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1年广州市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静雯 曾庆 +4 位作者 耿进妹 鲁影 李魁彪 狄飚 谢华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2-878,共7页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广州市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病例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各哨点监测医院的疑似及确诊腹泻病例标本,使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病毒...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广州市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病例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各哨点监测医院的疑似及确诊腹泻病例标本,使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5年内共采集粪便或肛拭子等标本共5364份,检测为阳性的有1583份,阳性率为29.51%;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1.26%、20.74%;检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混合感染134份,GI和GII混合感染30份。诺如病毒GII型主要在秋冬季高发。轮状病毒全年均可发病,其高发季节为冬春季。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A组轮状病毒阳性者的男女比为1.27∶1,诺如病毒阳性者的男女比1.52∶1,GII.4[P31]型和GII.2[P16]型是诺如病毒最主要的2种基因亚型。A组轮状病毒以G9P[8]型最多,其次分别是G8P[8]、G2P[8]、G3P[8]型,同一病例多重基因型别感染的情况暂未发现。结论广州地区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为秋冬季,轮状病毒则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两种病毒均在5岁以下儿童更易感染,GII.4[P31]型和GII.2[P16]型是诺如病毒最主要的2种基因亚型,轮状病毒以G9P[8]型流行为主,G8P[8]型出现小流行。应加强病毒性腹泻的日常监测,分析该病毒病原谱的变化,做好预防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 病原学特征
下载PDF
广州市不同流感监测数据的时效性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鲁影 田凤麟 +2 位作者 刘艳慧 董晓梅 罗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8-665,共8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流感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为我市的流感监测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广州市2017年第1周至2021年第52周的流感监测数据,包括流感报告病例数、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病毒阳性率以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采用时序图比... 目的:分析广州市流感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为我市的流感监测以及预警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广州市2017年第1周至2021年第52周的流感监测数据,包括流感报告病例数、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病毒阳性率以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采用时序图比较、计算时间序列交叉相关性以及早期异常报告系统(EARS)进行时效性比较分析。结果:ILI%、病毒阳性率与流感报告病例数以及暴发疫情的交叉相关系数均在滞后(Lag)大于0处取得最大值;ILI%是广州市流感夏季高峰以及其他流感疫情来临预警的较优指标,较流感报告病例数最大滞后6周。病毒阳性率是广州市流感冬季高峰来临较好的预警指标,较流感报告病例数高峰最大滞后周数不超过2周。结论:广州市4种流感监测数据反映的流行趋势大体一致,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时效性,ILI%与病毒阳性率的预警起始时间大多迟于流感报告病例数以及暴发疫情,这也表明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监测数据 时效性 预测 暴发疫情
下载PDF
无张力阴道吊带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薇 鲁影 +1 位作者 吴金艳 何晓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行无张力阴道吊带手术 (TVT)的循证护理。方法针对 2 0例行TVT手术的女性SUI患者的需求 ,提出问题 ,并进行文献检索。结果将TVT手术的Cochrane证据和随机对照实验 (RCT)结果以及扩展检索到的相关证...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行无张力阴道吊带手术 (TVT)的循证护理。方法针对 2 0例行TVT手术的女性SUI患者的需求 ,提出问题 ,并进行文献检索。结果将TVT手术的Cochrane证据和随机对照实验 (RCT)结果以及扩展检索到的相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增加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和护理科研的证据支持。结论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实践的科学性 ,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和密切医护患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无张力尿道悬吊术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手足口病流行时间序列模型及其与气象因素联合预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景钦隆 吴琦琳 +2 位作者 鲁影 陈纯 张周斌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间序列特征与预测方法,为风险评估和政策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至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每月发病数和气象资料(平均气温、总和降雨量、相对湿度),划分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基于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间序列特征与预测方法,为风险评估和政策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至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每月发病数和气象资料(平均气温、总和降雨量、相对湿度),划分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基于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SARIMA)建立多元时间序列回归预测模型(SARIMA with external regressors,SARIMAX)。