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2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麦友刚 赖文玉 +1 位作者 卢妤 苏浩彬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自动换血疗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1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平均换血时间为 3h 2 0min ,总胆红素换出率为 4 8.7% ,换血前后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稳定 ,换血过...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自动换血疗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1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平均换血时间为 3h 2 0min ,总胆红素换出率为 4 8.7% ,换血前后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稳定 ,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 全自动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全自动换血疗法 治疗 血电解质 血糖水平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麦友刚 陈纯 +2 位作者 徐令 苏浩彬 陈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47-1248,共2页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发生BPD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肺部X线表现、治疗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12例发生BPD,胎龄<28周6例,28~3...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发生BPD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肺部X线表现、治疗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12例发生BPD,胎龄<28周6例,28~30周4例,30~32周2例;出生体重<1000g5例,1000~1452g7例,轻度BPD4例,中度BPD6例,重度BPD2例;平均需要机械通气时间为(9.2±6.8)d,平均需吸氧时间为(45.5±11.2)d,吸入氧浓度>60%时间为(85.4±12.6)h,所有病例均合并肺部感染,经综合治疗11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68.5±20.3)d。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肺发育不成熟、长时间吸氧及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是BPD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BPD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 临床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 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HIBD模型兔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麦友刚 徐令 +1 位作者 林素暇 苏浩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兔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 的方法制作 HIBD 模型兔64只,分 HIBD 观察组及利多卡因治疗组,每组各32只...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兔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 的方法制作 HIBD 模型兔64只,分 HIBD 观察组及利多卡因治疗组,每组各32只。另选同样的新生兔8只,只分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置空气中2h 后作为实验对照组。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予利多卡因2mg/kg 静脉推注,然后以4mg.kg^(-1).h^(-1)的滴速用微量恒速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HIBD 观察组及利多卡因治疗组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 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黏附分子 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VCAM-1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BD 组各时点 CD11b、CD18,ICAM-1、VCAM-1的表达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治疗组各时点 CD11b、CD18、ICAM-1、VCAM-1的表达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较 HIBD 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BD 新生兔 CD11b、CD18、ICAM-1、VCAM-1表达增强,利多卡因能下调 HIBD 后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减少脑组织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细胞黏附分子 凋亡
下载PDF
HLF细胞高氧暴露后miR-15b及miR-16上调并抑制VEGF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麦友刚 雷嘉颖 +2 位作者 汤昔康 刘婷华 陈泽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9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探讨高氧暴露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中miR-15b及miR-16对VEGF蛋白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转染技术分别上调及下调HLF细胞miR-15b和miR-16水平;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VEGF蛋白;同时,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高氧暴露下HLF细胞mi... 目的探讨高氧暴露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中miR-15b及miR-16对VEGF蛋白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转染技术分别上调及下调HLF细胞miR-15b和miR-16水平;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VEGF蛋白;同时,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高氧暴露下HLF细胞miR-15b、miR-16及VEGF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上调miR-15b和miR-16可使HLF细胞中VEGF蛋白降低,反之可使其升高;高氧暴露可诱导HLF细胞miR-15b和miR-16上调,而VEGF表达则下降。结论高氧暴露可诱导HLF细胞中miR-15b及miR-16上调并抑制VEGF的表达,可能参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miRNA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者过氧化状况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麦友刚 郑念时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7年第4期61-62,共2页
测定20例新生儿G6PD缺陷性溶血及13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红细胞SOD活性及血浆MDA浓度变化,结果显示:(1)SOD明显低于对照组,MDA明显高于对照组:(2)光疗前、后MDA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光疗后SOD升高;(3)MDA与血清微量胆红素浓... 测定20例新生儿G6PD缺陷性溶血及13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红细胞SOD活性及血浆MDA浓度变化,结果显示:(1)SOD明显低于对照组,MDA明显高于对照组:(2)光疗前、后MDA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光疗后SOD升高;(3)MDA与血清微量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r为0.412,P<0.01)。以上结果提示:(1)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者遭受的过氧化损害增强:(2)光疗并不加重对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的过氧化损害:(3)MDA变化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程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溶血性黄疸 过氧化
下载PDF
PICU患儿SIRS/MODS与小儿危重病评分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麦友刚 吴燕云 曾巧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SIRS/MODS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小儿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方法 :分析引起小儿SIRS的原发病构成、出现MODS的比例与小儿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治疗和转归的情况。结果 :SIRS占PICU患儿的6 9 2 % ,2 9 4%SIRS发展至MODS ,MODS发...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SIRS/MODS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小儿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方法 :分析引起小儿SIRS的原发病构成、出现MODS的比例与小儿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治疗和转归的情况。结果 :SIRS占PICU患儿的6 9 2 % ,2 9 4%SIRS发展至MODS ,MODS发生与小儿危重病评分分值及临床转归有关。结论 :小儿SIRS/MODS应引起临床重视 ,小儿危重病评分法对危重患儿预后评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危重病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评分 临床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机械通气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麦友刚 檀卫平 +1 位作者 张红珊 苏浩彬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持续主流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并同时配对检测75人次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持续主流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并同时配对检测75人次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关系。结果:75人次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血气分析,PaCO2平均为(39.1±6.4)mmHg,对应的PetCO2平均为(34.8±5.2)mmHg,两者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74;肺部病变较轻者比肺部病变较严重者PetCO2更能准确地反映PaCO2。结论:无创性主流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适用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能较准确地反映PaCO2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 监测 机械通气 早产儿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高氧所致慢性肺损伤早产鼠肺纤维化与p16蛋白的变化
