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思性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解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鲁承发 李艳丽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培养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即实践性原则、立体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应结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重点建构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模型,加强培养反思型国际汉语教师的外部保障措施。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理论 国际汉语教学 反思型教师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也说双关语的解读机制——兼谈最佳关联推定策略的细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鲁承发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前对双关语解读机制的阐释,大多借助关联理论。但是,这些阐释又都承认双关语句存在第二解读,这违背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推定策略的第一解读原则。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文章对最佳关联推定策略进行细化,区分出双关语句和双关词语两个层面,... 目前对双关语解读机制的阐释,大多借助关联理论。但是,这些阐释又都承认双关语句存在第二解读,这违背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推定策略的第一解读原则。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文章对最佳关联推定策略进行细化,区分出双关语句和双关词语两个层面,认为在双关语句层面,仍然坚持最佳关联推定的第一解读原则;在双关词语层面,承认双关词语有两重语义参与第一解读的语义整合过程。文章还分析了双关语最佳关联推定偏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关语 解读机制 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推定
原文传递
“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语义差异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1
3
作者 鲁承发 翟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差一点"和"差不多"都有两种语义指向:或指向整个谓语,或仅指向谓语中的量。将语义指向相同的"差一点"和"差不多"分别比较,既可以使比较更加精确,又可以兼顾两者的内部用法差异。另外,"... "差一点"和"差不多"都有两种语义指向:或指向整个谓语,或仅指向谓语中的量。将语义指向相同的"差一点"和"差不多"分别比较,既可以使比较更加精确,又可以兼顾两者的内部用法差异。另外,"差一点"和"差不多"都表达相差的量值很小,但是,"差一点"句式中相差的小量处于临界点上,导致量近而质异,所以要凸显这一小量;"差不多"中相差的小量不处于临界点,导致量近而质同,所以会忽略这一小量。这种心理认知方式上的对立,导致了"差一点"和"差不多"的诸多用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一点 差不多 对比 凸显 忽略
下载PDF
“差一点”句式研究述评 被引量:4
4
作者 鲁承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4,共5页
"差一点"句式因其同时存在异形同义和同形异义现象而成为研究热点,学界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开展研究:"差一点"否定句式歧义分化的方法,其肯定句式与"差不多"句式的对比,其羡余否定句式的生成机制,以及"... "差一点"句式因其同时存在异形同义和同形异义现象而成为研究热点,学界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开展研究:"差一点"否定句式歧义分化的方法,其肯定句式与"差不多"句式的对比,其羡余否定句式的生成机制,以及"差一点"的句法功能和句式成立的条件。研究方法上,主要分成认知语用和句法功能两大阵营。文章以研究问题为经线,以研究方法为纬线,对"差一点"句式的研究进行述评,并总结了这一研究实践对汉语语法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一点 述评 认知语用 句法功能
下载PDF
谐音双关修辞效果的鉴别标准——从语义场理论的角度 被引量:2
5
作者 鲁承发 《社会科学论坛》 2013年第7期77-82,共6页
谐音双关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跨语言修辞现象,但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谐音双关的修辞效果,如何鉴别谐音双关的修辞效果,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在语义场理论视角下,从质和量两个角度讨论了影响谐音双关的因素,并确立了谐音双关修辞效果... 谐音双关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跨语言修辞现象,但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谐音双关的修辞效果,如何鉴别谐音双关的修辞效果,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在语义场理论视角下,从质和量两个角度讨论了影响谐音双关的因素,并确立了谐音双关修辞效果的鉴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音双关 语义场理论 修辞效果 鉴别标准
原文传递
论语言的“使用阶”
6
作者 鲁承发 李艳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语言"使用阶"理论认为,某些语言单位因音同(或近)、或形同(或近)、或义同(或近)而聚合,在被使用的概率上有高有低,呈现出阶梯式的分布。此理论对关联理论、会话合作理论都有一定的补正意义,对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也具备解释力... 语言"使用阶"理论认为,某些语言单位因音同(或近)、或形同(或近)、或义同(或近)而聚合,在被使用的概率上有高有低,呈现出阶梯式的分布。此理论对关联理论、会话合作理论都有一定的补正意义,对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也具备解释力,并且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使用阶” 关联理论 会话合作理论 谐音