结果广州市年平均发病人数为61795例,月平均发病人数为5150例。发病数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最终建立模型为SARIMA(0,1,0)(1,1,1)12纳入相对湿度滞后1期变量模型,该模型较基础SARIMA(0,1,0)(1,1,1)12模型AIC值降低16.52%,拟合过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降低11.13%,预测过程RMSE降低40.68%。结论 SARIMAX模型可提高手足口病流行预测的精确度,相对湿度是广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时间序列分析 SARIMAX 预测
下载PDF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及干预研究进展
5
作者 段文静 鲁影 +1 位作者 严波 林爱华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第4期371-374,378,共5页
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并开展及时的干预,这是推进免疫接种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对该主题进行了综述,既往提示:居住在城市、受教育程度高、非流动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相对更高。健康教... 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并开展及时的干预,这是推进免疫接种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对该主题进行了综述,既往提示:居住在城市、受教育程度高、非流动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相对更高。健康教育是目前最常见的干预手段,不同文献均报道其具有一定效果,但尚缺乏对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价。另外,既往研究尚未见基于互联网的干预措施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认知干预的效果。有必要开展设计精良、样本量相对较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尤其是探讨和比较不同措施的长期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家长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认知 干预
下载PDF
黄体酮联合坤泰胶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有效性及子宫平滑肌功能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荣华 鲁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坤泰胶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子宫平滑肌功能、β-内啡肽(E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 目的探讨黄体酮联合坤泰胶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子宫平滑肌功能、β-内啡肽(E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坤泰胶囊,4粒/次,3次/d,连用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肾阴虚证症状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完全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平滑肌功能以及EP、GnRH、NE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肾阴虚症状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耳鸣评分以及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雌激素(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组患者的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子宫平滑肌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内β-EP水平增加更明显,GnRH和NE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黄体酮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子宫平滑肌功能,调节EP、GnRH、NE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坤泰胶囊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子宫平滑肌功能
原文传递
中国内地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知晓率的Meta分析
7
作者 严波 段文静 +2 位作者 余昭锋 周倩意 鲁影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背景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认知不足不仅影响着AEFI的监测和报告率,还将误导儿童家长对AEFI的认知,危害儿童健康。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我国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晓率,... 背景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认知不足不仅影响着AEFI的监测和报告率,还将误导儿童家长对AEFI的认知,危害儿童健康。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我国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为国内开展医务人员AEFI相关知识培训、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万方,Open Grey,ProQuest和中科院学位论文数据库和CALIS高校学位论文库等数据中关于医务人员对AEFI知晓率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24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3软件进行Meta分析。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包括1622名医务人员。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总知晓率为60.59%[95%CI(52.28%~68.34%)]。Egger’s检验结果显示未见发表偏倚(P=0.17)。亚组分析显示:职称等级低的医务人员AEFI知晓率相对较低。医务人员对"过敏性休克发生的一般时间"这一知识知晓率最高(93.64%);对"接种百白破后出现无菌脓肿的处理要点""AEFI的分类""出现AEFI后应该向谁报告""出现AEFI后报告的时间"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1.86%,61.59%,56.85%和54.47%。结论未来应重点针对职称等级低的医务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尤其应加强医务人员对AEFI的报告能力,保障AEFI的监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知晓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单结管
