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距离动目标实时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春艳 王美蠲 +2 位作者 周庆才 王路 鲍智康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9-713,共5页
设计的动目标实时测试系统,主要用于检查武器系统在"零飞"工作方式下的系统联动精度,测试被测系统的跟踪瞄准误差。在对远距离、动目标的监测中,采用双光路设计,长焦距、短焦双筒结构,电切换方式等实现对远、近目标的实时观测... 设计的动目标实时测试系统,主要用于检查武器系统在"零飞"工作方式下的系统联动精度,测试被测系统的跟踪瞄准误差。在对远距离、动目标的监测中,采用双光路设计,长焦距、短焦双筒结构,电切换方式等实现对远、近目标的实时观测,双光筒安装在同一机体上,通过偏心镜框、偏心圈等保证两者的同轴度要求,夹具具有俯仰、方位的微调机构,方便在校炮时光轴与炮轴线一致性调节,并可实现数据的高精度、高保真测量。对焦距为50 mm和300 mm的镜筒静态测角精度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系统测角精度分别小于0.4 mrad和0.2 mrad,完全满足指标要求。该测试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满足可靠性与通用性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等诸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光学 动目标 跟踪精度 测量系统
下载PDF
长波制冷型热像仪光学系统设计
2
作者 鲍智康 王春艳 +1 位作者 王路 杨娇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9-20,25,共3页
根据制冷型热像仪的技术要求,从机电补偿式消热差出发,设计了一套三片式、结构紧凑、质量较轻的制冷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热像仪工作波段为8μm~12μm,光学系统焦距50mm,F数为1.7,视场11.2°×8.2°。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根据制冷型热像仪的技术要求,从机电补偿式消热差出发,设计了一套三片式、结构紧凑、质量较轻的制冷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热像仪工作波段为8μm~12μm,光学系统焦距50mm,F数为1.7,视场11.2°×8.2°。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在探测器的Nyquist频率处各视场的MTF值均大于0.5,各视场的弥散斑直径小于0.05mm,满足热像仪的成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像仪 光学系统设计 机电补偿
下载PDF
长焦距离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路 王春艳 鲍智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8-20,28,共4页
介绍了一种长焦距离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的设计过程。在同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基础上,将第一面镜设置成光阑,通过对其适当的离轴、倾斜,实现无中心遮拦的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给出了同轴系统初始结构的求解方程,分析了同轴系统存在的... 介绍了一种长焦距离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的设计过程。在同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基础上,将第一面镜设置成光阑,通过对其适当的离轴、倾斜,实现无中心遮拦的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给出了同轴系统初始结构的求解方程,分析了同轴系统存在的问题。以一个长焦距离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作为设计实例,通过镜面离轴、倾斜和优化,得到了成像质量良好的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轴三反射式光学系统 长焦距 光阑 中心遮拦
下载PDF
XY-2号卫星激光通信载荷PAT在轨测试 被引量:2
4
作者 余辉龙 鲍智康 +3 位作者 王璇 查日东 杨云霞 何睿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9-236,共8页
针对低轨小卫星星座的通信需求,设计了基于双棱镜和四象限雪崩光电二极管(QAPD)结构收发同轴的激光通信载荷,该方案是无信标光体制,具有体积小、轻量化和大视场的特点。文中针对双棱镜结构,给出了双棱镜输入输出光线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 针对低轨小卫星星座的通信需求,设计了基于双棱镜和四象限雪崩光电二极管(QAPD)结构收发同轴的激光通信载荷,该方案是无信标光体制,具有体积小、轻量化和大视场的特点。文中针对双棱镜结构,给出了双棱镜输入输出光线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星间指向、捕获和跟踪的实现方式,并在XY-2号卫星上进行了在轨测试和验证,进行指向测试时,更新了指向偏移量,标定了QAPD跟踪点,并进行了双向建链测试。进行了15次双向建链测试表明,该激光通信载荷捕获时间小于20 s,捕获成功率达到100%,捕获后双星建链时间优于2 s,建链测试成功率达到了93%,建链后跟踪精度RMS值小于30μ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双棱镜 指向 捕获 跟踪
原文传递
广州外国居民的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谭一洺 鲍智康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2342,共16页
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到全球化的过程中,外国居民在中国城市中的社会实践正在成为形塑城市社会空间的重要力量,其在中国的居留意愿及移民倾向引起了学者广泛关注。广州作为新兴的多元跨国移民增长中心,一直是外国居民在华的重要居住城市。... 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到全球化的过程中,外国居民在中国城市中的社会实践正在成为形塑城市社会空间的重要力量,其在中国的居留意愿及移民倾向引起了学者广泛关注。广州作为新兴的多元跨国移民增长中心,一直是外国居民在华的重要居住城市。本文基于2019年对广州市外国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其不同维度下的居留意愿情况,同时利用WLSMV估计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在华资源积累、消费服务偏好、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社会交往意愿等方面对外国居民长期居住与移民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外国居民的移民中国倾向普遍较低,而未来愿意长期留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居民所占比重较高,但存在群体间差异:青年或是低学历的外国居民的长期居留中国意愿相对较低,而年长或是高学历的外国居民的长期居留意愿更强烈,且亲缘关系、稳定的工作和已具有居留条件等可提升他们在华的长期居留意愿。②个人内在因素方面,在流入地的资源是国际移民生存立足的资本,外国居民在华的资本累积直接影响其居留意愿,而消费偏好对他们居留意愿的影响则未能显现。③外部环境因素方面,社会经济环境的客观差异影响移民的流动选择,进而影响其在流入地的融入策略和居留意愿,而主观社会交往意愿很难直接进行社会资本积累从而影响其居留意愿和决策。本文研究揭示了广州外国居民的居留意愿及其内部差异,探讨了在华外国居民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外国居民的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留意愿 移民倾向 外国居民 结构方程模型 广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