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附260例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鹿庆华 董兆强 +4 位作者 郝林 蒋卫东 杜贻萌 王欣 王树春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2-443,共2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尿激酶,每日(20~30)万单位,溶于10... 目的:观察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给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0例)和对照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尿激酶,每日(20~30)万单位,溶于100mL生理氯化钠于60分钟内静脉滴注,连用14日。于治疗第14日和治疗后第1个月统计两组心绞痛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第14日两组间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3.8%比79.6%,2.0±0.2比2.5±0.7,均为P<0.05),轻度出血、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个月两组间缓解心绞痛的显效率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仍存在差异(90.4%比67.9%,2.2±0.4比2.7±0.6,均为P<0.05),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小剂量长疗程给药,联合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用药剂量 不稳定型心绞痛 肝素 静脉滴注 氯化钠
下载PDF
普罗布考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鹿庆华 盛林 +3 位作者 蒋卫东 徐冬玲 郝林 董兆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普罗布考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6 2例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 (32例 )和对照组 (30例 )。观察PCI前、后及随访 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血清氧化指标氧化型低密度脂...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普罗布考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6 2例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组 (32例 )和对照组 (30例 )。观察PCI前、后及随访 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血清氧化指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和内皮指标一氧化氮、内皮素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 6个月时普罗布考组最小管腔直径和管腔净获得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2 .2± 0 .7)mmvs (l.4± 0 .3)mm ,P <0 .0 5 ;(1.8± 0 .4 )mmvs(0 .9± 0 .2 )mm ,P <0 .0 1) ],再狭窄率明显下降 (2 0 .2 %vs4 0 .0 % ,P <0 .0 5 ) ;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丙二醛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0 .381± 0 .0 8)mg Lvs(0 .70 5± 0 .16 )mg L ,P <0 .0 1;(6 .2 0± 0 .5 7)nmol Lvs(l8.6 2± 2 .13)nmol L ,P <0 .0 1) ]。结论 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可以降低PCI后 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鹿庆华 刘玉胜 +4 位作者 蒋卫东 张华岩 徐冬玲 王咏梅 郝琳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07例CHD患者及48例对照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记录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CAG术前取空腹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Hcy...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07例CHD患者及48例对照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记录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CAG术前取空腹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4,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相关因素后以上相关性仍存在。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高危因素之一,血清Hcy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及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附60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鹿庆华 董兆强 +2 位作者 徐红丽 蒋乐 曾秋堂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状态及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11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CHF患者为CHF组,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2组患者均接...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状态及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11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CHF患者为CHF组,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训练组还接受每日2次,每次6min,长达20周的运动训练。选同期32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即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LVEF,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6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患者ISI降低,HOMA-IR增加(P<0.01)。治疗后训练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训练组的LVEF与FS值、6-MWT行走距离及ISI增加,而心率、平均动脉压及HOMA-IR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运动训练在改善其心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同时,亦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胰岛素抵抗 运动训练 6分钟步行试验 心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鹿庆华 董兆强 +2 位作者 齐昕 郝林 蒋卫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7-859,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心功能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分...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心功能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浓度、超声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1)。多因素偏相关分析表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0,P<0.01;r=0.35,P<0.03;r=0.34,P=0.03,)。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浓度升高的程度和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下载PDF
心肌病诊治进展 酒精性心肌病 被引量:1
6
作者 鹿庆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酒精性心肌病 发病机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葛根素对血管内皮损伤后细胞外基质CatS、CysC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7
作者 鹿庆华 杜贻萌 +5 位作者 曾秋棠 刘玉胜 王群 蒋卫东 郝林 秦爱琼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中组织蛋白酶S(CatS)及其抑制剂胱蛋白C(CysC)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兔髂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观察应用葛根素治疗前后再狭窄形成的范围。检测再狭窄局部CatS及其抑...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中组织蛋白酶S(CatS)及其抑制剂胱蛋白C(CysC)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兔髂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观察应用葛根素治疗前后再狭窄形成的范围。检测再狭窄局部CatS及其抑制剂CysC和内皮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葛根素组与球囊损伤组比较,再狭窄范围明显减小,CatS表达水平降低,内皮下胶原含量减少,(P<0.05)CysC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降低球囊损伤部位再狭窄形成过程中CatS表达、减少斑块内胶原的聚集,抑制再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基质重塑 组织蛋白酶S 胱蛋白C
下载PDF
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鹿庆华 董兆强 +4 位作者 蒋卫东 杜贻萌 王欣 郝林 王树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0例UAP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u-PA20~30万IU/d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为10~14d。分别于... 目的:观察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0例UAP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u-PA20~30万IU/d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为10~14d。分别于治疗第5天和第10天统计心绞痛(AP)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第5天,观察组AP缓解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0%vs62.5%,P<0.05),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C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2.4±0.6vs2.7±0.6,P<0.05);治疗第10天,两组间AP缓解显效率及CCS分级仍有差异(93.0%vs78.8%;2.1±0.4vs2.5±0.6,P均<0.05)。出血并发症、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长疗程u-PA联合常规抗AP药物治疗UAP,可以有效地缓解AP症状,稳定急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用超声技术评定左室收缩功能的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鹿庆华 《心功能杂志》 199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用超声技术评定左室收缩功能的现状鹿庆华综述张运审校(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济南250012)评定左室收缩功能是临床上判断病情、选择治疗、评价疗效及估测预后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探讨可靠的定量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技术... 用超声技术评定左室收缩功能的现状鹿庆华综述张运审校(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济南250012)评定左室收缩功能是临床上判断病情、选择治疗、评价疗效及估测预后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探讨可靠的定量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技术和指标,多年来一直是心脏病学中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收缩功能 心脏收缩功能 超声波 心脏病