8
作者 麦友刚 吴燕云 +3 位作者 赖文玉 林素暇 张红珊 苏浩彬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225-2227,共3页
目的观察高氧所致慢性肺损伤早产鼠的肺纤维化与p16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20只早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CLD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40只,采用高浓度氧诱导CLD模型,于实验第1、3、71、4、21天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观察高氧所致慢性肺损伤早产鼠的肺纤维化与p16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20只早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氧CLD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40只,采用高浓度氧诱导CLD模型,于实验第1、3、71、4、21天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肺组织Ⅰ型胶原和p16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氧CLD组第14天和第21天肺纤维化评分及Ⅰ型胶原水平增加,p1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可减轻高氧暴露后早产鼠肺纤维化评分及Ⅰ型胶原水平,但对p1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无影响。结论高氧诱导早产鼠肺组织p1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CLD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早产 P16蛋白 肺纤维化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9
作者 麦友刚 林素暇 +1 位作者 吴燕云 苏浩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兔32只,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11b、...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新生兔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h的方法制作HIE模型兔32只,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h、12h、24h、48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粘附分子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E组CD11b、CD18,ICAM-1、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缺氧缺血2h即见表达增强,在24h达到高峰,48h时稍下降,但仍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兔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脑细胞细胞粘附分子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增强,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粘附分子表达 新生兔 粘附分子VCAM-1 中性粒细胞CD11b 细胞粘附分子 ICAM-1 血管内皮细胞 CD18 病理生理过程 表达增强 左颈总动脉 HIE 对照组 低氧状态 模型制作 细胞表面 24h 脑组织 高水平 显著性 脑细胞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SOD及血浆MDA的变化
10
作者 麦友刚 郑念时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32-333,共2页
本文对25例溶血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20例非溶血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25例正常新生儿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浆丙二醛(MDA)浓度作对比,发现溶血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SOD 活性明显下降,血浆 MDA 浓度明显升高。... 本文对25例溶血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20例非溶血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25例正常新生儿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浆丙二醛(MDA)浓度作对比,发现溶血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SOD 活性明显下降,血浆 MDA 浓度明显升高。提示溶血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红细胞遭受的过氧化损害增强。与此同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前及光疗后红细胞 SOD 活性,血浆 MDA 浓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光疗并不加重对新生儿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11
作者 麦友刚 赖文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 了解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方法】 比较 3 2例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与 3 0例对照组早产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 【结果】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红细胞... 目的】 了解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方法】 比较 3 2例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与 3 0例对照组早产儿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 【结果】 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早产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贫血 早产儿
下载PDF
早产儿宫内肠套叠(附1例报告)
12
作者 麦友刚 郑念时 周敦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9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宫内肠套叠 早产儿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适应性压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13
作者 麦友刚 檀卫平 +1 位作者 张红珊 赖文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适应性压力通气(AP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比较15例APV与17例CMV模式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平均时间、第一次血气恢复至正常范围时平均的机械通气各参数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APV模式治... 目的:观察应用适应性压力通气(AP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比较15例APV与17例CMV模式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平均时间、第一次血气恢复至正常范围时平均的机械通气各参数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APV模式治疗组第一次血气恢复正常时平均PIP及MAP较CMV治疗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EEP、RR、FiO2及需要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PV模式可安全应用于新生儿及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治疗,能降低PIP及MAP,有利于减少肺气压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压力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氧浓度 呼吸频率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变迁及药敏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欧阳颖 方建培 +2 位作者 麦友刚 苏浩彬 吴燕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区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儿58例,并将前后4年的病例分成2组,将病原学情况进行比较及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区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儿58例,并将前后4年的病例分成2组,将病原学情况进行比较及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从26例VAP患儿中分离出病原菌株数为38株,主要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株)、溶血葡萄球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屎肠球菌(4株)、阴沟肠杆菌(3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从32例VAP患儿中分离出42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7株)、肺炎克雷白杆菌(4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屎肠球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等较敏感,其他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左氧氟沙星以及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无耐药性,对其他的抗生素有较广泛耐药性。【结论】VAP致病菌耐药形势严峻,以多药耐药的条件致病菌为主,近年来VAP致病菌谱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下载PDF
