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维生素B_(12)、25(OH)D水平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何叶亭 赵颖逾 +5 位作者 齐佳悦 赵艳名 魏昆岭 朱慧颖 陈宏美 王丽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83-88,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二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就诊的11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全部随访1年,以随访期间病情... 目的观察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和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二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就诊的11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全部随访1年,以随访期间病情进展为难治性抑郁症为预后评判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就诊当日血清维生素B_(12)和25(OH)D水平,分析血清维生素B_(12)、25(OH)D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25(OH)D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与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年后,11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中,29例病情进展为难治性抑郁症,发生率为26.36%;预后不良组血清维生素B_(12)、25(OH)D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维生素B_(12)和25(OH)D是老年抑郁症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0.01)。中度抑郁症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和25(OH)D低于轻度抑郁症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维生素B_(12)和25(OH)D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25、-0.326,P<0.01)。结论血清维生素B_(12)、25(OH)D水平可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预后产生影响,预后越差的患者维生素B_(12)和25(OH)D水平越低,二者水平检测可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人 预后 维生素B_(12) 25羟维生素D 病情程度 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共情训练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情感功能的干预效果
2
作者 赵颖逾 何叶亭 +5 位作者 齐佳悦 陈宏美 侯玉玲 朱慧颖 魏昆岭 王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共情训练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FED)患者抑郁症状、情感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的82例青少年FE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叙事护理干... 目的分析共情训练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FED)患者抑郁症状、情感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的82例青少年FE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叙事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共情训练,两组干预4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RBANS、SF-36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训练可减轻青少年FE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干预 共情训练 青少年 首发抑郁症
下载PDF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不同症状抑郁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魏昆岭 成玉敏 +1 位作者 桑文华 刘增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不同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不同主诉(精神症状或躯体症状)分为2组,每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分别采用度洛西汀(每天60 mg)和帕罗西汀(每天20 mg)治疗6周,用汉密...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不同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符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不同主诉(精神症状或躯体症状)分为2组,每组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分别采用度洛西汀(每天60 mg)和帕罗西汀(每天20 mg)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以精神症状为主的患者中,度洛西汀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和7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中,度洛西汀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5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帕罗西汀相比,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帕罗西汀 抑郁症
下载PDF
2002年、2006年及2012年河北省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使用变化趋势调查 被引量:7
4
作者 魏昆岭 栗克清 +2 位作者 孙建华 严保平 张云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3966-3968,3978,共4页
目的调查2002年、2006年及2012年河北省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氯氮平使用变化趋势。方法以2002年、2006年及2012年在河北省各级精神卫生机构中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2年543例,2006年608例,2012年2 911例。采用自编精... 目的调查2002年、2006年及2012年河北省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氯氮平使用变化趋势。方法以2002年、2006年及2012年在河北省各级精神卫生机构中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2年543例,2006年608例,2012年2 911例。采用自编精神药物使用调查表分别对3年间患者氯氮平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住院次数及不同级别医院3年间单一氯氮平使用频率、合并其他药物氯氮平使用频率(合并氯氮平使用频率)及氯氮平使用总频率。结果 2002年、2006年及2012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氯氮平使用频率、合并氯氮平使用频率及氯氮平使用总频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首次住院患者单一氯氮平使用频率及氯氮平使用总频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2次及以上住院患者单一氯氮平使用频率、合并氯氮平使用频率及氯氮平使用总频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3年间市、县级医院单一氯氮平使用频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市级医院合并氯氮平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P<0.05)。首次住院患者省、市、县级医院单一氯氮平使用频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首次住院省、市、县合并氯氮平使用频率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及以上住院患者市、县级医院单一氯氮平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P<0.05);市级医院合并氯氮平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氯氮平在河北省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级别医院首次住院合并氯氮平使用频率下降趋势不明显,应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处方 药物 使用频率
下载PDF
舒芬太尼预处理抑制无抽搐电休克中肌颤和肌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昆岭 佘丽娟 +1 位作者 赵素银 孙建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无抽搐电休克(MECT)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在依托咪酯配伍琥珀胆碱麻醉下行MECT。观察患者肌颤情况,自主呼吸...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肌颤和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无抽搐电休克(MECT)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对照组在依托咪酯配伍琥珀胆碱麻醉下行MECT。观察患者肌颤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睁眼的即时(T 0)、30分钟(T 1)、6小时(T 2)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干预组在麻醉前5分钟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ug/kg,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两组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干预组肌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程度也明显减轻(P〈0.05)。T 1、T 2时VA S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有效抑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肌颤和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无抽搐电休克 肌颤 肌痛 琥珀胆碱
原文传递
保定市县、市两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症识别率和治疗率现况调查 被引量:11
6
作者 桑文华 孙秀丽 +7 位作者 李冰 严保平 杨老虎 刘永桥 魏昆岭 张平 李伟娜 栗克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7-351,共5页
