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鲁周南 杨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47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受试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一般资料,分析发生围绝经...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2月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47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受试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一般资料,分析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妇科疾病史、慢性病史、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社会支持障碍是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职业、妇科疾病史、慢性病史、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社会支持障碍是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社区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多维度制定围绝经期女性健康指导方案,降低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情绪障碍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连抗肿瘤临床运用及安全性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鲁周南 包晓霞 +1 位作者 薛晓鸥 唐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31-133,共3页
黄连是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现代研究发现黄连有广谱抗菌、抗心律失常、降血压、调节脂代谢等作用,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该文详细阐述了黄连抗肿瘤的临床外... 黄连是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现代研究发现黄连有广谱抗菌、抗心律失常、降血压、调节脂代谢等作用,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该文详细阐述了黄连抗肿瘤的临床外用、内服研究进展以及黄连临床运用安全性评估的进展,并且总结提出了黄连目前临床研究的不足,为黄连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临床研究 肿瘤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连花汤”正丁醇提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唐瑶 包晓霞 +1 位作者 鲁周南 薛晓鸥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研究"连花汤"正丁醇提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连花汤"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物从10 mg/mL依次降浓度梯度至0.078125 mg/mL分成8组,即:10 mg/mL、5 mg/mL、2.5 mg/mL、1... 目的研究"连花汤"正丁醇提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连花汤"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物从10 mg/mL依次降浓度梯度至0.078125 mg/mL分成8组,即:10 mg/mL、5 mg/mL、2.5 mg/mL、1.25 mg/mL、0.625 mg/mL、0.3125 mg/mL、0.15625 mg/mL、0.078125 mg/mL组。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分别计算出两种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连花汤"正丁醇提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里对2种内膜癌细胞系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作用24小时、48小时,HEC-1A细胞1.25 mg、0.625 mg、0.3125 mg组间细胞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Ishikawa细胞5 mg/mL、2.5 mg/mL、1.25 mg/mL、0.625 mg/mL、0.3125 mg/mL、0.15625 mg/mL组间细胞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作用24小时,HEC-1A细胞、Ishikawa细胞10 mg、5 mg、0.625 mg、0.078125 mg组间细胞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组相比,"连花汤"正丁醇提物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差异显著。其中,HEC-1A细胞:高剂量组0.4 mg/mL、中剂量组0.2 mg/mL、低剂量组0.1 mg/mL与正常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Ishikawa细胞:Ishikawa高剂量组1.0 mg/mL、中剂量组0.5 mg/mL、低剂量组0.25 mg/mL与正常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花汤"正丁醇提物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连花汤”正丁醇提物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浅谈针灸腧穴命名取象比类的艺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鲁周南 《光明中医》 2013年第5期879-880,共2页
