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内侧进路手术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魏锐利 廖建春 +1 位作者 王海青 周韵秋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对经眶内侧壁入路的解剖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通过对50具成人头颅标本的经眶内侧进路解剖的观察,测量了从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结果从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 目的对经眶内侧壁入路的解剖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通过对50具成人头颅标本的经眶内侧进路解剖的观察,测量了从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结果从Dacryon点至筛前孔、筛前孔至筛后孔、筛后孔至视神经孔的距离分别为21.7(14.2~33.3)mm、13.8(6.9~26.7)mm、5.1(2.0~8.4)mm。从Dacryon点至上视结节的距离为37.68mm,并观察了筛前后神经血管束的走行情况。结论识别Dacryon点、筛动脉和上视结节等解剖结构对眶内侧进路手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眼眶手术 内侧进路 眼眶肿瘤
下载PDF
眼外肌肿大的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魏锐利 蔡季平 +2 位作者 朱煌 周浩 朱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1-402,共2页
眼外肌是眼的重要附属器,常规的眼科检查仅能通过眼球运动来判断其功能,CT及超声波已能明确揭示其形态结构[1],并证实眼型Graves病、炎性假瘤(肌炎型)、颈动脉-海绵窦瘘及眶部良恶性肿瘤均能导致眼外肌肿大。为进一步... 眼外肌是眼的重要附属器,常规的眼科检查仅能通过眼球运动来判断其功能,CT及超声波已能明确揭示其形态结构[1],并证实眼型Graves病、炎性假瘤(肌炎型)、颈动脉-海绵窦瘘及眶部良恶性肿瘤均能导致眼外肌肿大。为进一步认识这一病理改变,我们通过对4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肿大 NMR 成像 诊断
下载PDF
眼上静脉扩张的影像学诊断与逆向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被引量:2
3
作者 魏锐利 马晓晔 +3 位作者 蔡季平 朱煌 李由 李玉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25-728,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波 (包括彩色超声Doppler)、CT、MRI在显示眼上静脉 (SOV)扩张及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分析导致SOV扩张的机理及通过增粗的SOV逆向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方法 对 116例伴有SOV扩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形态和病因... 目的 探讨超声波 (包括彩色超声Doppler)、CT、MRI在显示眼上静脉 (SOV)扩张及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分析导致SOV扩张的机理及通过增粗的SOV逆向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方法 对 116例伴有SOV扩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形态和病因分析 ,对其中 7例CCF患者进行SOV逆行插管 ,用弹簧圈或可脱球囊堵塞瘘口。结果 发现多种疾病均可引起SOV扩张 ,CCF是导致SOV扩张的主要疾病。本组病例中CCF 92例 (包括高流瘘及低流瘘 ) ;眼型Graves病 14例 ;眶尖炎症 2例 ;Tolosa Hunt综合征 2例 ;眶部血管畸形2例 ;眶炎性假瘤、眶内血肿、海绵窦肿瘤及海绵窦血栓形成各 1例。扩张静脉直径 3.5~ 7.0mm ,各病种管径扩张大小无明显差异。管径最粗者为CCF ,影像检查同时能发现眼外肌肥大、眶部病变和海绵窦膨大等相关表现。结论 超声波 (包括彩色超声Doppler)、CT、MRI均能良好显示SOV扩张 ,结合MRI、CT和超声波检查的其他表现 ,可对导致SOV扩张的病因作出诊断 ,对伴有SOV扩张的CCF患者行SOV逆行插管栓塞瘘口可达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上静脉扩张 磁共振成像 超声波 颈动脉海绵窦瘘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魏锐利 叶挺军 +2 位作者 楼月芳 奚寿增 刘会敏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98-199,共2页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PC10)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34例(炎性假瘤5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9例,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标本石腊切片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假瘤与...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PC10)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34例(炎性假瘤5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9例,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标本石腊切片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假瘤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PCNA计数相差不显著(P>0.05),反应性增生与后二者PCNA计数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P<0.001),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阳性细胞均值差异显著(P<0.05)。认为PCNA计数有助于区别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良、恶性,本技术用于研究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 增殖细胞核抗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PCR扩增IgH基因诊断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研究
5
作者 魏锐利 缪为民 +3 位作者 叶廷军 楼月芳 奚寿增 柴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索某些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向恶性淋巴瘤转变的实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8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扩增。结果:3例良性淋巴增生病见IgH基因一... 目的:探索某些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向恶性淋巴瘤转变的实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8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扩增。结果:3例良性淋巴增生病见IgH基因一致性重排,电泳产物见一明显的扩增带(100~120bp),其余15例未见扩增产物或呈多克隆带。结论:某些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病例存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不能检测到的微小单克隆性病变。它提示临床为良性过程的病变可能包含着隐匿的单克隆B细胞亚群。PCR扩增IgH基因序列能更客观和敏感地鉴别眼眶淋巴增生病的克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眼眶 淋巴组织增生 基因 IGH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PCNA和AgNORs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
6
作者 魏锐利 蔡季平 +3 位作者 叶挺军 朱煌 奚寿增 周浩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5-357,共3页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结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后二者PCNA及AgNORs计数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CNAP<O.001AgNORsP<O.01及P<O.001),不典型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PCNA计数相差非常显著(P<0.01),AgNORS颗粒数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AgNoRS与PCNA计数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结论二种技术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组织学分型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眼附属器 淋巴组织增生 PCNA AGNOR染色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定量
7