下载PDF
古汉语中祭名义“有”的历时演化
7
作者 鲁承发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65-171,共7页
本文在语法化理论框架下,梳理了表祭名义"有"的历时演化过程,对"有"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前的虚化用法给出了一致性的解释。认为"有"最初是祭祀动词,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具备祭祀通称词的特征,导致"有"与其他祭祀动词连用的并列... 本文在语法化理论框架下,梳理了表祭名义"有"的历时演化过程,对"有"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前的虚化用法给出了一致性的解释。认为"有"最初是祭祀动词,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具备祭祀通称词的特征,导致"有"与其他祭祀动词连用的并列结构被重新分析,从而语法化为语气助词"有"。后来在扩展使用过程中,又语法化出音节助词用法。战国以后,由于"有"的祭名义逐渐被剥离,虚化意义的"有"失去了语义源头,逐渐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祭名 语气助词 语法化 甲骨文
下载PDF
国际汉语教材中词汇编排的策略
8
作者 鲁承发 《学习月刊》 2013年第6期69-70,共2页
心理词典理论是关于词汇的形、音、义及句法特征如何在头脑中储存与提取的理论。一般认为.个体词汇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心理词典逐步建构的过程。国际汉语学生主要依靠教材来学习汉语词汇.构建汉语心理词典.因此国际汉语教材中词汇编... 心理词典理论是关于词汇的形、音、义及句法特征如何在头脑中储存与提取的理论。一般认为.个体词汇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心理词典逐步建构的过程。国际汉语学生主要依靠教材来学习汉语词汇.构建汉语心理词典.因此国际汉语教材中词汇编排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汉语心理词典的构建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教材 词汇学习 国际 编排 心理词典 词典理论 句法特征 汉语词汇
下载PDF
“三个世界”理论视野下的“他这样做是X”和“他这样做是Y的”的考察
9
作者 鲁承发 李艳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2期127-128,共2页
"三个世界"理论,为"他这样做是X"和"他这样做是Y的"的对立提供了描写框架,拟从组形、释义、传息三个角度,较全面地阐释了两句式的对立特点。
关键词 他这样做是X 他这样做是Y的 “三个世界”理论
下载PDF
“差一点没P”结构的语义取值策略 被引量:8
10
作者 翟汛 鲁承发 《长江学术》 2013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关于"差一点没P"语义真值的取值策略,前人多用归纳法,本文使用演绎法,借助关联理论,从语义取值的心理运行机制来推演其语义取值。"差一点没P"只有两种可能的语义真值,"P"和"非P",听话人通过比... 关于"差一点没P"语义真值的取值策略,前人多用归纳法,本文使用演绎法,借助关联理论,从语义取值的心理运行机制来推演其语义取值。"差一点没P"只有两种可能的语义真值,"P"和"非P",听话人通过比较两者的力度高低来确定语义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一点没P 语义真值 心理运行机制
下载PDF
中国古典喜剧的鉴别标准
11
作者 鲁承发 李艳丽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古典喜剧 标准 中国 鉴别 华南师范大学 艾布拉姆斯 文学批评家 人物行动
下载PDF
应用型工程类人才培养中党员作用之考量
12
作者 张伟 焦晶 鲁承发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8年第6期109-110,共2页
本文以南昌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工程类人才培养中党员作用发挥的现状与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工程类人才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下载PDF
安义县生态修复成效的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婷婷 李甘 +2 位作者 鲁承发 李燕红 陆小龙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对安义县生态修复工作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现状及获得的生态效益,提出了加强安义县生态修复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安义县 生态修复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VP之前,S”句式中时制意义与体貌特征的互动
14
作者 鲁承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9,共9页
"VP之前"的时制意义有两种类型:宏观时点与微观时点。这两种类型如何识解,取决于主句体貌在时域中如何呈现;而主句体貌在时域中如何呈现,又取决于视点如何选择。因此,"VP之前,S"句式中,时制意义与体貌特征存在着互... "VP之前"的时制意义有两种类型:宏观时点与微观时点。这两种类型如何识解,取决于主句体貌在时域中如何呈现;而主句体貌在时域中如何呈现,又取决于视点如何选择。因此,"VP之前,S"句式中,时制意义与体貌特征存在着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前” 时制意义 体貌特征 互动 主观视点理论
原文传递
“怀疑”意义的引申机制与识解策略新探——兼谈“表达省力”与“理解省力”博弈对句法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鲁承发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101,共9页
