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高压SF_6断路器可靠性研究的特点和难点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泉 成勇 +4 位作者 武星 宋昕 骆虎 刘景博 贺洲强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87,共6页
高压SF6断路器是电网中的重要元件,它对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笔者以高压SF6断路器为分析目标,讨论了高压SF6断路器可靠性研究的目的,并论述了可靠性研究的发展现状。结合高压SF6断路器的技术特点,讨论了高压SF6断路器进行可... 高压SF6断路器是电网中的重要元件,它对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笔者以高压SF6断路器为分析目标,讨论了高压SF6断路器可靠性研究的目的,并论述了可靠性研究的发展现状。结合高压SF6断路器的技术特点,讨论了高压SF6断路器进行可靠性研究的特点;针对高压SF6断路器的开合、绝缘、载流、静态结构、机构及传动、辅助和控制回路等6个功能模块,分析了对其进行可靠性研究的难点;最后,总结了对高压SF6断路器密封元件进行可靠性评估的可能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SF6断路器 可靠性 性能 寿命
下载PDF
液态熔盐堆运行安全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泉 梅龙伟 +3 位作者 战志超 郭威 陈金根 蔡翔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80-2286,共7页
液态燃料反应堆与固态燃料反应堆相比,原理上有较大不同。液态熔盐堆中由于燃料流动带走缓发中子先驱核在堆外衰变导致堆芯反应性降低,且裂变产物在堆外回路中衰变也会引起一回路发热。本文使用熔盐堆中子动力学程序Cinsf1D探讨2 MW熔... 液态燃料反应堆与固态燃料反应堆相比,原理上有较大不同。液态熔盐堆中由于燃料流动带走缓发中子先驱核在堆外衰变导致堆芯反应性降低,且裂变产物在堆外回路中衰变也会引起一回路发热。本文使用熔盐堆中子动力学程序Cinsf1D探讨2 MW熔盐堆的临界动力学特性和安全特性,研究零功率临界下不同熔盐流速启泵和停泵导致的缓发中子先驱核流失所需改变的控制棒棒位。同时还计算了2 MW恒定功率情况下稳态运行及降低流速时一回路温度分布,并模拟了2 MW额定功率下停泵事件。停泵后由于缓发中子损失减少反应堆功率先缓慢增加,然后迅速降低到接近余热水平。停泵后堆芯温度缓慢增加后稳定在安全值以内,说明熔盐堆具有本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堆 中子动力学 反应性 本征安全 功率
下载PDF
陶瓷过滤机超声波清洗装置结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魏泉 李棋政 龚静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11年第B10期288-289,共2页
介绍陶瓷过滤机超声波清洗装置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各自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采用升降式超声波清洗装置提高了陶瓷过滤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际工业应用中的运行维护更加方便,降低了维护难度。为陶瓷过滤机拓展在... 介绍陶瓷过滤机超声波清洗装置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各自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采用升降式超声波清洗装置提高了陶瓷过滤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际工业应用中的运行维护更加方便,降低了维护难度。为陶瓷过滤机拓展在强腐蚀性物料脱水过滤领域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但是,采用升降式超声波清洗装置会导致陶瓷过滤机的制造成本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过滤机 超声波清洗装置 插入式 升降式 超声波换能器盒
下载PDF
《青鹤》研究──三十年代上海旧式文人的生存和创作空间 被引量:8
4
作者 魏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9-163,共15页
关键词 《青鹤》 30年代 上海 旧式文人 创作空间 生存空间 中国 边缘化 杂志 语言形式
下载PDF
《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6
5
作者 魏泉 《东岳论丛》 CSSCI 1998年第4期96-99,共4页
《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魏泉《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向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而闻名,以往的论者也多从“政治小说”这一角度来研究和阐发这部书,此外兼及其白话文字的雅洁流畅和写景状物的生动传神等等。虽也有人称其为“文化小说... 《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魏泉《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向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而闻名,以往的论者也多从“政治小说”这一角度来研究和阐发这部书,此外兼及其白话文字的雅洁流畅和写景状物的生动传神等等。虽也有人称其为“文化小说”,但从总体上说,文化的视角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太谷学派 刘鹗 哲学思想 和而不同 文化意蕴 《易经》 王小玉 梨花大鼓 音阶体系
下载PDF
1930年代桐城派的存在与转型——以《青鹤》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魏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8,共9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拉开了新文学的帷幕。在其后的文学史叙述中,代表着"旧文学"的桐城派在1920年代走向没落衰亡。但揆之以史实,在1930年代的上海,仍然活跃着一个阵容庞大的包括桐城派在内的古文圈子,这一情形透过... "五四"新文化运动,拉开了新文学的帷幕。在其后的文学史叙述中,代表着"旧文学"的桐城派在1920年代走向没落衰亡。但揆之以史实,在1930年代的上海,仍然活跃着一个阵容庞大的包括桐城派在内的古文圈子,这一情形透过《青鹤》杂志的作者圈和其所刊载文章可以看得很清楚。通过对《青鹤》主编、作者及文章著述等与桐城派有渊源关系的史实分析,可以说明在1930年代,桐城派依然存在,且在现代学术体制下表现出种种方向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1930年代 《青鹤》 陈灨一
