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现场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魏邦宪 王晓雷 +3 位作者 杨云芸 苏军锋 杨彬 苗婷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1年第1期60-62,共3页
为进一步做好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使观测数据更加准确,文章以DSC3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为例,依据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向收集容器注入不同水位,控制流量模拟不同雨强对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进行现场校准。结果表明:校准称重式降水... 为进一步做好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使观测数据更加准确,文章以DSC3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为例,依据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向收集容器注入不同水位,控制流量模拟不同雨强对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进行现场校准。结果表明:校准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与收集容器水位无关,不同的降水强度其误差稳定不变,校准后所得误差可作为系统误差,较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更加精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现场校准 测量误差
下载PDF
川西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魏邦宪 张玉宬 苗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176-178,共3页
利用川西高原红原和诺尔盖1971—2010年逐日观测资料,研究了2个站点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红原和诺尔盖这2个地区气温明显升高,其中红原约以每10年0.26℃的倾向率增高,诺尔盖约以每10年0.27℃的倾向率增高;降水量则呈现减少趋势,红原降... 利用川西高原红原和诺尔盖1971—2010年逐日观测资料,研究了2个站点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红原和诺尔盖这2个地区气温明显升高,其中红原约以每10年0.26℃的倾向率增高,诺尔盖约以每10年0.27℃的倾向率增高;降水量则呈现减少趋势,红原降水减少倾向率为每10年16.34 mm,诺尔盖降水减少倾向率为每10年4.72 mm。通过研究气候变化的特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源,进而从气候方面采取适当措施缓解生态环境退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特征 降水 气温 红原 诺尔盖 川西高原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干旱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魏邦宪 苗婷 +3 位作者 雷瑜 张燕 高付军 滕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5期220-222,共3页
本文以1961—2015年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和民勤气象站气温和降水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线型趋势分析法和距平值法分析了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气候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用气候干旱指数综合分析了该流域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干旱情况。结果表明,... 本文以1961—2015年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和民勤气象站气温和降水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线型趋势分析法和距平值法分析了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气候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用气候干旱指数综合分析了该流域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干旱情况。结果表明,近55年来,石羊河流域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气温升高幅度较大。降水总体也呈相对增多趋势,但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和丰枯交替现象。同时,石羊河流域气候干旱指数也趋于增大。气候越来越干旱,而民勤的干旱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温 降水 干旱指数 变化趋势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魏邦宪 杨云芸 +1 位作者 苗婷 苏军锋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文章利用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409个自动气象站2 a的维护维修和改进数据记录,深入分析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运行故障原因,创新地提出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改进方法。改进后的雨量传感器总故障率降低,该改进方法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动气象站... 文章利用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409个自动气象站2 a的维护维修和改进数据记录,深入分析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运行故障原因,创新地提出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改进方法。改进后的雨量传感器总故障率降低,该改进方法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动气象站的雨量观测数据质量,也为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维修维护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盛夏高温预报中的应用
5
作者 魏邦宪 高付军 刘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4期13286-13289,共4页
采用动态学习率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利用ECMWF模式的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陇南市各县站点的中、短期(24~168 h时效)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模型,并对该模型在2012年6月~2012年8月的试用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最高温度 预报模型
下载PDF
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苏军锋 吕宏 +3 位作者 闫惠玲 魏邦宪 杨建安 褚晓菊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1年8月15~18日发生在陇南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高温为暴雨产生积累了大量的能量,西南涡和高原涡2个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维持配合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1年8月15~18日发生在陇南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高温为暴雨产生积累了大量的能量,西南涡和高原涡2个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维持配合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和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此次暴雨。不稳定大气层结在冷空气的触发下,使副高外围较强的西南气流提供输送的水汽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所产生的抽吸作用下不断上升凝结,致使强降水天气发展和维持。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受地形及下垫面等因素影响加强,同时暴雨落区主要在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前沿。强降水与雷达回波剖面图上强回波中心基本一致,强回波的列车效应造成了该区域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特征 对流云团 雷达回波
下载PDF
基于GIS的甘肃省陇南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32
7
作者 苏军锋 肖志强 +3 位作者 魏邦宪 赵彦锋 张锋 刘莉丽 《干旱气象》 2012年第4期650-655,共6页
