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麦桂英 蔡广惠 +3 位作者 黄金满 李英 何广贤 戴俊平 《中国康复》 2005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72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分别予阿立哌唑(A组)和利培酮(B组)治疗6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疗效与副反应。结果:2组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72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分别予阿立哌唑(A组)和利培酮(B组)治疗6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疗效与副反应。结果: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副反应差异亦不显著;但在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改变及体重增加方面,阿立哌唑优于利培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与抑郁症及焦虑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被引量:11
2
作者 麦桂英 赵振环 +1 位作者 朱海兵 刘玉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与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03-06/2004-08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门诊首次就诊的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27例、抑郁症24例和焦虑症患者29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问卷共90...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与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03-06/2004-08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门诊首次就诊的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27例、抑郁症24例和焦虑症患者29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问卷共90项,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测评,记录总分和9个因子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比较各组间评分的差异。结果:有24例抑郁症患者、29例焦虑症患者和27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测评结果纳入分析。①3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评定结果比较: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明显高于单纯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2.60±0.52,1.86±0.41和1.16±0.35;t=5.76,7.91,P<0.01)。②3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评定结果比较: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焦虑组(P<0.01);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除敌对外,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P<0.01)。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单纯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下降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焦虑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麦桂英 阎宏 +2 位作者 李梅 欧杰雄 刘顺英 《眼科学报》 2004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连续4 a在本院检查的FFA的8 344例病人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抢救重度不良反应病人的方法。结果:8 344例病人中,发生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连续4 a在本院检查的FFA的8 344例病人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抢救重度不良反应病人的方法。结果:8 344例病人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693例,占8.30%,其中轻中度不良反应有664例(7.95%);重度反应29例(0.35%)。轻、中度不良反应者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嘱病人深呼吸或休息片刻便能缓解;重度不良反应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抗过敏及对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未遗留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行FFA可发生轻重不一的不良反应,在检查过程中,要重视病人的全身情况,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熟悉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和规律,对重度不良反应病人应及时抢救及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处理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睡眠生理的特征改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麦桂英 张璐璐 +1 位作者 郑洪波 江帆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生理结构的变化,并与正常人比较。方法:抑郁症组为2002-01/2004-12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为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部分职工和广州医学院部分学生,共选择30人。使用英国Oxford工厂生产的Medi...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生理结构的变化,并与正常人比较。方法:抑郁症组为2002-01/2004-12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为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部分职工和广州医学院部分学生,共选择30人。使用英国Oxford工厂生产的Medilog多导睡眠图记录仪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记录整夜的脑电图信号。主要观察①睡眠进程:包括总记录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等。②睡眠结构:包括各阶段(非快速眼动S1、S2、S3、S4、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和百分比,快速眼动活动度、密度和强度,睡后觉醒的次数、时间和百分比。③睡眠片断的平均时程。对此项检查获患者及家属全面知情同意。结果:抑郁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均完成多导睡眠图的检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睡眠进程分析:总记录时间两组无差异,抑郁症组睡眠总时间比正常对照组少,睡眠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长,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抑郁症组睡眠效率和维持率低。②睡眠结构分析:抑郁症组非快速眼动S1时间比正常对照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非快速眼动S2时间比正常对照组短,[(212.72±22.9),(224.63±8.1)min,F=9.388,P=0.004];而非快速眼动(S3+S4)时间比正常组短,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少患者的整个慢波睡眠(S3+S4)缺失。抑郁症组快速眼动活动度、密度和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睡后觉醒时间长。③抑郁症组睡眠片断的平均时程低于正常对照组(81.90±7.2),(96.73±8.6)min,P=0.818。结论: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长、睡后觉醒时间长,睡眠效率和维持率低,快速眼动潜伏期缩短,S1睡眠延长,S3,S4睡眠缩短,部分患者的整个慢波睡眠(S3+S4)缺失。提示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有不同的睡眠模式,其睡眠障碍模式以快速眼动睡眠过度活跃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采