下载PDF
论陈衍的“学人之诗”说 被引量:4
7
作者 魏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73,共10页
在陈衍的“同光体”诗论中,“学人之诗”说是其最有价值的观点之一。这一观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陈衍在京师宣南的“小秀野草堂”生活的经历,以及与“小秀野草堂”有关的人文积淀,又起着一种重要而却隐蔽... 在陈衍的“同光体”诗论中,“学人之诗”说是其最有价值的观点之一。这一观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陈衍在京师宣南的“小秀野草堂”生活的经历,以及与“小秀野草堂”有关的人文积淀,又起着一种重要而却隐蔽的作用。本文从都市研究的独特视角进入,围绕北京宣南的文人交游和陈衍的《石遗室诗话》等核心材料的钩稽,证实了这其中从未为人注意过的重要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衍 学人之诗 小秀野草堂 宋诗派 文人交游
下载PDF
洪业与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学术的转型——以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魏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103,共5页
国人论学,常常不能分清思想与学术的畛域,而将社会影响与学术贡献等同视之。所谓"学术思想史",究竟哪些是学术,哪些是思想,似乎不易截然分清,但区分思想史和学术史的思路,对于深入梳理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转型应该很有必要。... 国人论学,常常不能分清思想与学术的畛域,而将社会影响与学术贡献等同视之。所谓"学术思想史",究竟哪些是学术,哪些是思想,似乎不易截然分清,但区分思想史和学术史的思路,对于深入梳理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转型应该很有必要。本文以区分思想史和学术史的思路为前提,纳入高等教育与海外汉学等宏观视角,借助成立于二十年代的哈佛燕京学社这一学术机构,以洪业为中心,把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大学、国学研究、《燕京学报》、中外交流等放在一起加以观照,讨论民国时期不以思想论争名世而以学术积累见长的学者,聚焦于其学术背景和学术贡献,以呈现出民国时期学术转型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业 哈佛燕京学社 学术转型
下载PDF
谣言与恐慌中的文化网络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魏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本文把"文化网络"概念置于理解历次恐慌事件的核心,并进行跨时段、跨事件的比较分析:综合运用约翰.穆勒的"契合法",考察和分析了近代以来谣言引发社会恐慌的几大事件。研究发现在各种力量交织而成、有时是密不透风... 本文把"文化网络"概念置于理解历次恐慌事件的核心,并进行跨时段、跨事件的比较分析:综合运用约翰.穆勒的"契合法",考察和分析了近代以来谣言引发社会恐慌的几大事件。研究发现在各种力量交织而成、有时是密不透风、韧性强大的文化网络中,威权结构下的官方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约束以对民众负责;民间社会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往往在危机和恐慌之际陷入一盘散沙;食品、交通、居住等公共安全呈脆弱之象,公共资源分配严重不平等、不公正;培养独立评判能力的教育环境缺失;加上世代流传下来的饥荒集体记忆,遂催生了大规模的社会恐慌。近年来,政府信息走向公开化,批评、质疑的言论涌现,民间话语开始发声,为妥善治理类似事件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 恐慌事件 当代中国 契合法 历史比较分析
下载PDF
康熙年间“宣南”的士人交游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95-103,共9页
文人交游本是中国传统士大夫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 ,而“宣南”的文人交游 ,又因京师特殊的中心地位 ,格外引人注目。在清代 ,“宣南”的士人交游与有清一代的思想、学术、诗文风气的转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借助各种诗文著述中的星... 文人交游本是中国传统士大夫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 ,而“宣南”的文人交游 ,又因京师特殊的中心地位 ,格外引人注目。在清代 ,“宣南”的士人交游与有清一代的思想、学术、诗文风气的转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借助各种诗文著述中的星散记载 ,以“见之于行事”的方式 ,清理和爬梳康熙年间“宣南”士人交游的实况 ;在立足史料的基础上 ,借许多片断的相互勾连、拼接 ,勾画出虽不尽完整 ,但真实可信的“宣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年间 宣南 士人交游 学术风气
下载PDF
《西部世界》:人类越权的隐喻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泉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2-38,共7页
在众多科幻影视作品中,《西部世界》是非常富有哲理意味和隐喻的一部。这部以仿生人的觉醒及仿生人与其创造者人类的关系为主题的剧作,在不同角度和层面上,都呈现出一种与西方古典时期人神关系的对应隐喻。对这种对应关系的梳理,一方面... 在众多科幻影视作品中,《西部世界》是非常富有哲理意味和隐喻的一部。这部以仿生人的觉醒及仿生人与其创造者人类的关系为主题的剧作,在不同角度和层面上,都呈现出一种与西方古典时期人神关系的对应隐喻。对这种对应关系的梳理,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思考这部作品中涉及的人工智能的前景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从这种换位的对照中更好地去思考和认识人性,认识人类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世界》 仿生人 越权 乐园隐喻
下载PDF
公案与侦探:从《狄公案》说起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泉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5-70,共6页