原文传递
胱抑素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群 鹿庆华 +6 位作者 蒋卫东 杜贻萌 王欣 郝琳 董兆强 徐冬玲 盛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19-2323,共5页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tatin 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以探讨cystatin 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ox-LDL诱导人VSMC,MTT法检测ox-LDL诱导时间及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ox-...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tatin C)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作用,以探讨cystatin 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ox-LDL诱导人VSMC,MTT法检测ox-LDL诱导时间及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ox-LDL最佳诱导浓度和时间,将对数生长期的人VSMC随机分成正常细胞组、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ox-LDL诱导组以及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检测各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氧(ROS)、三磷酸腺苷(ATP)生成量以及caspase-3活性变化,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与ox-LDL诱导组比较,LDH、ROS生成量和caspase-3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P生成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显示ox-LDL诱导组促凋亡基因bax及Bax蛋白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ox-LDL+pCDNA3.1-cystatin C转染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tatin C抑制ox-LDL诱导的VSM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及下调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血管平滑肌细胞 脂蛋白类 LDL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兔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军妮 徐冬玲 +11 位作者 杜贻萌 蒋卫东 王欣 董兆强 陈良 胡晓波 王光允 许复郁 赵敬杰 郝琳 王群 鹿庆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9-675,共7页
目的:建立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观察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易损斑块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新西兰雄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药物组。对照组假手... 目的:建立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观察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易损斑块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新西兰雄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药物组。对照组假手术后普通饲料喂养;稳定斑块组、p53基因和p53+药物组行腹主动脉球囊拉伤后高脂喂养12周,p53基因和p53+药物组于10周末行腹主动脉斑块形成处转染人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p53+药物组于12周末给与中国圆斑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斑块破裂。4组兔于实验第1d和处死前检测Lp-PLA2、hs-CRP、MMP-9、HDL、LDL、VLDL血清指标,处死后取腹主动脉斑块处病理标本并做局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稳定斑块组、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血清Lp-PLA2、MMP-9第12周末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第1d(P<0.05);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血清Lp-PLA2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斑块组,差别显著(P<0.05);p53基因+药物触发组与p53基因组比较血清Lp-PLA2、hs-CRP、MMP-9水平均差别明显(P<0.05)。第12周末,病理结果示4组兔分别为正常动脉血管、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斑块、破裂斑块模型,在p53基因组和p53基因+药物触发组纤维帽厚度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p53基因+药物触发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明显高于p53基因组。血清Lp-PLA2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明显负相关性(r=-0.710,P<0.01),hs-CRP、MMP-9与纤维帽厚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已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易损斑块模型上,动脉血清与组织Lp-PLA2、hs-CRP、MMP-9的表达规律表明,Lp-PLA2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性好,结合hs-CRP、MMP-9检测可更好阐释斑块的性质;为发现易损斑块并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基础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姚桂华 鹿庆华 +4 位作者 隋树建 马天容 蒋卫东 魏来临 王树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2 2 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分为观察组 118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尿激酶 2 0万~ 3 0万IU /d静脉滴注 ,对照组 110例 ,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2 2 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分为观察组 118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尿激酶 2 0万~ 3 0万IU /d静脉滴注 ,对照组 110例 ,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疗程均为 10天。分别于治疗第 5天和第 10天统计心绞痛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以及心脏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死亡 ]等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第 5天 ,心绞痛缓解显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79 6%对 68 2 % ,P <0 0 5 ) ,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CS)分级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轻度粘膜出血、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第 10天 ,两组间心绞痛缓解显效率及CCS分级仍然存在差异 (P均 <0 0 5 ) ,而轻度粘膜出血、AMI及死亡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仍无显著性意义 ;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事件。结论 :在常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血酶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的综合方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其心绞痛缓解有效率高于常规方案 ,而出血、AMI等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 ,尤其对不能或不愿接受介入治疗的病人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长疗程 尿激酶 药物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兆强 鹿庆华 +3 位作者 郝林 王欣 蒋卫东 齐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CHF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MMP-2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CHF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MMP-2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左心室参数,同时分析CHF组的血清MMP-2与血浆NT-proBNP、左心室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HF组血清MMP-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1);MMP-2与NT-proBNP、左心室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P<0.01;r=0.33,P=0.04及r=0.34,P=0.03)。结论血清MMP-2可能参与CHF的左心室重塑,其浓度的检测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葛根素对球囊损伤后再狭窄过程中组织蛋白酶S及胱蛋白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群 鹿庆华 +8 位作者 蒋卫东 刘玉胜 杜贻萌 董兆强 王欣 郝琳 秦爱琼 徐冬玲 盛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S)及其抑制剂胱蛋白C(cystatin C,CysC)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髂-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观察应用葛根素治疗前后再狭窄形成的范围、再狭窄局部Cat...