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黄佐 赵君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194,共3页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率在 10 %~ 5 8% ,主要是由新生内膜增生所致 ,好发因素有再狭窄病变、糖尿病、置入多个支架、长支架、支架置入后管腔小或残余狭窄大、慢性闭塞病变和冠脉血管细小等。支架内再狭窄通常分为局灶型 ( 型 )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率在 10 %~ 5 8% ,主要是由新生内膜增生所致 ,好发因素有再狭窄病变、糖尿病、置入多个支架、长支架、支架置入后管腔小或残余狭窄大、慢性闭塞病变和冠脉血管细小等。支架内再狭窄通常分为局灶型 ( 型 ) ,支架内弥漫型 ( 型 ) ,弥漫增生型 ( 型 )和完全闭塞型 ( 型 )四型。局灶型的远期预后好。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原则是局灶型以单纯球囊扩张为主 ,支架内弥漫型在球囊预扩后再次植入支架 ,弥漫增生型和完全闭塞型则在应用旋磨、旋切、激光气化等技术去除斑块后植入支架。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控制好发因素 ,血管内照射 ,携带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术 PTCA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佐 王咏梅 吴宗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08-309,共2页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方法  14 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得知检查结果后用Spielberger焦虑状态 特质自评量表测定焦虑情绪程度。结果 焦虑状态记分由术前的 35 .8± 10 .2降至术后的 31.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方法  14 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得知检查结果后用Spielberger焦虑状态 特质自评量表测定焦虑情绪程度。结果 焦虑状态记分由术前的 35 .8± 10 .2降至术后的 31.7± 9.9(P <0 .0 1) ,焦虑特质记分由术前的 35 .7± 8.8降至34.4± 9.4 (P =0 .0 19)。亚组分析表明 ,冠状动脉正常组 (5 5例 )焦虑状态记分由术前的 37.5± 10 .5降至术后的 2 8.8± 8.2 (P <0 .0 1) ,冠状动脉异常组 (90例 )焦虑状态记分术前术后无改变。术后焦虑状态记分正常组明显低于异常组 (分别为 2 8.8± 8.2和 33.5± 10 .4 ,P <0 .0 1)。两组焦虑特质记分术前术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能使疑为冠心病的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焦虑状态 术后 患者 正常 冠状动脉造影术 焦虑情绪 记分 改变 检查结果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佐 樊民 吴宗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抑郁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冠心病组91例,非冠心病组57例。14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术前用自评抑郁量表(SDS)测定抑郁程度,冠状动脉...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抑郁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冠心病组91例,非冠心病组57例。14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术前用自评抑郁量表(SDS)测定抑郁程度,冠状动脉造影评价病变程度并作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91例)22例(24%)有抑郁症状,其中轻、中、重度抑郁分别为15,6和1例。非冠心病组(57例)10例(18%)有抑郁症状,其中轻、中、重度抑郁分别为5,4和1例。冠心病组抑郁发生率(24%)略高于非冠心病组(18%),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DS记分分别为35.3±7.0和34.6±8.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抑郁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R=-0.085,P=0.42)。结论:冠心病患者抑郁中轻度抑郁占多数,抑郁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 精神状态评定量表 抑郁障碍
下载PDF
精神应激对正常青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佐 樊民 +4 位作者 王磊 王海兵 高文武 方平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96-997,共2页
目的 :观察精神应激对正常青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法测定 30例正常青年人精神应激(心算 6min)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血流介导性舒张反应 ) ,同时测定心率和血压。 结果 :精神应激时心率由 (72±1 3... 目的 :观察精神应激对正常青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法测定 30例正常青年人精神应激(心算 6min)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血流介导性舒张反应 ) ,同时测定心率和血压。 结果 :精神应激时心率由 (72±1 3)次 /min增加到 (99± 2 0 )次 /min(P <0 .0 1 ) ,增幅为 (37± 2 3) % ;收缩压、舒张压分别由 (1 1 8± 8)、(71± 6 )mmHg(1mmHg=0 .1 33kPa)上升到 (1 30± 1 3)、(78± 8)mmHg(P <0 .0 1 ) ,分别上升 (1 0± 7) %和 (1 2± 8) %。无精神应激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内径变化率为 (9.4 4± 5 .73) % ,精神应激时上升到 (1 1 .5 5± 6 .4 7) % (P <0 .0 1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应激 正常 青年人 血管内皮功能 二维超声法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素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佐 任雨笙 +3 位作者 杜荣增 潘晓明 樊民 吴宗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3-525,共3页
为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素的影响 ,采用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应用磷酸二酯酶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钙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结果发现 ,平滑肌细胞在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后 ,... 为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素的影响 ,采用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应用磷酸二酯酶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钙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结果发现 ,平滑肌细胞在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后 ,细胞内钙调素含量逐渐增加 ,在 9h时出现一个短暂的高峰 ,随后细胞内钙调素含量逐渐下降。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促进钙调素含量的增加 ,并呈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30 μg L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作用最为显著。