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诱导因子-3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鹿辉 尹强 +4 位作者 王荣 谢华 李文斌 贾正平 张娟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5,共4页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细胞应对氧气水平降低时的主要调节因子,具有调控与细胞缺氧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HIF是由1个不稳定的氧气浓度依赖的α亚基(HIF-α)和1个稳定的不受氧气调节持续表达的β亚基(HIF-β)...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细胞应对氧气水平降低时的主要调节因子,具有调控与细胞缺氧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HIF是由1个不稳定的氧气浓度依赖的α亚基(HIF-α)和1个稳定的不受氧气调节持续表达的β亚基(HIF-β)组成的异源二聚体。人的序列同源性的α亚基有3种,包括HIF-1α、HIF-2α和HIF-3α。相对于HIF-1α和HIF-2α亚基,对HIF-3α亚基的研究还是相对匮乏的。HIF-3α被认为是HIF-1α和HIF-2α的负调控因子,由于其具有多种剪接变异体,因此HIF-3α参与多种生理功能。该综述对HIF-3α的结构,剪接变异体,表达调控及其各种生理功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3α 剪接变异体 负调控 基因表达 肺发育 脂肪细胞分化 身体耐力 脑膜瘤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在白念珠菌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鹿辉 曹颖瑛 +3 位作者 王彦 高平挥 曹永兵 姜远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种来源于水母的生物发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的研究中。白念珠菌感染在临床真菌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对白念珠菌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GFP在白...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种来源于水母的生物发光蛋白。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的研究中。白念珠菌感染在临床真菌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对白念珠菌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GFP在白念珠菌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GFP基因可与目的基因融合形成融合基因,融合基因可表达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发出荧光信号,进行基因表达和蛋白定位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GFP在白念珠菌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白念珠菌 基因表达 蛋白定位
原文传递
氨茶碱对急进高原大鼠部分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昌 王荣 +6 位作者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王延玲 鹿辉 陶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观察平原Wistar大鼠急进实地4 300 m海拔高原后,氨茶碱药物干预对急进大鼠体内部分病理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平原组(海拔55 m)、高原缺氧组(海拔4 300 m)、高原缺氧+氨茶碱组(海... 目的:观察平原Wistar大鼠急进实地4 300 m海拔高原后,氨茶碱药物干预对急进大鼠体内部分病理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平原组(海拔55 m)、高原缺氧组(海拔4 300 m)、高原缺氧+氨茶碱组(海拔4 300 m),连续给药5 d后,取眼眶静脉丛血2 m L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同时解剖大鼠,取腹主动脉血1 m L分析其主要血气指标,完整摘取脑、肺、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平原组相比,缺氧组与给药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素(urea solution,Urea)、血清氯离子浓度(ser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c Cl-)均明显升高(P<0.01),白蛋白(albumin,ALB)、肌酐(creatinine,C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t O2)、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value,Hct)、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 CO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缓冲碱(buffer base,BB)、剩余碱(blood base excess,BE)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与缺氧组相比,给药组Cr、酸碱值(p H)、Hct、血清钠离子浓度(cerum sodium concentration,c Na+)、c Cl-均明显升高(P<0.0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LB、Pa CO2、血清钾离子浓度(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c K+)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结果显示:缺氧组和给药组脑、肺、肝组织与平原组相比均有明显损伤,而给药组与缺氧组相比,损伤有所减轻。结论:氨茶碱能够通过改变急进大鼠的血气、生化指标状态,保护大鼠脑、肺、肝功能,减轻急进高原造成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氨茶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机体通气量以及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氨茶碱 血气分析 生化分析 病理
下载PDF
高原缺氧对药物转运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明霞 王荣 +6 位作者 李文斌 鹿辉 谢华 罗冰峰 王昌 刘晶晶 贾正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6-321,共6页
高原具有的低氧、低气压等环境特点,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并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胃排空、血液流变学、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其中,药物转运体是介导大部分药物透过... 高原具有的低氧、低气压等环境特点,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并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胃排空、血液流变学、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其中,药物转运体是介导大部分药物透过细胞膜进入体内发挥药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缺氧对药物转运体的影响,对于明确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文将从药物转运体的分类、介导的药物底物、缺氧对药物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及缺氧条件下药物转运体的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高原缺氧对药物转运体的影响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药物转运体 组织分布 药物底物 药物代谢 调控机制