8
作者 鲁燕 鲁影 《标准.计量.质量》 1994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二极管 数字万用表 测量 晶体管
下载PDF
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暴发疫情病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鲁影 杨超 +3 位作者 邝浩成 王大虎 汪慧 李铁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234-3237,共4页
目的对一起学校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0日-11月2日学校急性胃肠炎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未发病的学生,按照同班级、同性别1:2进行匹配作为... 目的对一起学校肠聚集性大肠杆菌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0日-11月2日学校急性胃肠炎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未发病的学生,按照同班级、同性别1:2进行匹配作为对照组,分析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疫情共核实病例63例,其中47.46%病例发病时间在上午6~9时,男性28例,女性35例;其中60例学生病例分布在三个年级23个班,41间宿舍;临床特征以腹泻、腹痛为主;发病前1日、2日、3日晚餐摄入污染米饭、发病前3日午餐摄入污染鱼丸的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3.54(95%CI:1.43,8.77);2.97(95%CI:1.36,6.50);4.37(95%CI:1.81,10.54);2.80(95%CI:1.20,6.53)。结论该事件为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引起的暴发疫情,早期病例校内摄入受EAEC污染的食物是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研究 学校
原文传递
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HBV易感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鲁影 黄勇 +3 位作者 汪慧 杨琼英 张周斌 张春焕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1~59岁HBV易感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策略效果。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08年和2018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1~59岁常住人口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8年和2018年调查显示,广州市1~59... 目的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1~59岁HBV易感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策略效果。方法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08年和2018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1~59岁常住人口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8年和2018年调查显示,广州市1~59岁人群中HBV易感率分别为17.34%(95%CI:16.29%~18.39%)和19.77%(95%CI:18.54%~21.01%),7~16岁人群易感率(2008年23.93%,2018年36.22%)较其他年龄组高。广州市1~59岁人群中单项HBcAb阳性率分别为6.63%(95%CI:5.94%~7.33%)和2.76%(95%CI:1.62%~3.91%),下降(58.34%)。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单项HBcAb阳性率降幅达81.73%。结论对易感人群,包括单项HBcAb阳性成年人补种、加强或重新接种乙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 易感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疫苗
原文传递
城市地区抚养模式与幼儿饮食特征及气质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鲁影 朱鹏 +3 位作者 高荣 梁贞贞 黄文 陶芳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城市地区三种主要抚养模式对幼儿饮食特征和气质特征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出生队列资料中,随机选取480例25~30月龄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应用1~3岁婴幼儿气质问卷、幼儿食物频率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表行入户调... 目的探讨城市地区三种主要抚养模式对幼儿饮食特征和气质特征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出生队列资料中,随机选取480例25~30月龄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应用1~3岁婴幼儿气质问卷、幼儿食物频率问卷和家庭环境调查表行入户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430个家庭中,父母抚养模式、隔代抚养模式和父母、隔代联合抚养模式分别占33.0%、21.2%和45.8%。父母抚养模式幼儿倾向于加工类食物饮食特征,其适应性和节律性均较差。隔代抚养模式幼儿倾向于果蔬类食物和谷物类食物饮食特征,其节律性较差。联合抚养模式幼儿倾向于水产类食物和果蔬类食物饮食特征,其适应性和节律性较好。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倾向于水产类食物、高蛋白食物和果蔬类食物饮食特征的幼儿有更积极的气质表现,而倾向于加工类食物饮食特征的幼儿其消极的气质特征更明显。结论城市地区联合抚养模式家庭中幼儿的饮食特征更健康,气质表现更积极。