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特征子空间下Wasserstein距离对齐的胃CT图像识别
1
作者 刘昱 冯宝 +1 位作者 黄列彬 龙晚生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提高小样本下胃肿瘤的辅助诊断性能,结合临床实践,研究联合特征子空间下Wasserstein距离对齐的胃CT图像识别方法。首先,为减少源域特征和目标域特征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迁移,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法寻... 为提高小样本下胃肿瘤的辅助诊断性能,结合临床实践,研究联合特征子空间下Wasserstein距离对齐的胃CT图像识别方法。首先,为减少源域特征和目标域特征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迁移,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法寻找子空间的线性变换基向量,构建联合特征子空间,实现数据全局均值和协方差的对齐;然后,采用基于最优传输理论的Wasserstein距离算法进一步衡量子空间内正负标签数据特征之间的分布距离,增加正负标签数据特征之间的区分度,实现细粒度迁移;最后,针对传统极限学习机算法容易过拟合且稳定性差的问题,使用L_1范数正则化对输出权重矩阵进行稀疏约束,提高模型鲁棒性,实现迁移特征的有效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内部测试集的AUC为0.891,外部测试集的AUC为0.897,一定程度上可为医生提供较好的诊断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胃肿瘤 联合子空间分布对齐 极限学习机 图像识别
下载PDF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CT诊断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列彬 李雪华 +3 位作者 龙晚生 李子平 兰勇 王芳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PDSM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7例PDSMA患者的CT表现。10例行CTA,7例行全腹部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由2位经验丰富的腹部专业医师单独阅片,分析病变部位及CT表现,并对瘤体的4个...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PDSM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7例PDSMA患者的CT表现。10例行CTA,7例行全腹部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由2位经验丰富的腹部专业医师单独阅片,分析病变部位及CT表现,并对瘤体的4个径线进行测量。结果:①17例增强扫描均见明显的真假双腔(17/17)。②15例显示内膜辫征(15/17)。③13例假腔内显示血栓征(13/17),其中2例假腔完全血栓化。④14例显示内膜破口(14/17);7例显示假腔出口(7/17)。⑤9例显示肠管缺血征(9/17)。⑥瘤体近端距腹主动脉距离0.5~5.5cm,平均2.1cm。破口距腹主动脉距离1.6~5.6cm,平均2.6cm。瘤腔长度1.5~5.4cm,平均3.5cm。瘤腔宽度0.4~1.2cm,平均0.7cm。结论:CT能准确诊断PDSMA及相应肠管的血供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追踪随访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CT及病理构建胃间质瘤术后复发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列彬 龙晚生 +5 位作者 陈钦贤 薛慧敏 黄文斯 周涛 兰勇 李青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2-766,共5页
目的:探讨CT征象结合病理预测胃间质瘤术后复发可行性。方法:搜集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胃间质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不同CT征象及病理指标与复发关系,对有差异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进而对模型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复... 目的:探讨CT征象结合病理预测胃间质瘤术后复发可行性。方法:搜集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胃间质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不同CT征象及病理指标与复发关系,对有差异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进而对模型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复发组19例,未复发组66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肿瘤形状(类圆形4/19 vs. 52/66,分叶状15/19 vs.11/66,不规则0/19 vs.3/66)、生长方式(腔内型8/19 vs. 49/66,腔外型8/19 vs.13/66,腔内外型3/19 vs. 4/66)、坏死囊变(18/19 vs.36/66)、肿瘤内出血(10/19 vs. 10/66)、表面溃疡(13/19 vs.15/66)、肿瘤内成熟血管(8/19 vs.9/66)、肿瘤最大径[(8.71±3.69)cm vs.(4.92±3.52)cm]、Ki-67[(22.68±20.46)%vs.(7.47±7.77)%]、有丝分裂指数(<5个/50HPF 6/19 vs. 51/66,6~10个/50HPF 5/19 vs. 9/66,>10个/50HPF 8/19 vs. 6/66)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出血、肿瘤内成熟血管和有丝分裂指数为胃间质瘤术后复发独立预测因子。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935,阈值0.3254时,敏感度89.47%,特异度86.36%。结论:CT征象结合病理对评估胃间质瘤术后复发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复发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对进展期胃癌HER2表达状态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列彬 龙晚生 +6 位作者 陈钦贤 薛慧敏 黄文斯 李月月 兰勇 刘壮盛 李青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进展期胃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CT灌注图像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利用体部灌注软件的Deconvolution模式进行分析得到灌注参数。对H...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进展期胃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CT灌注图像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利用体部灌注软件的Deconvolution模式进行分析得到灌注参数。对HER2表达阳性及阴性组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估模型的价值。结果HER2表达阳性及阴性组胃癌的BF、BV及Tmax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Tmax值为评估胃癌HER2表达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评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95%CI:0.786~0.942),诊断阈值为0.5958,当阈值≥0.5958时,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5.2%。结论CT灌注参数BV和Tmax值对于评估胃癌HER2表达状态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的MSCT诊断 被引量:8