下载PDF
UFLC-MS/MS法测定急进高原前后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差异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昌 贾正平 +5 位作者 李文斌 鹿辉 罗冰峰 刘晶晶 张明霞 王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大鼠血浆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方法,并研究急进高原前后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法,以Gemini 3uC18柱(75mm×3mm,3μm)分离,以乙腈∶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大鼠血浆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方法,并研究急进高原前后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法,以Gemini 3uC18柱(75mm×3mm,3μm)分离,以乙腈∶水∶甲酸(体积比55∶45∶0.1)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0.4mL/min,柱温30℃,进样10μL,电喷雾正离子电离(ESI)模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进行检测。12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平原组与高原组(n=6),实验前禁食12h。实验时,大鼠灌胃给予左氧氟沙星(20mg/kg)。于给药前(0h)和给药后0.25、0.5、0.75、1、1.5、2、4、6、8、12和24h,由眼眶静脉丛采血0.2mL,并采用UFLC-MS/MS法测定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左氧氟沙星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该方法线性范围为5.00~2.00×10~5μg/L,最低检测限为5.00μg/L。比较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药动学参数,发现其发生了显著变化,药时曲线下面积从(5 799.27±1 867.18)(μg·h)/L增大到(33 828.41±8 196.08)(μg·h)/L,峰浓度增大、体内平均驻留时间延长、总清除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进高原后,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平原和急进高原后临床合理应用左氧氟沙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左氧氟沙星 血浆样品 药代动力学 急进高原
下载PDF
高原环境对阿莫西林药代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娟红 王荣 +8 位作者 谢华 贾正平 李文斌 鹿辉 王昌 孙玉环 王延玲 张晓惠 郝颖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5-127,131,共4页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后大鼠体内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于平原地区和急进高原后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33、0.66、1、1.5、2、3、4、6、8、12、24 h采血,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分别计算蛋...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后大鼠体内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于平原地区和急进高原后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33、0.66、1、1.5、2、3、4、6、8、12、24 h采血,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分别计算蛋白结合率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急进高原组血浆蛋白结合率(45.00%)与平原组血浆蛋白结合率(36.31%)相比显著升高,药-时曲线下面积从(11 616.40±1071.92)μg·L-1·h增大到(47 879.24±9417.18)μg·L-1·h,急进高原后体内平均驻留时间延长,峰浓度增大,清除率降低。结论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急进高原后,阿莫西林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人体药代动力学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药代动力学 急进高原 蛋白结合率 LC—MS MS
原文传递
氨茶碱对急进高原大鼠的多重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昌 王荣 +6 位作者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王延玲 鹿辉 陶锐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暴露在高原缺氧环境(海拔4300 m)对Wistar大鼠体质量、血清中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脑和肺生理病理的影响及氨茶碱干预对缺氧大鼠的多重保护作用。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空白组(0.9%氯化钠注射液,每... 目的探讨急性暴露在高原缺氧环境(海拔4300 m)对Wistar大鼠体质量、血清中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脑和肺生理病理的影响及氨茶碱干预对缺氧大鼠的多重保护作用。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空白组(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3次,每次0.5 ml)、高原给药组(氨茶碱,每日3次,剂量17.86 mg·kg-1)、高原对照组(乙酰唑胺,每日2次,剂量22.33 mg·kg-1),药物均以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配制。大鼠进入高原24 h后开始给药,连续灌胃给药5 d后,解剖大鼠,完整摘取脑、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期间于实验第1、5天称体质量,于实验第1、3、5天取血样,检测血清中的TNF-α、NO含量。结果大鼠急进4300 m高原后,在缺氧适应5 d过程中,体质量变化情况分别为:空白组下降2.4%,给药组上升3.2%,对照组下降6.5%;第5天血清促炎因子TNF-α浓度变化情况为:空白组(184.85±24.09)ng·L-1,给药组(208.79±22.23)ng·L-1,对照组(213.41±15.26)ng·L-1;第5天血清NO浓度为:空白组(19.81±0.87)μmol·L-1,给药组(22.24±1.49)μmol·L-1,对照组(21.91±1.78)μmol·L-1。病理切片显示,氨茶碱组大鼠脑、肺组织损伤亦较高原空白组大鼠减轻。结论氨茶碱通过促进营养的吸收、炎症应激的快速反应、改善呼吸功能及调节NO舒血管作用,达到对急进高原大鼠的多重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氨茶碱 TNF-Α NO
