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文献所见战国时期儒学的传布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衍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7,共4页
汉代以来,人们逐渐接受《韩非子·显学》所谓战国儒学为"世之显学"的说法。限于文献记载的阙如,此时儒学发展及"传布"的真实状况并不为后世所认知,甚至遭到疑古学者的质疑。汉墓文献、平山三器、郭店简以及上... 汉代以来,人们逐渐接受《韩非子·显学》所谓战国儒学为"世之显学"的说法。限于文献记载的阙如,此时儒学发展及"传布"的真实状况并不为后世所认知,甚至遭到疑古学者的质疑。汉墓文献、平山三器、郭店简以及上博简等新出土文献的大量面世,为重估战国儒学乃至先秦思想提供了新的契机。此类新出土文献不仅反映了战国中晚期儒学的发展高度,而且展现了此时儒学传播的大致地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儒学 出土文献 平山三器 郭店简 上博简
下载PDF
《春秋》“天子之事”发微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衍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也。"这一说法对探讨先秦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西周时期的王官之中,史官至关重要,甚至被称为"天子之左右手",史官所记录的"史记旧闻"则是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的重... 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也。"这一说法对探讨先秦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西周时期的王官之中,史官至关重要,甚至被称为"天子之左右手",史官所记录的"史记旧闻"则是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礼坏乐崩"的春秋社会,史官的职责及其命运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王命不行"的背景下,孔子作《春秋》,他是以布衣身份代史官行"天子之事",这标志着由史官到史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春秋》 天子之事 史记旧闻
下载PDF
周公悌德思想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魏衍华 《唐都学刊》 2017年第4期39-45,共7页
周公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姬姓家族成员,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浓厚的尊兄友弟、训诫子嗣以及敦睦亲族等正能量,其语录应是姬姓家训的雏形。周公的另一身份是政治家,肩负着姬姓王朝生死存亡的重任,悌德思想中自然掺杂着浓郁的政治色彩,这导致本... 周公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姬姓家族成员,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浓厚的尊兄友弟、训诫子嗣以及敦睦亲族等正能量,其语录应是姬姓家训的雏形。周公的另一身份是政治家,肩负着姬姓王朝生死存亡的重任,悌德思想中自然掺杂着浓郁的政治色彩,这导致本应采取温情与敬意的模式,却不得不用冷冰冰的政治手段"伤害"自己的手足兄弟、家族子侄及挚友姻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周公家训 训诫子侄 分封诸侯
下载PDF
“丧家狗”、“择木鸟”与“天下木铎”——孔子形象与人格关系略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魏衍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3-17,共5页
自孔子在世时代起,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各不相同。孔子曾经感叹自己"舍鲁何适",但又不得不离开"父母之邦",从而凄凄惶惶周游列国,孔子曾自嘲地同意郑人给予的"丧家狗"评价,但他的政治命运乃是由他&q... 自孔子在世时代起,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各不相同。孔子曾经感叹自己"舍鲁何适",但又不得不离开"父母之邦",从而凄凄惶惶周游列国,孔子曾自嘲地同意郑人给予的"丧家狗"评价,但他的政治命运乃是由他"择木之鸟"似的独立人格所决定的,他更像是"凤鸟"。正是"凤鸟"一样的习性才导致了他遭遇"丧家之狗"的政治命运。孔子"博学深谋",立足于社会教化,以恢复社会秩序为己任,他将"三代之英"尤其周代"王道"政治传布各地,起到了"天下木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丧家狗 择木鸟 木铎
下载PDF
试论孔庙祭祀的历史与革新 被引量:1
5
作者 魏衍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8-71,共4页
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奠活动,经历了从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通祭的过程,隋唐以后成为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在不同时期虽然不尽相同,但变化中都遵循着&qu... 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奠活动,经历了从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通祭的过程,隋唐以后成为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在不同时期虽然不尽相同,但变化中都遵循着"因革损益"的原则。探寻孔庙祭祀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内在规律,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可对其未来走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庙 祭祀 改革 因革损益
下载PDF
从秦人与儒学的关系看儒学的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魏衍华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65-68,共4页
"儒者不入秦"是传统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然而,由对昭王问"儒术"、《吕氏春秋》的编纂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综合研究,秦人与儒学的关系应被重新认识。自荀子西入秦后,儒学已在秦地广为传播,对固有观念和... "儒者不入秦"是传统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然而,由对昭王问"儒术"、《吕氏春秋》的编纂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综合研究,秦人与儒学的关系应被重新认识。自荀子西入秦后,儒学已在秦地广为传播,对固有观念和传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秦地 《吕氏春秋》 “焚书坑儒”