5
作者 胡茂清 龙晚生 +3 位作者 兰勇 崔恩铭 金志发 黄列彬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栓塞(SMAT)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8例急性SMAT患者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28例患者中单纯SMAT 20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栓塞(SMAT)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8例急性SMAT患者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28例患者中单纯SMAT 20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继发血栓栓塞5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假腔继发血栓栓塞3例。MSCT平扫SMA内密度增高22例,等密度6例。增强扫描及CTA显示SMA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4例、闭塞18例。14例肠壁增厚伴强化异常,8例肠管扩张、肠壁变薄且不强化,6例肠壁厚度及强化程度无变化。另外,肠系膜缆绳征(5例),肠壁积气、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积气(2例),麻痹性肠梗阻(5例),腹腔各液(5例),Riolan动脉弓扩张(5例)。结论 MSCT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诊断SMAT并判断肠缺血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血栓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构建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列彬 龙晚生 +6 位作者 薛慧敏 陈钦贤 李月月 黄文斯 兰勇 李荣岗 李青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且术前均行CT灌注成像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CT灌注图像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利用体部灌注软件的Deconvolution模式进行分析得... 目的探讨胃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且术前均行CT灌注成像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CT灌注图像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利用体部灌注软件的Deconvolution模式进行分析得到灌注参数。对淋巴结阳性及阴性组患者的灌注参数、性别、年龄、胃癌部位、CA19-9、CEA、CT报告胃癌T分期、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不同淋巴结分组胃癌患者的BF、BV、CA19-9、CEA、CT报告胃癌T分期、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值、CT报告胃癌T分期、CT报告淋巴结转移情况为独立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95%CI:0.886~0.984),诊断阈值为0.2727,当阈值≥0.2727时,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92.7%,特异度86.0%。结论CT灌注参数在构建术前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 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下载PDF
CT纹理分析联合临床病理信息预测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列彬 刘昱 +5 位作者 黄文斯 陈钦贤 薛慧敏 冯宝 龙晚生 李荣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联合临床病理信息在预测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00)及验证集(n=62)。从术前静脉期CT图像中提取纹理特征,先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特征进行U检验...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联合临床病理信息在预测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00)及验证集(n=62)。从术前静脉期CT图像中提取纹理特征,先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特征进行U检验及组间相关系数检验,得到一致性较好的特征(n=48),再采用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与复发相关的特征(n=8),进而构建纹理标签。通过筛选临床病理指标构建临床模型,再与纹理标签构建组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后以纹理标签中位数值为界将病例分为两组,并进行无瘤生存率分析(DFS)。结果:胆汁酸返流、TNM分期、脉管侵犯等3个指标纳入临床模型,而组合模型包含胆汁酸返流及纹理标签两个因子。临床模型、纹理标签及组合模型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809及0.841。阈值概率为0.31~0.87时,组合模型预测胃癌复发的效果更佳。小于纹理标签中位数与大于中位数患者的5年D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纹理分析可用于胃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分层,联合纹理标签及胆汁酸返流的组合模型预测效果更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胃肿瘤 复发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标 黄列彬 +3 位作者 梁英林 李宗业 陈相猛 陈钦贤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5期563-564,共2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胸部螺旋CT检查、血清CEA检测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及同期我院5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CEA水平,并分析肺癌CT表现与CEA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表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胸部螺旋CT检查、血清CEA检测的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及同期我院5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CEA水平,并分析肺癌CT表现与CEA水平的关系。