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GF、CXCR-4、VEGF-D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魏松锋 高明 +3 位作者 于洋 李小龙 高松源 钱碧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HGF、CXCR-4、VEGF-D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三种因子与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有完整病例记录和追踪观察的乳头状癌病例7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HGF、C... 目的:通过检测HGF、CXCR-4、VEGF-D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三种因子与PT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有完整病例记录和追踪观察的乳头状癌病例7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HGF、CXCR-4、VEGF-D等基因产物在PTC的表达情况。结果:70例PTC病人中,三种因子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0%、71.74%和89.13%,三种因子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37.50%和37.50%,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70例PTC病人中,VEGF-D和CXCR-4表达均为阳性的有39例,二者在PTC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502,P<0.05)。结论:HGF、CXCR-4可能影响PTC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而引起淋巴结转移;VEGF-D通过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PTC淋巴结转移;VEGF-D促进PTC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能需趋化因子CXCR-4协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 转移 HGF VEGF-D CXCR-4
下载PDF
PTEN、Smad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松锋 黄亮 +2 位作者 张艳 程文元 高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376-379,共4页
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癌基因的发现,人们才清楚的认识到,肿瘤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遗传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基因病。近十余年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受多因素作用、表现为多... 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癌基因的发现,人们才清楚的认识到,肿瘤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遗传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基因病。近十余年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受多因素作用、表现为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多种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N基因 SMAD4 肿瘤发生 肿瘤发展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相关致病基因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魏松锋 李亦工 +4 位作者 郑向前 林琳 于洋 张艳 高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702-707,共6页
目的:初步了解与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发病相关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亚单位B、C、D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目的:初步了解与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发病相关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亚单位B、C、D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4例CB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单双侧、良恶性等临床特征。同时提取患者肿瘤组织/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PCR法扩增SDHB、SDHC、SDHD基因各外显子后测定DNA序列,并将测序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配比分析。结果:24例CBT患者中良性21例,其中4例(19.1%)患者携带SDH基因突变,分别为SDHB 1例(4.8%),SDHD 3例(14.3%);SDHB基因为发生于第六外显子的错义突变S198R;SDHD基因突变中,2例为发生于第二外显子的无义突变R38X,1例为发生于第三外显子的错义突变H104P;3例恶性病例中,2例(66.7%)患者携带SDH基因突变,均为SDHB第一外显子的同义突变A6A。结论:国人CBT患者易携带SDHB、SDHD基因突变,其中SDHD基因突变主要与良性CBT发病相关;SDHB基因突变与恶性CBT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140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2
4
作者 彭琛 魏松锋 +4 位作者 郑向前 于洋 张艳 程文元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1401例具有完整病...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1401例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应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病理特征方面,PTMC男女性别比约1:3.4,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0.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x2=14.587,P〈0.01)、性别(X2=21.636,P〈0.01)、原发灶数目(X2=35.505,P〈0.01)、肿瘤最大直径(X2=58.868,P〈0.01)、肿瘤位置(x2=8.385,P〈0.05)及被膜外腺外侵犯(X2=26.481,P〈0.01)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处于甲状腺下极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6mm、被膜外腺外侵犯及双侧多发癌灶为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具备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6min、腺外侵犯及双侧甲状腺受累等特征的PTMC患者较易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及临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郑向前 夏婷婷 +5 位作者 林琳 张艳 魏松锋 李亦工 于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病灶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86例多灶性与282例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研究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并对病灶进行BRAF^(v600E)突变检测分析。结果:86例多灶性甲...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病灶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86例多灶性与282例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研究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并对病灶进行BRAF^(v600E)突变检测分析。结果:86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单侧病灶12例,双侧病灶7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51例(59.3%);合并微小癌者46例(53.5%);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者23例(26.7%);局部侵犯10例(11.6%);发生远处转移者1例(1.2%);10年生存率91.9%。41.9%的患者所有病灶均有BRAF^(v600E)突变,17.5%均不存在BRAF^(c600E)突变,至少有40.6%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独立起源的。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发生于双侧甲状腺,合并微小癌及桥本氏甲状腺炎者较多,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局部侵犯也较多,但远处转移率及10年生存率与单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比较无明显差异,BRAF^(600发E)突变可以间接预测不同病灶的起源问题,且有相当部分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不同病灶是独立起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多发病灶 BRAF^v600E 突变