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红珊 苏浩彬 +2 位作者 魏菁 麦友刚 吴燕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7-458,共2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方法选择6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不同胎龄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相对于胎龄≥32周早产儿,胎龄<32周早产儿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5)... 目的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方法选择6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不同胎龄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相对于胎龄≥32周早产儿,胎龄<32周早产儿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5);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比较:相对于出生体重≥1.5kg早产儿,出生体重<1.5kg早产儿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5);早产儿窒息后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P<0.05)。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免疫功能越低;窒息缺氧可导致早产儿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小鼠T-bet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檀卫平 麦友刚 +4 位作者 黄嘉凌 刘然义 麦贤弟 黄绍良 黄文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构建小鼠T—bet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一T—bet,为T—bet基因治疗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内切酶切从质粒T—bet/GFP—RV中获得约1.7 kb的小鼠T—betcDNA片段,以单酶切非定向克隆方式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连接,... 目的构建小鼠T—bet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一T—bet,为T—bet基因治疗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表达系统。方法采用内切酶切从质粒T—bet/GFP—RV中获得约1.7 kb的小鼠T—betcDNA片段,以单酶切非定向克隆方式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bet。结果经PCR筛选阳性重组子,双酶切鉴定T—bet基因重组方向,并测序鉴定无错配及插入移位等DNA顺序改变。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小鼠T—bet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ET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peDNA3-T-bet 小鼠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CDNA片段 真核表达质粒 酶切鉴定 PCDNA3 阳性重组子
下载PDF
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红珊 苏浩彬 +4 位作者 麦友刚 吴燕云 赖文玉 欧阳颖 李文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早产儿肝肾功能、脂质清除等不成熟,胃肠道外营养的运用还存在某些争议的问题,胃肠道外营养时早产儿肝胆功能的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该研究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 目的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早产儿肝肾功能、脂质清除等不成熟,胃肠道外营养的运用还存在某些争议的问题,胃肠道外营养时早产儿肝胆功能的损害已日益受到重视。该研究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肝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及49例未实行胃肠道外营养的早产儿,各营养成分输入后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谷丙转氨酶、结合胆红素则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胃肠道外营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胎龄呈负相关;对照组治疗后总胆汁酸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时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升高,应警惕胆汁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营养 胆汁淤积 早产儿
下载PDF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复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亮钗 麦友刚 +2 位作者 吴燕云 张红珊 赖文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需要复苏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产科出生的VLBWI和ELBWI 149例,根据复苏程序的不同,分为A级(无需复苏)、B级(初步复苏+常压给氧)、C级(初步复苏+气囊面罩正压通气)、D级(初步复苏+...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需要复苏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产科出生的VLBWI和ELBWI 149例,根据复苏程序的不同,分为A级(无需复苏)、B级(初步复苏+常压给氧)、C级(初步复苏+气囊面罩正压通气)、D级(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E级(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肾上腺素),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儿复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臀位分娩、绒毛膜羊膜炎、羊水过少及孕母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增加复苏的风险;剖宫产可减少复苏的风险。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胎龄、出生体重、臀位分娩、羊水过少及孕母为SLE患者被选入模型。胎龄<30周的复苏风险是胎龄≥30周的2.19倍,ELBWI是VLBWI的2.49倍,孕母为SLE患者是非SLE患者的15.99倍,臀位分娩是正常胎位分娩的2.71倍,羊水过少为羊水量正常者的2.92倍。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臀位分娩、羊水过少及孕母为SLE患者是VLBWI和ELBWI需要复苏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具有以上高危情况的早产儿应及时做好新生儿复苏及抢救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复苏 高危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感染时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汤昔康 陈泽楷 +2 位作者 李汝霞 麦友刚 覃丽君 《新医学》 2015年第9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感染时的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Ig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9例合并感染的川崎病患儿为感染组,同期未合并感染的35例川崎病患儿为非感染组,21例腹股沟疝患儿为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感染时的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Ig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9例合并感染的川崎病患儿为感染组,同期未合并感染的35例川崎病患儿为非感染组,21例腹股沟疝患儿为对照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冠状动脉损伤情况,比较3组患儿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水平。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近期冠状动脉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远期冠状动脉损伤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组川崎病患儿CD4+、CD4+/CD8+、CD19+T细胞比例较高且Ig G、Ig A、Ig M水平升高(P均<0.05),CD8+T细胞水平下降(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感染并未影响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应及近期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可能与感染并未进一步影响机体免疫水平有关,但合并感染可能增加远期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需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感染 免疫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后发生播散性镰刀菌感染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天文 麦友刚 汤昔康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化疗后,发热7d,头痛、耳痛2d”于2016年8月30日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我院)PICU。患儿重要临床信息见图1。患儿1月余前因“面色苍白伴血象三系减少1月余”入我院,经骨... 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化疗后,发热7d,头痛、耳痛2d”于2016年8月30日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我院)PICU。患儿重要临床信息见图1。患儿1月余前因“面色苍白伴血象三系减少1月余”入我院,经骨髓活检等诊断为MDS,采用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期间曾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和感染性休克,经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好转后出院,但粒细胞水平仍<0.5×10 9·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感染性休克 化疗后 病例报告 镰刀菌 播散性 孙逸仙纪念医院 粒细胞缺乏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