结果肺腺癌患者的CEA水平显著高于肺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肺癌分叶征、空泡征、肿瘤直径>2 cm、增强值>20 Hu、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A水平均高于无分叶征、无空泡征、肿瘤直径≤2 cm、增强值≤20 Hu、无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肺癌毛玻璃征、毛刺征、钙化灶患者的CEA水平与无毛玻璃征、无毛刺征、无钙化灶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EA水平较高,与分叶征、空泡征、肿瘤直径>2cm、增强值>20 Hu、纵膈淋巴结转移等CT表现具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CT表现 CEA 关系
下载PDF
腹盆腔动静脉瘘的MSCT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龙晚生 胡茂清 +4 位作者 黄列彬 梁宇闯 兰勇 罗学毛 李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MSCT诊断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5例腹盆腔动静脉瘘的MSCT表现。MSCT扫描采用平扫加动静脉双期扫描,动脉期35s,静脉期65s。在工作站作血管MIP、MPR、VR和CPR后处理。结果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瘘... 目的探讨MSCT诊断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5例腹盆腔动静脉瘘的MSCT表现。MSCT扫描采用平扫加动静脉双期扫描,动脉期35s,静脉期65s。在工作站作血管MIP、MPR、VR和CPR后处理。结果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瘘1例,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瘘1例,左右侧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各式各1例,左侧髂内动静脉瘘1例。5例病例均为CT检查首次发现并确诊,MSCT均能清楚显示供应动脉、回流静脉。3例盆腔动静脉瘘动脉破口直径分别为0.7cm、1.4cm和1.5cm。2例并发假性动脉瘤的瘤腔大小分别为7.1cm×8.1cm×11.4cm和3.1cm×3.5cm×3.6cm。结论 MSCT能清楚显示动静脉瘘时动静脉瘘口、瘤腔和相关血管情况,为动静脉瘘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CT
下载PDF
加大翻转角对缩短Gd-EOB-DTPA肝胆期延迟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恩铭 龙晚生 +4 位作者 李卓永 罗学毛 兰勇 黄列彬 胡茂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加大翻转角(FA)扫描对缩短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延迟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71例患者(共107个病灶)分别行延迟10min FA20°和FA30°、延迟20min FA10°Gd-EOB-DTPA肝胆期成像,计算并比较3组扫描方式的肝... 目的:探讨加大翻转角(FA)扫描对缩短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延迟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71例患者(共107个病灶)分别行延迟10min FA20°和FA30°、延迟20min FA10°Gd-EOB-DTPA肝胆期成像,计算并比较3组扫描方式的肝信噪比(SNR_肝)、病灶信噪比(SNR_(病灶))、肝-病灶比值(LLR)、胆道-同层脊柱旁肌肉比值(BMR)。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独立判定,对比分析3组扫描的肝内病灶检出率。结果:10min FA30°组的LLR高于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P均<0.05),但其SNR_肝、SNR_(病灶)明显低于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P均<0.001);20min FA10°组的BMR明显高于10min FA30°组和10min FA20°组(P均<0.001);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组间LLR、SNR_肝、SNR_(病灶)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扫描方式的总病灶检出率、不同大小的病灶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0min FA20°扫描组的SNR及病灶检出率与20min FA10°扫描组相似,10min FA20°能替代20min FA10°从而缩短Gd-EOB-DTPA肝胆期延迟时间,但10min FA20°扫描显示胆道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角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椎管内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青 邓星辉 +3 位作者 刘琼茹 崔恩铭 陈相猛 黄列彬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椎管内IM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MR显示C7-T8椎体水平硬膜下软... 目的:探讨椎管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椎管内IM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MR显示C7-T8椎体水平硬膜下软组织肿块形成。镜下示肿瘤组织主要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混合性增生构成,间质可见大量成熟的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区表达vimentin、SMA及calponin部分阳性,但ALK阴性。术后随访3及6个月未见复发迹象。结论:椎管内IMT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发生于脊椎的神经鞘瘤、浆细胞瘤等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彩超、CT、DSA诊断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龙晚生 梁宇闯 +4 位作者 张红环 黄列彬 兰勇 胡茂清 李伟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T和DSA在腹盆腔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彩超、CT和DSA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在显示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瘘口、假性动脉瘤瘤体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的能力。