下载PDF
儒学与战国时期社会互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衍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1-84,90,共5页
在乱离的战国之世,早期儒学还处于"不治而议论"阶段,但由于战国儒者的推动,它却以开放的姿态在其他地域得以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儒学与其他区域文化,与战国诸子学形成了互动关系,为其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滋养。... 在乱离的战国之世,早期儒学还处于"不治而议论"阶段,但由于战国儒者的推动,它却以开放的姿态在其他地域得以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儒学与其他区域文化,与战国诸子学形成了互动关系,为其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滋养。当然,儒学能够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显学",从根本上说,应与孔子学说"述而不作"的特质有关。早期儒家集此前诸贤哲智慧之大成,使其成为由"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转变中"道术"的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儒学 区域文化 道术
下载PDF
孔子“制为养生送死之节”发微 被引量:1
8
作者 魏衍华 《管子学刊》 2020年第4期5-10,共6页
《孔子家语》记孔子为中都宰时,曾制定“养生送死”的一套礼仪制度。这套制度“行之一年”,取得了“四方皆则之”的社会效果。由于传世文献中孔子“制为养生送死之节”的记载相当简略,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存在不小的分歧。虽然孔子“养... 《孔子家语》记孔子为中都宰时,曾制定“养生送死”的一套礼仪制度。这套制度“行之一年”,取得了“四方皆则之”的社会效果。由于传世文献中孔子“制为养生送死之节”的记载相当简略,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存在不小的分歧。虽然孔子“养生送死”的礼节看似有关注彼岸世界的性质,但其背后关注的仍是现实世界,最终解决的仍然是现实世界人们的心灵安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孔子家语》 养生送死 慎终追远
下载PDF
由“资治”到“育民”——20世纪中国通史教育功能的转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魏衍华 《社科纵横》 2013年第4期105-107,共3页
预设读者群是史家治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者为其著作预设的读者群与传统史学有着显著的不同,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分别有培养国民的爱国意识、激发民众的爱国心和以"人民"为读者群并普及历史知识等几项... 预设读者群是史家治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者为其著作预设的读者群与传统史学有着显著的不同,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分别有培养国民的爱国意识、激发民众的爱国心和以"人民"为读者群并普及历史知识等几项功能,展示出新时期中国通史功能由"资治"到公民教科书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通史 教科书
下载PDF
春秋时期社会“失范”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衍华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大夫执政乃至"陪臣执国命"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典型的"失范"状态。周王室的衰微是其根源,私家的兴起只是加速器,而时人对周礼背后之"义"丧失,应是此时"...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大夫执政乃至"陪臣执国命"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典型的"失范"状态。周王室的衰微是其根源,私家的兴起只是加速器,而时人对周礼背后之"义"丧失,应是此时"礼坏乐崩"的本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失范” “天下无道” “礼坏乐崩” 礼义之丧
下载PDF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发微
11
作者 魏衍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诗》 《春秋》 正名
下载PDF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会议综述
12
作者 魏衍华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10年9月27日至29日在古老而神圣的"东方圣城"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韩国、日本、新加坡、奥地利、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 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于2010年9月27日至29日在古老而神圣的"东方圣城"曲阜中国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韩国、日本、新加坡、奥地利、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共享此次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世界 综述 中国大陆 2010年 澳大利亚 专家学者 研究机构
下载PDF
孟子“仁政”:上古三代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衍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192,208,共12页
“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 “仁政”是孟子描绘天下国家治理思想的一幅宏伟蓝图,是《孟子》一书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命脉。孟子“仁政”是对上古三代时期国家治理思想的集大成,其中“尧舜之道”是“根”,“三代之治”是“脉”,“周孔之教”是“魂”,并决定它成为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圣贤集体的智慧结晶。孟子“仁政”并非“载之空言”的简单说教,而是以“施仁政于民”为中心,以“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以及“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为基本点,共同构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思想学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政 尧舜之道 三代之治 周孔之教
下载PDF
诸葛亮与儒家处世哲学
14