作者 魏锐利 楼月芳 +2 位作者 叶挺军 奚寿增 刘会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0-191,共2页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定量魏锐利,楼月芳,叶挺军,奚寿增,刘会敏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组原发于眼部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的病理改变。炎性增生与肿瘤性病变的鉴别一直是病理和眼科工作者的难题...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定量魏锐利,楼月芳,叶挺军,奚寿增,刘会敏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组原发于眼部的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的病理改变。炎性增生与肿瘤性病变的鉴别一直是病理和眼科工作者的难题,组织学诊断误诊率和预后错误判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淋巴组织增手 AGNOR染色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魏锐利 楼月芳 叶挺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应用5种单克隆抗体,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例恶性淋巴瘤均为单克隆B细胞性,14例良性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中13例多克隆性,1例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9例不典型增生中5例为单... 应用5种单克隆抗体,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石蜡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例恶性淋巴瘤均为单克隆B细胞性,14例良性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中13例多克隆性,1例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9例不典型增生中5例为单克隆性B细胞增生。认为免疫表型分析可作为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诊断指标,对不典型增生尤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 淋巴组织增生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鼻源性眼球突出的MRI及CT表现分析
9
作者 魏锐利 王海青 +2 位作者 周韵秋 周浩 陶晓峰 《临床眼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32-134,共3页
通过对56例鼻源性眼球突出的CT及MRI检查表现分析,认为CT在揭示钙化及骨皮质上优于MRI,但对密度差别不大者如炎症与肿瘤、复发性病变与疤痕组织等不易区分。MRI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并可良好揭示软组织结构成分,对炎症、血管瘤、粘液... 通过对56例鼻源性眼球突出的CT及MRI检查表现分析,认为CT在揭示钙化及骨皮质上优于MRI,但对密度差别不大者如炎症与肿瘤、复发性病变与疤痕组织等不易区分。MRI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并可良好揭示软组织结构成分,对炎症、血管瘤、粘液性囊肿、纤维疤痕等可有较特异表现,CT对揭示骨结构明显优于磁共振。确定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两者联合应用,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突出 鼻源性眼球突出 NMR 成像 CT
下载PDF
眼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PCNA和AgNORs的观察
10
作者 魏锐利 叶挺军 +2 位作者 蔡季平 朱煌 奚寿增 《眼科学报》 1998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眼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O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腊切片进行... 目的:探讨眼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O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腊切片进行检测。结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后二者PCNA及AgNORs计数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CNA P<0.001,AgNORs P<0.01及P<0.001),不典型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PCNA计数相差非常显著(P<0.01),AgNORs颗粒数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发现AgNORs与PCNA计数有良好的相关关系(0.8693)。结论:两种技术对眼部淋巴增生病组织学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眼科学报1998;14:6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 淋巴组织增生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
下载PDF
睫状体光凝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维娜 梁宗宝 +2 位作者 邓艺萍 李学喜 魏锐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6-269,共4页
背景 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DCP)既往仅用于视功能差的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进步,目前其适应证逐步扩大,已有报道将其用于不同时期的多种类型青光眼,但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TDCP和... 背景 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DCP)既往仅用于视功能差的晚期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进步,目前其适应证逐步扩大,已有报道将其用于不同时期的多种类型青光眼,但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TDCP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持续性高眼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确诊为PAACG持续性高眼压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TDCP组56例62眼和小梁切除术组39例44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力、眼压、术后需用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以及后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DCP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眼数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27,P=0.002),治疗后1周视力改善的眼数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78,P=0.002),但治疗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小梁切除术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眼数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345,P<0.001),小、梁切除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的眼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25,P<0.001),但术后各时间点间视力改善的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2个组间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3.836,P=0.053),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的眼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57.078,P<0.001),两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末次随访时TDCP组需用降眼压药物者占48.4%,小梁切除术组为2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6,P=0.029).TDCP组中术后20眼再行睫状体光凝术或小梁切除术,占32.3%,小梁切除术组为2眼,占4.5%.结论 TDCP治疗PAACG持续性高眼压与小梁切除术的短期降眼压效果无明显差别,且其操作更为简便,手术持续时间短.TDCP治疗后的远期降眼压效果较小梁切除术差,需用降眼压药物和重复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高于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睫状体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闭角型 手术 急性疾病
下载PDF
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8
12
