2 位作者 魏成威 李燕飞 王洪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0期12-13,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建立了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实习、临床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为辅的理论实... 本文介绍了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建立了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实习、临床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为辅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重点加强了实践教学。通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学生就业率高,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多数家长对动物医学学院的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感到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 实践教学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