中国古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在清末随着西方小说的译入而渐趋式微,随后双水分流,一部分摒弃侠义成为侦探,一部分摒弃公案成为武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公案小说《狄公案》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别具慧眼地从中国古代小说中... 中国古代的侠义公案小说在清末随着西方小说的译入而渐趋式微,随后双水分流,一部分摒弃侠义成为侦探,一部分摒弃公案成为武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公案小说《狄公案》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别具慧眼地从中国古代小说中将《狄公案》译为外文,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自己的侦探小说《狄公案》系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中国的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之间的渊源离合的最佳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 侦探 狄公案 高罗佩
下载PDF
宣南人文环境的形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4期124-130,共7页
清代宣南因汉族士大夫聚居于此而有“宣南士乡”之称。汉族士大夫聚居宣南缘于清政府“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 ,而宣南特有的人文环境则是在 10 0多年间经由各方面的演化和积淀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士人社区的规模及功能、汉族士... 清代宣南因汉族士大夫聚居于此而有“宣南士乡”之称。汉族士大夫聚居宣南缘于清政府“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 ,而宣南特有的人文环境则是在 10 0多年间经由各方面的演化和积淀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士人社区的规模及功能、汉族士大夫的趣味与生活方式、人文传统的负载和积淀等几方面因素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南 人文环境 清代 汉族 士大夫 生活方式
下载PDF
论《庄子》的言意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泉 《东岳论丛》 200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在庄子思想体系中 ,言意关系是跟道与物、形与神、实与虚一样 ,是相对应的概念。所谓“言不尽意” ,是有限不能穷尽无限的意思 ,无限不仅仅指无限大、无限多 ,也可以有无穷小、无穷细微之意 ,其极致接近于无。“得意忘言”是一种很高的... 在庄子思想体系中 ,言意关系是跟道与物、形与神、实与虚一样 ,是相对应的概念。所谓“言不尽意” ,是有限不能穷尽无限的意思 ,无限不仅仅指无限大、无限多 ,也可以有无穷小、无穷细微之意 ,其极致接近于无。“得意忘言”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庄子所推崇的“忘言”不是对“言”的否定和舍弃 ,而是对“言”的超越 ,是一种“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的理想境界。《庄子》中的言、意概念可以做不同层次上的理解。“言不尽意”是针对表述者而言 ,“得意忘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言意关系 "言不尽意" "得意忘言" 语言 意义 美学思想
下载PDF
论道咸年间的宗宋诗风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关于晚清"同光体"的前身,陈衍上溯为道咸年间的"宋诗派",钱基博等则强调桐城诗派的影响。事实上在道咸年间的诗坛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宗宋风气,这种宗宋诗风是由"宋诗派"、桐城诗派和经世派共同形成的。而... 关于晚清"同光体"的前身,陈衍上溯为道咸年间的"宋诗派",钱基博等则强调桐城诗派的影响。事实上在道咸年间的诗坛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宗宋风气,这种宗宋诗风是由"宋诗派"、桐城诗派和经世派共同形成的。而陈衍对"宋诗派"的推崇,则与他所持"学人之诗"的论诗主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文学 道成年间 宗宋诗风 同光体 宋诗派 学人之诗
下载PDF
出入于文史 见之于行事——对文学史研究方法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66,共6页
本文结合个人在从事近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些心得和思考,从已有研究的不足入手,讨论改进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可能性。这些思考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回到传统的文史之学寻找资源,尝试沟通文史、史中有文;二是将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主要发展... 本文结合个人在从事近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一些心得和思考,从已有研究的不足入手,讨论改进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可能性。这些思考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回到传统的文史之学寻找资源,尝试沟通文史、史中有文;二是将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主要发展脉络纳入视野,受学界社会学转向的启发,改变宏大叙事的思路,转而以"见之于行事"的史料钩沉相提倡。折衷于传统和现代之间,作者主张以"细针密线,因难见巧"的方法,出入于文史,见之于行事,以推进现有的文学史研究和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写作 出入于文史 后现代文学批评 见之于行事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民国文学史(1912-1949)”的概念辨析与理论整合——兼谈旧体诗文怎样入史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共5页