饮食特征与幼儿气质间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养模式 饮食 气质 幼儿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鲁影 汪慧 +2 位作者 陈纯 王大虎 李美霞 《医学动物防制》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8年网络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广州市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8年网络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广州市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广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广州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0 526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41. 57/10万。全市11个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番禺区(4 308例)、白云区(3 858例)、花都区(1 841例),占全市病例总数的48. 75%(10 007/20 526)。全年发病高峰在1~2月,共报告9 056例,占44. 12%。男性11 630例、女性8 896例,男女比例1. 31∶1;病例发病年龄集中在0~5岁组,占75. 29%;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14850例,占发病总数的72. 35%。共报告6起暴发疫情,均由诺如病毒引起。确诊病例12 453例,占病例总数的60. 46%;9 184例报告了病原学检测结果,其中病毒感染8 233例,占89. 65%,细菌感染935例,占10. 18%。病毒感染病例中,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占77. 10%(6 348/8 233);细菌感染病例中,以沙门菌属感染为主,占94. 65%(885/935)。结论广州市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高峰为秋冬季,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暴发疫情均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为沙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东莞市部分孕早期妇女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影 徐铭 +2 位作者 陆敏珊 陶扬 张彩霞 《华南预防医学》 2015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孕早期妇女的膳食摄入,了解孕早期妇女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孕妇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对2013年4—8月间纳入东莞市某医院调查队列的孕早期妇女进行膳食调查,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 目的通过调查孕早期妇女的膳食摄入,了解孕早期妇女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孕妇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对2013年4—8月间纳入东莞市某医院调查队列的孕早期妇女进行膳食调查,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中的孕早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5名孕早期妇女,平均年龄(26.40±3.13)岁,年龄最小20岁,最大35岁。孕前BMI平均水平为(19.87±2.61)。调查对象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为1 456.00 kcal,能量摄入量占RNI的80.89%,蛋白质供能比(12.32%)低于推荐比例,而脂肪所占比例(32.73%)则高于推荐比例。其他主要营养素仅烟酸摄入量达RNI(103.33%),膳食纤维、钠、钙、维生素B1的摄入量分别为RNI的31.52%、34.38%、36.90%、39.17%。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孕早期妇女摄入量相比,粮谷类(238.43 g)、畜肉类(44.18 g)的平均摄入量处于推荐量范围内,水果类的摄入量(218.10 g)略高于推荐量上限,而蔬菜(144.79 g)、禽类(13.55 g)、鱼类(31.60 g)、奶类及奶制品(95.60 g)、蛋类(24.83 g)、大豆及坚果(8.29 g)则未达到推荐量,其中48.16%(118/245)的调查对象水果摄入量超过建议摄入量的上限,仅6.53%(16/245)的孕妇蔬菜类的摄入量在建议量范围内,仅3.67%(9/245)的孕妇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在建议量范围内。结论大部分被调查孕早期妇女营养素和食物摄入量未能达到推荐摄入量的标准,应注意孕期营养的宣传和合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孕期间 膳食调查
原文传递
医疗卫生机构登革热病例监测与报告特征分析
14
作者 鲁影 李溪 +3 位作者 刘文辉 李意兰 马蒙蒙 罗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723-1726,1733,共5页
目的 掌握广州市医疗机构登革热病例监测与报告特征,为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年广州市医疗机构登革热报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1 382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病高峰为9-10月,登... 目的 掌握广州市医疗机构登革热病例监测与报告特征,为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9年广州市医疗机构登革热报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1 382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病高峰为9-10月,登革病毒分型以1型为主(931例,67.37%),年龄以20~<60岁为主(1 033例,74.75%),医疗机构中三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数最多(1 117例,80.82%)。不同医疗机构等级及位置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的区分布及月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级、一级及无级别医疗机构发病至报告时间间隔分别为(5.15±3.32)、(5.07±2.88)d,高于三级医疗机构的(4.24±3.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级及无级别医疗机构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为(8.04±4.25)d,高于二级医疗机构的(6.62±4.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市其他县区、本县区医疗机构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别为(7.41±4.50)、(7.16±4.03)d,高于本省其他地市及其他省的(5.54±2.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需要对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开展登革热报告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医疗机构 报告特征