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S)及其抑制剂胱蛋白C(cystatin C,CysC)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髂-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观察应用葛根素治疗前后再狭窄形成的范围、再狭窄局部CatS及其抑制剂CysC的表达变化以及内皮下胶原的变化。结果葛根素组[100 mg/(kg.d)]与球囊损伤组比较,再狭窄范围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S的表达水平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下胶原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可降低球囊损伤部位再狭窄形成过程中CatS表达、减少斑块内胶原的聚集而发挥一定的抑制再狭窄形成作用,但对CysC调节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再狭窄 基质重塑 组织蛋白酶S 胱蛋白C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凝固性加强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承恩 王可富 +1 位作者 徐冬玲 鹿庆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以期对危重冠心病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6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以酶联免疫吸...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以期对危重冠心病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6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等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显著升高(1.21±0.23nmolL比0.76±0.20nmolL;85.4±12.4mgL比68.7±13.8mgL,P均<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时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较不伴有2型糖尿病时显著升高(1.28±0.19nmolL比1.16±0.20nmolL;89.8±12.4mgL比82.7±13.7mgL,P均<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较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显著升高(1.26±0.24nmolL比1.16±0.20nmolL;90.0±12.8mgL比82.7±13.7mgL,P均<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凝血系统处于稳定状态,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合并2型糖尿病或原发性高血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更显著,提示高凝状态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凝状态 凝血酶原片段1和2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血清组织蛋白酶S、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附107例报告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玉胜 鹿庆华 +9 位作者 蒋卫东 杜贻盟 王永梅 张华岩 王欣 徐冬玲 郝琳 盛林 王群 秦爱琼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S,CatS)及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5例疑诊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7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S,CatS)及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5例疑诊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7例)及对照组(48例),测定所有入选者的空腹血清CatS、胱抑素C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价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atS、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前者上升幅度更大,血清CatS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年龄、性别、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等因素后,此相关性仍存在(r=0.71,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atS、胱抑素C的水平增高,且Cat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说明CatS及胱抑素C可能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S 胱抑素C 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积分 相关性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兆强 郭静 +3 位作者 鹿庆华 郝林 蒋卫东 齐昕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0-3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CHF患者为CHF组,6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酶谱法测定两组的血清MMP9,用ELISA法测...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0例CHF患者为CHF组,6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酶谱法测定两组的血清MMP9,用ELISA法测定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的水平,并用UCG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volume,LVESV)、LVEDV、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分析CHF组的血清MMP9与血浆NTproBNP水平、LVESV、LVEDV、LVEF、LVESD、LVEDD的相关性。结果:CHF组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1);MMP9与NTproBNP的水平、LVEDV、LV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9,P<0.01;r=0.34,P<0.03及r=0.33,P=0.04)。结论:血清MMP9可能参与CHF的左心室重塑,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左心室射血分数 N-末端前脑钠肽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附107例报告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军妮 徐冬玲 +7 位作者 杜贻萌 姚桂华 蒋卫东 赵敬杰 董兆强 隋树建 王欣 鹿庆华 《新医学》 2009年第1期18-20,4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血管内...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10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查,根据CAG和IVUS检查有无冠状动脉改变及斑块性质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8例)、不稳定斑块组(33例)和无斑块组(36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的Lp-PLA2水平,分析血清Lp-PLA2水平与IVUS检查指标包括纤维帽厚度、偏心指数、重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Lp-PLA2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清Lp-PLA2与斑块纤维帽厚度无明显相关性(r=-0.31,P(0.05),但与偏心指数和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79,P<0.01;r=0.6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不稳定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偏心指数 重构指数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脂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天容 潘其兴 +3 位作者 朱清 任蓓蓓 鹿庆华 岳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脂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2、4、6、8及10μ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孵育2、4、8、12及24 h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脂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2、4、6、8及10μ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孵育2、4、8、12及24 h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A的表达,用嗜银蛋白分析法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A表达,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阿托伐他汀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嗜银蛋白颗粒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减少趋势越明显。两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内皮脂酶mRNA表达与嗜银蛋白颗粒数呈正相关关系(r=0.963,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A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脂酶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阿托伐他汀抑制内皮脂酶mRNA的表达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阿托伐他汀 内皮脂酶 细胞增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颜景祥 鹿庆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溶栓组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介入组。比较... 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溶栓组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心电图及胸痛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差异。结果介入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LVESD、LVEDD值小于溶栓组,LVEF及6-MWT水平高于溶栓组(P<0.05)。介入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心电图ST段无下降率及胸痛缓解率均明显高于溶栓组患者(P<0.05)。介入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总概率与溶栓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有效缓解心肌重构、提高心脏功能,在改善远期预后方面两组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