结果①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T和DSA在腹盆腔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彩超、CT和DSA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在显示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瘘口、假性动脉瘤瘤体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的能力。结果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瘘1例,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瘘1例,左右侧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各1例,左侧髂内动静脉瘘1例。②5例病例均为CT检查首次发现并确诊,CT能全部显示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动脉破口和假性动脉瘤瘤体情况以及周围血管和组织器官情况。③超声5例均能显示供应动脉、回流静脉和周围组织器官情况,并能测量破口的血流速度,但1例动脉破口显示不清。④DSA5例均能显示供应动脉,假性动脉瘤显示较好,但1例回流静脉判断错误和1例瘘口显示不清楚。另外,DSA检查造影剂用量相对较多,平均为130mL。结论彩超、CT和DSA均能作为动静脉瘘的有效检查方法,CT能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假性动脉瘤 CT DSA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MSCT影像组学对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钦贤 刘昱 +5 位作者 黄列彬 冯宝 薛慧敏 李昌林 全勇 龙晚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2-860,共9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8年4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确诊的BorrmannⅣ型胃癌或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病例共186例,其中BorrmannⅣ型胃癌13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5...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至2018年4月经手术或内镜病理确诊的BorrmannⅣ型胃癌或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病例共186例,其中BorrmannⅣ型胃癌13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54例。采用计算机软件对CT动脉期、静脉期图像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再选择Lasso 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CT影像组学模型,此外亦筛选CT主观征象构建CT主观征象模型,并同时利用CT主观征象及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主观征象模型、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的性能。【结果】浆膜亮线征、浆膜侧不规则结节状外突两个征象进入了CT主观征象模型,而在组学特征中分别选出9个静脉期特征、8个动脉期特征以及14个动静脉期组合特征与病灶相关,分别构建相应组学模型。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CT主观征象模型的截断值为0.188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81.7%,准确性为76.5%;组学模型中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动静脉期的截断值分别为-0.315、-0.669和-0.858,AUC分别为0.864、0.955和0.890,敏感性分别为71.4%、95.2%和81.0%,特异性分别为85.0%、88.3%和80.0%,准确性分别为81.5%、90.1%和80.3%;联合模型中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动静脉期的截断值分别为0.257、0.556和0.497,AUC分别为0.883、0.956和0.918,敏感性分别为71.4%、90.5%和71.4%,特异性为85.0%、93.3%和90.0%,准确性为81.5%、92.6%和85.2%。经统计检验,模型诊断效能:联合模型>组学模型>CT主观征象模型(P<0.001),CT静脉期图像对于鉴别诊断2种肿瘤效能更好。【结论】基于CT动、静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鉴别BorrmannⅣ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rmannⅣ型胃癌 原发性胃淋巴瘤 影像组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肝脏ADC值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列彬 龙晚生 +5 位作者 崔恩铭 胡茂清 兰勇 罗学毛 李青 阮健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2-1426,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慢性肝炎活动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28名正常人进行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选取0,600 s/mm2,并重组相应ADC图。在MR检查... 目的探讨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慢性肝炎活动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28名正常人进行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选取0,600 s/mm2,并重组相应ADC图。在MR检查后1-5天内,病例组行肝穿刺活检术或肝脏病变切除术。肝穿刺活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记录穿刺点所在肝段及对穿刺点进行标记;肝脏手术病例取病变周围的肝组织做肝纤维化病理检查,并记录取材点在大体标本上的空间位置,测量取材点与肝脏病变间的距离。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肝脏ADC值进行测量并记录。病例组肝脏ADC值测量时感兴趣区(ROI)的位置根据穿刺点或手术标本取材点的空间结构信息进行设置。病例组按肝纤维化程度将患者分为S1-S4四组,按肝脏炎症活动度将患者分为G1-G4四组。对不同G分级、S分期之间的肝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对G分级、S分期与肝ADC值进行相关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估肝ADC值预测≥S1期、≥S2期及≥S3期纤维化的效能。结果肝脏ADC值随着G分级及S分期的增高而减低,G分级及S分期与肝脏ADC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负相关(r=-0.741,P=0.000及r=-0.708,P=0.000)。肝脏ADC值能区分正常组与S1-S4各组(P〈0.05)、≥S2与〈S2期纤维化(P〈0.05)、正常组与G1-G3各组(P〈0.05)、G1组与G2、G3组(P〈0.05)。肝脏ADC值诊断≥S1、≥S2、≥S3期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相应阈值分别为1.29×10-3mm2/s、1.27×10-3mm2/s、1.24×10-3mm2/s。结论肝脏ADC值对慢性肝炎活动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慢性肝炎症活动度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纤维化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T1a期肺腺癌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相猛 郝以秀 +3 位作者 李荣岗 黄列彬 张朝桐 龙晚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02-1506,共5页