原文传递
孕期增重对婴幼儿体重和肥胖风险影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贞贞 朱鹏 +3 位作者 高荣 鲁影 黄文 陶芳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4-798,共5页
目的研究孕期增重对子代0~24个月内体重和肥胖风险的影响。方法对317名孕产妇进行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和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在子代出生时及3、6、9、12、18、24个月龄时进行体重、身高测量和母乳喂养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 目的研究孕期增重对子代0~24个月内体重和肥胖风险的影响。方法对317名孕产妇进行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和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在子代出生时及3、6、9、12、18、24个月龄时进行体重、身高测量和母乳喂养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重过多会显著增加子代6月龄(RR=3.56,95%CI:1.31~8.35)和9月龄(RR=2.87,95%CI:1.04~3.28)时肥胖的风险,但并未增加12月龄以后的肥胖风险。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孕期增重与子代在出生时(β=0.032,95%CI:0.008~0.057)、3月龄(β=0.037,95%CI:0.013~0.062)、6月龄(β=0.043,95%CI:0.017~0.068)、9月龄(β=0.038,95%CI:0.013~0.063)和12月龄(β=0.034,95%CI:0.009~0.059)时体重的Z分值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联,但这种关联在子代12个月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增重过多对子代体重发育的影响可从胎儿期持续至整个婴儿期,这种影响在生后第2年会暂时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增重 肥胖 体重 随访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的气象因素预警界值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景钦隆 吴琦琳 +2 位作者 鲁影 张周斌 杨智聪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和暴发的相关性,并提出预警界值。方法选取广州市为研究现场,分别以2010-2017年HFMD流行和暴发情况为结局变量,以平均气温、总和降雨量和相对湿度为解释变量,经交叉...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和暴发的相关性,并提出预警界值。方法选取广州市为研究现场,分别以2010-2017年HFMD流行和暴发情况为结局变量,以平均气温、总和降雨量和相对湿度为解释变量,经交叉相关分析后应用分类和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模型进行预警界值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494 359例HFMD病例,平均每年报告(61 795±15 232)例,其中24个月疫情呈现暴发状态。月平均气温滞后0期(0.64,P<0.05)和月平均相对湿度滞后1期(0.59,P<0.05)与月发病数的相关系数最高。月发病例数的气象预警界值回归树分析中,月平均气温滞后0期≥22.3℃且月平均相对湿度滞后1期≥82.37%时RR值最大,为2.06(95%CI:1.99~2.13)。月度暴发的气象预警界值分类树分析中,月平均气温滞后0期≥24.6℃且月平均相对湿度滞后1期≥83.92%时RR值最大,为3.54(95%CI:3.03~4.03)。结论基于CART模型分析HFMD流行与暴发的气象因素预警界值,可有效提升监测和预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流行 暴发 分类和回归树 预警界值
原文传递
东莞市孕中期妇女膳食营养状况与妊娠结局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彩霞 鲁影 +3 位作者 徐铭 徐晓飞 苏宜香 杨月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0-676,共7页
目的以东莞市孕中期妇女为对象,研究其膳食营养状况与妊娠结局之关联。方法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2014年纳入东莞市某医院队列研究的孕中期妇女膳食进行调查,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膳食指南推荐食物摄入量进行比较,并分析... 目的以东莞市孕中期妇女为对象,研究其膳食营养状况与妊娠结局之关联。方法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2014年纳入东莞市某医院队列研究的孕中期妇女膳食进行调查,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膳食指南推荐食物摄入量进行比较,并分析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孕妇营养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890名孕中期妇女,年龄(26.21±3.15)岁,孕前BMI 19.83±2.45。日均能量摄入为2042 kcal,蛋白质摄入量74.0 g,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比分别为55.20%和30.63%,基本符合推荐摄入量;而膳食纤维、钙、视黄醇当量、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量分别为12.0 g/d、558.7 g/d,236.7μgRE/d、1.0 mg/d、1.1 mg/d,均低于推荐摄入量;磷、锌和铜日均摄入量分别为1114.8 mg、12.5 mg和2.2 mg,超过推荐摄入量。蔬菜和水果日均摄入量分别为302.3 g和412.3 g,蔬菜在推荐摄入量的下限,水果比推荐摄入上限略高;鱼禽蛋肉日均摄入量合计为254.7 g/d,达到推荐摄入量;而奶及奶制品日均摄入量仅为156.6 g,低于推荐摄入量。贫血组孕妇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_1、维生素B_2和钙摄入量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不同出生体重、妊高症与非妊高症组间营养素摄入量比较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东莞市孕中期妇女大部分营养素和食物的摄入量达到了推荐摄入量,但维生素B_1、维生素B_2、膳食纤维、钙、铁和视黄醇当量、蔬菜、奶制品等仍存在摄入不足,贫血孕妇有不同程度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_1、维生素B_2和钙的摄入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期 营养素 食物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妊娠剧吐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文 朱鹏 +3 位作者 高荣 鲁影 梁贞贞 陶芳标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2-608,共7页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HG)与胎儿生长受限(FGR)间的关联及其作用途径。