腧穴命名的由来,是古代医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依据对宇宙的认识,从天文、地理、生物形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针灸治疗效果等方面系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取象类比法"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比较、类比... 腧穴命名的由来,是古代医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依据对宇宙的认识,从天文、地理、生物形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针灸治疗效果等方面系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取象类比法"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比较、类比,推论出欲知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本文将从取象类比法出发,具体论述针灸腧穴命名中此法的应用,为腧穴位置以及临床运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命名 取象比类法
下载PDF
北京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调护认知调查研究
5
作者 鲁周南 杨敏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3期3185-3188,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人群特征,中医认知情况及常见误区,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1月—2023年2月对北京市通州区北苑147名45~60岁围绝经女性进行横断面抽样调查。结果:辖区女性绝经年龄约在50岁出现高峰。围绝经期症状阳性检... 目的: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人群特征,中医认知情况及常见误区,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1月—2023年2月对北京市通州区北苑147名45~60岁围绝经女性进行横断面抽样调查。结果:辖区女性绝经年龄约在50岁出现高峰。围绝经期症状阳性检出率为53.1%(78/147)。据中医认知情况量表得分将147名受试者分类,总分>23.5分定为合格人群,合格率为67.3%。中医认知误区集中于中医药饮片、保健用药误用,无法根据体质特征合理选择饮食方案两方面。职业性质与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认知水平与需求。结论: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运动保健、中药饮片及保健用药选用、饮食调护认知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分类别、按需求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围绝经期 中医调护 认知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从书法艺术探讨五行学说中的情志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鲁周南 《光明中医》 2013年第6期1093-1094,共2页
书法是一种书写的艺术,属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一种研究书写者心理与性格的工具。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以阐述宇宙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书法艺术的... 书法是一种书写的艺术,属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一种研究书写者心理与性格的工具。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以阐述宇宙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能体现五行性格和情志。同时书法艺术也能调整个人的性格和情志。为更好地理解中医,以及开拓新的综合中医治法开阔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五行学说 情志因素
下载PDF
基于变蒸学说的婴幼儿变蒸热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凤兰 高宴梓 +6 位作者 鲁周南 韩凯利 寇鲁辉 陆雪秋 张明明 孙亮 魏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6-507,共2页
婴幼儿变蒸学说是中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现象认识的一种学说,反映婴幼儿自出生至576日的生长发育过程。笔者在深入研究50余种儿科经典古籍以及部分综合性古医籍基础上,认为构成变蒸学说的主体框架由“变蒸热”及“规律性变蒸热”两部分... 婴幼儿变蒸学说是中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现象认识的一种学说,反映婴幼儿自出生至576日的生长发育过程。笔者在深入研究50余种儿科经典古籍以及部分综合性古医籍基础上,认为构成变蒸学说的主体框架由“变蒸热”及“规律性变蒸热”两部分构成。“变蒸热”是指变蒸时期婴幼儿体温升高,临床表现为四肢发热或为微热或为壮热;而“规律性变蒸热”是指婴幼儿完成变蒸时经历的10余次发热。“规律性发热”在古代文献中所指时间亦不完全一致,主要以32天为一个周期者居多。变蒸热的高低以及周期性长短与婴幼儿体质关系密切,因此提示对于变蒸热以及发热规律的研究需要结合婴幼儿体质进行,对变蒸热以及发热规律的探讨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变蒸学说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蒸 变蒸热 发热 婴幼儿
下载PDF
中医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鲁周南 魏群 +1 位作者 宋红垚 王凤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剖宫产、人流、药流手术量递增,产后出血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妇女健康。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中医治疗产后出血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概况了5年来...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剖宫产、人流、药流手术量递增,产后出血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妇女健康。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中医治疗产后出血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概况了5年来中医诊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情况,并且指出未来产后出血临床研究可从制定单味中药、经典方剂辨证应用标准,完善中药安全性研究等多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妇人规》产后因证用治调护精萃及学术特色 被引量:3