利用陇南年均暴雨日数,陇南DEM高程资料及地理信息和陇南人口密度、人均GDP、耕地面积比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打分法、自然断点法、反向无量纲化等方法,建立了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 利用陇南年均暴雨日数,陇南DEM高程资料及地理信息和陇南人口密度、人均GDP、耕地面积比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打分法、自然断点法、反向无量纲化等方法,建立了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的风险区划模型,并借助于ArcGIS10.0软件,进行克里金内插法和栅格图层计算器叠加分析计算后得到陇南市暴雨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表明陇南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成县、徽县和两当县,各县周围风险等级相对较高,同时对风险区划图与近10 a陇南暴雨灾害情况进行检验,结果基本吻合,这对陇南市暴雨灾害预报和暴雨灾害的防灾减灾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暴雨灾害 风险区划
下载PDF
SWAN在陇南短历时强降水监测预警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苏军锋 张锋 +2 位作者 魏邦宪 刘莉丽 刘辉 《干旱气象》 2012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短历时强降水是陇南短时临近监测预报的重点,在2011年汛期中,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其监测预警预报功能在陇南短历时强降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SWAN监测预警预报资料,综合分析了SWAN在陇南短历时强... 短历时强降水是陇南短时临近监测预报的重点,在2011年汛期中,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其监测预警预报功能在陇南短历时强降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SWAN监测预警预报资料,综合分析了SWAN在陇南短历时强降水预报预警中的应用,特别是各种报警、组合反射率、垂直液态含水量(VIL)、回波顶高、定量降水预报(QPF)、定量降水估测(QPE)、风暴移动路径预报(STM和TITAN)、反射率预报等资料的应用,总结归纳出了SWAN在短历时强降水预报预警中各类资料的指示作用,对提高陇南短历时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短时临近预报 预警 应用分析
下载PDF
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苏军锋 魏邦宪 +1 位作者 张锋 彭丽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577-2579,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12年5月28日陇南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蒙古低涡冷槽发展南压的大环流背景下,配合西南涡外围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以及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对2012年5月28日陇南局地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蒙古低涡冷槽发展南压的大环流背景下,配合西南涡外围的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良好的水汽条件以及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所产生的抽吸作用和局地的不稳定条件为局地暴雨的发生提供的充分的条件;同时,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合并分裂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性,而各家数值模式预报对此次降水过程预报量级上偏小,但对降水落区及起止时间的总体把握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 短时强降水 暴雨 诊断分析 数值预报
下载PDF
陇南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志强 陈俊 +3 位作者 樊明 马敬霞 尹翔 魏邦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31-16936,共6页
根据陇南山区1971~2009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白粉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陇南各地各时段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十分明显,与1971~2000年平均值比较,2001~2009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6~0.9℃;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为0.9~1.1℃,尤... 根据陇南山区1971~2009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白粉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陇南各地各时段平均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十分明显,与1971~2000年平均值比较,2001~2009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6~0.9℃;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显著,为0.9~1.1℃,尤以2~3月增幅最大,月平均气温增幅为1.2~1.7℃,由于陇南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与上年9月~次年3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近10年冬末春初显著增暖趋势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逐年加重趋势相一致,由于气候偏暖,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比,陇南山区冬小麦种植高度及白粉病越冬越夏高界明显提高了100~300m,致使小麦白粉病危害范围扩大,早春发病平均病田率上升10%~20%,发病高峰期由5月上旬提前到4月中、下旬。而陇南各地各时段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因此,与90年代以前相比,90年代后降水量的变化对小麦白粉病流行的影响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山区 气候变化 小麦白粉病 流行特点
下载PDF
2014年6月18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1
作者 魏邦宪 安俊宝 苗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7期215-217,共3页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MICAPS系统中提供的实况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夜间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配合500 h Pa层上切变所造成的,同时地面...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以及MICAPS系统中提供的实况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4年6月18日夜间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配合500 h Pa层上切变所造成的,同时地面辐合线的触发及地形起到重要的诱发作用;暴雨形成前的高温天气、西南气流的持续及逐渐加强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层强对流为此次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背景 中小尺度系统 物理量场 甘肃陇南 2014年6月18日
下载PDF
甘肃陇南地震灾区2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对比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敬霞 肖志强 魏邦宪 《干旱气象》 2009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30日和7月21日发生在陇南灾区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30"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切变低涡,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都相当好,但垂直上升运动不太剧烈,致使陇...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30日和7月21日发生在陇南灾区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30"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切变低涡,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都相当好,但垂直上升运动不太剧烈,致使陇南灾区达到暴雨标准的站数相对较少;"7.21"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原低涡,能量条件不如"6.30"暴雨充分,但水汽及垂直运动条件较好,形成暴雨的3个条件基本满足,致使陇南灾区50%以上的站达到暴雨标准。而暴雨的成灾程度与暴雨中心落区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诊断分析 甘肃陇南灾区
下载PDF
1961—2010年横断山区水分盈亏量时空特征研究
13
作者 魏邦宪 苗婷 张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27-229,共3页
