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EN基因及其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鲁金乐 赵雪松 《黑龙江医学》 201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大约有4%~7%的人口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形成临床上明显的甲状腺结节,大多数情况下术前诊断通过针吸活组织检查(Needle Biopsy)是不确定的。因此,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检测的改进成为迫切的需求。PTEN基因是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在大量的... 大约有4%~7%的人口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形成临床上明显的甲状腺结节,大多数情况下术前诊断通过针吸活组织检查(Needle Biopsy)是不确定的。因此,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检测的改进成为迫切的需求。PTEN基因是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已经证实。它的失活或突变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对于PTEN基因在甲状腺肿瘤中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PTEN基因 甲状腺癌
下载PDF
Caspase-3与β-caten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贾金良 赵雪松 鲁金乐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研究Caspase-3和β-catenin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D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2例DTC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Caspase-3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 目的:研究Caspase-3和β-catenin蛋白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D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2例DTC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Caspase-3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DTC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率为51.92%(27/52),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90.00%(9/10),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DTC病理分级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无关;DTC组织中的β-catenin蛋白表达率为67.31%(35/52),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20.00%(2/10),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DTC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在DTC组织中Caspase-3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59,P<0.01)。结论:Caspase-3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共同参与了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3 Β-CATENIN 分化型甲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皮下植入式胸腔港在新西兰大白兔胸腔灌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刘杰 鲁金乐 +5 位作者 李卫 屈会云 史晓熠 王庆海 马新杰 何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皮下植入式胸腔港在新西兰大白兔胸腔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采用皮下植入式胸腔港留置胸腔,生理盐水灌注;B组采用中心静脉管留置胸腔,生理盐水灌注;C组采用皮下植入式胸腔港... 目的分析皮下植入式胸腔港在新西兰大白兔胸腔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采用皮下植入式胸腔港留置胸腔,生理盐水灌注;B组采用中心静脉管留置胸腔,生理盐水灌注;C组采用皮下植入式胸腔港留置胸腔,顺铂灌注。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机体健康状况、感染率、通畅性、植入物稳定性和胸膜粘连程度。结果 A组白兔治疗前后的血气化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白兔的肺泡结构清晰。A组与B组比较,两组均未发生堵管现象,A组大白兔的感染率显著低于B组,且植入稳定性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与C组比较,A组白兔的粘连程度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皮下植入式胸腔港应用于新西兰大白兔胸腔灌注中感染率低,没有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不产生胸膜粘连作用,不影响肺功能,其操作安全微创,效果肯定,可用于长期给药和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大白兔 皮下植入式胸腔港 胸腔灌注 中心静脉管
下载PDF
可植入式胸腔港与中心静脉管在胸腔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4
作者 刘杰 鲁金乐 +5 位作者 李卫 屈会云 史晓熠 王庆海 马新杰 何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8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白兔在接受胸腔港植入与中心静脉管植入的区别,以及药物注射后,胸腔内及全身的反应情况。方法将54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A组胸腔留置植入式胸腔港,灌注0.9%氯化钠溶液;B组胸腔留置中心静脉管,灌注0.9%氯化钠溶液;C组胸... 目的观察白兔在接受胸腔港植入与中心静脉管植入的区别,以及药物注射后,胸腔内及全身的反应情况。方法将54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A组胸腔留置植入式胸腔港,灌注0.9%氯化钠溶液;B组胸腔留置中心静脉管,灌注0.9%氯化钠溶液;C组胸腔留置植入式胸腔港,灌注顺铂。3个月后,检查各组白兔的机体健康情况,最后取埋港侧的港周软组织、管周软组织、壁层胸膜、膈肌面组织、及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A组实验前后血气结果无明显变化。A组白兔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B组;与C组相比,A组白兔胸管周围无明显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植入式胸腔港本身不产生胸膜粘连,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其感染率低于中心静脉管,效果肯定,可用于长期的引流及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港 中心静脉管 灌注化疗 胸腔积液 白兔
原文传递
DC-CIK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刘杰 鲁金乐 +5 位作者 李卫 屈会云 史晓熠 王庆海 马新杰 何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5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DC-CIK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8月就诊于医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8例,按病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生物... 目的观察DC-CIK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8月就诊于医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8例,按病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生物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6%;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10分的为16例(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例(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生物治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水安全,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 卡铂 胸腔灌注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抑癌基因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鲁金乐 赵雪松 +3 位作者 何国庆 聂春磊 孙冰 于家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1期4075-4078,共4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基因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用已知阳性组织做阳性对照,以磷酸盐...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基因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用已知阳性组织做阳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分别作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TEN蛋白在三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2.5%,均显著高于甲状腺癌组织中的45%(P<0.05),即PTEN在甲状腺癌中表达显著降低;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和60%,差异有显著性(x2=10.91,P=0.001);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包膜侵犯组和无侵犯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93%和60.61%,差异有显著性(x2=7.22,P=0.007);PTEN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组和包膜侵犯组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包膜侵犯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EN基因表达的降低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PTEN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右美托嘧啶用于喉癌患者局麻下气管切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杜静 徐德生 +2 位作者 鲁金乐 胡美玲 王国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预注右关托嘧啶(dexmedetomindine,Dex)对喉癌患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喉癌手术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在局麻前静脉注射Dex0.5μg/kg(10min泵注... 目的:探讨预注右关托嘧啶(dexmedetomindine,Dex)对喉癌患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喉癌手术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在局麻前静脉注射Dex0.5μg/kg(10min泵注完毕),c组以相同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min后开始行局麻下气管切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O)、局麻开始时(T1)、切皮时(T2)、气管内麻醉时(T3)、气管切开造口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次数(RR);观察并记录患者T1~T4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手术耐受程度评分。结果:与T0相比,C组T1~T4各时点MAP和HR均升高,尤以T3~T4时明显(P〈0.05),D组T1—4时MAP下降、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相比,D组T1~T4各时间点MAP均显著下降(P〈0.05),HR均明显减慢(P〈0.01),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术耐受程度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行局麻气管切开前预先静注右关托嘧啶0.5μg/kg(10min泵注完毕),可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关托嘧啶 喉癌 气管切开 局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