下载PDF
托吡酯联合奋乃静治疗癫癎性精神障碍初步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麦桂英 赵振环 +4 位作者 蒲绮霞 扬铭哲 老洪尧 郑洪波 邓河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8-328,354,共2页
关键词 癫痫性精神障碍 药物疗法 托吡酯 奋乃静 治疗
下载PDF
大专护生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麦桂英 《全科护理》 2012年第23期2189-2190,共2页
[目的]调查大专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开展健康教育的状况。[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26名护理大专生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大专护生实习期对开展健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对健康教育角色认识到位,大多数护生愿意承担健康教... [目的]调查大专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开展健康教育的状况。[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26名护理大专生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结果]大专护生实习期对开展健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对健康教育角色认识到位,大多数护生愿意承担健康教育者工作。工作繁忙、缺乏足够的健康教育时间、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不足等成为影响大专护生实习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结论]对大专实习护生加强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培训,加强临床带教队伍建设,是提高护理大专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大专 实习期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四例糖尿病病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显影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麦桂英 阎宏 +1 位作者 李梅 欧杰雄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08B期1551-1552,共2页
目的 :探讨 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病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ly,FFA)不显影的原因。方法 :4例DR病人注射荧光素后无显影 ,予每日 3次口服Soda0 .5g,连服 3d后再行FFA。结果 :服药后... 目的 :探讨 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病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ly,FFA)不显影的原因。方法 :4例DR病人注射荧光素后无显影 ,予每日 3次口服Soda0 .5g,连服 3d后再行FFA。结果 :服药后再行FFA ,注射荧光素后 ,4例DR病人皆获得清晰的FFA图像。结论 :血液的pH值会影响FFA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不显影 原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液pH值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胎次分析
8
作者 麦桂英 童梓顺 《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为研究胎次效应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作者随机抽取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0例(在院140例,出院860例),应用CCMD—2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剔除不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及资料记录不全者,对855例患者及其胎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为研究胎次效应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作者随机抽取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0例(在院140例,出院860例),应用CCMD—2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剔除不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及资料记录不全者,对855例患者及其胎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第一胎203例(23.74%)、第二胎214例(25.03%)、第三胎165例(19.30%)、第四胎151例(17.66%);第二胎及其以上为652例(76.26%)。经Haldane和Smith法分析,C>2,P<0.01,提示胎次高者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胎次 病因分析
原文传递
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及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振环 郑洪波 +4 位作者 冯容妹 老洪尧 麦桂英 钟潇琦 谭静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 探讨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伴脑电图异常的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以托吡酯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各40例,并于治疗后1、2、4、8周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 目的 探讨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伴脑电图异常的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以托吡酯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各40例,并于治疗后1、2、4、8周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和比较。分别以利他林和托吡酯治疗伴有异常脑电图的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各40例,并于治疗后1、2、4、8周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Conners多动指数(CIH)及副反应量表(TESS)作评定和比较。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结果 两类病人治疗期间各量表评分值呈不断下降趋势,治疗后第2周较治疗前已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托吡酯治疗躁狂发作的BRMS总分减分率为49.82%,与对照组(54.1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的CIH减分率为52.6%,CBCL减分率48.56%,与对照组(51.47%,44.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对照组的副反应发生率(97.5%、100%)高于两个托吡酯组(50.0%、77.5%),前者的TESS评分亦差于后者。结论 托吡酯治疗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初步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躁狂发作 儿童注意缺陷综合症 安全性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奥氮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戴俊平 赵振环 +3 位作者 麦桂英 丁国安 何柱国 薜立庆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 83例患者 ,根据随机对照方案分别使用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 ,疗程 12个月。观察其疗效与副作用 ,并采用WHOQoL 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 83例患者 ,根据随机对照方案分别使用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 ,疗程 12个月。