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俊杭 房景辉 +4 位作者 方建光 于瑞海 郑小东 毛玉泽 蒋增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为探究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在2个具有代表性的牡蛎养殖区——山东荣成桑沟湾和乳山挂子场海域开展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效果对比实验。在牡蛎养殖笼中,奇数层放养长牡蛎... 为探究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在2个具有代表性的牡蛎养殖区——山东荣成桑沟湾和乳山挂子场海域开展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筏式笼养效果对比实验。在牡蛎养殖笼中,奇数层放养长牡蛎,偶数层放养仿刺参。实验设置3个因子:偶数层的底盘类型(普通养殖盘、无孔养殖盘和无孔养殖盘加无节网)、放养仿刺参的密度(1、2和4头/盘)和放养海域(桑沟湾和挂子场),共18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实验期为2020年11月—2021年6月。实验期间,对两海域水体6项指标(叶绿素a、颗粒有机物、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和实验动物的生长、存活等方面进行跟踪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海域叶绿素a和颗粒有机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他4项营养盐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中,两海域各处理组间牡蛎个体体重及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海参低密度处理组中,海参个体体重及成活率显著高于海参高密度处理组(P<0.05);在其他处理条件相同时,无孔养殖盘处理组的仿刺参个体体重高于普通养殖盘处理组,在挂子场海域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牡蛎养殖笼偶数层使用无孔养殖盘并放养1头仿刺参,能在降低牡蛎养殖密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仿刺参的个体体重和成活率。综上,该牡蛎–海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可以作为牡蛎规模化养殖区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长牡蛎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生长 营养盐 水环境
下载PDF
南麂海域“海大系列”长牡蛎新品种筏式笼养效果评估
2
作者 黄俊杭 陈舜 +5 位作者 房景辉 倪孝品 陈万东 谢尚微 于瑞海 郑小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2,共9页
为探究在南麂海域进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筏式笼养的效果,本研究选用“海大系列”长牡蛎新品种(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在南麂海域马祖岙海区开展筏式笼养实验。按月份进行周年跟踪测定该海域的环境因子和长牡蛎个体的生长... 为探究在南麂海域进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筏式笼养的效果,本研究选用“海大系列”长牡蛎新品种(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在南麂海域马祖岙海区开展筏式笼养实验。按月份进行周年跟踪测定该海域的环境因子和长牡蛎个体的生长指标。研究表明:南麂海域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10.50~28.12℃,盐度平均为29.14,pH平均为7.93;叶绿素a含量为0.42~6.64μg/L,颗粒有机物含量为2.41~11.32 mg/L;海水中氮磷比范围为2.51~39.06。实验结束时,三个品种中,海大1号和海大3号长牡蛎的湿质量显著高于海大2号(P<0.05),壳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湿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在1月最高,肥满度在6月最高。三个品种的湿质量增加量均与水温、盐度和叶绿素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铵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Logistic模型对三个品种的湿质量变化曲线拟合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麂海域筏式笼养“海大系列”长牡蛎新品种具可行性,其中,海大1号长牡蛎新品种的养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海域 长牡蛎 新品种 筏式养殖 效果评估 生长模型
下载PDF
水解单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结构与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旭枫 黄洋 +2 位作者 黄俊杭 李广丽 朱春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0-1035,共1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解单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结构与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21.43±1.3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5...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解单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结构与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21.43±1.3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在基础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以0(F0组,作为对照组)、0.05%(F1组)、0.10%(F2组)、0.15%(F3组)和0.20%(F4组)的水解单宁替代等量微晶纤维素,配制5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F2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0组(P<0.05),饲料系数(FCR)则显著低于F0组(P<0.05)。肥满度(CF)和存活率(SR)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F0组相比,F2和F3组血清和肝脏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F0组相比,F1、F2、F3组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F3组的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显示,添加水解单宁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高于F0组。从门水平看,各组肠道菌群中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F0组相比,各试验组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的比例降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比例增加。主坐标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发现,F2和F3组的微生物群落较为接近,而与F0组差别较大。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0.10%~0.15%的水解单宁可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增强鱼体免疫及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结构,优化肠道菌群结构。以WGR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方程确定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水解单宁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生长 抗氧化能力 肠道组织形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