"民国文学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承继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反思与"重写"的学术思路而来。在讨论这一文学史概念的可能性时,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近百年来现代文学史叙事背后的一系列带有价值坐标的思维定势,如以新旧论优... "民国文学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承继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反思与"重写"的学术思路而来。在讨论这一文学史概念的可能性时,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近百年来现代文学史叙事背后的一系列带有价值坐标的思维定势,如以新旧论优劣、以雅俗论优劣、以文白论优劣、以中西论优劣等等。文学史写作,决定其对文学思潮、作家作品的选择、叙述与评判的,是其背后对整个文学史体系的理论建构。因此,想要突破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框架,重建"民国文学史"叙事的宏观图景,应该考虑从更系统、更理论化的层面上,引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学术史研究关于政治史、消费文化、学术场域等相关的研究,关注其与文学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更好地呈现民国时期包括旧体诗文在内的文学生态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史 旧体诗文 现代文学 理论建构
下载PDF
陈衍与翁方纲——关于晚清诗学的几点辨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133-141,共9页
晚清诗学,以陈衍《石遗室诗话》及其续编所建构的体系为集大成者。民国以来,关于清代诗学特别是近代以来诗学的描述,无不以陈衍诗论为重要参照。而陈衍在其诗论中对于道咸以降诗风宗宋的描述,在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翁方纲的意义和作用,... 晚清诗学,以陈衍《石遗室诗话》及其续编所建构的体系为集大成者。民国以来,关于清代诗学特别是近代以来诗学的描述,无不以陈衍诗论为重要参照。而陈衍在其诗论中对于道咸以降诗风宗宋的描述,在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翁方纲的意义和作用,造成我们对翁方纲的文学史与清代诗史之地位认识的不足。本文围绕陈衍与翁方纲二人的诗论主张和生平交游,梳理其中有关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因果脉络,试图对翁方纲与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关系,给出更符合史实,也更具说服力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衍 翁方纲 晚清诗学 宗宋诗风 为东坡寿
下载PDF
“家学”与“国学”:《怀远录》的文史书写与家国情怀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泉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21,共13页
对上海图书馆藏陈灨一手书稿本《怀远录》的发现和研读,深入开掘了有清一代以传承桐城派古文和书法、政事著称于世的江西"新城陈氏"之后人陈灨一。在晚清西学东渐之大背景和民国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大时代潮流中,陈灨一以传承家... 对上海图书馆藏陈灨一手书稿本《怀远录》的发现和研读,深入开掘了有清一代以传承桐城派古文和书法、政事著称于世的江西"新城陈氏"之后人陈灨一。在晚清西学东渐之大背景和民国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大时代潮流中,陈灨一以传承家学自任,并进一步"为国学谋一脉之延",而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创办了《青鹤》杂志。在陈灨一一生的文史书写中,渗透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记忆。《怀远录》作为陈灨一在抗战时期沦陷中的北平呕心沥血、寄情怀远之作,采用了独特的堪称"家族的文学史"的形式,记录家族前辈与有清一代文化政事的密切关系,为"家学"与"国学"在乱世中呈现出的错综与交汇保留了一个珍贵而清晰的文本。在某种意义上,陈灨一的文史书写,也为我们在今天反思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灨一 《怀远录》 家学 国学 文史书写 家国情怀
下载PDF
关于现代文学中的旧体诗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5,共2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暴露了学科的门类设置过于陈旧、研究格局日益固化的缺陷,既难以有效地应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所促发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也与近30年来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反思“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思想新潮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暴露了学科的门类设置过于陈旧、研究格局日益固化的缺陷,既难以有效地应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所促发的精神和文化问题,也与近30年来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反思“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思想新潮愈益隔膜。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化历史、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内在关联,是这一学科应该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它赖以成立的基础。而目前的状况显示,学科的合法性基础正遭遇不同程度的质疑乃至根本的动摇。要想焕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一学科的活力,就需要根据当代文化、文学和学术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出新的学术思路和理论视野。正是基于学科现状和前瞻性发展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日前举办了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重建学科的合法性”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讨论一系列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寻求重建学科合法性的多种可能。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的50多位学者就文学性、文献学、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教育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旧体诗文 中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