下载PDF
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尿碘检测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磊 李亦工 +3 位作者 郑向前 魏松锋 刘嘉玉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碘含量关系,初步探讨患者个体化碘摄入的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2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碘含量关系,初步探讨患者个体化碘摄入的依据。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天津地区甲状腺肿瘤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甲状腺癌患者2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302例,所有患者采集空腹晨尿,测定尿中碘含量,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肌酐含量,用碱性苦味酸法。天津地区甲状腺正常人群400例同法检测尿碘用以对照。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尿碘中位数均处于碘过量状态(良性:519μg/L;恶性:524μg/L)。而无甲状腺疾病对照组,处于碘营养超足量状态。甲状肿瘤患者的经尿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CCDUI)在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癌患者中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组的CCDUI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被膜侵犯组。甲状腺良性肿瘤中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的患者的CCDUI高于未存在乳头状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组。存在典型胶质改变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的CCDUI高于无典型胶质改变组。结论:本研究表明了本地区甲状腺肿瘤患者碘摄入量可能存在偏高现象,建议适当调整,行科学个体化碘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碘 甲状腺癌 良性肿瘤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夏婷婷 胡传祥 +4 位作者 赵静 于洋 郑向前 魏松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85-787,共3页
目的:检测BRAF^(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发生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以及与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关系。方法: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所收治的临床考虑甲状... 目的:检测BRAF^(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发生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以及与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关系。方法: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所收治的临床考虑甲状腺癌患者112例,术中取部分新鲜肿瘤组织,送基因诊断室检测BRAF^(V600E)突变情况,其中30例患者同时取部分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检测对照结果:112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110例为PTC,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BRAF^(V600E)突变在110例PTC的突变率为62.7%,不存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年龄≤30岁PTC患者8例,突变率为25.0%;30~60岁患者86例,突变率为62.8%;≥60岁患者16例,突变率为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BRAF^(V600E)突变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HT的PTC患者40例,突变率42.5%;未合并HT的PTC患者70例,突变率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PTC患者61例,突变率72.1%;未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PTC患者49例,突变率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PTC的BRA F^(V600E)突变率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BRA F^(V600E)突变率可能与患者年龄构成比有一定的相关性。合并HT的PTC BRAF^(V600E)突变率低,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PTC BRAF^(V600E)突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突变 BRAF 结节性甲状腺肿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下载PDF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敬柱 于洋 +2 位作者 李亦工 李小龙 魏松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0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者中,102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0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者中,102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2例患者加用垂直胸骨劈开切口,无手术死亡患者,所有患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甲状腺腺瘤4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甲状腺滤泡癌1例。结论: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可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加强术前影像学检查、娴熟的手术技巧、完善的术后管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胸骨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喉癌术前平阳霉素诱导性化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明 余海峰 +4 位作者 徐本义 葛正津 于洋 魏松锋 李树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757-761,共5页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平阳霉素对喉鳞状细胞癌诱导性化疗的近期疗效,检测化疗后肿瘤组织及肿瘤退缩区生物学特性变化和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1)对5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平阳霉素诱导性化疗,每次16mg,隔日给药,剂量在112~192mg之间。观...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平阳霉素对喉鳞状细胞癌诱导性化疗的近期疗效,检测化疗后肿瘤组织及肿瘤退缩区生物学特性变化和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1)对5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平阳霉素诱导性化疗,每次16mg,隔日给药,剂量在112~192mg之间。观察肿瘤的缓解及不良反应,并分析相关因素与疗效的关系。2)对24例应用平阳霉素诱导性化疗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后一周内手术,手术中取肿瘤组织、退缩区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流式细胞仪、PCNA、p53、Bcl-2和CD44v6检查。结果:喉癌对平阳霉素单药诱导性化疗总有效率为80.2%(推荐剂量总有效率87.9%),化疗效果与病理分级和给药剂量有相关性,与肿瘤临床分期和原发灶部位无相关性。副作用主要为发热、消化道反应、皮肤症状和WBC增高等;化疗后肿瘤组织和退缩区组织细胞凋亡增高,G1、S期细胞比率较未经化疗肿瘤组织高,但G2期细胞的比率明显降低;PCNA、p53、Bcl-2和CD44v6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未经化疗的肿瘤组织有所下降,在退缩区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无显著性差异,而与肿瘤组织有明显差异。