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剑南 林蠡 +1 位作者 翁少萍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 is a worldwide disease among teleost fish.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VNN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2 species of hatchery-reared groupers, Epinephelus akaara and E. coioides. In the present s... Viral nervous necrosis (VNN) is a worldwide disease among teleost fish.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VNN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2 species of hatchery-reared groupers, Epinephelus akaara and E. coioides. In the present stud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larvae of E. akaara with signs of VNN in Dayawan bay which is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The complete viral coat protein gene was amplified using extracted total RNA as template.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mplific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primers containing a heterologous restriction site for NotI.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pcDNA3 vector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at protein gene of Dayawan isolate (RG-CN) was 1056 bases in length and contained a singl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1017 bases encoding a protein of 338 amino acids. The sequenc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oat protein gene of RG-CN and other 8 isolates of NNV from Dayawan, Taiwan, Japan, Singapore and France were 79.1%-99.5% at the nucleotide level and 83.7%-100% at the amino acid level, respectively.The homology between RG-CN and the other 5 isolates from groupers was high and relatively lower between RG-CN and guppy nervous necrosis virus (GNNV), sea bass nervous necrosis virus (DIEV), but more divergences existed between RG-CN and striped jack nevous necrosis virus (SJNNV). Compared with SJNNV, RG-CN and the other 7 isolates all lacked 6 nucleotides and 2 amino acids in the same posi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Dayawan isolate belongs to 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RGNNV) gen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中国大亚湾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剑南 林蠡 +4 位作者 翁少萍 王云新 刘付永忠 张海发 何建国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5-80,共6页
用鱼类细胞株SSN-1(斑鳢细胞株1)对分布在大亚湾赤点石斑幼鱼的神经坏死病毒(大亚湾株)进行感染实验。在25℃的培养条件下接种3天后,病毒株可以导致细胞出现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细胞变圆,有颗粒,细胞质有空泡,细胞在接种3~6天... 用鱼类细胞株SSN-1(斑鳢细胞株1)对分布在大亚湾赤点石斑幼鱼的神经坏死病毒(大亚湾株)进行感染实验。在25℃的培养条件下接种3天后,病毒株可以导致细胞出现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细胞变圆,有颗粒,细胞质有空泡,细胞在接种3~6天后部分或者全部脱落,表明此病毒株对暖水条件比较适应。病毒在组织中的滴度为10m(TCID50)g^-1。分别用HaeⅢ酶和Sau3AI酶对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片段T2(约870bp)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表明,其结果和日本的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一致。对19株神经坏死病毒部分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276个氨基酸)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株属于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坏死病毒 赤点石斑鱼 病毒株 分离株 外壳蛋白基因 斑鳢 接种 基因型分析 滴度 细胞株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诺达病毒的纯化及其衣壳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剑南 林蠡 +2 位作者 翁少萍 冯娟 何建国 《南方水产》 2005年第5期33-36,共4页
采用差速离心,蔗糖(10%~40%,W/V)密度梯度离心和氯化铯(30%~40%,W/W)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赤点石斑鱼诺达病毒大亚湾株(RGCN)进行了纯化,测定计算其浮密度为1.3102~1.3243g·cm-3。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到的病毒的结构蛋白的分... 采用差速离心,蔗糖(10%~40%,W/V)密度梯度离心和氯化铯(30%~40%,W/W)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赤点石斑鱼诺达病毒大亚湾株(RGCN)进行了纯化,测定计算其浮密度为1.3102~1.3243g·cm-3。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到的病毒的结构蛋白的分子量为37和31kDa,而以31kDa的蛋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诺达病毒 衣壳蛋白 纯化 Western-blot分析
下载PDF
鱼类诺达病毒及其所导致的疾病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剑南 郭志勋 +1 位作者 冯娟 林蠡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1-836,共6页
