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瑞替尼治疗难治性儿童重症斑秃1例
1
作者 黄储涵 钟施怡 +3 位作者 刘青武 崔韵然 黄洁平 杨顶权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396,共3页
斑秃对患儿的心理可能造成严重影响。Janus激酶(JAK)抑制剂对斑秃有良好的疗效,但巴瑞替尼对儿童重症斑秃的疗效目前报道较少。巴瑞替尼是一种小分子口服JAK抑制剂,通过抑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信号转导通路细胞质受体的下游信号... 斑秃对患儿的心理可能造成严重影响。Janus激酶(JAK)抑制剂对斑秃有良好的疗效,但巴瑞替尼对儿童重症斑秃的疗效目前报道较少。巴瑞替尼是一种小分子口服JAK抑制剂,通过抑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信号转导通路细胞质受体的下游信号阻断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该文报道1例8岁重症斑秃患儿,该患儿有4年难治性严重弥漫性斑秃脱发病史,排除用药禁忌证后使用巴瑞替尼6个月,脱发区域头发明显再生,与常人无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瑞替尼 儿童斑秃 重症斑秃
下载PDF
散结祛瘢方对BALB/C裸鼠瘢痕疙瘩模型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2
作者 黄储涵 杨顶权 +4 位作者 钟施怡 吴瑞英 杨知山 方慧娟 刘青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 探讨散结祛瘢方对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人手术切除后瘢痕疙瘩组织移植至6~8周龄健康SPF级BALB/C雌性裸鼠背部皮下,建立瘢痕疙瘩裸鼠模型,随机分成... 目的 探讨散结祛瘢方对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人手术切除后瘢痕疙瘩组织移植至6~8周龄健康SPF级BALB/C雌性裸鼠背部皮下,建立瘢痕疙瘩裸鼠模型,随机分成散结祛瘢方组、积雪苷片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用散结祛瘢方、积雪草苷片及无菌纯水进行干预,连续灌胃28 d后剥取瘢痕疙瘩组织,进行称重、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TGF-β1)染色。比较3组间治疗前后的瘢痕疙瘩重量差值的差异,比较3组间治疗后的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数量及TGF-β1表达的差异。结果 积雪草苷片组的瘢痕疙瘩重量差值大于对照组,且散结祛瘢方组与积雪草苷片组、对照组相比,散结祛瘢方组瘢痕疙瘩治疗前后重量差值最大(P<0.01);散结祛瘢方组较对照组胶原纤维疏松、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散结祛瘢方组较对照组TGF-β1表达减少(P<0.01)。结论 散结祛瘢方对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瘢痕疙瘩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从而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该研究为临床用中药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散结祛瘢方 TGF-Β1
下载PDF
头皮血管肉瘤1例
3
作者 黄储涵 刘青武 +2 位作者 崔韵然 黄洁平 杨顶权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5-56,F0003,共3页
患者,女,61岁,因头皮红斑2个月于2021年10月25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患者2个月前出现右侧头颞侧皮肤指甲盖大小红斑,无疼痛、瘙痒,红斑逐渐隆起呈斑块,面积不断扩大,1个月前出现面部轻微肿胀,现斑块面积仍在扩大,已达手掌大小。... 患者,女,61岁,因头皮红斑2个月于2021年10月25日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患者2个月前出现右侧头颞侧皮肤指甲盖大小红斑,无疼痛、瘙痒,红斑逐渐隆起呈斑块,面积不断扩大,1个月前出现面部轻微肿胀,现斑块面积仍在扩大,已达手掌大小。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冠心病病史16年,心脏支架植入术后16年,糖尿病病史10年,规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可,否认放化疗接触史,家族无类似病史及肿瘤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友好医院 既往高血压病 注射胰岛素 冠心病病史 肿瘤病史 血糖控制 接触史 放化疗
下载PDF
头皮局限性神经纤维瘤伴脱发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宇琪 吴瑞英 +3 位作者 罗莎 曲保全 黄储涵 杨顶权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期41-43,共3页
患者,男,22岁。脱发1年余,头皮棕褐色肿物6个月。病理可见毛囊微小化,真皮下部大量细长梭形瘤细胞,波浪状排列。S-100多克隆(+),SOX-10(+),MelanA(+),Vimentin-10(+)。诊断为头皮局限性神经纤维瘤。后行手术治疗,随访中。
关键词 头皮 局限性神经纤维瘤 脱发
下载PDF
纳米盘——膜蛋白研究新平台
5
作者 张泽钰 黄储涵 魏鹏 《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29-30,4,35,共4页
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参与多种生物活动的蛋白质。然而,在体外难以模拟能够维持其正确构象的类膜环境。新型纳米材料——纳米盘采用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的膜支架蛋白,能够在水相中稳定磷脂分子,进一步使其组装成为类似生物膜的盘状结构,... 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参与多种生物活动的蛋白质。然而,在体外难以模拟能够维持其正确构象的类膜环境。新型纳米材料——纳米盘采用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的膜支架蛋白,能够在水相中稳定磷脂分子,进一步使其组装成为类似生物膜的盘状结构,可为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稳定且可控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盘 膜蛋白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纳米盘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储涵 张泽钰 +2 位作者 施逸凡 华茜 魏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0-1260,共11页