结果提示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明显促进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素含量的增加 ,并存在着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及时间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细胞内钙调素 细胞培养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 平滑肌细胞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佐 葛均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现代药物治疗在阻止心室重构和充血性心衰进展方面还十分有限 ,通过细胞移植替代或使心肌细胞再生的心脏细胞重建技术 ,为阻止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充血性心衰进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最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未分化的多潜能干... 现代药物治疗在阻止心室重构和充血性心衰进展方面还十分有限 ,通过细胞移植替代或使心肌细胞再生的心脏细胞重建技术 ,为阻止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充血性心衰进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最近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未分化的多潜能干细胞 ,它可进一步分化为包括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内的各种类型细胞。现今干细胞移植的大部分资料主要来源于动物实验 ,证实干细胞治疗能替代缺失的心肌 (心肌再生 )和促进心脏再血管化 (血管新生 )。这些研究成果很快被用于人类的研究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早期的一期临床研究结果有效和安全 ,但规模还很小 ,尚处于早期 ,有待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心脏细胞重建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干细胞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地尔硫降压作用的观察
7
作者 黄佐 赵君 +2 位作者 吴宗贵 钱建英 陈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1,114,共2页
关键词 地尔硫ZHUO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血管成形术 降压作用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地尔硫的即刻降压效果
8
作者 黄佐 吴宗贵 +2 位作者 赵君 钱建英 陈懿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44-45,共2页
目的 :观察地尔硫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即刻降压效果。方法 :5 1例术中高血压病人经动脉或静脉注射地尔硫 (0 .2~ 0 .3mg·kg- 1) ,3min推注完毕 ,记录即刻 ,5 ,10 ,2 0 ,30min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地尔硫能使收缩压从注... 目的 :观察地尔硫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即刻降压效果。方法 :5 1例术中高血压病人经动脉或静脉注射地尔硫 (0 .2~ 0 .3mg·kg- 1) ,3min推注完毕 ,记录即刻 ,5 ,10 ,2 0 ,30min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地尔硫能使收缩压从注射前的 (2 5 .1± 2 .5 )kPa降至注射后即刻的 (2 0 .1± 2 .4 )kPa(P<0 .0 1)。 10min后逐渐回升 ,30min时为 (2 3.2±2 .5 )kPa ,仍明显低于用药前 (P <0 .0 1) ;舒张压由注射前的 (12 .7± 1.5 )kPa降至即刻的 (10 .4±1.3)kPa(P <0 .0 1) ,10min后逐渐回升 ,30min时为 (11.5± 1.3)kPa ,仍低于用药前 (P <0 .0 1)。结论 :经动脉或静脉注射地尔硫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高血压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 高血压 经腔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相关性
9
作者 黄佐 李爱顺 +1 位作者 宋维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86-587,共2页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相关性黄佐,李爱顺,宋维,吴宗贵关键词冠心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细胞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增强,损伤细胞和器官的生...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相关性黄佐,李爱顺,宋维,吴宗贵关键词冠心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细胞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增强,损伤细胞和器官的生理功能。作者观察了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小檗碱对过氧化氢所致的动作电位改变的影响
10
作者 黄佐 陈思聪 +2 位作者 张国元 黄伟民 王蓓蓓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24-526,共3页
用微电极技术观察了小檗碱对过氧化氢所致的动作电位改变的影响。过氧化氢1和10mmol/L灌流豚鼠乳头肌80min导致一系列的动作电改变,可分三期。起初5min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延长期);6~30min动作电位时程迅速缩短、幅度和0相最大上升... 用微电极技术观察了小檗碱对过氧化氢所致的动作电位改变的影响。过氧化氢1和10mmol/L灌流豚鼠乳头肌80min导致一系列的动作电改变,可分三期。起初5min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延长期);6~30min动作电位时程迅速缩短、幅度和0相最大上升速率下降、膜去极化和部分标本出现延迟后除极及期外收缩(抑制期);31~80min动作电位各参数逐渐有所回升(回升期)。加过氧化氢前30min起予小檗碱24.5μmol/L不能抑制动作电位的一系列改变。结果表明自由基所致的心肌细胞电生理改变可能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小檗碱无直接的抗氧自由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小檗碱 心肌动作电位
下载PDF
国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及与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谈红 张国元 +2 位作者 黄超 吴宗贵 黄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与及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中国人ACE基因型,同时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中国人中AC... 目的:调查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与及血清AC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测定了63例健康中国人ACE基因型,同时采用微量比色法测定其血清ACE水平。结果:中国人中ACE基因DD型占20.6%,DI型占46.1%,I型占33.3%,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44和0.56。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解释55%的血清ACE总变异。结论:DD型ACE基因可能通过影响ACE水平而导致冠心病发病,为临床ACE抑制剂应用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遗传学 ACE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光流法的逆行异常事件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佐 徐奕 杨小康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02-105,共4页