方法问卷调查收集2 522名住院待产孕妇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孕期HG发生情况(HG组、轻度呕吐组、无呕吐组)、孕期饮食行为和心理状况,在分娩后记录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HG...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HG)与胎儿生长受限(FGR)间的关联及其作用途径。方法问卷调查收集2 522名住院待产孕妇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孕期HG发生情况(HG组、轻度呕吐组、无呕吐组)、孕期饮食行为和心理状况,在分娩后记录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HG组孕妇孕早期妊娠相关焦虑得分、孕晚期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高于无呕吐组,孕期增重显著低于无呕吐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早产(RR=1.94,95%CI 1.05~3.56)、女婴(RR=2.50,95%CI 1.67~3.76)、奶及奶制品摄入减少(RR=1.87,95%CI 1.10~3.18)、孕早期妊娠相关焦虑得分<P25(RR=2.05,95%CI 1.27~3.31)、孕晚期抑郁得分>P75(RR=1.85,95%CI 1.05~3.25)、孕期增重<P25(RR=1.75,95%CI 1.04~2.95)会显著增加FGR的风险。结构方程模型显示,HG可通过显著减少奶及奶制品摄入和增加孕妇心理应激水平两种途径,减少孕期增重,最终间接增加FGR发生的风险。结论 HG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不会显著增加FGR的发生风险,但HG与FGR的多种危险因素间存在显著关联,可通过影响这些危险因素间接增加FGR的发生风险。孕期心理应激是HG与FGR关联中除营养摄入外的另一重要中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剧吐 胎儿生长受限 心理应激 饮食摄入
原文传递
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及其变化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彩霞 黄武卿 +2 位作者 徐铭 鲁影 苏宜香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及孕期增重在不同孕期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纳入孕12周内并定期来检查的早孕妇女,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初产,且孕前健康,经知情同意... 目的探讨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及孕期增重在不同孕期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纳入孕12周内并定期来检查的早孕妇女,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初产,且孕前健康,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共追踪调查了450名孕妇直至其分娩,对每一位孕妇测量其在第一次产检、孕12周、28周、36周、分娩前体重及产后体重。查阅孕妇在医院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记录孕妇在孕24~28周时的血糖及孕期的血压测量结果。收集妊娠结局(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体格)资料。结果共追踪调查450名孕妇,307例孕妇无孕期并发症且所生新生儿体重在正常范围(2.50~3.99 kg)。新生儿体重正常且母亲无孕期并发症的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为18.5~23.9时,其孕期体重增加的均值±标准差为(15.07±4.01)kg,体重增加的中位数(P25,P75)为14.50(12.50,17.50)kg,孕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体重增加值分别为0.92、8.11和6.04 kg。而孕前BMI低于正常值(<18.5)和高于正常值(24.0~27.9)的孕妇,其孕期体重增加值分别为15.01和14.87 kg,体重增加的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4.00(11.53,17.95)kg和14.00(11.90,17.00)kg,孕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体重增加值分别为0.74、8.08、6.20 kg和1.72、7.34、5.80 kg。结论新生儿体重正常且母亲无孕期并发症的孕妇,孕前BMI在正常范围时,孕早、中、晚期的体重增加值分别为0.92、8.11和6.0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增重 并发症 孕前体质指数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纯 谢华萍 +5 位作者 汪慧 耿进妹 鲁影 王大虎 李美霞 李铁钢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广州市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整理2013-2017年广州市5家监测点医院EV71手足口病的感染情况,结合大疫情网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数据,定义估算公式。采用χ^2检验进行... 目的分析广东省广州市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整理2013-2017年广州市5家监测点医院EV71手足口病的感染情况,结合大疫情网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数据,定义估算公式。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分别占53.85%和100.00%,哨点监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中EV71阳性率为12.21%。估算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134.36/10万。高发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发病人群以≤5岁,特别是1~3岁的儿童为主,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多发于0~1岁婴幼儿。结论 2013-2017年EV71是导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的重要病原体,医疗机构应重点做好EV71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特别是1~3岁病例的重症早期识别与救治,减少危重病例,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哨点监测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