膜蛋白功能广泛,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如细胞增殖分化、信号转导、物质运输等,近年来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膜蛋白天然构象的稳定是维持其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新型纳米材料纳米盘技术采用两亲膜支架蛋白在水相中稳定磷脂分子,进... 膜蛋白功能广泛,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如细胞增殖分化、信号转导、物质运输等,近年来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膜蛋白天然构象的稳定是维持其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新型纳米材料纳米盘技术采用两亲膜支架蛋白在水相中稳定磷脂分子,进而自组装形成类似于天然磷脂双分子层的盘状结构,为膜蛋白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平台.与传统拟膜技术相比,纳米盘具有可溶性强、稳定性佳、尺寸可控、生物相容性高、半衰期长等优点,同时可精准设计选择性靶向,应用优势巨大.本文介绍了纳米盘技术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并重点综述其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如纳米盘作为疏水性药物和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运输载体,具有载药率高、药物可控释、靶向运载能力等优势,作为小分子蛋白质的拟膜环境对目标蛋白的亲和固定性和作为高密度脂蛋白的有效补充在心血管疾病中清除胆固醇具有高效性和可控性等.综上,纳米盘技术能够为未来膜蛋白相关研究以及其他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盘 膜蛋白 靶向治疗 疫苗制备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早发雄激素性秃发患者雄激素水平与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蒋宇琪 刘青武 +3 位作者 王雅琦 黄洁平 黄储涵 杨顶权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 探讨早发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雄激素水平与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毛发中心的早发AGA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检测其血清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目的 探讨早发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雄激素水平与中医体质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毛发中心的早发AGA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检测其血清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有效完成中医体质问卷及血清检测的患者,先以患者主要体质进行分组,再以患者兼夹体质进行分类。使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雄激素水平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 共收集220例早发AGA患者,有效完成中医体质问卷和血清检测的患者195例。195例患者的主要体质中,前4位为湿热质(25.64%)、平和质(21.03%)、气郁质(16.41%)、阳虚质(11.28%);兼夹体质总频次310次,前4位为湿热质(22.58%)、气郁质(16.77%)、平和质(13.23%)、阳虚质(12.26%)。主要体质分组中,阳虚质患者血清SHBG水平高于湿热质患者(P<0.05);痰湿质、气郁质及阳虚质患者的血清DHEAS水平均低于湿热质患者(P<0.05,P<0.01),阴虚质及湿热质患者血清DHEAS水平均高于平和质患者(P<0.01),气郁质及阳虚质患者血清DHEAS水平均低于阴虚质患者(P<0.05,P<0.01)。兼夹体质分组中,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水平与男性、阳虚质呈正相关;血清SHBG水平与男性、体质量指数、脱发程度、湿热质呈负相关;血清DHEAS水平与男性、体质量指数、湿热质呈正相关,与年龄、平和质、痰湿质呈负相关。结论 早发AGA患者血清T、SHBG、DHEAS水平与中医体质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而雄激素在很多系统性疾病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医体质学研究可以为解释其中的相关性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提示应关注早发AGA患者不同体质的调养、血清雄激素等内分泌激素的综合干预,以及后续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秃发 中医体质 睾酮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硫酸脱氢表雄酮
原文传递
匐行型斑秃2例
8
作者 崔韵然 黄洁平 +2 位作者 黄储涵 曲保全 杨顶权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报道2例匐行型斑秃患者,例1为23岁女性患者,脱发2年余;例2为41岁女性患者,脱发3个月。皮肤科情况:2例均表现为两额角发际线后移,前发际线、后发际线及两耳部可见脱发区,拉发试验阳性。皮肤镜检查:可见黄点征、断发、毳毛。诊断:匐行型... 报道2例匐行型斑秃患者,例1为23岁女性患者,脱发2年余;例2为41岁女性患者,脱发3个月。皮肤科情况:2例均表现为两额角发际线后移,前发际线、后发际线及两耳部可见脱发区,拉发试验阳性。皮肤镜检查:可见黄点征、断发、毳毛。诊断:匐行型斑秃。例1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米诺地尔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外用治疗,目前失访。例2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白芍总苷胶囊、琥珀酸亚铁片口服,米诺地尔酊、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外用治疗3个月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匐行型 蛇形斑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