机场大厅、公路等公共场合,经常需要行人或车辆单向运动,以保障开放环境的安全性及秩序性。对监控视频中的逆行异常事件进行检测,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对可疑事件做出处理。提出了一种逆行异常事件的检测算法,它基于图像中特征点的光流场以... 机场大厅、公路等公共场合,经常需要行人或车辆单向运动,以保障开放环境的安全性及秩序性。对监控视频中的逆行异常事件进行检测,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对可疑事件做出处理。提出了一种逆行异常事件的检测算法,它基于图像中特征点的光流场以及空间分布特性对特征点进行聚类,然后通过计算符合逆行条件的特征点数量实现对逆行异常事件的检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既能显著降低运算的复杂度,又能明显提高检测的准确率,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事件检测 光流场 特征点聚类 逆行
下载PDF
普伐他汀抑制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D11b表达及与内皮的粘附 被引量:10
13
作者 梁春 吴宗贵 +3 位作者 仲人前 黄佐 张玲珍 李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粘附功能的影响,揭示其除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PBM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PBMs经oxLDL诱导后,...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s)粘附功能的影响,揭示其除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在体外分离培养人PBM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PBMs经oxLDL诱导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和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比色法,检测单核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及对HUVEC的粘附,以及普伐他汀的作用。结果普伐他汀在50μmol·L-1即可抑制oxLDL诱导的PBMs对HUVEC的粘附以及下调CD11b的表达(P<001),呈浓度依赖方式;甲羟戊酸可对抗此抑制作用。结论普伐他汀除调脂作用外,尚可抑制循环血单核巨噬细胞至内皮粘附聚集,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普伐他汀抑制胆固醇前体物质甲羟戊酸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单核细胞 粘附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CD40L高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严金川 吴宗贵 +5 位作者 黄佐 陈金明 张玲珍 李莉 仲人前 孔宪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74-476,共3页
为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型心绞痛 (SA) 2 4例 (包括8例PTCA)、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2 0例、... 为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型心绞痛 (SA) 2 4例 (包括8例PTCA)、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12例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1)UA组及AMI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 (P <0 .0 1) ,SA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2 )UA组及AMI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 (P <0 .0 1) ,而SA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3)AMI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AMI发病后 2 4hsCD40L有一峰值 ;(4 )PTCA后血清sCD40L明显高于PTCA前 (P <0 .0 1) ,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5 )血清sCD40L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复杂狭窄数相关 (γ =0 .5 4,P <0 .0 1)。提示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在ACS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配体 急性冠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ACS 心绞痛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成功冠脉成形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金明 吴宗贵 +3 位作者 黄佐 赵君 黄高忠 张家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为探讨普伐他汀对成功冠脉成形术患者术后6月再狭窄发生率及心脏事件的影响,将48例患者(男38例,女10例,年龄60.4 ± 7.9岁)随机从手术当晚起口服普伐他汀(每日 10mg)或安慰剂,随访平均 6月,观察心脏事... 为探讨普伐他汀对成功冠脉成形术患者术后6月再狭窄发生率及心脏事件的影响,将48例患者(男38例,女10例,年龄60.4 ± 7.9岁)随机从手术当晚起口服普伐他汀(每日 10mg)或安慰剂,随访平均 6月,观察心脏事件,随访结束时复查冠脉造影和血脂。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普伐他汀组血脂参数明显改善,以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为 11.4%和 14.4%, P<0.01)。冠脉造影显示,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0.9%对38.5%,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普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1.5%对36.4%, P<0.01),普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少。本组结果显示普伐他汀可以减少术后6个月内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成形术 血管再狭窄 普伐他汀 心脏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时钙调素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雨笙 杜荣增 +3 位作者 黄佐 潘晓明 樊民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钙调素含量变化的作用。方法:应用3H- TdR掺入法和磷酸二酯酶法,观察不同浓度(1、10、20、30、40ng/ml)PDGF-BB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和钙调素 含量变化的...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钙调素含量变化的作用。方法:应用3H- TdR掺入法和磷酸二酯酶法,观察不同浓度(1、10、20、30、40ng/ml)PDGF-BB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和钙调素 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结果:不同浓度PDGF-BB作用后,处于静止状态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DNA的合成增加,并呈 现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在40ng/ml浓度时DNA的合成达到高峰(P<0.01)。平滑肌细胞在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后,细胞内钙调 素含量逐渐增加,在9h时出现一个短暂的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不同浓度PDGF-BB作用后,钙调素含量增加,并呈现出明显的 浓度依赖关系,30ng/ml浓度时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PDGF可促进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增 加钙调素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诱导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钙调素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高龄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倪小青 赵君 +2 位作者 黄佐 殷仁富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人工起搏器 心律失常 老年人