目的了解保定市县、市两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检出率、医生的识别率和治疗率现况,为相关部门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县、市两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共1074例进行抑郁症状量表筛查,对筛... 目的了解保定市县、市两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检出率、医生的识别率和治疗率现况,为相关部门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县、市两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共1074例进行抑郁症状量表筛查,对筛查阳性者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诊断,查阅诊断为抑郁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81名主管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INI共诊断抑郁症患者116例,市级和县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校正检出率分别为12.9%和8.6%。综合医院病历资料中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率分别是13.0%和7.8%。其中地市级医院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率分别是14.8%和8.6%;县级医院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率分别是8.6%和5.7%。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对抑郁症治疗的态度中"应转诊/会诊治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保定市综合医院抑郁症的检出率偏高,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率低,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对抑郁症治疗态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抑郁症 识别率 治疗率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老虎 魏昆岭 +2 位作者 苏顺英 高良会 成玉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47-649,共3页
目的评价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分别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的总有... 目的评价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分别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与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和79.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比例高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比例高于奥氮平组。结论 2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叙事干预技巧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齐佳悦 赵颖逾 +5 位作者 何叶亭 赵艳名 魏昆岭 朱慧颖 陈宏美 王丽娜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叙事干预技巧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确诊存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76例为分析对象,遵循随机盲目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联合... 目的探讨叙事干预技巧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确诊存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76例为分析对象,遵循随机盲目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联合叙事护理技巧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HAMA、HA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数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患者自尊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尊水平中,行为自尊、社会自尊、外表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干预前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生活质量项目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存在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配合叙事干预技巧能更好的构建护患的有效沟通渠道,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其机制更有利于患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中,值得推广并逐渐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技巧 双向情感障碍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年龄滞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桑文华 严保平 +7 位作者 栗克清 孙建华 李冰 徐涛 魏昆岭 张彦恒 吕华 赵素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093-4096,共4页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年龄滞后现象,探讨其与应对方式、防御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心理年龄评估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2012年9—11月就诊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17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年龄滞后现象,探讨其与应对方式、防御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心理年龄评估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2012年9—11月就诊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17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实际年龄为(33±11)岁,患者自评心理年龄为(32±12)岁,照料者评定心理年龄为(21±11)岁,医生评定心理年龄为(11±4)岁;医生及照料者评定的心理年龄均低于实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2.257、12.205,P<0.001)。心理年龄<12岁组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得分低于≥12岁组,而使用自责、幻想及退避的应对方式得分高于≥12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年龄<12岁组使用退缩的防御方式得分高于≥12岁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年龄滞后值与实际年龄、总病程、首发年龄、住院次数呈正相关(r=0.236~0.920,P<0.01);与合理化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74,P<0.05);与解除、伴无能之全能、消耗倾向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呈负相关(r=-0.206^-0.155,P<0.05)。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年龄滞后现象,心理年龄不同,使用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心理年龄滞后明显者,更容易使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理年龄 滞后 应对方式 防御方式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对轻性抑郁障碍疗效及依从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桑文华 杜波 +7 位作者 张香云 刘卉兰 张彦恒 魏昆岭 齐国娥 徐涛 张旭静 张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046-1047,共2页
目的比较单独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差异。方法将64例轻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评定减分值及6周后疗效,并评定... 目的比较单独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差异。方法将64例轻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评定减分值及6周后疗效,并评定各期依从性。结果①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 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P=0);②帕罗汀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第6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16.5,P=0.06);③治疗初期2周时药物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依从性上差异显著(u=385.5,P<0.05),4~6周治疗后,患者依从性没有显著差异(u=424.5和348.0,P>0.05)。结论单独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疗效相当,且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障碍 帕罗西汀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彦恒 张立敏 +6 位作者 刘建丛 杨老虎 魏昆岭 赵常民 桑文华 刘卉兰 张香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8期906-907,共2页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帕罗西汀治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96例轻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6周末...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帕罗西汀治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96例轻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6周末评定减分值及疗效,6个月时评定再燃率。