9
作者 鲁周南 王凤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528-1530,共3页
本文主要从产后病入手,从“因证用治”运用椒、葱、姜等药食两用之品、血肉有情之品、外用手法三个方面整理分析《妇人规》产后因证用治调护精萃。同时以张景岳对产后脾肾气血的认识为主线,探讨张景岳的学术继承与创新。《妇人规》继承... 本文主要从产后病入手,从“因证用治”运用椒、葱、姜等药食两用之品、血肉有情之品、外用手法三个方面整理分析《妇人规》产后因证用治调护精萃。同时以张景岳对产后脾肾气血的认识为主线,探讨张景岳的学术继承与创新。《妇人规》继承了薛立斋脾肾同治学术思想,在产后病调护过程中从阴阳观入手,发展了温脾益气法、补脾胃升清阳法、填补真阴法等,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产后病常用的成方胃关煎、补阴益气煎、三阴煎、五阴煎等产后调治方剂,并且发展了左归丸、右归丸在产后的运用。从治疗原则与原创方剂两个方面贯彻了因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张景岳学术观点与薛立斋具有一脉相承之意。为妇科产后调护的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人规 产后 调护 辨证 学术特色
下载PDF
生化汤治疗产后腹痛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周南 魏群 王凤兰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第6期14-17,共4页
生化汤是妇产科经典名方,是产后常用方剂,历代医家均有不同论述。本文以产后腹痛为切入点,从生化汤渊源、产后腹痛应用辨证特点以及临床用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产后病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后腹痛 辨证治疗 生化汤
下载PDF
小檗碱体外抗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鲁周南 包晓霞 +1 位作者 薛晓鸥 唐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8-1024,共7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体外对非激素依赖型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迁移、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小檗碱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A[中分化腺癌,雌激素受体(ER)弱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 目的研究小檗碱体外对非激素依赖型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迁移、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小檗碱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A[中分化腺癌,雌激素受体(ER)弱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将实验组分成50、25、12.5 mg/L高、中、低剂量组。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HEC-1A细胞凋亡。结果小檗碱可显著抑制HEC-1A细胞生长,在100、50、25、12.5、6.25 mg/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P<0.05)。小檗碱能明显改变细胞形态,小檗碱作用于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体积改变,细胞内出现空泡,结构破坏,裂解成碎片,贴壁细胞减少,并散在排列。抑制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体外迁移的能力,高剂量组效果更佳,迁移细胞数明显减少。小檗碱低剂量组可以将HEC-1A细胞阻滞于G0/G1期。小檗碱作用24 h能提高HEC-1A细胞总凋亡率、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早期凋亡率更明显。结论小檗碱能够抑制非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并且促进HEC-1A细胞凋亡,低剂量小檗碱能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子宫内膜癌 HEC-1A细胞株 周期 迁移 凋亡
原文传递
清热解毒方连花汤提取物诱导子宫内膜癌HEC-1A及Ishikawa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包晓霞 唐瑶 +1 位作者 鲁周南 薛晓鸥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连花汤(黄连15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生黄芪20 g等)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及Ishikawa作用12 h、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ight chain 3,LC3)表达及其相关通路的...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连花汤(黄连15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生黄芪20 g等)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及Ishikawa作用12 h、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ight chain 3,LC3)表达及其相关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LC3mRNA;采用Westernbolt检测LC3蛋白;采用Phosflow(TM)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激酶B(AKT)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正丁醇组12 h HEC-1A中LC3 mRNA升高但24 h下降,而LC3蛋白在12 h和24 h均下降,水提组则正好相反,雷帕霉素组LC3表达均下降,同时中药复方醇提和水提组AKT/mTOR通路均不同程度表达增加(P〈0.05);而在Ishikawa中,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三组处理后LC3 mRNA表达在12 h增加,除雷帕霉素组其余两组24 h均下降。醇提组12 h、水提组24 h、雷帕霉素组AKT/mTOR双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EC-1A中,连花汤正丁醇提取物与雷帕霉素作用类似,可能激活AKT/mTOR通路抑制细胞自噬;而在Ishikawa细胞中连花汤正丁醇组与水提组均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自噬先增加后抑制,与雷帕霉素作用后自噬均增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连花汤 自噬相关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原文传递