原文传递
白念珠菌SPE1基因高表达菌株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姚响文 赵柳娅 +3 位作者 颜钰 鹿辉 曹颖瑛 姜远英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SPE 1基因高表达菌株。方法将白念珠菌SPE 1基因的ORF置于高表达质粒载体pCaEXP的MET3启动子后面,构建pCaEXP-SPE 1的高表达质粒,然后采用醋酸锂转染法将高表达质粒转染白念珠菌RM1000中,在SD-ura-met-cys-选择性固体... 目的构建白念珠菌SPE 1基因高表达菌株。方法将白念珠菌SPE 1基因的ORF置于高表达质粒载体pCaEXP的MET3启动子后面,构建pCaEXP-SPE 1的高表达质粒,然后采用醋酸锂转染法将高表达质粒转染白念珠菌RM1000中,在SD-ura-met-cys-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克隆,抽取基因组进行PCR验证,将验证为阳性转染子的菌落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SPE 1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验证。结果通过酶切鉴定pCaEXP-SPE 1高表达质粒构建正确;通过PCR验证表明SPE 1基因整合到亲本菌中的RP10位点;通过Real Time RT-PCR方法筛选出SPE 1基因在转录水平高表达的菌株。结论利用高表达质粒载体pCaEXP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等方法正确构建SPE 1基因高表达的白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SPE1 高表达
下载PDF
红景天对急进高原大鼠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玉环 王荣 +7 位作者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王昌 陶锐 鹿辉 王延玲 李文斌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平原Wistar大鼠急进海拔4300 m高原后,给予红景天药物干预,观察大鼠生理和病理状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缺氧组(空白组)、高原缺氧+乙酰唑胺组(对照组)、高原缺氧+红景天组(给药组),急进高... 目的平原Wistar大鼠急进海拔4300 m高原后,给予红景天药物干预,观察大鼠生理和病理状态变化情况。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高原缺氧组(空白组)、高原缺氧+乙酰唑胺组(对照组)、高原缺氧+红景天组(给药组),急进高原后连续给药5 d后,取眼眶静脉丛血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同时解剖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分析其主要血气指标,完整摘取肝脏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HB、Hct、CCl-、CCa2+均显著性升高(P<0.05),ALT、ALP、pH、CHCO3-、BB、BE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给药组ALT、ALP、ALB、UREA均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pH、CHCO3-、BB、BE均显著性上升(P<0.05),ALP、Urea、HB、Hct、CCa2+均显著性下降(P<0.05)。病理结果显示,高原缺氧对大鼠肝、肺损伤严重,红景天和乙酰唑胺给药组损伤均比空白组小。结论红景天具有一定的抗缺氧反应作用,能够减轻急进高原大鼠的病理损伤,但不能完全避免损伤,说明红景天治疗高原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红景天 血气分析 生化分析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在治疗高原病中对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玉环 尹强 +6 位作者 王荣 谢华 贾正平 李文斌 陶锐 王延玲 鹿辉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54-357,共4页
地塞米松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等作用,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高原病,是治疗高原脑水肿的首选药物,高剂量的地塞米松可以预防急性高山病,同时也用于各类急性高原病治疗。地塞米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由... 地塞米松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等作用,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高原病,是治疗高原脑水肿的首选药物,高剂量的地塞米松可以预防急性高山病,同时也用于各类急性高原病治疗。地塞米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由肝脏中的CYP3A4介导。本文就高原病的分类与药物治疗及地塞米松在治疗高原病中的应用及对肝脏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高原病 肝脏
原文传递
脓毒性心肌病增加脓毒症患者的全因院内病死率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蒙奇 姚续 +3 位作者 王辉 鹿辉 李涛 张灯亮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81-84,102,共5页
目的:评估脓毒性心肌病是否与脓毒症患者的全因院内病死率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太和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81例,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心肌病,分为脓毒性心肌病组和非脓毒性心肌病组。收集患者的临床数... 目的:评估脓毒性心肌病是否与脓毒症患者的全因院内病死率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太和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81例,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心肌病,分为脓毒性心肌病组和非脓毒性心肌病组。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对比分析2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81例患者中脓毒性心肌病组32例,非脓毒性心肌病组149例。脓毒性心肌病组病死率(53.1%)显著高于非脓毒性心肌病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心肌病、动脉血乳酸、腹腔感染源、病原菌培养阳性、APACHEⅡ评分(OR=5.57、1.63、1.92、1.65、1.47,均P<0.05)是脓毒症患者院内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脓毒性心肌病增加脓毒症患者院内全因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心肌病 脓毒症 院内全因病死率
下载PDF
急进高原后大鼠组织高原适应性基因含量的差异性观察
12
作者 谢华 郝颖 +4 位作者 尹强 李文斌 鹿辉 贾正平 王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1-577,共7页