作者 《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 +14 位作者 邵毅 杨卫华 刘祖国 陈蔚 谭钢 杨文利 黄锦海 张慧 杨于力 徐积兄 赵慧 魏锐利 周吉银 周永进 许言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人工智能(AI)已广泛用于眼部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判断,随着AI技术在眼科诊疗中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AI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眼睛是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和骨组织等组成的复杂感觉器官,其解剖的透明性特点... 人工智能(AI)已广泛用于眼部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判断,随着AI技术在眼科诊疗中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AI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眼睛是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和骨组织等组成的复杂感觉器官,其解剖的透明性特点为眼科疾病及部分全身疾病诊断的检查提供了可视化条件,为AI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医工交叉研究的基础,使眼科成为AI技术在医学诊疗中应用的主要领域。然而,AI-医疗交叉研究涉及人体大数据和影像结果的使用,其临床应用面临诸多伦理问题,而目前AI与医务人员对AI在医学研究中应用的伦理规范意识尚未建立,各管理层面对相关的伦理规范指导性和监管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组织眼科专家、AI相关专家和科技伦理相关专家组成"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针对AI在眼科应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法律法规进行复习,对存在的伦理风险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梳理、讨论并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目的是在保障患者数据安全和个人权益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眼科AI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科 伦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俞丹洋 魏锐利 +3 位作者 李玉珍 程玉伟 李盼 张金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6-719,共4页
背景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发病率低,临床上较为少见,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对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其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 总结并分析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背景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发病率低,临床上较为少见,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对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其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 总结并分析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连续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诊断为Graves眼病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29例54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眼部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对患眼进行临床评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24例其中CAS≤2分患者44眼接受人工泪液点眼,3例CAS≥3分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疗法,2例3眼分别接受双侧眶减压术和M&#252;ller肌切除术.患者接受随访1.5~6年,评估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的治疗效果,以眼球突出度及上睑退缩变化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 结果 29例患者中男5例,女24例;患者年龄5 ~18岁,平均1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球突出、眼睑退缩和眼睑肿胀,可伴有结膜充血、眼睑闭合不全.所有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 0.8.CAS评分为0~2分者26例48眼,≥3分者(活动期)3例6眼.CT/MRI检查显示患眼眼眶脂肪组织容积增加,部分患眼可见眼外肌肌腹增粗.实验室检查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2例,占41.4%;甲状腺功能亢进者15例,占51.7%;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例,占6.9%.随访期间11例20眼症状好转,占37.9%;16例29眼病情稳定,占55.2%;2例4眼病情加重,占6.9%. 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眼病临床症状较轻,病情活动性较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并发症 Graves眼病/诊断 Graves眼病/治疗 年龄分布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LASIK和LASEK)对泪膜稳定性及角膜中央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立全 朱煌 +1 位作者 马晓晔 魏锐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r 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前后泪膜稳定性和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方法:选择80眼近视眼患者,分别行LASE...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r 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前后泪膜稳定性和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方法:选择80眼近视眼患者,分别行LASEK和LASIK术.每组40眼.观察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中央知觉、泪液分泌量(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中央知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LASEK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中央知觉、术后1个月BUT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ASI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中央知觉、术后1个月、3个月BUT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LASIK和LASEK组间角膜中央知觉、BU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LASIK组角膜中央知觉、BUT值下降更明显;LASIK和LASEK组术后1、3、6个月泪液分泌量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术后均影响泪膜的稳定性与角膜中央知觉.但随着角膜的愈合而逐渐恢复;LASIK对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稳定性的破坏比LASEK更为严重、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泪膜 泪膜破裂时间 角膜中央知觉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眶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俞丹洋 刘凤权 +3 位作者 曹芳 王秋红 曾程程 魏锐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88-1494,共7页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IGF-1R)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眼眶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IGF-1对眼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的TAO组患者...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IGF-1R)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眼眶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IGF-1对眼眶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的TAO组患者(n=6)和对照组患者(n=5)的眼眶脂肪组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IGF-1R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分别提取两组患者的眼眶前脂肪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nmol/L)IGF-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体外分化细胞后用油红O染色法及蛋白质印迹法观察两组细胞的分化情况和IGF-1R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nmol/L)IGF-1对TAO组细胞分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TAO组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IGF-1R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GF-1均可以促进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且在1-20nmol/L IGF-1作用下在TAO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TAO组前脂肪细胞分化前、后细胞中IGF-1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较于未加IGF-1组,1-20nmol/L IGF-1均促进TAO组前脂肪细胞中PPARγmRNA的表达(P〈0.01);油红O染色检测结果显示随着IGF-1浓度的升高,脂滴合成逐渐增加(P〈0.05,P〈0.01)。结论 IGF-1R在TAO患者脂肪组织及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较高,IGF-1可以促进TAO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脂细胞 IGF 1型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MicroRNA-150在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玉珍 钱昱 +2 位作者 单彧 梁文君 魏锐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733,共7页