观察其疗效与副作用 ,并采用WHOQoL BREF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最后一次评定 ,奥氮平组BPRS总分降至 15 .2 6± 4.2 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氯氮平组BPRS总分降至 16.3 2± 4.49,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氯氮平组副作用比奥氮平组多。经 12个月治疗 ,奥氮平组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 69.86± 5 .5 4、91.69± 12 .2 3、92 .98± 12 .2 5、91.86± 11.93 ;氯氮平组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分、社会关系、环境因素的分值分别为 67.0 4± 10 .78、77.86± 11.98、81.43± 12 .18、79.5 6± 11.8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1) ,在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等三方面 ,奥氮平优于氯氮平 (P <0 .0 1)。结论奥氮平和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 ,但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 ,奥氮平优于氯氮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疗效 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奥氮平和思瑞康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戴俊平 赵振环 +1 位作者 麦桂英 薛立庆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思瑞康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98例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49例 ,分别给予奥氮平和思瑞康治疗 ,疗程共 8周 ,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思瑞康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98例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49例 ,分别给予奥氮平和思瑞康治疗 ,疗程共 8周 ,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有效率 93 .9% ,显效率 81.6%。思瑞康组有效率 91.8% ,显效率 77.6% ,两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药锥体外系反应不明显 ,较少引起内分泌的改变。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比思瑞康组明显( 3 2 .7% :14 .3 % ,P <0 .0 5 ) ,思瑞康组嗜睡、头昏发生率均比奥氮平组明显 ( 2 4.5 % :8.2 % ,P <0 .0 5 ;2 2 .4% :6.1% ,P <0 .0 5 )。结论奥氮平和思瑞康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 ,其副反应轻 ,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思瑞康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其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俊平 赵振环 +1 位作者 麦桂英 薛立庆 《中国康复》 2004年第4期254-255,共2页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并对其抑郁情绪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自制的调查问卷对 16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整体心理状况较...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并对其抑郁情绪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自制的调查问卷对 16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整体心理状况较差 ,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高于国内常模 (P <0 .0 1) ,在上述因子分中女性配偶高于男性配偶 (P <0 .0 5 ) ,抑郁的发生率为 30 .6 % ;影响配偶抑郁状态的 5项因素依次是配偶的健康状况、性格、年龄、与患者的感情、患者是否发病等。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有发生抑郁的心理倾向 ;其抑郁倾向与若干因素相关 ,应重视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配偶 心理状况 抑郁情绪
下载PDF
奥氮平快速治疗兴奋激越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老帼慧 曹莉萍 +3 位作者 王西林 杜文佳 麦桂英 李?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再普乐快速镇静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具有明显兴奋症状的分裂症患者11例和躁狂症患者1例,给予再普乐(15~25 mg/d)快速镇静治疗2周。以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激越分的减分率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 目的 探讨再普乐快速镇静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具有明显兴奋症状的分裂症患者11例和躁狂症患者1例,给予再普乐(15~25 mg/d)快速镇静治疗2周。以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激越分的减分率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评定安全性。结果 1周后10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83.3%。2周后11例有效,1例脱落,有效率91.7%。病人有体重增加等轻度副反应。结论 再普乐快速疗法疗效肯定,病人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普乐 快速镇静疗法
下载PDF
携带线粒体DNA11778突变者的视盘形态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清炯 于强 +5 位作者 郭向明 欧杰雄 郭莉 李梅 麦桂英 易长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研究携带 m t DN A 11778突变的 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 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 O N )者视盘形态学特征。方法 携带 m t DN A 11778突变者 4 1例 82眼 ,分别来自 3 6个家系。其中 3 7例 71眼发生 L H ON ,11... 目的 研究携带 m t DN A 11778突变的 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 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 O N )者视盘形态学特征。方法 携带 m t DN A 11778突变者 4 1例 82眼 ,分别来自 3 6个家系。其中 3 7例 71眼发生 L H ON ,11眼未发病。分析 82眼的视盘形态学特征。结果 患 L H ON的 71眼中 ,除 2眼表现正常外 ,其余 69眼的视盘在本院初诊时均有下列不同形态学特征性改变 :I型 2 2眼 :乳头充血 ,视盘表面及其周围微血管扩张、弯曲。 型 15眼 :除视盘颞侧有局限性扇型灰白萎缩外 (乳头黄斑束 ) ,其他方位局部或全部有 I型视盘改变。 型 19眼 :视盘颞侧局限扇形灰白萎缩 ,其他方位乳头形态基本正常。 型 13眼 :视盘弥漫灰白萎缩。在 LH ON病程不同阶段 ,其视盘的形态特征改变从正常到 型、 型、 型、 型的逐步发展过程 ,但由 型到 型所需的时间变异大。77%的 型视盘改变出现在发病 1个月内 ,而 77%的 型视盘改变出现在发病 6个月后。但也有在发病 3个月内出现 型视盘改变、而发病 1a后仍表现有 型视盘改变者。结论  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者视盘形态学改变分为 4型。随着本病的发生发展 ,其视盘的改变会出现从 I型到 、 、 型的变化。不同 LH O N患者出现不同型别视盘改变的时间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突变 视盘
下载PDF
氟哌啶醇癸酸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河晃 薛仕健 +3 位作者 麦桂英 潘国辉 陆永 陈国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用双盲法观察和比较氟哌啶醇癸酸酯(HD)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显示:有效率92. 3%,副反应较轻;与氟奋乃静癸酸酯(FD)和哌普嗪棕榈酸酯(PP)疗效及副反应比较无显著的差异。说明H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长效抗精神病药物。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氟哌啶醇 癸酸酯 HD