目的:检测平原大鼠和急进不同海拔高原大鼠血液及组织器官中高原适应性基因(EPAS1、EGLN1和PPARα基因)含量及HIF-20t、PHD2和PPAROt蛋白表达量,初步探讨高原适应性基因及相应表达蛋白在急进高原大鼠体内心、肝、脑、肺、肾组织分... 目的:检测平原大鼠和急进不同海拔高原大鼠血液及组织器官中高原适应性基因(EPAS1、EGLN1和PPARα基因)含量及HIF-20t、PHD2和PPAROt蛋白表达量,初步探讨高原适应性基因及相应表达蛋白在急进高原大鼠体内心、肝、脑、肺、肾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平原组、急进高原3400m组、急进高原4300m组;急进高原两组到达高原第1、3、5天分别取大鼠血液及组织器官,检测血常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高原适应性基因及相应蛋白表达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进高原4300m组大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高于平原组(均P〈0.05)。与平原组比较,急进高原两组血液和心、肝、肾组织中EPAS1基因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心、肝、脑、肾组织中EGLN1基因含量增加(均P〈0.05),心、肝、肾组织中PPARα基因含量增加(均P〈0.05)。与平原组比较,HIF-20t蛋白表达量在急进高原两组各组织器官中均增加,且高海拔处肝、脑、肾组织中增加明显;心、肝、肾组织中PHD2和PPARα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结论:高原适应性基因的含量和相应蛋白表达量在不同海拔和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EPAS1、EGLN1和PPARα基因可作为抗高原缺氧药物靶向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血液 高海拔 基因 大鼠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呋噻米对急进高原大鼠血气影响
13
作者 王延玲 王荣 +5 位作者 谢华 李文斌 马骏 陶锐 鹿辉 贾正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急进4300 m海拔条件下呋噻米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实验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为A组(平原对照组)、B组(高原对照组)、C组(高原呋噻米组)及D组(高原乙酰唑胺组)4组。在各处标准饲养3 d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气。结果各组血气结... 目的探讨急进4300 m海拔条件下呋噻米对大鼠血气的影响。方法实验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为A组(平原对照组)、B组(高原对照组)、C组(高原呋噻米组)及D组(高原乙酰唑胺组)4组。在各处标准饲养3 d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气。结果各组血气结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变。C组与B组相比,PO2、HCT、K+、ctHb、CB及ctO2均下降(P<0.05);SatO2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机体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在4300 m海拔低氧低气压条件下机体的血气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应用呋噻米能一定程度改善大鼠缺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低气压 血气 呋噻米 低氧血症
原文传递
大鼠在高原习服过程中EPAS1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研究
14
作者 郝颖 王荣 +5 位作者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王延玲 鹿辉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高原适应后各组织中EPAS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为高原获得性习服提供分子机理研究基础及为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通过实时PCR法检测平原组大鼠和高原适应(4350 m,7 d)组大鼠心、肝、脑、肺、肾...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高原适应后各组织中EPAS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为高原获得性习服提供分子机理研究基础及为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通过实时PCR法检测平原组大鼠和高原适应(4350 m,7 d)组大鼠心、肝、脑、肺、肾组织中EPAS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平原组相比,大鼠在高原适应过程中各组织的EPAS1表达量均有升高,其中心、脑中表达量变化最大,分别为6.03倍和10.71倍。结论在高原适应性方面,各组织器官对适应性的贡献并不一致,为高原实验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适应 EPAS1基因 RT—PCR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HPLC在线富集法研究高原药物呋塞米的药代动力学
15
作者 张晓惠 王荣 +5 位作者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王延玲 鹿辉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建立柱切换技术和限进性填料柱-HPLC法,实现在线直接进样并检测大鼠血浆中的呋塞米含量。方法以自制限进填料柱为预处理柱,Luna C18柱为分析柱,预处理流动相为水-甲醇(95:5,V/VA),含体积百分数为0.1%的甲酸,分析流动相... 目的建立柱切换技术和限进性填料柱-HPLC法,实现在线直接进样并检测大鼠血浆中的呋塞米含量。方法以自制限进填料柱为预处理柱,Luna C18柱为分析柱,预处理流动相为水-甲醇(95:5,V/VA),含体积百分数为0.1%的甲酸,分析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V/V),流速均为1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呋塞米血浆样品在进样100m时,富集效果良好,在0.1~3.2Ixg·m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高、中、低(0.4、0.8、1.61μg·ml-1)3个浓度血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1.31%、104.48%和99.76%,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血浆中呋塞米的直接进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进性填料 HPLC 呋塞米 在线直接进样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陈玉艳 王荣 +4 位作者 张娟红 鹿辉 李文斌 王昌 孙月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2,共5页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肠道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对药物等外来化合物的代谢至关重要,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机体"隐形器官"被广泛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该文对机体中肠道菌群的分类、功能及其对中药化学成分和...