In recent years,piscine nodaviruses have emerged as major pathogens of a wide range of larval and juvenile marine finfish resulting in high mortality in aquaculture worldwide.Affected fish exhibit a range of neurologi... In recent years,piscine nodaviruses have emerged as major pathogens of a wide range of larval and juvenile marine finfish resulting in high mortality in aquaculture worldwide.Affected fish exhibit a range of neurological signs,such as erratic swimming behaviour with the associated microscopic lesions of necrosis and vacuol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tissues and retina.Numerous round-shaped,unenveloped and 25-30 nm in diameter virus particles were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affected retinal and nerve cells.Nodaviruses have a bipartite genome of positive-sense RNA,with RNA1 encoding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and RNA2 encoding the capsid protein.Both RNA are capped,but not polyadenylated.The family Nodaviridae comprises two genera: Alphanodavirus and Betanodavirus,members of which primarily infect insects and fish,respectively.Therefore,betanodavirus is also named piscine nodavirus.At present,piscine nodaviru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genotypes based on partial sequences of the coat protein gene.ELISA and RT-PCR amplific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as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virus.Antibodies to striped jack(Pseudocaranx dentex) nervous necrosis(SJNNV) were found in 65% of plasma samples collected from wild and domestic brood stocks of striped jack,suggesting that the virus is very prevalent.Viral antigens were detected in eggs,larvae,and ovaries of hatchery-reared and wild spawner fish,suggest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the virus.Selection of nodavirus-free spawners using ELISA for detection of antigens and RT-PCR techniques have successfully reduced incidences of the virus infections in juvenile sea bass(Dicentrarchus labrax),striped jack and barfin flounder(Verasper moseri).The SSN-1 and GF cell lin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isolating piscine nodaviruses.Although there are many papers describing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betanodavirus,our knowledge of the genomic attributes of these viruses is still limited.Vaccination studies are being undertaken by a number of researchers and need to be fostered.In particular,the use of passive immunization of broodfish with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high-titre antisera are worthy of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达病毒 鱼类诺达病毒 病毒性神经坏死症
下载PDF
斜带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晓艳 黄剑南 +2 位作者 吕玲 翁少萍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从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s)的头部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进行RT 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转入pE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编码斜带石斑神... 从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s)的头部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神经坏死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进行RT 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转入pE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编码斜带石斑神经坏死病毒(Orange spottedgroupernervousnecrosisvirus,OGNNV)外壳蛋白基因的阅读框核苷酸数为1017bp,编码338个氨基酸;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idae)的几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该病毒与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中的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red spottedgroupernervousnecrosisvirus,RGNNV)的同源性最高(99%),说明该病毒株是RGNNV血清型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外壳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野田村病毒科 β野田村病毒属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基因组RNA1和RNA2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晓艳 翁少萍 +3 位作者 吕玲 黄剑南 殷志新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7,共5页