下载PDF
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俊平 赵振环 +3 位作者 麦桂英 邝如意 丁国安 何柱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8期3461-3463,共3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使用单一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疗程11个月。观...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使用单一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疗程11个月。观察其疗效与副作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简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分析量表中各领域和各方面的计分。结果:奥氮平的有效率达87%,锥体外系反应少。经治疗11个月,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等4个领域计分均有显著改善,分别为69.17±5.67,91.39±12.18,92.78±12.33,91.56±11.4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64,14.16,20.56,20.55;P均<0.01),且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评定患者量表各领域分均显著增高。但在治疗2个月时患者对医疗的依赖仍然未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98,P>0.05);用药后1个月后患者仍然认为其生活中存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7,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治疗应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丽燕 吴福喜 +1 位作者 麦桂英 朱福坚 《现代临床护理》 2008年第1期9-10,2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对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8周的综合康...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对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8周的综合康复功能训练。两组在训练前后采用SSPI、SANS量表及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综合康复训练后两组SSPI评分和服药依从性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N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功能训练有助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青少年 康复训练 社会功能 依从性
下载PDF
视神经挫伤后的眼底血管造影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宏 易长贤 +5 位作者 文峰 胡兆科 胡世兴 刘顺英 麦桂英 黄心涛 《眼科学报》 2002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sphy,ICGA)探讨视神经挫伤后,视神经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改变。方法:对30例(30只眼)不同程度的眼球挫伤致... 目的: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sphy,ICGA)探讨视神经挫伤后,视神经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的循环改变。方法:对30例(30只眼)不同程度的眼球挫伤致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并对它们的图像进行分析(本组除外脉络膜破裂)。结果:除1例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荧光大致正常外,其余29例均出现了异常的荧光表现。FFA主要表现为:在造影早期视盘呈象限性或全视盘性的荧光充盈不良,后期荧光素渗漏或始终不能充盈。ICGA主要表现为:在FFA显示的视盘象限性弱荧光区的相邻区域脉络膜充盈时间明显延迟;FFA显示的全视盘性的弱荧光,盘周的脉络膜充盈时间明显延长,在局限性脉络膜灌注不良的对应区均出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损害。而盘周脉络膜灌注不良的区域,有9例相应区视网膜并未出现RPE的损害;有2例合并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有19例视盘缺血的部分正是“分水区”的位置,占63.3%。本组病例中有80%视力在0.1以下。结论:眼球挫伤不仅可使视神经损伤,其周围的视网膜、脉络膜均可受到损害。应尽早施行FFA与ICGA检查,它可以详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挫伤 视神经损伤 脉络膜循环障碍 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首诊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党亚梅 徐贵云 +3 位作者 黄雄 麦桂英 王俊杰 欧阳丽怡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8期949-950,共2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首诊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2例首诊的符合DSM-Ⅳ-TR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焦虑明显组和焦虑不明显组,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文拉法辛组,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首诊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2例首诊的符合DSM-Ⅳ-TR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焦虑明显组和焦虑不明显组,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文拉法辛组,分别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剂量10~20mg/d、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怡诺思)75~225mg/d治疗6周,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减分率评定。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均能取得明显疗效;但对于伴有明显焦虑的患者(HAMA量表评分≥21分),文拉法辛治疗的疗效优于艾司西酞普兰;对于伴有焦虑不明显的患者,艾司西酞普兰的疗效较优于文拉法辛。结论对于伴有明显焦虑的患者,可以首选文拉法辛;对于焦虑不明显的首诊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可首选艾思西酞普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艾司西酞普兰片 焦虑 重性抑郁障碍
下载PDF
眼底血管造影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阎宏 易长贤 +4 位作者 胡世兴 黄心涛 麦桂英 刘顺英 胡兆科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2期88-90,T001,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32例32眼患者进行了FFA与ICGA检查,...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32例32眼患者进行了FFA与ICGA检查,并对他们的图像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 FFA图像中32例瘤体处均出现了小点状及斑驳状高荧光;发现瘤体内血管14例,占43.75%;FFA与ICGA同时发现瘤体内血管11例,占34.37%;FFA发现瘤体表面及周围视网膜脱离共20例,包括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8例;视盘荧光染色21例。ICGA图像中发现瘤体内血管15例,占46.87%;瘤体内始终不显荧光者14例,早中期瘤体内不显荧光晚期仅见斑点状弱荧光者3例共17例,占53.12%;视盘荧光染色2例;视网膜脱离无FFA清晰。结论ICGA图像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特异性不是很大,对伴发于脉络膜黑色素瘤表面的视网膜病变不如FFA清晰。如能两者结合则更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眼底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