结果①治疗第2周末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7,P=0.052);治疗第4周末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P=0.036);治疗第6周末联合治疗组减分值高于其它两组,但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8,P=0.061);②3组第6周末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6,P=0.04);③6个月随访3组再燃率有统计学意义(U=112.6,P=0.04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轻性抑郁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帕罗西汀 抑郁障碍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某市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抑郁症检出率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桑文华 严保平 +8 位作者 魏昆岭 张彦恒 米琨 徐保彦 杨老虎 孙秀丽 孙振卿 栗克清 赵素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了解保定市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检出率及临床特征,为相关部门开展精神卫生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共658名,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医院用抑郁量表筛查,对量表筛查&... 目的:了解保定市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检出率及临床特征,为相关部门开展精神卫生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共658名,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及医院用抑郁量表筛查,对量表筛查>8分者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并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访谈检查中文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诊断。结果:MINI共诊断抑郁症患者81例,市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抑郁症校正检出率为12.8%;抑郁症检出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是心内科15例(14.4%)、神经内科18例(14.3%)、肿瘤内科13例(14.1%)、消化及内分泌科12例(12.6%)和妇科7例(11.7%);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来源、婚姻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高于非抑郁症组(t=32.07,P<0.001);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65,P<0.001)。结论:保定市综合医院患者中抑郁症的检出率偏高,综合医院抑郁症患者多伴发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抑郁症 检查率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惊恐障碍患者就医情况调查
13
作者 赵素银 孙秀丽 +2 位作者 魏昆岭 张国强 严保平 《上海精神医学》 2010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惊恐障碍 就医情况 医院就诊
下载PDF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随机对照研究
14
作者 孟庆瑞 成玉敏 +1 位作者 魏昆岭 马丽颖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1167-1168,共2页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治疗组32例和利培酮治疗组30例。观察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PA...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治疗组32例和利培酮治疗组30例。观察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基线时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第8周末PANSS总分、治疗第12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治疗第8、12周末PANSS评定总分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TRS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利培酮的不良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氯氮平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氟伏沙明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15
作者 高良会 成玉敏 +1 位作者 魏昆岭 吴静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7年第09Z期19-20,共2页
目的比较氟伏沙明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CCMD-3作为诊断标准,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9例强迫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的8周治疗。结果氟伏沙明有效率为70.2%,与氯丙咪嗪60,... 目的比较氟伏沙明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CCMD-3作为诊断标准,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9例强迫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的8周治疗。结果氟伏沙明有效率为70.2%,与氯丙咪嗪60,7%相近,两者无显著差异。氟伏沙明不良反应发生率36.7%,明显少于氯丙咪嗪75.0%,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伏沙明 氯丙咪嗪 强迫症
下载PDF
博乐欣致癫痫发作1例
16
作者 赵素银 魏昆岭 《河北精神卫生》 2002年第3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博乐欣 癫痫 发作 病例报告 抗抑郁药
下载PDF
艾滋病妄想2例报告
17
作者 狄亚琴 魏昆岭 《河北精神卫生》 1999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艾滋病 妄想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片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魏昆岭 孙秀丽 +2 位作者 张彦恒 成玉敏 杨老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009-3012,共4页
目的比较阿戈美拉汀片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抑郁症伴有失眠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20 mg·d^-1,qd,早餐后顿服;试验组予以阿戈美拉汀初始剂量25 m... 目的比较阿戈美拉汀片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抑郁症伴有失眠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20 mg·d^-1,qd,早餐后顿服;试验组予以阿戈美拉汀初始剂量25 mg·d^-1,如有必要可增加至50 mg·d^-1,qd,睡前顿服。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28例/31例)和93.33%(28例/3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在治疗后1周时分别为(22.56±3.26)和(25.83±3.43)分,HAMD评分在治疗后2周时分别为(17.36±2.53)和(20.07±2.66)分,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治疗后8周时分别为(6.13±2.44)和(6.58±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昏、恶心和头痛,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昏、头痛和激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81%和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片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症状较帕罗西汀片起效更快,抗抑郁及改善睡眠质量效果更强,但两者的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片 帕罗西汀片 抑郁症 失眠症状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丙戊酸钠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激越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魏昆岭 李钊 +2 位作者 桑文华 严保平 孙秀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006-3008,3012,共4页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激越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激越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注射液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激越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激越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每次5 mg,早、晚肌内注射1次;试验组予以丙戊酸钠注射液每次0.8 g,qd,静脉点滴。2组患者均治疗3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31例/34例)和93.75%(30例/3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头昏和嗜睡;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肌强直、静坐不能、心动过速、头昏、恶心呕吐和血压降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41%(10例/34例)和56.25%(18例/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注射液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急性期激越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注射液 氟哌啶醇注射液 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急性期激越症状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77
20
作者 高良会 王健 +4 位作者 孙秀丽 魏昆岭 苏顺英 孙建华 赵素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3-655,共3页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n=30)。试验组,以阳性症状为主则口服氨磺必利400~1200 mg·d-1,以阴性症状为主则口服氨磺必利片50~300 mg·d-1;...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n=30)。试验组,以阳性症状为主则口服氨磺必利400~1200 mg·d-1,以阴性症状为主则口服氨磺必利片50~300 mg·d-1;对照组口服利培酮2~6 mg,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6周末有效率分别为82.8%,93.1%;痊愈率分别为37.9%,44.8%。在治疗的各时间点CGI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为主患者,试验组(n=12)与对照组(n=7)6周末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安全性相当(P>0.05)。结论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性和安全性,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