目的观察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microRNA-150(miR-150)的表达,探讨miR-150在结膜MALT淋巴瘤中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qPCR法检测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3例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肿瘤组织及瘤旁组... 目的观察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microRNA-150(miR-150)的表达,探讨miR-150在结膜MALT淋巴瘤中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qPCR法检测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3例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miR-150及其可能的下游靶分子Cbl-b的表达。将miR-150抑制物和阴性对照转染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miR-150对RPMI 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研究miR-150对RPMI 822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150对RPMI 8226细胞中Cbl-b表达的调控。结果与瘤旁组织相比,结膜MALT淋巴瘤组织中miR-150表达上调(P<0.05,P<0.01);抑制miR-150后,RPMI 8226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结膜MALT淋巴瘤组织中,miR-150下游靶基因Cbl-b表达下调(P<0.01);抑制miR-150后,RPMI 8226细胞内Cbl-b蛋白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 MiR-150对淋巴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促进作用,其表达上调参与了MALT淋巴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miR-150对下游分子Cbl-b的抑制性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icroRNA-150 CBL-B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肿瘤侵袭
原文传递
氪黄激光格栅样光凝早期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季平 李玉珍 +1 位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早期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共52例(52眼),氪黄激光波长568nm,对黄斑区水肿采用格栅样光凝,光凝距黄斑中心小凹300μm以上,避开视盘黄斑束,功率60...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早期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共52例(52眼),氪黄激光波长568nm,对黄斑区水肿采用格栅样光凝,光凝距黄斑中心小凹300μm以上,避开视盘黄斑束,功率60~200mW,光斑直径100μm,曝光时间0.1s,光凝168~287点,光斑反应Ⅰ~Ⅱ级。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前视力为0.193±0.051,术后视力为0.221±0.04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视力提高11眼(21.2%),不变29眼(55.8%),下降12眼(23.1%)。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41眼(78.8%),部分消退9眼(17.3%),不变2眼(3.8%)。结论:早期采用氪黄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有效,但不能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激光凝固术
下载PDF
不同生物材料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相互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5 位作者 马晓晔 蔡季平 朱煌 李由 李玉珍 岳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 :对不同生物材料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 ,获得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发表的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的相关文献。按照入选标准选取合适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 m eta分析。对纳入文... 目的 :对不同生物材料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 ,获得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发表的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的相关文献。按照入选标准选取合适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 m 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进行提取摘录 ,并根据 meta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合并分析。以相对危险度 (RR)判定对后囊混浊的预防效果 ,并根据异质性分析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的治疗效应。 结果 :有 9篇论文的 10 2 1例白内障患者纳入 m eta分析。聚丙烯酸、硅凝胶、水凝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 RR分别为 0 .12 (95 % CI[0 .0 5 ,0 .2 6 ])、0 .4 4 (95 % CI[0 .30 ,0 .6 4 ])、1.96 (95 % CI[0 .6 5 ,5 .91]) ,硅凝胶、水凝胶与聚丙烯酸的 RR分别为 1.34(95 %CI[0 .6 2 ,2 .89])、3.89(95 % CI[1.70 ,8.90 ]) ,水凝胶与硅凝胶的 RR为 4 .73(95 % CI[1.5 7,14 .32 ])。结论 :硅凝胶和聚丙烯酸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囊膜组织相容性、很强的粘连趋势、良好的光学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后囊混浊 META分析
下载PDF
肿瘤切除合并眼睑重建术治疗睑板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由 程金伟 +2 位作者 李亚楠 魏锐利 蔡季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睑板腺癌 肿瘤切除 眼睑重建 疗效
原文传递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4 位作者 马晓晔 李由 朱煌 蔡季平 李玉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降压效果。结果:总计有26篇文献纳入Meta分... 目的: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降压效果。结果:总计有2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需降压药物治疗而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患者的合并百分率:单纯深层巩膜切除术为71.3%[95%CI为56.2%~86.5%],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胶原植入物为58.5%[95%CI为47.8%~69.2%],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交键透明质酸植入物为62.O%[95%CI为51.0%~73.0%],粘性小管切除术为69.7%[95%CI为50.5%~88.9%]。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合并危险差为2%[95%CI为-8%~12%]。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药物难以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措施,治疗成功率超过60%,眼压控制效果和标准小梁切除术近似。但联合植入物的应用并没有显著改善治疗效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