结论:1)喉癌实施术前平阳霉素诱导性化疗近期疗效较理想,副作用小。分次给药,总剂量160mg可以作为术前诱导性化疗的一个标准剂量,高龄或肺部疾患的喉癌患者应酌情减量。2)诱导性化疗后肿瘤细胞大量凋亡坏死,其细胞增殖状况、抑制凋亡水平及肿瘤转移倾向等方面较化疗前已明显下降;肿瘤退缩区组织相应检测已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诱导性化疗 流式细胞仪 PCNA p53 BCL-2 CD44V6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与细支气管肺泡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向前 高明 +3 位作者 李亦工 魏松锋 李小龙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302-1305,共4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与细支气管肺泡癌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通过临床、病理及影像检查大多能将两者鉴别。但临床上有些病例如甲状腺、肺、颈部淋巴结甚至腋窝淋巴结均发现病灶,临床及影像检查难以... 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与细支气管肺泡癌有着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通过临床、病理及影像检查大多能将两者鉴别。但临床上有些病例如甲状腺、肺、颈部淋巴结甚至腋窝淋巴结均发现病灶,临床及影像检查难以确定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还是细支气管肺泡癌,抑或是双原发,加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在病理学上有些相似之处,如沙粒体的出现、TTF-1表达阳性等,给鉴别诊断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两者的鉴别应结合临床、病理、影像学等多方面考虑,综合分析,以求诊断明确,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癌 细支气管肺泡癌 TTF-1 沙粒体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侧颈淋巴结转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婷婷 赵静 +4 位作者 于洋 郑向前 魏松锋 刘友忠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88-1590,1593,共4页
目的: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目的: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286例,其中病理证实存在Ⅱ-Ⅴ区淋巴结转移者35例,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1:2.9,平均年龄45.7岁。18例(51.4%)患者以侧颈部肿物就诊。14例(40.0%)患者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10例(28.6%)原发灶侵出甲状腺腺叶。多灶性(40.0%)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的比例(54.3%)均高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的PTMC(P<0.05)。1例患者就诊时发现肺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Ⅳ区最常见,其次为Ⅲ区、Ⅱ区,Ⅴ区最少见。11例患者Ⅵ区未见转移而侧颈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发现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对侧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且对侧甲状腺发现新发癌灶。结论:此类患者多数以颈部肿物就诊,因甲状腺原发灶隐匿,容易误诊。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PTMC者性别、年龄、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及腺外侵犯率差异不明显。多灶性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可能是PTMC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复发率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并应加强随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侧颈淋巴结转移 桥本氏甲状腺炎 多发病灶
下载PDF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晓勇 董莉 +7 位作者 于洋 李大鹏 郑向前 魏松锋 胡传祥 程文元 李亦工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amilial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FNMT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个不同家系24例FNMTC患者,对照组随机选择此期间182例散发性非髓样甲... 目的:探讨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amilial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FNMT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个不同家系24例FNMTC患者,对照组随机选择此期间182例散发性非髓样甲状腺癌(sporadic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NMTC),对比家族性和散发性之间,家族性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双侧、多灶性、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是否伴发良性结节及桥本甲状腺炎、预后。结果:FNMTC比SNMTC更易发生双侧病变(66.7%vs.17.0%,P<0.001),呈多灶性(45.8%vs.25.8%,P<0.050),伴发良性结节(70.8%vs.40.7%,P<0.010)和中央淋巴结转移(75.0%vs.35.2%,P<0.001)。家族性高危患者的比例高于散发组(33.3%vs.8.8%,P<0.05)。FNMTC中第二代患者疾病诊断年龄早于第一代[平均(45.6±10.3)vs.(35.3±5.4),P<0.05]。结论:双侧病变,多灶性,伴发良性结节和高中央淋巴结转移率是FNMTC的临床特征,其第二代患者疾病诊断年龄早于第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 多灶性 遗传早现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5讲 甲状腺癌的诊治规范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明 魏松锋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12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恶性肿瘤 诊治规范 标准化 乳头状癌 内分泌系统 未分化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甲状腺癌精准治疗概念下的加法与减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明 魏松锋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甲状腺癌近年来发病激增,已成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内甲状腺癌整体规范化诊治水平已明显提升,在新的专业历史时期如何更好的把握诊治标准以及新进展,避免临床上诊断治疗不足及过度现象的发生仍需努力。作者通过对甲状腺癌... 目的甲状腺癌近年来发病激增,已成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内甲状腺癌整体规范化诊治水平已明显提升,在新的专业历史时期如何更好的把握诊治标准以及新进展,避免临床上诊断治疗不足及过度现象的发生仍需努力。作者通过对甲状腺癌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内容进行加法与减法的精致评述,以期提高专业工作者对于甲状腺癌精准诊疗的全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 精准诊疗 外科
下载PDF
家族性副神经节瘤中SDHD SDHB基因突变分析
15
作者 李亦工 郑向前 +4 位作者 冯影 魏松锋 于洋 李小龙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11-913,920,共4页
目的:探讨SDHD、SDHB基因突变在我国副神经节瘤(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 目的:探讨SDHD、SDHB基因突变在我国副神经节瘤(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1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及其4位亲属的外周血标本。留取18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扩增SDHD、SDHB基因各外显子,纯化后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标准序列比对。结果:家族性PGL病例检测到SDHD基因杂合性错义突变,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未检测到SDHD基因外显子突变。2例散发性PGL病例携带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发病时间早于不伴该同义突变者,且病理上均为恶性。家族性病例未检测到SDHB基因突变。结论:家族性PGL病例携带SDHD基因突变,而散发性PGL病例中未发现SDHD基因突变,提示SDHD基因突变可能是国人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发病的分子基础之一。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检测到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A6A,有该突变的患者病理上均为恶性,提示A6A可能影响副神经节瘤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颈动脉体瘤