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NNV)同源序列设计了7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_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断,将PCR产物测序和分析。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_spottedNNV,OGNNV)基因... 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NNV)同源序列设计了7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_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断,将PCR产物测序和分析。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_spottedNNV,OGNNV)基因组由两个片断(RNA1和RNA2)组成,RNA1由310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982个氨基酸;RNA2由1433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38个氨基酸。OGNNV基因组与新加坡GGNNV(greasygrouperNNV)的基因组有高度的相似性。分析病毒的RNA2序列发现:OGNNV与DGNNV(dragongrouperNNV)、RGNNV(redspottedNNV)和GGNNV的亲缘关系很近,并且具有相同的中和位点;分析病毒的RNA1序列,发现在OGNNV的RNA1序列中同样可以找到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的6个模序(motif)。根据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OGNNV属于RGNNV血清型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 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β诺达病毒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的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林蠡 黄剑南 +4 位作者 翁少萍 王云新 刘付永忠 张海发 何建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3,共5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患病赤点石斑鱼苗,呈Beta诺达病毒阳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病鱼的脑、视网膜、脊髓有空泡。在脑部,空泡主要分布在端脑、间脑和小脑。受感染的细胞明显收缩、致密变化和嗜碱性。包涵体常为圆形,大...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患病赤点石斑鱼苗,呈Beta诺达病毒阳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病鱼的脑、视网膜、脊髓有空泡。在脑部,空泡主要分布在端脑、间脑和小脑。受感染的细胞明显收缩、致密变化和嗜碱性。包涵体常为圆形,大小不一。透射电镜下,在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可观察到含有病毒粒子的致密体。病毒粒子呈等面体,无外膜,直径为25~28nm,随机分布在细胞质或在致密体内排列成晶格状。致密体大小不一。偶尔观察到较大致密体的外膜已破裂,病毒粒子被释放到细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Beta诺达病毒 病毒性神经坏死症
下载PDF
麒麟菜风味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刘冬 李来好 +4 位作者 陈陪基 杨贤庆 刁石强 吴燕燕 黄剑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介绍了麒麟菜风味食品的加工技术以及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以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麒麟菜24h,可增加藻体的强度和弹性,提高藻体的口感。同时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麒麟菜风味食品调味料的配方组成,以色、香、味综合评... 介绍了麒麟菜风味食品的加工技术以及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以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麒麟菜24h,可增加藻体的强度和弹性,提高藻体的口感。同时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麒麟菜风味食品调味料的配方组成,以色、香、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酱油:陈醋:辣椒油:芝麻油之比为2.0:3.0:2.0:1.5时,调味料的食用效果最佳,是调味料配方中理想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麒麟菜 风味食品 生产工艺 藻类
下载PDF
鲻配合饲料适宜蛋白含量及蛋白能量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林黑着 江琦 +1 位作者 黄剑南 石红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87-192,共6页
配制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8%和32%的三种试验饲料投喂鲻共8周。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28%的饲料组的平均增重(克/尾)和特定生长率(%/d)均为最大值,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鲻肌肉成份没有影响。配制四种蛋白能量比(P:E)分别为86... 配制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8%和32%的三种试验饲料投喂鲻共8周。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28%的饲料组的平均增重(克/尾)和特定生长率(%/d)均为最大值,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鲻肌肉成份没有影响。配制四种蛋白能量比(P:E)分别为86.2、90.3、94.9和100.0mg/kCal的饲料投喂鲻,养殖时间为6周。平均增量分别为32.5、34.2、31.3和23.8,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70、0.79、0.74和0.60。随着P:E值的增大,肌肉成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全鱼的蛋白含量升高而脂肪含量降低。根据增重率和鱼体腹腔脂肪储存量等指标,认为鲻配合饲料的适宜蛋白能量比为91mg/k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含量 蛋白能量比
下载PDF
一起卵形鲳鲹幼鱼死亡原因的调查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江勇 郭志勋 +1 位作者 黄剑南 冯娟 《南方水产》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对发生于阳江市某网箱养殖场的卵形鲳鲹幼鱼大规模死亡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病鱼症状为体色发黑、螺旋状或旋转游动、反应迟钝、厌食、无寄生虫及细菌感染,通过电镜负染发现有大小为30nm的病毒粒子,初步断定为神经坏死病毒感染。