下载PDF
根据QT间期优化双腔心脏起搏器房室延迟的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廖德宁 薛迪中 +7 位作者 牛晓萍 王小涛 张家友 顾兴建 杜荣增 黄佐 黄高忠 吴宗贵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1-653,共3页
目的 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 ,男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6 6 .79± 15 .... 目的 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 (DDD)不同房室延迟 (AVD)时心功能与体表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 ,探讨根据体表心电图QT间期优化AVD的可行性。方法  1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患者 ,男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6 6 .79± 15 .5 2 )岁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AVD起搏时心排量 (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舒张末期内径 (LVESd/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 ,同时单盲测量不同AVD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心房起搏频率预设为 75次 /min ,AVD自 90ms起以 30ms步长依次递增至 2 40ms。结果 随着AVD的递增 ,心功能和QT间期随之改善和延长 ,达峰值后又逐渐下降。超声心功能最佳时所对应的AVD与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AVD的差异无显著性 [分别为 (15 8.80± 13.6 4)ms和 (16 3.30± 30 .41)ms,P >0 .0 5 ];QT间期最大时所对应的心功能各参数与最佳超声心功能各参数相似 [CO分别为(6 .2 9± 1.75 )L/min和 (6 .5 0± 1.5 4)L/min ;LVEF分别为 (6 5 .89± 10 .80 ) %和 (6 7.0 4± 11.19) %;P值均 >0 .0 5 ];QT间期值与CO呈显著正相关性 (r =0 .70 ,P <0 .0 5 )。结论 QT间期随不同AVD时的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体表心电图QT间期可进行AVD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双腔心脏起搏器 房室延迟 心功能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咏梅 黄佐 +2 位作者 赵君 钱建英 陈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及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 (PTRA)加支架术的疗效。方法 对连续 2 0 0例接受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的患者用Judkins右冠脉造影导管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腹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及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 (PTRA)加支架术的疗效。方法 对连续 2 0 0例接受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的患者用Judkins右冠脉造影导管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腹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进行肾动脉造影 ,并对其中 7例肾动脉严重狭窄 (狭窄直径≥ 85 % )患者的 8支狭窄血管行PTRA加支架术 ,所有病变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结果  2 0 0例受检者中 ,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10 .5 % (2 1例 ) ;其中 ,99例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19.2 % (19例 )。 8支狭窄肾动脉手术的技术成功率达 10 0 % ,随访 3~ 9个月 ,71.4 %的患者血压易于控制 ,其中 3例复查肾动脉造影未见再狭窄。结论 对冠脉有病变的高血压患者 ,在行冠脉造影的同时 ,有必要加做肾动脉造影 ,有助于肾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避免发生肾功能衰竭。PTRA加支架术是目前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 经皮肾动脉球囊成形术 介入治疗 支架术
下载PDF
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血浆TNF-α、ET水平及局部血管组织ET-IR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荣增 吴宗贵 +2 位作者 黄佐 黄高忠 张国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 ,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 (BA )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水平及局部血管组织 ET免疫反应性 (ET- IR)的影响。 方法 :2 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经高脂饲料喂养至少 8周造成AS,然后进... 目的 :通过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 ,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 (BA )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水平及局部血管组织 ET免疫反应性 (ET- IR)的影响。 方法 :2 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经高脂饲料喂养至少 8周造成AS,然后进行髂动脉 BA ,18只兔获得成功。检测了 BA前、即刻及 2 4h后血浆 ET和 TNF-α水平 ,E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TNF-α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同时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血管组织 ET- IR。 结果 :BA前后即刻 :血浆 ET水平 (pg/ml)分别为 76 .4± 13.5 8和 92 .6 7± 11.38(P<0 .0 5 ) ;2 4h后恢复至扩张前水平 77.13± 12 .87(P>0 .0 5 ) ;而血浆 TNF-α水平 (U /m l)分别为 31.35± 6 .2 3和 5 6 .2 6± 7.37(P<0 .0 5 )。 2 4h后血浆 TNF-α水平 (33.41± 6 .79)与扩张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 5 )。BA后局部髂动脉血管壁 ET- IR较未经 BA的髂动脉明显增加。结论 :BA后血浆 ET、TNF-α水平升高及局部血管壁 ET- IR增加可能与局部血管内膜损伤有关 ,提示 ET、TNF-α可能参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类 肿瘤坏死因子 球囊血管成形术 ET-IR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