下载PDF
罕见RET原癌基因Y606C突变所致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家系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军轶 于洋 +4 位作者 李大鹏 魏松锋 运新伟 贾永胜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947-951,共5页
目的:分析讨论RET原癌基因Y606C这一罕见突变所致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amilial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FMTC)的临床生物学特点。方法:对先期确诊的1个携带RET原癌基因Y606C种系突变的FMTC家系成员进行RET基因种系突变筛查,... 目的:分析讨论RET原癌基因Y606C这一罕见突变所致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amilial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FMTC)的临床生物学特点。方法:对先期确诊的1个携带RET原癌基因Y606C种系突变的FMTC家系成员进行RET基因种系突变筛查,同时行血清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颈腹部超声等相关,临床检查,对患病成员和携带者给予临床干预,并总结分析上述病例临床生物学特点。结果:包括先证者在内,该家系中10例参与基因筛查,发现6例携带RET基因第10外显子Y606C突变。其中3例确诊为FMTC患者(含先证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0.0(47~53)岁。发病成员临床均表现为甲状腺肿物伴降钙素升高,未发现甲状旁腺和肾上腺病变。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1例行患侧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均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其中2例病理分期均属早期,术后随访期间均达生化治愈。家系中另有3例为突变携带者,平均年龄33.0(15~55)岁。其中2例颈部超声均提示甲状腺肿物(考虑良性),另1例颈部超声未见异常。除1例拒绝降钙素检测外,其余2例血清降钙素均正常范围,建议定期复查。结论:RET原癌基因Y606C突变可以导致FMTC发病,家系成员发病平均年龄较大,肿瘤分期较早,生化治愈率高,预后较好;家系成员基因检测结合颈部超声和降钙素检查有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无症状Y606C突变携带者,应根据其降钙素水平及颈部超声检查情况实施个体化临床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原癌基因 突变 髓样 甲状腺肿瘤
全文增补中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17
作者 高全生 魏松锋 +1 位作者 李治国 李宝忠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1期1399-1401,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诊治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意义。方法接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的患者75例,依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甲状腺次全切除组38例,甲状腺全切除组37例,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全...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诊治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意义。方法接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的患者75例,依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甲状腺次全切除组38例,甲状腺全切除组37例,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全切除组手术时间(130.23±45.26)min,明显长于次全切除组的(104.63±20.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组的住院时间(7.5±2.5)天,与次全切除组的(6.8±2.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全切除组患者复发率21.05%,显著高于全切除组患者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中,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更具有优势,疗效显著,结节复发率低,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术 甲状腺肿 疗效 复发率
下载PDF
miRN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松锋 高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84-688,共5页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为主。目前以分子标记物为指导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新的思路,mi RNA作为重要的分子标记物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辅助诊...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为主。目前以分子标记物为指导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新的思路,mi RNA作为重要的分子标记物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辅助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日益重视,推动miRNAs在DTC规范性诊治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 甲状腺癌 MIRNA
下载PDF
碳纤维/环氧树脂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阳国恩 孙其海 +1 位作者 林凤森 魏松锋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7,33,共3页
本文通过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基体对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剪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冲击性能 橡胶改性 层剪强度
下载PDF
1954-2009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构成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魏松锋 高明 +7 位作者 钱碧云 李亦工 张艳 程文元 郑向前 李小龙 于洋 崔勇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2009年间住院患者甲状腺癌构成方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科1954--2009年间不同时间段收治的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 目的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2009年间住院患者甲状腺癌构成方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科1954--2009年间不同时间段收治的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434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1954--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9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占同期收治甲状腺癌的比例分别为68.1%、78.3%、81.3%、82.1%和85.8%,呈上升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例数增多,肿瘤直径≤2cm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未分化癌所占比例呈减少趋势;甲状腺髓样癌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结论1954--2009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的构成比有显著变化,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升高,甲状腺滤泡癌及甲状腺未分化癌所占比例下降,其变化原因可能与检诊水平提高及高碘饮食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构成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