目的探讨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搜集7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Ⅰa期肺腺癌病例。查阅文献确定肺腺癌的常见CT征象(包括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经验... 目的探讨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搜集7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Ⅰa期肺腺癌病例。查阅文献确定肺腺癌的常见CT征象(包括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盲法共同阅片,对照分析肺腺癌结节CT征象与病理结果,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1)Ⅰa期肺腺癌纯磨玻璃结节42例(56.8%),混合磨玻璃结节21例(28.4%),实性结节11例(14.9%)。(2)Ⅰa期肺腺癌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1例(14.9%),原位腺癌8例(10.8%),微浸润型腺癌31例(41.9%),浸润型腺癌24例(32.4%)。(3)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及微浸润型腺癌多是纯磨玻璃结节(37/50),浸润型腺癌以混合磨玻璃结节及实性结节为多(19/24)。(4)Ⅰa期肺腺癌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在4种病理类型的Ⅰa期肺腺癌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4种病理类型的Ⅰa期肺腺癌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Ⅰa期肺腺癌中纯磨玻璃肺结节提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随着结节增大及密度增高,浸润型腺癌的可能性增加。瘤肺界面清晰、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提示肺结节可能是浸润型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原位腺癌 微浸润型腺癌 浸润型腺癌
原文传递
H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相猛 金志发 +5 位作者 郝以秀 段晓蓓 龙晚生 黄列彬 崔恩铭 兰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H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HWWS)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11例HWWS患者资料,行腹、盆腔CT和(或)MRI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11例患者腹、盆腔CT和(或)MRI上均表现为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并一侧肾缺如... 目的探讨Herlyn-Werner-Wunderlich综合征(HWWS)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11例HWWS患者资料,行腹、盆腔CT和(或)MRI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11例患者腹、盆腔CT和(或)MRI上均表现为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并一侧肾缺如,其中左侧5例,右侧6例。8例合并斜隔侧子宫、宫颈内积血、积液,左侧5例,右侧3例,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MRI T_1WI呈高信号,T_2WI呈低或混杂信号。2例合并子宫多发肌瘤(肌壁间)。1例合并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1例合并阴道癌并淋巴结转移。结论HWWS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肾缺如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钆塞酸二钠的多期动态增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恩铭 龙晚生 +3 位作者 黄列彬 李卓永 兰勇 胡茂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或除外肝硬化且行肝脏Gd-EOB-DTP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22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无肝硬化组92例,肝硬化组137例(Child-Pugh分...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或除外肝硬化且行肝脏Gd-EOB-DTP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22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无肝硬化组92例,肝硬化组137例(Child-Pugh分级A级89例、B级37例、C级11例)。患者均行肝脏Gd-EOB-DTPA动脉期(延迟30 s)、门静脉期(延迟60 s)和肝胆期(延迟3、5、10、20、30、60 min)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多期动态增强特征并计算肝脏相对增强值(RE)。采用t检验比较无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组间RE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肝硬化组不同肝功能分级组间RE的差异。结果延迟3~10 min肝硬化组和无肝硬化组患者的RE均呈下降趋势;延迟10~30 min两组RE均呈上升趋势;延迟30~60 min无肝硬化组RE呈缓慢上升趋势,而肝硬化组呈缓慢下降。肝硬化组及无肝硬化组患者间延迟20、30、60 min的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余时相的R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硬化组延迟20、30 min的RE分别为1.22±0.16和1.28±0.19,无肝硬化组分别为1.43±0.11和1.53±0.16,两组患者延迟20 min和延迟30 min间R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1和-3.80,P均〈0.01)。肝硬化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B、C级患者间延迟20、30、60 min的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余时相的R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ild-Pugh C组的RE从延迟3~60 min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 Gd-EOB-DTP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可初步评估肝硬化,肝胆期成像时间延迟至30 min能提高肝硬化患者肝胆期的RE,但严重肝功能损害限制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造影剂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增加翻转角提高钆塞酸二钠肝胆期图像对比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恩铭 龙晚生 +3 位作者 李卓永 兰勇 黄列彬 陈相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03-1906,共4页