关键词 卵形鲳够 幼鱼 大规模死亡 神经坏死病毒
下载PDF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仔鱼的致病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云锋 苏友禄 +4 位作者 郭志勋 徐力文 冯娟 黄剑南 喻达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为了确定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的致病性,本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浸泡和共浴3种途径分别感染军曹鱼仔鱼,观察了由其导致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3种感染途径都能造成军曹鱼仔鱼出现厌食、体... 为了确定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的致病性,本研究通过肌肉注射、浸泡和共浴3种途径分别感染军曹鱼仔鱼,观察了由其导致的发病死亡情况和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3种感染途径都能造成军曹鱼仔鱼出现厌食、体色发黑和螺旋游泳等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症状,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78%、44%和34%。肌肉注射18h后,利用RT-PCR方法在鱼的脑、眼、脊髓中均可检测到该病毒。患病鱼的脑、视网膜、脊髓等组织发生空泡化,与其他鱼类感染该病毒发生的变化一致。因此,军曹鱼仔鱼是鱼类诺达病毒的易感种群之一,病毒能通过水平传播感染军曹鱼仔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 致病性
下载PDF
神经坏死病毒在赤点石斑鱼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晓丹 胡先勤 +12 位作者 黄剑南 翁少萍 王文文 陈文捷 秦真东 董星星 周洋 刘小玲 姬伟 张学振 郭志勋 何建国 林蠡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6-882,共7页
研究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分别检测病毒RNA2和衣壳蛋白在患病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稚鱼中分布。地高辛检测结果表明病毒RNA2主要分布在脑、脊髓、视网膜和鳃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和地高辛检测结果一致,表明病毒... 研究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分别检测病毒RNA2和衣壳蛋白在患病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稚鱼中分布。地高辛检测结果表明病毒RNA2主要分布在脑、脊髓、视网膜和鳃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和地高辛检测结果一致,表明病毒靶器官主要也是脑、脊髓、视网膜和鳃。肠道中几乎检测不到阳性信号,可能不是病毒的靶器官。因此可以推测神经坏死病毒感染赤点石斑鱼的主要途径是鳃,而不是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坏死病毒 赤点石斑鱼 地高辛原位杂交 免疫荧光 组织分布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友禄 冯娟 +3 位作者 孙秀秀 郭志勋 闫云锋 黄剑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2-2424,2429,共4页
[目的]优化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的原核表达条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A-MCP,以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条件下进... [目的]优化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的原核表达条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A-MCP,以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结果]重组菌在SOB和LB培养基、pH值7.0、37℃条件下表达量最高,所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4.5 kD。[结论]该研究为RGNNV-MCP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主衣壳蛋白 表达条件
下载PDF
神经坏死病毒MCP重组疫苗对军曹鱼稚鱼的免疫保护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友禄 郭志勋 +2 位作者 冯娟 闫云锋 黄剑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8-231,241,共5页
用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重组蛋白制备成的疫苗,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军曹鱼稚鱼,实验鱼分为一次免疫组A(A1、A2、A3)和三次免疫组B(B1、B2、B3)及对照组C。结果显示免疫效果与免疫接种的剂量并不是呈线性关系,免疫剂量为50μg... 用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重组蛋白制备成的疫苗,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军曹鱼稚鱼,实验鱼分为一次免疫组A(A1、A2、A3)和三次免疫组B(B1、B2、B3)及对照组C。结果显示免疫效果与免疫接种的剂量并不是呈线性关系,免疫剂量为50μg的B2组免疫效果明显好过10μg或100μg的B3组。免疫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比对照组低,其中A2、B2组的相对存活率和相对保护率分别为31%、28%和54%、56%。B2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死亡率和发病率呈现极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4。免疫组间比较,三次免疫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比一次免疫组低。在对存活下来的鱼进行RT-PCR检测,免疫组的阳性率只有60%或80%,而对照组的则高达100%。可见,此重组疫苗对军曹鱼有显著的免疫保护效应,可作为预防神经坏死病毒感染的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坏死病毒 重组疫苗 军曹鱼稚鱼 免疫保护力
下载PDF
盐度对鲻鱼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黑着 江琦 +1 位作者 石红 黄剑南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B09期80-82,共3页