基于周期疗法治疗经行头痛经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冬妹 谢伟 +1 位作者 鲁周南 薛晓鸥 《现代中医临床》 2019年第4期71-74,共4页
经行头痛是女性常见病,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中医治疗此病具有独特的优势,认为本病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肝郁血瘀,治疗上应结合西医学的月经周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为主要治则,同时注重气血阴阳变化的规律,... 经行头痛是女性常见病,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中医治疗此病具有独特的优势,认为本病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肝郁血瘀,治疗上应结合西医学的月经周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为主要治则,同时注重气血阴阳变化的规律,分期施治,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行头痛 肝郁血瘀 分期施治 经验
原文传递
婴幼儿变蒸与盖塞尔(Gesell)发育量表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凤兰 鲁周南 +5 位作者 韩凯利 高宴梓 寇鲁辉 张明明 孙亮 魏群 《中医儿科杂志》 2018年第4期73-75,共3页
在深入整理归纳古代医家关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变蒸时间节点(规律)、变蒸表现的基础上,与盖塞尔(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古代医家关于变蒸的生理性内容只有少量可以归纳于Gesell发育量表中,分别对应于适应性、大运动、精细... 在深入整理归纳古代医家关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变蒸时间节点(规律)、变蒸表现的基础上,与盖塞尔(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古代医家关于变蒸的生理性内容只有少量可以归纳于Gesell发育量表中,分别对应于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五大类,而大量文献无法归类于Gesell发育量表,我们对不能归类的相关变蒸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后发现,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医有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学术理论与框架,为婴幼儿养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蒸 婴幼儿 GESELL发育量表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生化汤产后运用之古籍文献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鲁周南 魏群 +2 位作者 韩凯利 宋红垚 王凤兰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89-893,共5页
目的:通过对生化汤产后应用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以古籍提要类著作及妇科临床大家推荐古籍作为筛选书目标准,选取古籍15种,结合中医妇科学、西医妇产科学等多维度知识,从生化汤组方... 目的:通过对生化汤产后应用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以古籍提要类著作及妇科临床大家推荐古籍作为筛选书目标准,选取古籍15种,结合中医妇科学、西医妇产科学等多维度知识,从生化汤组方、适应证、禁忌证、调护特色以及方剂加减特色等5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历代古籍中生化汤的相关记载。结果:生化汤组方特色:生化汤有行中有补,化中有生之意;主要组成药物有当归、川芎、桃仁、姜、炙甘草五味药。川芎、当归、桃仁三味善破恶血,骤生新血,取行中有补之意,配伍黑姜、甘草引三品入肺、肝,生血理气。适应证:临产状态以及产后状态,符合血瘀、寒凝证候者,均可选择生化汤治疗。禁忌证:产后生化汤需辨证运用,辨证有阴虚、热邪、暑邪、湿温以及无血瘀实证的患者慎用。调护特色:空腹热服,频用,不拘帖数服至病退方止,注意保暖以及适量粥汤善后固护脾胃之气。服药后可配合手法及外用药调护增进疗效。方剂加减特色:从产后大便燥结、寒、痰、食积等产后常见临床症状与病理状态的调治以及产后风药的运用特点梳理总结生化汤加减临床常用药物组合。结论:生化汤临床应用须继承古籍文献精华,严格辨证并结合调护原则,才能达到预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汤 产后病 古籍文献
下载PDF
加参生化汤产后运用之文献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鲁周南 王凤兰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2257-2260,共4页
加参生化汤是产后名方生化汤的变方,是中医妇产科常用方剂。本文系统梳理历代中医古籍中加参生化汤的相关记载,整理加参生化汤的人参用药剂量、临床适应证以及重视脾胃的学术特色。人参用药剂量:历代古籍中,虽然人参的用药剂量不同,但... 加参生化汤是产后名方生化汤的变方,是中医妇产科常用方剂。本文系统梳理历代中医古籍中加参生化汤的相关记载,整理加参生化汤的人参用药剂量、临床适应证以及重视脾胃的学术特色。人参用药剂量:历代古籍中,虽然人参的用药剂量不同,但基本原则均为根据气、血的虚损程度及临床症状进行灵活加减。出现气陷、厥逆、崩漏等临床症状的患者,人参用量加倍。临床适应证:围生期(产后7日内)产妇,腹痛与恶露未除的情况下,加参生化汤应该暂缓使用。若出现脱证、厥证、神志障碍等急危重症,属于气血亏虚者,暂时应用加参生化汤频服救急,待急危症状缓解后,根据腹痛与恶露情况决定是否加人参。腹部压痛与脉象变化为加参生化汤应用的体征参考标准。重视脾胃的学术特色:古籍记载可通过药食结合以及外用的手法与加参生化汤配合运用,来达到促进脾胃运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参生化汤 产后 人参 剂量 体征 脾胃运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