作者 魏衍华 《管子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由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文学的渲染,诸葛亮的儒者身份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认为是后世"圣化""伟儒""褒扬"的结果。通过梳理魏晋时期相关文献,发现诸葛亮的儒者身份根本无需后世的"诠释"与"造神... 由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文学的渲染,诸葛亮的儒者身份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认为是后世"圣化""伟儒""褒扬"的结果。通过梳理魏晋时期相关文献,发现诸葛亮的儒者身份根本无需后世的"诠释"与"造神"。诸葛亮本人的学问尽管非常驳杂,但其处世哲学无疑彰显出儒家"自我而作"与"自强不息"、"择木而栖"与"待价而沽"等品格,并建立"泽及百世"的功业。即使没有后世的推崇与赞誉,诸葛亮也必然是魏晋时期践履儒家哲学精神的地道儒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处世哲学 自我而作 择木而栖 泽及百世
下载PDF
鲁国社会与孔子学说互动研究
15
作者 魏衍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10,共7页
周公在周初有杰出的贡献和特殊地位,其封国不仅是诸侯"班长",而且也是宗周礼乐文化在东方的样板。至"礼坏乐崩"的春秋时期,鲁国仍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再加上具备春秋社会的复杂特点,堪称诸侯国的典型... 周公在周初有杰出的贡献和特殊地位,其封国不仅是诸侯"班长",而且也是宗周礼乐文化在东方的样板。至"礼坏乐崩"的春秋时期,鲁国仍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再加上具备春秋社会的复杂特点,堪称诸侯国的典型缩影。自幼"学而不厌"的孔子既"好学",又自觉担当拯救社会时弊的使命。由"好学"到"博学";由"博学"到"诲人",孔子为早期儒学奠定规模。而孔子学说与鲁国社会的关系可以用"互动"来概括:一方面鲁国社会滋养、检验了孔子学说,成为直接源头;另一方面孔子学说巩固了鲁国"礼仪之邦"的地位,赋予其代表中国精英文化"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符号,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孔子学说 鲁国 礼仪之邦 礼坏乐崩
下载PDF
一部三国史研究的学术力作
16
作者 魏衍华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2-24,共3页
传统中国的"史鉴"文化源远流长,在《尚书·周书·召诰》就能找到原型。其中记召公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 传统中国的"史鉴"文化源远流长,在《尚书·周书·召诰》就能找到原型。其中记召公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经过后世历代史家的阐释、传承与发展,"史鉴"体也已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史研究 中国传统史学 历代史家 厥德 召诰 三国志集解 《三国志》 三国时期 史鉴 三国志旁证
下载PDF
孔庙祭祀的“因革损益”观
17
作者 魏衍华 《殷都学刊》 201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典活动,它经历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国家通祭的过程,成为隋唐时期以后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在不同时期,虽然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不尽相同,但变化都遵循&... 孔庙祭祀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历代贤哲的释典活动,它经历孔子后裔、鲁都曲阜到天下国家通祭的过程,成为隋唐时期以后传统社会的"国之大典"。在不同时期,虽然孔庙祭祀的时间、程序、服饰和乐舞等仪式不尽相同,但变化都遵循"因革损益"的原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探寻孔庙祭祀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内在规律,既有利于传承与弘扬此项遗产,也为当前探索其未来走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庙 祭祀 改革
下载PDF
从周公“制礼作乐”看西周礼乐文明的高度与深度
18
作者 魏衍华 《唐都学刊》 2020年第1期59-67,共9页
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融合了夏、商和先周时期礼乐文明的精髓,呈现了西周礼乐制度的高度与深度。从传世和出土文献的记载来看,周公"制礼作乐"并非皆是其原创或者是独创,与此前文化应是... 周公"制礼作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融合了夏、商和先周时期礼乐文明的精髓,呈现了西周礼乐制度的高度与深度。从传世和出土文献的记载来看,周公"制礼作乐"并非皆是其原创或者是独创,与此前文化应是一种"因革""损益"的关系。周公的贡献则是以先周传统的"德治"为主线,参照殷商、先夏时期礼制的基本框架进行整合与创造,最终形成"新"的周代礼乐文明。"积德行义""敬德保民"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根本和总纲,是中华传统礼乐文明活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制礼作乐 因革损益 礼乐文明 敬德保民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的材料来源与性质
19
作者 魏衍华 《华夏文化》 2011年第3期14-15,共2页
与郭店楚简、上博简主要为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学思想文献有所不同,清华简则涉及到诸子学之前王官学的相关内容。由于清华简的其他简文尚未公布,对于其整体内容还不能妄下断语,但就已公布的《保训》篇部分简文来看,它给学界以耳目一新... 与郭店楚简、上博简主要为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学思想文献有所不同,清华简则涉及到诸子学之前王官学的相关内容。由于清华简的其他简文尚未公布,对于其整体内容还不能妄下断语,但就已公布的《保训》篇部分简文来看,它给学界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如赵平安先生在《(保训)的性质和结构》中说:“此篇提供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训’的样本。特别是训教本身关涉上古帝王所认同的核心价值,某种程度上有中国古代文化‘元’的意味,其重要性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来源 清华 性质 中国古代文化 郭店楚简 儒学思想 先秦诸子 核心价值
下载PDF
孟子“春秋无义战”意蕴试说
20
作者 魏衍华 《华夏文化》 2009年第2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孟子 意蕴 中国哲学史 研究成果 学术界 战争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