以Cr2O3为指示物,设计两组试验测定鲻鱼MugilcephalusL对饲料粗蛋白、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第一组鲻鱼的平均体重为9.0g,盐度为5、15和25;第二组鲻鱼平均体重为19.0g,盐度为0,5,10和15。结果表明:1.第一组试验中,鲻鱼对粗蛋白的... 以Cr2O3为指示物,设计两组试验测定鲻鱼MugilcephalusL对饲料粗蛋白、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第一组鲻鱼的平均体重为9.0g,盐度为5、15和25;第二组鲻鱼平均体重为19.0g,盐度为0,5,10和15。结果表明:1.第一组试验中,鲻鱼对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9.8、82.7和82.6%,氨基酸总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3.9、84.4和86.3%。第二组试验中,鲻鱼对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7.0、75.4,77.7和78.8%,氨基酸总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9.4、77.3和79.3和80.8%。盐度对粗蛋白和氨基酸总量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2.第一组试验中,鲻鱼对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0.8、63.5和73.9%,随着盐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盐度 表观消化率 氨基酸 粗蛋白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友禄 冯娟 +3 位作者 孙秀秀 郭志勋 闫云锋 黄剑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6期59-63,共5页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MCP gene of 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Method] The MCP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al genome by RT-PCR. The r...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MCP gene of 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Method] The MCP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al genome by RT-PCR.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RSET A-MCP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BL21(DE3)plysS to express proteins with induction in different media, at different pH, o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Resul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recombinant bacteria reached a peak with induction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 SOB or LB medium, pH 7.0, 37 ℃ while the fusion protein was about 44.5 kD in molecular weight.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GNNV-MCP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NEPHELUS akaara NNV MCP EXPRESSION CONDITIONS
下载PDF
类脂在海水鱼类早期阶段的作用(续)
17
作者 林黑着 黄剑南 《水产科技》 1998年第4期34-35,40,共3页
用各种含有不同水平的(n-3)HUFA的饵料进行强化,可使作为海水鱼幼体食物的轮虫营养得到改善。这些饵料包括小藻类,类脂乳化液、鱼油、含有类脂的微粒和微囊强化的轮虫中(n-3)HUFA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饵料中这些指肪酸的成分。
关键词 轮虫 饵料 海水鱼类 幼体 早期阶段 鱼油 营养 类脂 藻类 食物
全文增补中
真鲷消化道超微结构研究
18
作者 郑微云 黄剑南 +1 位作者 翁幼竹 陈明达 《福建水产》 1994年第4期9-12,共4页
近年来,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鱼类组织学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这一方法已受到有关学者的广泛重视。真鲷(Payrosomus major)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具有很商的经济价值。在真鲷生长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对饵料营养的需求不同... 近年来,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鱼类组织学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这一方法已受到有关学者的广泛重视。真鲷(Payrosomus major)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具有很商的经济价值。在真鲷生长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对饵料营养的需求不同,而真鲷食性的转变与其消化道结构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真鲷幼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生长过程 发育阶段 消化道 饵料 鱼类 经济价值 超微结构 发育状况 组织学
全文增补中
类脂在海水鱼类早期阶段的作用
19
作者 林黑着 黄剑南 《水产科技》 1998年第3期33-34,19,共3页
幼体营养在养殖中是—个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过去10年间,很多对幼体营养的研究涉及到开口喂养的工作。这些研究在评价幼鱼营养需求的知识方面是有所建树的。对幼鱼的营养需求加以量化是不容易的。尽管如此,人们相信开口摄食的幼体的最... 幼体营养在养殖中是—个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过去10年间,很多对幼体营养的研究涉及到开口喂养的工作。这些研究在评价幼鱼营养需求的知识方面是有所建树的。对幼鱼的营养需求加以量化是不容易的。尽管如此,人们相信开口摄食的幼体的最适饵料组成应模拟卵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体 海水鱼类 营养需求 养殖 开口 卵黄 饵料 类脂 摄食 幼鱼
全文增补中
真鲷幼鱼摄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郑微云 王桂忠 +3 位作者 郑天凌 黄剑南 高杨松 丁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9-43,共5页
观察体重为15~31g的真鲷日摄食量为1.5g,摄食率为5.43%。白天(6:00~18:00)日摄食量大于夜间(18:00~6:00),占日摄食量76.3%。特别是早晨(6:00~8:00)为摄食高峰期,占全日摄食量22.4%。真鲷摄食最适水温为26~28℃,盐度25~30,溶解... 观察体重为15~31g的真鲷日摄食量为1.5g,摄食率为5.43%。白天(6:00~18:00)日摄食量大于夜间(18:00~6:00),占日摄食量76.3%。特别是早晨(6:00~8:00)为摄食高峰期,占全日摄食量22.4%。真鲷摄食最适水温为26~28℃,盐度25~30,溶解氧5~6mg/L,光照强度50~500lX。真鲷幼鱼每天投饵6次比2次和4次生长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摄食 投饵 影响因素 幼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