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肠道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对药物等外来化合物的代谢至关重要,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机体"隐形器官"被广泛关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该文对机体中肠道菌群的分类、功能及其对中药化学成分和化学药物代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解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明确药物转化过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毒理学评估及推动药物发现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期研究高原环境下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菌群分类 菌群功能 药物代谢 高原低氧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缺氧对大鼠药物转运体MDR1、MR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罗冰峰 尹强 +3 位作者 王荣 李文斌 鹿辉 贾正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研究模拟急进高原缺氧对大鼠部分生理指标以及小肠、肝脏、肾脏内MDR1、MRP2两种外排型药物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原低压低氧对药物转运体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氧24 h组、缺氧72 h组。取腹腔主静脉... 目的研究模拟急进高原缺氧对大鼠部分生理指标以及小肠、肝脏、肾脏内MDR1、MRP2两种外排型药物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原低压低氧对药物转运体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氧24 h组、缺氧72 h组。取腹腔主静脉血分析生理指标;以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组织中MDR1、MRP2转运体基因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MDR1、MRP2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模拟缺氧组大鼠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小肠、肝脏、肾脏三个组织中MDR1、MRP2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同时蛋白水平也增加(P<0.05,P<0.01),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不同转运体在不同器官组织中变化趋势不一样。结论高原缺氧会引起急进大鼠的生理指标及MDR1、MRP2的表达发生变化,继而影响上述转运体底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这可为高原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生理指标 MDR1 MRP2
下载PDF
缺氧对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表达及调控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冰峰 李文斌 +3 位作者 王荣 鹿辉 杨涛 贾正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7,共10页
药物外排转运蛋白对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外排型转运蛋白除了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外,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 药物外排转运蛋白对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外排型转运蛋白除了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外,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肿瘤微缺氧环境中一些信号转导通路、转录因子参与MRP2基因的表达调控,这些因子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PPAR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组成型雄烷受体(constitutive androstane receptor,CAR)和micro RNA等,但MRP2在缺氧条件下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MRP2作为最主要的外排转运蛋白之一,多种常用药物及抑制剂是其底物,MRP2的表达变化会显著影响这些底物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同时,缺氧状态下MRP2不仅是由单一的信号通路或者某个转录基因调控,而是涉及多个信号通路以及诸多基因,从而构成一个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缺氧 药代动力学 表达变化 调控通路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缺氧环境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新瑞 王荣 +3 位作者 李文斌 王昌 鹿辉 张娟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1-1158,共8页
H19印记基因编码的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细胞内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缺氧细胞中,H19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涉及的转录因子以及蛋白表达相应发生变化。在特异性蛋白1的参与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直接... H19印记基因编码的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细胞内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缺氧细胞中,H19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涉及的转录因子以及蛋白表达相应发生变化。在特异性蛋白1的参与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直接与H19启动子结合,诱导缺氧条件下H19表达上调。在缺氧情况下,肿瘤抑制蛋白p53也可能通过干扰HIF-1α活性来介导H19基因的表达。H19外显子1编码的miR675-5p,通过促进细胞核内HIF-1α的积累和降低HIF-1α的生物抑制剂VHL基因表达来促进缺氧反应。另外,缺氧条件下细胞膜表面转运蛋白表达发生变化,细胞内糖代谢途径从有氧氧化向无氧糖酵解的转变也与H19的参与有关。H19可能是维持缺氧条件下细胞内代谢平衡,促进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适应性生存的一个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H19 缺氧 HIF—1α p53 miR675-5p 转运体 糖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