目的研究增加翻转角(FA)对提高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图像对比度的价值及影响。方法对54例患者分别行FA 10°、20°及30°的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对不同FA间的肝脏相对强化值(LRE)、肝-脾比值(LSR)、肝-门静脉比... 目的研究增加翻转角(FA)对提高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图像对比度的价值及影响。方法对54例患者分别行FA 10°、20°及30°的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对不同FA间的肝脏相对强化值(LRE)、肝-脾比值(LSR)、肝-门静脉比值(LPR)、肝实质-肝占位比值(LLR)、胆管-胰腺比值(BPR)、胆管-肝脏比值(BLR)、腹壁及腹腔脂肪抑制比(FS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A为30°时LSR、LPR、LLR、BPR、BLR值最高,但腹腔和腹壁的FSR最低,FA为20°时LRE值最高,各指标不同FA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两两比较示,FA 10°和FA 30°的LRE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FA越大,LSR、LPR、LLR、BPR、BLR值越高,而FSR越低。结论增加FA能增加Gd-EOB-DTPA肝胆期肝实质、肝内病灶及胆管的对比度,但同时会降低腹壁和腹腔脂肪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翻转角 对比度
原文传递
Gd—EOB—DTPA对多b值肝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 龙晚生 +3 位作者 崔恩铭 罗学毛 黄列彬 蒋基荣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通过行肝脏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注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前、后不同时相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增强后行DWI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Gd.EOB—DTPA肝脏增强的受检者126例,其中,例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 目的通过行肝脏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注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前、后不同时相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增强后行DWI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Gd.EOB—DTPA肝脏增强的受检者126例,其中,例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肝脏病变患者96例(原发性肝癌25例、转移性肝癌20例、肝血管瘤28例、肝囊肿23例),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在PhilipsAchieva1.5T双梯度超导MR成像系统上,行同相与正反相T1加权像闭气轴位平扫及轴位呼吸门控DWI。通过肘静脉向受检者注射0.025mmol/kgGd.EOB.DTPA,行动脉期、静脉期、3min期、10min期、20min期、30rain期闭气轴位T1加权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HRIVE)扫描,在5rain期,行轴位T2加权像脂肪抑制呼吸门控扫描,在15min期,行轴位呼吸门控DWI后,接着行冠状位T2加权闭气扫描,在25min期,行轴位呼吸门控DWI。平扫期、15min期、25min期的DWI参数完全一致,为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b值依次取0、50、300、600s/mm2,扫描时间196S。在EWS工作站上,通过ADC分析函数生成平扫期、15min期、25min期在b=50、300、600s/ram。时的ADC图,测出正常肝脏、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对同-b值下同一疾病在平扫期、15min期及25min期的ADC值进行t检验,分析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同-b值下同一疾病的ADC值在平扫期时最大,随着Gd—EOB—DTPA的注入,ADC值开始下降,然后上升,到了25rain期,ADC值与平扫期时基本一致,15rain期的ADC值最低,平扫期、15rain期、25min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29,P均〉O.05)。同一疾病同一时相的DWI中,随着b值的增加,ADC值不断下降,b值越小,ADC值越大。结论静脉注射Gd—EOB—DTPA后,肝脏ADC值下降十分有限,增强后行DWI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弥散系数 肝脏 钆塞酸二钠
原文传递
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征象 被引量:7
20
作者 龙晚生 胡茂清 +5 位作者 梁卓栋 崔恩铭 兰勇 黄列彬 金志发 罗学毛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总结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肠缺血坏死的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 目的总结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肠缺血坏死的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出现肠壁强化减弱或肠壁不强化征;28例(93%,28/30)患者出现肠壁内或肠壁下小气泡征;13例(43%,13/30)患者出现高密度肠液征或高密度腹腔积液征;8例(27%,8/30)患者出现肠系膜血管栓塞征,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3例;8例(27%,8/30)患者出现门静脉积气征或气腹征。结论肠系膜血管栓塞和肠壁强化减弱或肠壁不强化征是肠缺血坏死的直接CT征象。肠壁内或肠壁下小气泡征、高密度肠液征或高密度腹腔积液征和门静脉积气征或气腹征是肠缺血坏死的间接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坏死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