据1961—2010年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反距离加权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变化较大... 据1961—2010年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反距离加权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变化较大且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干季气候水分盈亏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而雨季气候水分盈亏量呈波动增加趋势。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自南向北逐渐减小。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均发生突变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水分盈亏量 时空变化 Penman-Monteith模型 横断山区 1961-2010年
下载PDF
甘肃长江流域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军锋 魏清霞 +2 位作者 刘丽 张锋 魏邦宪 《甘肃科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研究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与机理,提高对短时强降水强度和落区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进一步减少因短时强降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NECPFNL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 为研究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与机理,提高对短时强降水强度和落区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进一步减少因短时强降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NECPFNL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2017年8月6日—7日甘肃长江流域近10a来最强的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中尺度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有2个带状中心,分布特征与陇南地形山脉的形态走向有着一定的关系,时间分布呈双峰型,最大小时雨强达68.8mm/h;(2)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是在副热带高压东退的过程中,高原槽和低涡在较强的偏西气流带冷空气下进一步发展东移南压影响甘肃东南部所形成的,其中500hPa高原槽、700hPa低涡、切变线及西南气流线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同时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以及高空下滑冷空气为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水汽、能量及不稳定条件;(3)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湿Q矢量散度辐合和垂直速度大值区与短时强降水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湿Q矢量散度对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低层暖平流,中高层冷平流的不稳定层结及风向的垂直切变在低涡切变线的触发下,更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同时地形的触发和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对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长江流域 短时强降水 中尺度 低涡
下载PDF
陇南市“12121”现状及拨打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燕 刘丽 魏邦宪 《中国科技信息》 2018年第6期40-41,43,共3页
本文通过对陇南市近几年"12121"发展状况进行总结,统计2013—2016年"12121"用户拨打数据,分析了拨打量与时间、天气等方面的关系,发现"12121"拨打量的变化与天气过程关系密切,一天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拨打... 本文通过对陇南市近几年"12121"发展状况进行总结,统计2013—2016年"12121"用户拨打数据,分析了拨打量与时间、天气等方面的关系,发现"12121"拨打量的变化与天气过程关系密切,一天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拨打量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总结出的拨打量变化规律基础上,结合陇南市"12121"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保持"12121"拨打量的稳定和持续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 天气过程 时间
下载PDF
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锦波 魏邦宪 王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191-191,194,共2页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资料、高空场资料、云图、雷达资料,从降水实况分布、天气成因、卫星云图特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等方面分析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由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槽及副高584 dagp...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资料、高空场资料、云图、雷达资料,从降水实况分布、天气成因、卫星云图特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等方面分析2017年7月4—6日陇南市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由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槽及副高584 dagpm线外围充沛的水汽条件共同影响而产生,也是锋面大型降水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共同影响的结果,物理量场指示清楚,具有典型两脊一槽大型降水环流形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成因 局地强对流 甘肃陇南 2017年7月4—6日
下载PDF
兰渝铁路陇南段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燕 魏邦宪 刘丽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第19期62-63,共2页
陇南市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境内铁路交通经常受到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兰渝铁路陇南段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陇南段铁路沿线天气实时监测、信息共享、气象预报预警等专业气象服务,为陇南... 陇南市是我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境内铁路交通经常受到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兰渝铁路陇南段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陇南段铁路沿线天气实时监测、信息共享、气象预报预警等专业气象服务,为陇南市铁路部门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事件,合理制定运营安全策略提供了有效的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气象服务 系统设计 功能实现
下载PDF
1971—2014年康县连阴雨特征分析
18
作者 苗婷 黄晓梅 +1 位作者 苏军锋 魏邦宪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238-240,共3页
利用甘肃省康县1971—2014年月报表中日降水数据和日照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康县连阴雨时间变化特征、突变情况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康县连阴雨在时间尺度上呈&... 利用甘肃省康县1971—2014年月报表中日降水数据和日照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康县连阴雨时间变化特征、突变情况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康县连阴雨在时间尺度上呈"两降两升"型变化。康县连阴雨从1992年开始突变减少,到2007年左右达到显著性水平。连阴雨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3~7年、8~16年、17~26年以及27年以上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21年为第一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累积距平法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甘肃康县 1971—2014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