"怀疑"句式的构式义为:根据某些前件,推理出一个命题很可能为假。这一语义的另一个侧面是:其矛盾命题很可能为真。这两个语义侧面,在不同的组配关系中被侧显,引申出两个义项:"不很相信"和"有点相信"。前... "怀疑"句式的构式义为:根据某些前件,推理出一个命题很可能为假。这一语义的另一个侧面是:其矛盾命题很可能为真。这两个语义侧面,在不同的组配关系中被侧显,引申出两个义项:"不很相信"和"有点相信"。前者表达怀疑主体质疑一种旧认识,体现交互主观性;后者表达怀疑主体建构一种新认识,体现主观性。"怀疑"一词两义,满足了说话人经济性的需要,但加重了听话人的理解负担。作为补偿,说话人会调整话语策略,在语篇层面逐渐形成两种词项的共现规律,以帮助听话人理解。交际双方在表达省力和理解省力上的博弈均衡,造就了"怀疑"句式的句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 非单调推理 “义程—义面” (交互)主观性 博弈
原文传递
“差一点(没)VP”句式中的交际博弈及其句法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鲁承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8,共9页
"差一点(没)VP"句式的典型用法是:表达事件的结果在量上严重偏离说话人的预期,但因未突破临界点,所以在质上又未违反预期。说话人在使用这一句式时,为了取得听话人的共鸣,会迁就听话人的预期策略,从而产生了句式空位;说话人... "差一点(没)VP"句式的典型用法是:表达事件的结果在量上严重偏离说话人的预期,但因未突破临界点,所以在质上又未违反预期。说话人在使用这一句式时,为了取得听话人的共鸣,会迁就听话人的预期策略,从而产生了句式空位;说话人又利用这一句式空位,在语用动因驱动下,生成羡余否定句式,导致"差一点(没)VP"句式出现了形式与语义的不对称关系。不过,由于交际双方共同遵循着一致的语义真值取值规则,从而保证了交际的顺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一点 定识图式 预期 交际博弈 羡余否定
原文传递
“全称否定+只”构式的定景机制及其语法效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承发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80,共10页
"全称否定+只"构式的定景机制是:在特殊的话语功能需求驱动下,说话人通过改变识解方式与话语策略,促使听话人启动语用推理,从而导致这一构式形成三种信息组配方式。具体为:"前景+前景"(Ⅰ式)、"后景+前景&quo... "全称否定+只"构式的定景机制是:在特殊的话语功能需求驱动下,说话人通过改变识解方式与话语策略,促使听话人启动语用推理,从而导致这一构式形成三种信息组配方式。具体为:"前景+前景"(Ⅰ式)、"后景+前景"(Ⅱ式)和"前景+后景"(Ⅲ式)。信息组配方式的转化,使得"全称否定+只"构式的语法表现更加丰富,表现在:语用上,产生了"凸显"与"淡化"的差异;语义上,存在合乎逻辑与违反逻辑的差别;句法上,"只"约束对象的数量存在不同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景机制 语法效应 前景 后景 全称否定
原文传递
透视与展望:“差一点没VP”句式研究60年 被引量:2
18
作者 鲁承发 陈振宇 《语言研究集刊》 2020年第2期109-126,437-438,共20页
"差一点没VP"句式的歧义问题自提出以来,已经历经60年的研究。学界从句法、语义、语用、语音韵律,以及历时演化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差一点没VP"句式的语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揭示。其中,在语用限制条件方面讨论得最为... "差一点没VP"句式的歧义问题自提出以来,已经历经60年的研究。学界从句法、语义、语用、语音韵律,以及历时演化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差一点没VP"句式的语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揭示。其中,在语用限制条件方面讨论得最为深入,体现为"企望说"与"常规说"之间的碰撞与争鸣。另外,"差一点没VP"句式还可以在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汉语内部的纵向挖掘与跨语言的横向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一点 企望 常规 羡余否定
原文传递
“所谓”句中的话语角色
19
作者 鲁承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8-439,511,共13页
“所谓”的用法特点,是发话者与受话者在交际互动过程中塑造而成的。发话者与受话者都可以分解出多重话语角色:首先,根据知情状态,受话者可分解出“待知情者”“误解者”与“知情者”等类型,发话者会依据预判的受话者类型,选择适当的话... “所谓”的用法特点,是发话者与受话者在交际互动过程中塑造而成的。发话者与受话者都可以分解出多重话语角色:首先,根据知情状态,受话者可分解出“待知情者”“误解者”与“知情者”等类型,发话者会依据预判的受话者类型,选择适当的话语策略,以填平知情差距,并达成认知协同;其次,发话者可分解出“信源”“言者”与“责任者”等类型,言者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与信源分离开来,以表达不同的立场,起到责任疏远或责任背书的效果,并确定言者与受话者的距离,从而调节人际关系。从话语角色的分解与互动角度,可以揭示出“所谓”用法特点的浮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谓 话语角色 知情状态 立场
原文传递
“怀疑”行为的决策机制及其词汇 意义的识解策略——基于信号博弈理论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鲁承发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103,共10页
怀疑行为可看作信号博弈行为,它有两种类型:推测行为和质疑行为。前者关注哪种信号发送者类型最值得相信,其决策机制遵循期望效用最大化定理;后者关注本信号发送者类型是否可以确信,其决策机制是,只要有一丝疑虑,就宁信其假,不信其真。... 怀疑行为可看作信号博弈行为,它有两种类型:推测行为和质疑行为。前者关注哪种信号发送者类型最值得相信,其决策机制遵循期望效用最大化定理;后者关注本信号发送者类型是否可以确信,其决策机制是,只要有一丝疑虑,就宁信其假,不信其真。怀疑行为的决策机制导致“疑善信恶”与“疑恶信善”并存、“疑常信罕”与“疑罕信常”并存,它们看似矛盾,实则遵循着一致的理性原则。“怀疑”的意义可以根据“信号”与“类型”的匹配关系识解,并且在集体意向支配下,又规约出“宾语句法特点”“疑善信恶”等识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 决策机制 意义识解策略 信号博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